民國道上的武術“鏢師”,逝去的武林,看家護院與盜賊的江湖人生

在民國的時期,由於軍閥割據,社會動盪,匪患嚴重,有錢的達官貴人都怕這些綠林人,所以都要請一些會武術的人看家護院。而挑選這樣有本事,有能耐的人,除僱用本地一些會武術的人外,還有去市場中尋找,而聘請的這些武師,就是在江湖打把勢練武術的人。

民國道上的武術“鏢師”,逝去的武林,看家護院與盜賊的江湖人生

在民國管在江湖打把勢練武術的人,稱為“掛子”。

民國時南方各城市富商很多,買賣也興旺。為了保護家庭財產,這些有錢人一般都喜歡僱請從鏢局退下了的武林中人看家護院,因為這些人經驗豐富,可以處理任何棘手的事。但也有富商從走江湖打把勢練武術的人中挑選一些忠誠可靠的人看家護院。如何挑選?這就需要富商親自挑選。

走江湖練武術的在民國時期很多,就是解放後,在七、八時年代還有在各城市中走江湖的武師。一般在各地擺攤練把勢的武師,有二種人,分“尖掛子和腥掛子”,尖掛子是有真本事,受過名人指教,專門練過武術的人,另一種人稱為腥掛子,就是花架子,只會幾趟拳腳蒙人賣膏藥的人。

這些走江湖練武術的,也是魚目混珠,外行一般是看不出來的。常走江湖的武師,都會幾套特殊的功夫吸引人。比如刀槍棍棒、斧鉞鉤叉都得會兩下子,最後還要有“絕活”。像彈弓打子,彈打彈子、球打球兒等等。“彈打球”,就是在一茶壺嘴上放一泥丸。在二三十米開外,用彈弓射去,要茶碗不碎,壺嘴不裂,這些絕活都是經過苦練來的功夫。

僱主比如看好了這個武師,就可以找內行懂武術的人一起去和江湖武師去談,雙方談好條件,都同意後,武師就收拾行囊跟隨僱主入駐富人家,生活也就穩定了。

民國道上的武術“鏢師”,逝去的武林,看家護院與盜賊的江湖人生

開辦鏢局的人要官私兩面通吃,名聲遠揚,才能一路順暢

民國時,由於水旱交通不便利,買賣客商往來販賣貨物的,都離不開鏢行。就得花錢在鏢局僱用鏢師押運護送。

在民國時期在各地想開辦鏢局做生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做這行的人,必須在本地有一號,就是場面上的人物,官私兩通才叫得響才能站住腳。另外最關鍵的還是請一個很有真本事的武術教師作鏢頭,然後招募看家護院的人。在鏢局沒開張之前,還需先拜會官私兩面各路神仙,請客送禮打點後,才能一路順暢,沒有障礙。

這樣開鏢局的人各方面安排妥當,官私兩面有人捧場,鏢局的買賣自然就會多起來,路子也會逐漸熟起來。

“萬事開頭難”,開鏢局頭一趟鏢是非常關鍵的。押鏢的鏢頭要吩咐手下把客人的財物放到鏢車上捆紮利落後,還要插上鏢局子的旗號,不能不聲不響地偷偷押運。因為你不亮出旗號,危險更大,各地方都有土匪強盜,四處踩盤子的人很多,押鏢的路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報號後反而安全一些,因為都是走江湖的人,綠林人有規矩,一般不去打擾他們。

民國道上的武術“鏢師”,逝去的武林,看家護院與盜賊的江湖人生


鏢師和眾人押著 鏢車出城後,就要拉著長音先喊口號“合吾”這兩個字,意思告訴綠林人,我們都是江湖人,不要打擾。押鏢車一路行走也有講究,比如遇到孤樹、橋、山、寺廟、山溝,樹林、轉彎路,村莊等,押鏢的眾人都要齊聲喊口號。

但也有一個地方押鏢的人不敢聲張,這就是河北滄州,因為自古以來,滄州是武術之鄉,這裡的男女老少人都會練兩手,若是不喊也就過去了,你一喊,就有人過來要和你比試武藝。所以一般去滄州押鏢的人是不能喊號的。

鏢師帶著夥計出去走鏢,每次出了鏢局,先牽著馬不能乘坐,一路行走,遇見熟人都得先打個招呼,一直到鏢車出了城才能上馬前行,如果遇到別的鏢局的同行也得下馬,和人家打過招呼後才能上馬啟程。

