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涇川王母宮——明代韓王捐資修繕

在王母宮石窟文管所院內的碑廊中央,有一方明代的“重修王母宮記”碑,記載了當時在太學任職的涇川本地人呂沂倡導、並請求平涼韓王資助重修王母宮的盛事。

甘肅涇川王母宮——明代韓王捐資修繕

明朝建立以後,涇川回山王母宮作為靠近州城、又偏離鬧市的一處清淨之所,受到許多讀書人的青睞。有些地方豪族就索性在回山為子孫們修建了私塾館堂,讓他們靜心研讀聖賢詩書,期望有一天能光耀門楣。涇川的呂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在這股風氣中當仁不讓,一不小心將修建私塾館堂之舉提高到了重修王母宮善舉的高度。

呂氏後人呂沂最早出身於武科,倡導重修王母宮之時雖然身在太學,但終究感到自己是一介武夫,不免有點自卑。他尋思從太祖爺爺仲賢公、卜花公開始,個個都文采卓絕,功名光耀,如今本州其他姓氏的子弟也在王母宮學習併成功仕進。尤其是王母宮已然建築破敗,神所頹廢,如果將這千年祖祠重輝華彩,必將是一件名留青史的事情!於是他召集本州鄉紳望族代表商議此事,並謀劃贏得皇親貴胄、平涼韓王的重視,從社會聲譽、資金籌集方面得到支持。

甘肅涇川王母宮——明代韓王捐資修繕

無巧不成書,韓王祖上的陵墓就在涇州西南完顏村的梅花山上,每年七月十五是其忌日。是日,呂沂在涇州水泉禪寺請僧人為已故韓王做超度法壇,當韓王來涇祭祀時見此景象頗為感動,呂沂便乘機將重修王母宮之事向王爺娓娓道來。韓王聽後說:“我韓王世代助善施仁,且祖上陵寢長眠涇州,助緣重修王母祖祠,是我韓王府分內之事。”並當場認捐資費一半,其他各級官員、鄉紳富豪紛紛慷慨解囊,助緣善業。公元1522年五月,歷時六年的重修終於告竣。呂沂致書曾經遊歷過王母宮並留有詩碑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彭澤,請求為重修王母宮記碑題文,彭澤欣然應允,為王母宮又留下一篇傳世鴻文。

一百年後的1621年,由於碑座年久失修,彭澤撰文的碑石已經倒臥在地。時任涇州提學的呂沂曾侄孫呂焌看到這一切後,不免傷感,決定重續先祖的心願。於是他召集地方鄉紳大戶,重新雕刻贔屓一座,將原碑馱於王母大殿南側,並在碑陰刊刻一篇《擬立西貞宮故碑跋》以志紀念。20世紀90年代,這塊碑刻在重修王母宮時被意外發現,重新樹立於回山下的王母宮石窟文管所院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