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薄太后力保劉啟太子之位不失,大義斥責,劉啟羞愧難當

小說:薄太后力保劉啟太子之位不失,大義斥責,劉啟羞愧難當

“什麼?太子打死了劉賢!”聽完太監的彙報,漢文帝一臉不可置信。

“千真萬確,太子和吳王太子下棋時出現爭執,太子一怒之下,拿起棋盤砸死了吳王太子。”那個太監瑟瑟道。

“快去把太子叫到這裡來!”漢文帝吼道。

太監諾的一聲跑開。不一會兒,劉啟垂頭喪氣的來到承明殿,跪在漢文帝面前。

“你說,你到底做了什麼?”漢文帝怒氣沖天。

“吳王太子他悔棋,還口出狂言侮辱兒臣,兒臣是一時失手打死了他。”劉啟解釋道。

“匹夫之怒,匹夫之怒!你是太子,行事怎可如此魯莽?你讓朕如何向吳王交代?”

“兒臣沒有做錯,大不了一命換一命!”

“你,你,氣死朕了。你先退下,回到你的太子宮,沒有朕的命令,永遠不要出來。”

長信宮內,得知劉啟打死了劉賢,薄太后驚訝不已,劉啟一向溫厚,怎會如此魯莽呢?一定是劉賢過於跋扈。

沉吟片刻,薄太后道:“這件事一個巴掌拍不響,也不能全都怪在太子頭上。我聽說這個吳王太子一向驕橫,吳國國內無法無天,打死了不少人哪。”

“可是,母后,他是吳王的太子,啟兒因小事打死了他,吳王必不會善罷甘休。”漢文帝焦慮道。

“你想如何處理此事?”薄太后問道。

漢文帝踱了好幾圈,彷彿是下了很大決心,對薄太后道:“朕以為,啟兒是不能再做這個太子了。”

薄太后一驚:“你想廢了啟兒的太子之位?”

漢文帝抬起頭,對薄太后道:“吳王是天下諸侯王領袖,如果不嚴懲啟兒,他心裡肯定不服。朕百年之後,啟兒繼位為帝,他必會舉兵叛亂。到那時,生靈塗炭,社稷傾危,朕不忍心看到如此局面。為了國家長治久安,朕不得不犧牲啟兒。”

薄太后沉默有頃,忽然問竇皇后:“皇后,啟兒是你的兒子,你覺得如何處置更為妥當?”

竇皇后沒想到薄太后會問自己,想了想,答道:“啟兒雖是臣妾的兒子,但行事如此魯莽,陛下若不嚴懲將何以取信天下?臣妾以為,陛下的處置甚為公允。”竇皇后居然也支持廢黜劉啟,薄太后和漢文帝都頗感意外。

薄太后又問道:“如果廢黜啟兒,皇上心中有新太子人選嗎?”

漢文帝似乎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答道:“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竇皇后忽然插話道:“臣妾以為,武兒當得起太子之位。”

漢文帝連連擺手:“武兒不行,比啟兒還毛躁。”竇皇后身軀一震,沉默不語。

許久,薄太后道:“吳王雖是諸侯王的領袖,但他畢竟是臣,萬不敢犯上作亂。如果因為吳王太子之死,就廢黜了啟兒,豈不是讓天下人都以為朝廷害怕吳王?吳王若果真有野心,即使廢黜了啟兒,他還是會生出異心。廢黜啟兒是向吳王示弱,皇上需慎重。”

漢文帝思索片刻,點頭道:“母后之言甚有道理,然則啟兒犯下如此大錯,如果不施以懲罰,天下人心不服。”

“懲罰自然是應該的,就讓他到高祖廟面壁思過三天,然後禁足三個月。”

“吳王那裡呢?如何安撫?”

“將吳王太子的屍體送回吳國吧,贈以萬金作為喪葬費,派宗正前往主持葬禮。”

“是,母后處置甚妥,朕這就去辦。”

太子宮內,劉啟在殿中反覆走來走去,焦躁不安,慄姬、程姬等人圍坐在一旁,氣氛沉重至極。

忽然,慄姬忍不出哭出了聲,隨後程姬也哭了出來。

劉啟大怒,吼道:“哭什麼哭?煩死了!你們以為我的太子之位不保了嗎?”

賈芙連忙安慰道:“兩位姐姐也是擔心殿下,殿下千萬要沉住氣。”

劉啟哼了一聲,坐在榻上,說道:“父皇發那麼大火,我這次恐怕在劫難逃。”

賈芙柔聲道:“皇上一時氣頭上,說話肯定重了些,父子乃血肉至親,皇上必定會維護太子的。”

這時,一位太監從外面跑來,稟告道:“殿下,太后請您到長信宮去一趟。”

太后?劉啟想了想,然後快步趕往長信宮。

“你的事祖母都聽說了,你可知錯?”長信宮內,薄太后和顏悅色道。

“孫兒知錯了,孫兒不該如此衝動。”劉啟老老實實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能認識到錯誤就好。”

“祖母,父皇有說過如何處置孫兒嗎?孫兒的太子之位是不是不保了?”

“啟兒,祖母問你,是你的太子之位重要,還是國家社稷重要。”薄太后嚴肅道。

劉啟一怔,太后為什麼這麼問?他想了想,答道:“自然是國家社稷更重要。”

薄太后點點頭道:“你能認識到這個道理就好。啟兒,你知道你父皇的皇位怎麼來的嗎?”

“孫兒知道,是朝廷推舉的父皇。”

“天下諸侯王那麼多,高皇帝子孫也不止你父皇一人,為何要推舉你父皇?”

“因為,因為父皇的德行。”

“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當初,你父皇僻處代國,勢力弱小,朝臣們看中的,並非是他一定能夠帶領漢家走向強大,而是他具有良好的德行。你身為太子,唯有立德才能贏得人心。你今日做下錯事,是在天下失了人心,你可曾想到這嚴重的後果?”薄太后嚴厲道。

劉啟痛哭道:“孫兒錯了,孫兒再也不敢了。”

薄太后繼續道:“等到你成了天子,就知道身上的擔子有多重,皇位有多艱險。你的太子之位暫時是保住了,但以後,你的皇位只能靠自己,你明白嗎?”

劉啟收拾起淚水,堅毅道:“孫兒必不負祖母厚望。”

“好。從今天起,你到高祖廟面壁思過三天,然後三個月不準走出太子宮。”

“孫兒遵命。”

高祖廟內,劉啟跪在高皇帝劉邦像前,想起祖輩創業的艱辛,不由得思緒萬千。

想當年,祖父從一個不名一文的草莽到君臨天下的帝王,九死一生,血雨腥風,為了江山社稷長治久安,殫精竭慮,又默默忍受了多少罵名,箇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而他的父親,從一個窮鄉僻壤的小諸侯王入繼大統,心裡又承受了多大的壓力,面臨過多少挑戰。

祖輩打下的江山,難道就可以任性而為嗎?身為太子,就可以躺在前人的肩膀上優遊卒歲嗎?想到這裡,劉啟的臉上一陣陣火辣,為自己的衝動,為自己的任性,而感到羞愧難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