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珠算的口訣嗎?

紅紅火火8567


父親未上過學,在私塾窗外聽先生教《三字經》,《百家姓》,會背書,不識字,還會背珠算口訣,斤九兩,他說朝奉(帳房先生),必會的珠算口訣,上學前,我也會背了,沒有書,會背不識字,斤九兩也會背,父親也不知啥意思,五四年上學,也未學珠算,21世紀,小孫女學珠算,還會手心算,成績特好,我翻看她的課本,有口訣,算盤兩上珠,每珠代表五,也有上珠為一珠,兩珠,另一珠,一般用不上,可作懸珠,等一下位,有進位的,一併再向上進位,。口訣是,一上一,下珠五個,每珠為一,加一,直接

推一珠,加三,三下五去二,下一上珠算五,必須再去掉兩個下珠,算是加了三,

斤九兩書上沒有,我會背,原來是十六兩一斤,後改為十兩一斤,十進制,無需特殊口訣,十六兩制(算盤是十進制,)的一兩,折算成十兩制,再加到算盤上,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七五…一兩,0.625兩,二兩1.25兩,三兩1.875兩,四兩,2.5兩,...八兩,半斤,5兩,十六兩制折算成十兩制,口訣為斤九兩。60年後,我才知道斤九兩是啥意。父親一輩未讀書,渴望讀書讀書,我有機會讀書了,成學霸,正常。

現在象我一樣自覺用功讀書的不多了,不珍惜現在的讀書環境,不珍惜大好時光。我也未和兒孫說過,說了也無用,代溝,他會說你是瞎編的,舊社會,父親在私塾窗外,就能聽會這三樣,不可想象。



頭條真的有“毒”,時刻有心靈監控揣測人的心思,二小時之前,我在想尋思琢磨:二十多年前(1996)那時候我讀小學六年級就學珠算,不知道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課本還教學珠算這門課程不?(正在猶豫想著這事,晚上悟空問答就推薦我回復這道題)一眨眼離開學校,現在到了不惑之年,我只會打珠算加、減法:珠算加法口訣是: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五上五、六上六、七上七、八上八、九上九。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一去九進一、二去八進一、三去七進一,四去六進一、五去五進一、六去四進一、七去三進一、八去二進一、九去一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八上三去五進一、九上四去五進一。

減法口訣是:一下一、二下二、三下三、四下四、五下五、六下六、七下七、八下八、九下九;一上四去五、二上三去五、三上二去五、四上一去五、一退一還九、二退一還八、三退一還七、四退一還六、五退一還五、六退一還四、七退一還三、八退一還二、九退一還一:六退一還五去一、七退一還五去二、八退一還五去三、九退一還五去四:

離開學校20多年了。只會打珠算加減法。乘除法口訣也不記得,更不會打。





國泰民安guotaiminan


珠算現在看不到了,兒時的記憶中,爸是生產隊會記,爸教我學珠算,學校也教,最多三遍九,打九歸,獅子滾鏽球,當然這都是為以後加、減、乘、除打基礎。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五去五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八去二進一,九去一進一。這是一歸。二一改作五,蓬二進一,逢二進一,二一改作五。逢六進三,逢六進三,二一改作五。逢八進四,逢八進四,二一改作五。這是二歸。一直到九歸,算的時間是除法,每一歸除到九結束,回來在乘,幾歸乘幾,剛好還原。現在誰還用它,計算機多快,跟著時代走,老一輩的珠算要退役了。


陽光明媚149061


    算盤,我收藏了兩個,都是我用過的,一個是木製的老算盤,它珠重順手,它跟了我很久,一個是升級後的小算盤。特別是剛有大算盤後我就特喜歡它,因我上小學時字會加減法,就向一老者請教乘除法,我虔誠地學,他認真地教 。加上很長一段時間不間斷地練習。我加減乘除全學會了,什麼鳳凰單展翅、鳳凰雙展翅、獅子滾繡球。我都會乘過來除過去反覆地練習,聽著珠子劈哩嘩啦有節奏的撞擊聲,我也開心極了。              

          我感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門技巧藝不壓身。可惜,如今的記賬被計算器、電腦替代了,它們的速度與準確率是提高了,但鍛鍊手腦的工具又減少一個。世上每隔一段都有新生事物倍出,同時,祖輩傳承的精華就少之更少了。           

       因此,我呼籲:我們申遺的同時也要保遺,保護好祖國五千年遺留下來的“寶貝”,保存傳承好歷史賦於我們的重任,保證離我們漸行漸遠的歷史文化得以收集、整理、歸納,呈現給廣大的受眾。



