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很多四川人都說,他們的祖先並不是四川人,而是湖廣人。

而更多的人說,他們的祖先之所以從湖廣來到四川,是因為明末的時候,張獻忠屠川,把四川人殺乾淨了。所以後來,他們的祖先就被朝廷強逼著,到四川來了。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說四川人的祖先大部分不是四川人,這是事實。但是說湖廣填四川,是因為張獻忠屠川,這又不完全是事實了。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其實發生過好幾次,持續很長時間。而每一次,都與四川戰亂有關。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四川是個最容易發生戰亂的地方。古諺有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每次兵災,都會帶來人口的銳減。

第一次戰亂是宋末元初。蒙古人打進四川,三次佔領成都。元軍很野蠻,明人王維賢《九賢祠記》說:“元法,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看吧,漢人只要發了一箭抵抗,就一定會被屠城。又說“蜀人如餘玠、楊立諸公堅守不下,故川中受禍獨慘。”遇到了這樣兇狠的軍隊,你又拼死抵抗,四川不悲慘才怪呢。

所以,戰爭過後,四川一片狼藉。“蜀人受禍慘甚,死傷殆盡,千百不存一二”(《道園學古錄》)。南宋時期四川人口接近1000萬人,至1234年蒙古人入侵到宋亡,人口耗減大半,到1282年全川只剩60萬丁口。

與此同時,四川在元代向朝廷交納的賦稅也急劇下降,僅佔全國稅收的0.96%。而在南宋,這個比例是30%以上。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第二次戰亂是在元末明初。紅巾軍首領明玉珍率軍入川,在重慶自稱隴蜀王,改元稱帝。他是湖北隨州人,不僅帶來十幾萬軍隊,也有大量缺田少地的農民隨之進川務農。“元季大亂,湖湘之人往往相攜入蜀”(《匏翁家藏集》)。明玉珍的“大夏”王朝只存世9年,就被明朝所滅。而四川的移民潮,卻一直沒有停歇。明初,大量湖廣人繼續入川,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川總人口恢復到了146萬。明朝末年,四川約有400萬人。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第三次戰亂是明末清初。這也是四川遭遇兵災時間最長的一次。從1639年張獻忠起事入川,到1680年清軍平定吳三桂叛亂,其間40年裡,四川境內戰火不斷,百姓黎民深受屠戮之苦。“……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四川通志》)。1668年成都全城只剩下7萬人,一些州縣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據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統計,四川省僅餘人口9萬餘人。

人口銳減,張獻忠大肆屠殺川人難辭其咎,同時也跟清軍與吳三桂叛軍、農民軍之間的殘酷戰爭有很大關係。

“沃野千里,蕩然無民,離居四方,靡有定所,耕疇不闢,堰務不修,秋不得收,春不得種。”甚至,“西鄉縣……經常有老虎出沒,清溪、桑園鋪等地均有虎食人。”可見人煙何等之稀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川新任巡撫張德地奏請康熙,擬招徠移民開墾土地。皇帝一紙《招民填川詔》,拉開了大規模從湖廣等地移民四川的序幕。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清朝的政策是,鼓勵外省移民入川墾荒。凡願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稅負視情給予減免等優惠。

有官家強迫遷徙的,有自願入川謀生的,也有經商和任職後滯留當地的。總之,在優惠的政策和富饒土地的吸引下,源源不斷的移民來到四川,使四川的人口急劇增長。

整個明末清初的移民達100多萬人,有一半來自湖北、湖南。其中湖北約有30萬,湖南約20萬。其餘50多萬人,分別來自山東、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等13個省份。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湖廣填四川”可信嗎?為啥說這件事不全賴張獻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