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教育思想探究

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詩人、文學家,他是當時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學者,經歷南北兩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當時所有大小學問,他幾乎都鑽研過,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他的理論和實踐對於後人頗有影響,《顏氏家訓》是他對自己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被後人譽為家教典範,影響很大。

《顏氏家訓》一書不僅對當時諸如“玄風之復扇、佛教之流行、鮮卑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等多方面作了較為翔實的紀錄,為後人保留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還在它的《文章》篇中,通過論述南北朝時的作家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文學觀點和他自己的文學主張。顏之推很重視文學。他批評揚雄視文學為雕蟲小技的說法,並從個人立身修養的角度說明文學(包括學問、口辯、作文等文化修養)的重要性。對於文學的功用,顏之推不狹隘地僅僅把它歸結為服務於政治教化和實用,他也肯定文學具有愉悅耳目、陶冶性靈的審美功能,同時也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文學審美能力。他的文章內容真實,文筆平易近人,具有一種獨特的樸質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

一、提倡及早施教

《顏氏家訓》中提倡家庭教育要及早實施,務失時機。顏之推非常重視兒童教育,特別是兒童的早期教育。在《顏氏家訓·勉學》中:“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逸,故須早教,勿失機也。”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專注敏銳,長大成人以後,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對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機。

顏之推在強調兒童教育的同時,還提出了胎教。他認為,頭條件的家庭可以進行胎教。《顏氏家訓·教子》:“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這裡所謂的胎教,不是使腹中的胎兒聽音樂、詩歌等來增加智力,而是使胎兒的母親避開邪視妄聽,飲食娛樂要有節制。

在顏之推看來,兒童早期心理與思維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認為,年幼的兒童還處於“體性未定”的發展期,足具可塑性,易於潛移默化。他還自述自身學習體驗以記憶力在不同年齡階段間的強烈對比來證實早期學習與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顏之推聲稱“幼兒學者,如日出之光”。

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素有“早諭教”的理念。顏之推以一種極為樸素的思維與表達方式,對於這種傳統教育理念進行了充分的闡發。這也與我們現在提倡的早期教育理論有相通之處,具有一定的借鑑價值。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早期教育對今後的發展是最基礎的作用,要想有所發展,基礎必須堅實。

二、嚴慈結合思想

在家庭教育實踐中,對子女是嚴教還是慈愛,是擺在所有父母面前的重要現實問題。顏之推在繼承前代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獨立思考與教子實踐,對這個問題作出了極具啟發意義的回答。他強調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採取剛柔相濟的手段,將嚴格要求與體貼的慈愛結合起來。他指出:“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母對待子女,如能既有威嚴又有慈愛,把嚴格的要求和細緻入微的關懷有機結合起來,那麼子女對待父母就自然會尊敬、孝順,家庭教育也就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顏之推認為,為父要有父親的威嚴,不該與子女過分親暱、不分禮節;同時父親必須給子女以愛撫、關心,不能讓父子之愛過於簡略。顏之推的這種辯證的“嚴而有慈”的教育主張,在今天看來仍然是相當科學合理的。

顏之推極力反對一味地寵愛子女。他認為,如果父母只知道愛而不知道教,對子女的飲食行為任其所欲,聽其所為,該批評的不批評,反而表揚,應規誡的不規誡,卻予以獎賞,長此以往,子女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等到他們已經形成驕橫散漫的習氣時,父母卻又以粗暴的體罰手段對待他們,這樣做既不能使其改邪歸正,也不能使自己樹立威信,而且還傷害了二者之間的感情,子女最終墜為道德敗壞者。

針對溺愛子女的情況,顏之推認為,為了教育好孩子,訓督是需要的,甚至不惜用體罰手段。在他看來,“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訶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 所以顏之推提出,只有嚴格的教育,子女才能成器,並以治病為喻加以說明,這裡的“湯藥針艾”就是顏之推所主張的體罰。