吳思山


珠算,我是讀3。4年級就加,減,乘,除法,多位乘法,除法全部學會,快捷。加法口訣,減法口訣,乘法口訣,除法口訣,除法退位口訣全部精通,這些都是我父親,母親教的。

去年我的50多年前的小學同學陳立昌(遷居到江西)問我:你是不是那個打算盤很厲害那個?我回答,是的。

現在我還能全部將這些口訣全部背出,寫出。

特別有些除法口訣是書本上無法找到的。

譬如!一歸見一,無除飛作九一,二歸見二,無除飛作九二,三歸見三,無除飛作九三,四歸見四,無除飛作九四,……九歸見九,無除飛作九九

一歸)退一下方一,二歸)退一下方二,三歸)退一下方3,四歸)退一下方4,……九歸)退一下方9,

還有兩求斤的口訣: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一二五,六三七五,七四三七五,八五,九五六二五,十六二五,11六八七五,I2七五,13八一二五,14八七五,15九三七五

這些要我一邊背,一邊在算盤上加(16兩稱口訣)

這些古代數學算盤精華☆

假使能在合適場合轉承下一輩,讓其理解古代人民智慧☆

現在高科技,手機上好多東西,我不得不請教老師,智者。


愛我中華166893080


以前讀三年級就學珠算,但學過去會與不會就那樣了。

我的珠算是我的小學校長交的,吃完晚飯就去學校玩,因為離得近,校長全家七口人都住在學校裡。

那時候他們家掙錢的少,吃飯的多,母親有時候就拿一個搪瓷碗,盛上一碗玉米麵給校長家送去。

所以就跟著校長學會了珠算。

不進位的加法: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丶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丶五下五進一……

我還保留父親給買的算盤,光滑錚亮的一把算盤,現在我放老宅的地下室裡,過兩天拿來曬曬!


77可愛的花兒


念小學時就開始學珠算,先學口訣,再學撥珠。高中畢業後回鄉也當上了夜校教員,教村裡的農民學珠算。一步步變得熟練操作,見珠撥珠,根本就不用口訣,而且加減運算又快又準,熟能生巧吧。七三年當生產隊會計,幾十戶人家的經濟活動都是靠算盤來完成的。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工地施工搞內業,也是靠一個算盤完成各種計算的,不過乘、除速度慢一些。到今天家裡還有算盤,有時還在用。


手機用戶5222239545一


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被計算機替代了。想當年咱珠算也風光了一回。我們村編席子搞副業。村民把拉回來的蘆葦過秤分,每過一秤都把數記下來。小小年紀的我拿上算盤,噼裡啪啦過了回癮。當然只是簡單的加減法。就這還招來一片稱讚聲,說這片片女了不得。當時記得好高興。多少年前的事了。哈哈[呲牙]


用戶2970793279533


離開學校幾十年,珠算口訣早已還給了老師,老師卻沒有返還學費。珠算是我國人民在人類社會活動中總結出來的非常簡便的一種計算方法。在此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件和珠算有關的一件趣事。我上十歲的時候,剛好學珠算。我的姑婆(姑奶奶)被我的表叔(姑婆的兒子)用轎子送來我家。姑婆人很慈祥,一頭白髮。得知我在學珠算,姑婆給我輔導,我到現在還搞不懂,我姑婆那個時候已經快八十歲了,她怎麼會珠算。會珠算的人都會三遍還原,我姑婆卻會一遍還原,雖然四十多年過去了,姑婆教我的一遍還原的口訣我任然記得:八賢王,楊六郎,司(四)馬喝湯,一人坐在酒(九)店口,七人怕死當和尚,五女拜壽,三人掃地,二人飲酒。上面口訣對應九個數:864197532,用這個九位數加123456789,得數987654321。這就是我姑婆教我的一遍還原。


語過添情143625792


珠算 小的時候沒學好,工作的時候,飯店收銀,沒有計算器,就用算盤,跟老闆娘學的。結婚後兒子學珠算,和他媽媽小時候一樣,笨的呀!還記得那時是在閨女的月子裡呢!教兒子珠算,差點氣回奶。輪到女兒在學前班學珠算,教她的老師也是教過我兒子的老師跟我說,你閨女比你兒子靈,珠算可厲害了。老師給她計時,放學回家跟我說,老師誇她啦!5分鐘10道題全對!上了小學就再也沒動過算盤。現在我只記得一補九,二補八,三補七,四補六……[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