鏢師也有初次走鏢就遇到江湖綠林人的,就得講江湖黑話,對答如流才行,讓對方知道你有一號,自然放行。

要是遇到初出茅廬不吃生米的,這時候,鏢師就得施展出真功夫,讓綠林人知道厲害,這樣在道上就樹立了權威,名聲也傳揚出去了。

民國道上的武術“鏢師”,逝去的武林,看家護院與盜賊的江湖人生

押鏢路途遠的,一般得走個把月,每天傍晚,眾人要去旅店休息,先把鏢車推進店裡,然後在店門外插上鏢旗,把鏢車安排好後,鏢師先派手下人把屋裡屋外四面八方都得查看一遍,看有無暗道和危險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輪班值班,到了夜間押鏢人更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值班的人凡是賊能出入的地方都得留神。假如有竊賊黑天到來,押鏢值宿的人就得用江湖黑話喊一聲,比如:“塌上的朋友,走遍天下路,交遍天下友”等等,這樣盜賊看有人把守,就不敢驚動。

假如鏢車真要是在路上被綠林人打劫了,鏢師得瞧出事來,如果估計打不過人家,就得先保住兄弟門的性命,然後暗中跟隨住處,再找綠林頭面人物瓢把子從中從中調解。

在鏢局做保鏢的人,如果不願意再做下去的時候,為了生活就得改行去看家護院。

有大富商人家都喜歡用鏢局退下來的人,因為他們經驗豐富,辦事果斷。

民國道上的武術“鏢師”,逝去的武林,看家護院與盜賊的江湖人生


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之家,要保護家庭,一般請護院的都是幾個人,家業大的要僱用十個八個保鏢,當中要先選出一個能力出眾的人領頭,凡事都得聽他安排。看家護院的人一般都要懂江湖行話和規矩,發現盜賊前來,投石問路,護院的就得用江湖黑話應對。

江湖人管夜間偷盜的賊叫黑門砍,護院的人都是在江湖道上的人

護院的人有經驗,懂江湖規矩,雖然不認識,但一打眼就能看出黑門坎的人,所以平時看家護院的人去茶館或酒店遇到黑門坎,都要先打招呼,然後把茶酒錢替他們付了。這些人一般都講江湖義氣,熟悉了,也就不能再去偷竊了。

民國道上的武術“鏢師”,逝去的武林,看家護院與盜賊的江湖人生

做黑門坎生意的人也各不一樣,有像《水滸傳》中的時遷一樣的人,善於飛簷走壁,到富人家撥開門栓,取箱櫃中的東西,神不知鬼不覺,可稱為江洋大盜。

也有鑽窗戶,從房上揭瓦進入室內的,練的功夫不一樣。

看家護院的人也不是沒事閒等著,每天就得把家裡家外仔細查看,凡是黑門坎出入的地方事前做好防範,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出來檢查,特別是重要的地方要嚴格防守。

富商家庭聘請看家護院的一般都要求年齡在四十上下歲的人,有經驗,武藝好,有時候遇到賊人就幾句話就可以打發賊走掉,不敢造次。

倘若遇到年輕護院的人,沒有江湖閱歷,就算武藝出眾,把盜賊抓到了,但結下樑子,早晚要報復。

民國道上的武術“鏢師”,逝去的武林,看家護院與盜賊的江湖人生

富商看家護院的頭目一般在逢年過節要去拜訪本地黑門坎的瓢把子,這瓢把子可厲害,本地的盜賊都歸他管,而且非常熟悉每個人。一旦東西被盜,只要找到瓢把子,他就能幫你把丟失的東西找回來。

如果黑門坎被官府抓捕,瓢把子就得通過官府用金銀打點,放他出來。

民國時在北京有一個富商護院的,有一次,一個黑門坎夜裡急用一千兩銀子,就讓護院的管大老爺借用。怎知道這個富商就是不肯,把事情弄得很僵,氣得護院甩手不幹了。富商再找人來護院,也沒人來。這樣富商家接二連三地被盜,後來求官兵前來把守,可還是擋不住黑門坎的人偷竊。沒有辦法只好求一個場面人物找到瓢把子說和,才了事。

在民國時期,江湖上飛賊是很多的,劫富濟貧像“燕子”那樣的人也不少。這一時期正直軍閥混戰,老百姓民不聊生,像東北的鬍子很多一樣,走江湖的人在民國時也是一個奇葩的群體,經歷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