顏之推主張在充滿嚴而慈愛的教育下使用體罰與現代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有關研究有不謀而合之處。他強調使用體罰的範圍,即孩子在年幼時可塑性大,可適當地使用體罰,而且把督訓也擺在了較高的位置。對孩子的錯誤不僅要體罰,更重要的是對孩子進行訓導,講道理,從認知上改變孩子的錯誤觀點。在這一方面,他又超越了行為主義,與認知行為主義有一定的聯繫。

三、推行道德教育的思想

顏之推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的代表,極力維護士大夫的統治地位,強調以孝悌為中心的人倫道德教育,承襲了儒家孝悌仁義的傳統思想。他認為,家庭是道德教化的主要場所,樹立仁義的信念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父母必須對子女時時、事事進行道德教化。顏之推引用諺語“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作為例證,認為要使子女成為一個具有封建思想道德的人,在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就必須要進行道德教化。

顏之推認為,要教育子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長輩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子女做好表率。道德教育的方法應該以“風化”的方式進行,“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這是一種自然的仿效,不需要絲毫強制,是一種通過長輩道德行為的示範,使子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形成所要求德行的教育過程,即以身示教,而非長篇說教。這與現代教育理論中的榜樣示範法相類似。

四、提出學習藝術須由天分的教育思想

顏之推說:“夫學者,貴能博聞也。”正是基於博習致用的治學立場,他不僅強調了儒家五經的倫理、知識以及習為文章的學習,還深入論述了琴、棋、書、畫等士大夫生活所需要的技藝能力的學習問題,否則便會見聞狹隘、頭腦閉塞。顏之推稱這些教育內容為“雜藝”。他對“雜藝”學習問題的闡述反映了他的藝術教育主張。他意識到某些方面的早期藝術教育需要基於個人良好的天賦。他自稱幼時學習書法,雖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最終因缺乏天賦,難能長進。對於藝術的學習,顏之推認為“不須過精”,否則“常為人所役”,成為負擔或者累贅。他主張藝術教育的目的或者意義在於娛樂身心、陶冶性靈。

顏之推關於通過藝術活動以娛心暢情的思想雖然不只是針對幼童而言,但是這不會影響它對於早期藝術教育的指導意義。藝術領域的早期教育教學是激發和培養兒童審美意識與感知能力的基本途徑。現代兒童藝術教育的科學理念,主張兒童在其藝術學習中不能只拘泥於技能的單一訓練與學習,而更應該關注在藝術活動過程中的天性表達、性情體驗。當前社會上,許多孩子在成人們的驅使下對於藝術特長學習與技能競賽的熱衷與追逐,往往走了急功近利和貪慕虛榮的怪圈,這正是對於顏氏藝術教育思想的背離。顏之推關於藝術學習的精良需有賴於一定的稟賦,也是符合客觀事實的。當然,顏之推認為藝術的學習不必過於精專,否則受制於人,這是攜帶著當時社會的一種職業偏見。

顏之推的教育與家庭教育思想以及其所著的《顏氏家訓》,在我國曆史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顏之推的家訓不僅是中國古代家教文化的範本與源頭,其關於早期教育與兒童教育以及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是比較而系統的闡述也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中公講師侯婷婷介紹說,歷代學者對《顏氏家訓》評價很高。諸如:“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北齊黃門顏之推《家訓》二十篇,篇篇藥石,盲言龜鑑,凡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此書雖辭質義直,然皆本之孝弟,推以事君上,處朋友鄉黨之間,其歸要不悖六經,而旁貫百氏。至辨析援證,鹹有根據;自當啟悟來世,不但可訓思魯、愍楚輩(即顏之推之子輩)而已”。“乃若書之傳,以褆身,以範俗,為今代人文風化之助,則不獨顏氏一家之訓乎爾!”“餘觀《顏氏家訓》,其誼正,其意備,其為言也,近而不俚,切而不激,足令頑秀並遵,賢愚共曉”。從這些歷代學者對《顏氏家訓》的評價上,我們也可以看出《顏氏家訓》對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影響及其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當然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也必然帶有時代的侷限性。所以對《顏氏家訓》的教育思想,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和深入的研究,同時在研究和借鑑的過程中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為建設科學的當代教育理論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