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3月7日,趁著星期六休息,又約上了老友不喝酒的李白,還有曉沐同學,前往夏縣禹王城遺址一探究竟。

有人說,如果中華民族是一顆參天大樹,那麼夏禹文化就是大樹的根脈。既然如此,這深根紮在哪裡呢?

禹王城遺址,即古安邑,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禹王鄉的禹王村、廟后辛莊、郭裡村一帶,地處青龍河平川和鳴條崗丘陵地帶,因傳說夏禹曾在此居住過,故俗稱禹王城,為春秋戰國時期(前562年—前339年)的魏國國都安邑城,也是秦、漢(前206年—前202年)及晉(266年—420年)時的河東郡治所,總面積13平方千米。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禹王城遺址有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臺四部分 ,大城形狀如梯形,小城在大城的中央,禹王臺在小城的東南角,中城在大城的西南部。漢(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時,古安邑(禹王城遺址)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對後世的文化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是華夏尋根溯源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魏神麚(jia1聲)元年(428年),古安邑城一分兩半,設了南安邑、北安邑,南安邑在鹽湖區,北安邑就是禹王城(禹王城遺址) 。隋開皇年間(581年—600年),安邑城(禹王城遺址)廢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禹王城遺址的廟宇盡毀於戰火建築佈局。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現如今的禹王城遺址,高大的青臺,見證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殘存的城牆,記錄了大禹執政的聖賢清明。登頂青臺,蒿草遍地。青臺高約9米,東西長70米、南北寬65米,原來建有禹王廟,抗日戰爭時期被焚燬。據清《夏縣誌》記載:昔日的禹王廟高大宏偉,規格之高,為晉南之冠,全國少見。可惜這些瑰寶都毀於戰火。現今只有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小廟一座。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一、禹王城遺址的歷史地位

寂寞無聲的青臺在當地人口中又被稱為“望夫臺”。相傳,大禹治水常年在外,禹妃塗山氏思夫心切,經常登上青臺遠眺望夫。故青臺又稱望夫臺。根據《史記.夏本紀》記載:禹為華夏首領,建都安邑,以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禹王城遺址即禹都,位於禹域九州的中心,稱為中國,是“古中國”最早的起源,也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大禹開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他不僅治水有功,發展生產,更重要的是結束了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取代野蠻社會,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中國也由此進入了奴隸社會時代。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二、禹王城的建築佈局

禹王城遺址共分為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臺四部分,小城在內為“城”,外面的大城為“郭”,具有春秋戰國時期“城郭制”的特點。春秋戰國是中國早期大規模建城的時期,禹王城遺址的這種城郭佈局,就屬於“內城外郭式”。所謂的城郭之制即“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內之為城,外之為郭”的城市建設制度。從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陽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禹王廟手繪圖,守護禹王城的史老師提供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參照圖片,非禹王城舊照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參照圖片,說明城郭制


禹王城的大城,屬戰國前期(前562年—前339年),地跨鳴條崗黃土丘陵和崗下平原,周長15.5千米,北窄南寬,整體形狀略呈梯形,牆基的寬度除西北城角有1千米的地段為22米外,其餘部分都是10米—12米,高度為3米—8米之間,四面城牆皆板築夯打而成,北牆和西牆保存較好,一般殘存2米,最高達5米,南牆和東牆保存稍差,東牆南段及東南角遺蹟不明顯,除北牆之外,其餘城牆均不是一條直線,在西牆北段外,似有護城壕痕跡,東牆長1530米,西牆長約4980米,隨地形起伏而曲折,是四個城牆中彎曲最多的,南牆長3565米,北牆長2100米,外側有護城壕 。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中城,處於大城西南部,略呈方形,中城垣周長6500米 ,面積約6平方公里,其西、南兩城牆分別是大城的西牆和南牆的一部分,北牆長1522米,高1米—5米不等,東牆存長960米 。

小城,位於大城中部,小城整體形狀為缺去東南角的長方形,周長3270米,面積約75.4平方米 ,牆寬5米—6米,地勢高出周圍地面1米—4米,小城地勢略高,應該是春秋戰國時代安邑的宮城,而大城即郭城。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禹王臺,在小城東南角,又稱禹王廟、青臺,系方形夯土臺,高11米,東西長58米,南北寬70米。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禹王城遺址為東周至漢(前3世紀—1世紀)的文化中心,東周(前562年—前339年)時為魏國國都,秦代(前221年—前207年)設河東郡於此,兩漢時期(前202年—8年,25年—220年)皆為河東郡所在,是經濟、文化的大都市之一,對後世的文化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禹王城遺址出土的獸首雲紋瓦當及十二字文字磚為同時期都城遺址所獨有,具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探尋古中國遺址,這裡最早叫中國(禹王城遺址遊記)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歡迎大家關注河東百姓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