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到一個人的名字後,立刻下令處死李淵的10個孫子


李世民聽到一個人的名字後,立刻下令處死李淵的10個孫子

李世民影視形象

自古無情帝王家,這都是古代皇家皇權相爭的真實寫照,唐代時期的玄武門事變就是最好的說明。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卻都是最殘忍的帝王。

除了玄武門事變的汙點,唐太宗事實上都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帝王,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北方各族共同尊稱他為“天可汗”,若沒有真本領,也難以創造出盛唐局面。


李世民聽到一個人的名字後,立刻下令處死李淵的10個孫子

李淵影視形象

隋朝末期,群雄割據,最後李氏家族奪得江山。李淵在長安即位為帝,建立唐代。李淵即位後,唐太宗封為秦王,根據嫡長子繼承製,李建成天經地義成為皇太子。待天下太平後,李建成聯手李元吉擠兌唐太宗,說起來也並不是李建成等人壞,而是李建成要想取得成功繼位,必須徹底清除身邊的威脅,自古以來帝王皆是這般。

通過史學界的探討分析和著名樸學大師章太炎的考證,唐代皇太子李建成事實上並不是荒淫無度軟弱無能的人,反倒是一個坦率、寬簡、忠厚,很有才能的人,史籍上記述的卑劣平凡的皇太子李建成,只不過是被唐太宗所詆譭。

李世民聽到一個人的名字後,立刻下令處死李淵的10個孫子

李建成影視形象

李淵處事瞻前顧後,導致朝中政令互相沖突,也加快了諸子的兵戎相見。李建成事實上很明白,唐太宗是不甘心為人臣,但是唐太宗又覺得,唐代開國偉業乃是自己所奠定下來的,最後分歧越來越深。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侵擾唐代邊界,李建成建議由李元吉做統領出戰,唐太宗的眼線放出消息,李建成想趁機控制秦王的兵馬,因此唐太宗決定先發制人。唐太宗決定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周邊擊斃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事變”。

身為皇帝,李淵的內心事實上也十分悲痛,並且十分糾結。他不願見到自己的孩子互相殘殺,可事已至此,也只有把帝位傳給唐太宗。同一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唐太宗。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唐太宗的政敵,皇家內部爭鬥引起流血事件也很平常,現如今唐太宗已經取得成功繼位,但他仍有顧忌。

最開始,李淵懇求唐太宗放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10個孩子,終究那都是自己的親孫子,唐太宗也同意李淵,放了他們。可有些人向唐太宗進言,提醒他別忘了漢代的劉安。唐太宗聽到這個名字後,猛然起了殺心,一聲令下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孫後代全都處決。

劉安何許人也?

李世民聽到一個人的名字後,立刻下令處死李淵的10個孫子

劉安影視形象

劉安是西漢淮南王,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厲王劉長的孩子。

公元前174年,被漢文帝劉恆"待以兄弟之禮"的淮南王劉長也起了叛心,劉長背地裡派人與太子奇等串通,並提前準備協同閩越人與匈奴人聯合叛亂。很顯而易見,像劉長這種的"公子哥兒",要想造就一番大事兒並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他的圖謀迅速便被朝廷發現,他自己也被抓捕到了京城。漢文帝因念及兄弟情誼,並沒有依法處劉長極刑,只是將他廢爵放逐蜀郡。

兩年後,漢文帝又想到了劉長這個自盡了的弟弟,越想內心越不是滋味,便下詔將劉長4個年僅七八歲的孩子都封了侯;到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再度下詔,將原先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各自封給劉長的3個孩子,當中大兒子劉安沿襲了爸爸的官爵,出任淮南王。

李世民聽到一個人的名字後,立刻下令處死李淵的10個孫子

期許於幼年便遭遇喪父之痛的劉安能對漢王朝赤膽忠心,這顯而易見是痴心妄想。實際上,劉安的一輩子,自始至終就是在對朝廷的不滿意、憎恨和猜忌頻起當中渡過的。

劉安在廣置門客開展"學術研究討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積蓄能量,為他日的謀反做著提前準備。但是,和自己的爸爸相同,劉安的謀反都還沒來得及執行,便由於門客雷被的狀告,及其門客伍被、孫子劉建的揭發而劃上了句號。

從劉安家裡搜到了提前準備用以謀反的攻戰器械,和用於行詐而仿冒的玉璽金印,知道罪無可赦的劉安迫不得已自盡,而與他串通一氣的衡山王劉賜知道消息後,也自盡而亡。劉安人死後,朝廷嚴厲追查這件事,因而而受牽涉被殺者高達千餘人。

李世民聽到一個人的名字後,立刻下令處死李淵的10個孫子

李世民很明白劉安的事蹟,也許劉長和劉安的叛逆與玄武門之變有非常大差別,但也是有相似之處,劉長的孩子並沒有由於劉長的死而終止謀反,劉安的孩子也是這般,若不斬草除根,悔之晚矣。臣子們提醒李世民要防範於未然,斬草要根除。因此,李世民在聽見劉安的名字後,馬上起了殺心,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各5個孩子)都一聲令下處決。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封建社會年代皇帝擁有高於一切的權利,皇家貴族也是有享不盡的富貴榮華,平民百姓莫不羨慕嫉妒。在普通人家裡,手足之情是人生道路中難以割捨的部分,但是在君王家,不可以有其他感情,不然生命難以保住,特別是在奪嫡之戰中。

大家對李世民的這番操作又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