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戰之78:潛艇之路(上)

唸書的時候,學校會將一個年級分成重點班跟普通班,或者好班跟差班。差班的學生要進步,就得向好班的人學。跟好班裡的誰學呢?當然是尖子,因為跟渣渣學的哪怕再好,也就是個青出於藍的渣渣。

即便不是更早,1900年前後歐洲無可爭議是世界範圍內的好班。但就像前面說的,好班也有尖渣之分:英國德國是尖子,荷蘭法國意大利算二流,丹麥西班牙葡萄牙為三流,捷克挪威芬蘭算四流,其他的,就是渣渣。

二戰中,日本帝國能與美國這頭大象在太平洋上分庭抗禮,原因就在明治維新之後,學的全是英德。比如戰列艦,清一色購自英國(似乎有一艘是意大利的),自造的薩摩號動力來自英國裝甲來自德國。

估計,英國如果有潛艇的話,日本帝國還是要學英國。但英國沒有,所以就只好跟英國的嫡傳弟子-------青出於藍的美國佬學。

1900年10月12日,美國第一艘潛艇SS-1入役。這潛艇的前身是霍蘭德在1897年下水的霍蘭德六號(Holland VI),美國海軍是直接買過來入役的。關於這潛艇的來歷,可以參考:

1904年2月8日,日艦偷襲旅順港俄艦,日俄戰爭爆發。大約是在年中的時候,日本帝國跟霍蘭德的電船公司(Electric Boat)訂了五艘潛艇。電船公司花了大約四個月完成訂單,然後全部拆了用火車從東海岸運到西雅圖,12月到貨橫濱。

太平洋海戰之78:潛艇之路(上)


為什麼要拆掉?俺猜測的話,第一原因是應日方要求:組裝的時候能學到東西。第二原因是運輸方便:艇長有20米,如果當時美國鐵路的車皮跟我們現在一樣的話,標準換長是11米,裝不下。

第三原因麼,就是避人耳目:當時美國中立,而潛艇是武器。所以,拆了看不出是潛艇就可以當成民品出口。其實,就在日本下單的同時,俄國也跟霍蘭德下單,而且為避人耳目也是在俄國組裝。霍蘭德是真的在發戰爭財,呵呵。

跟著潛艇到日本的,當然有電船公司的職員,其中兩位相當不一般。

38歲的布舍(Arthur Leopold Busch)。他沒有正規學歷,在夜校學艦船設計時給船廠當繪圖員。26歲從英國移民美國後,跟霍蘭德共同設計建造了SS-1,他是五艘日本潛艇的總監工。

布舍負責潛艇的組裝指導。

41歲的凱博(Frank Cable)是工科出身的電氣工程師。霍蘭德六號剛建成時,意外事故導致進水沉沒,撈起來之後,是他一手將潛艇內電氣設備之類的全部翻新。在霍蘭德六號變成海軍的SS-1之前,他在這潛艇上當了三年的艦長。

凱博負責潛艇的人員培訓。

這五艘潛艇,就是日本帝國最初的“1型”潛艇。潛艇長度20米,水下排水量100噸;水面速度8節15公里/小時,水下5節;2(1?反正能射兩枚魚雷)具魚雷發射管,艦員13人。潛深不知道,也許就十來米吧。

但這些潛艇在橫須賀海軍工廠組裝完成的時候,已經是1905年的8月,沒趕上大用場--------5月底的對馬海戰中日軍完勝。

在訂購這五艘潛艇的同時,川崎還跟電船公司買了一份新圖紙,在美國人的指導下自己造。自己乾沒經驗,所以就比較保守,排水量只95噸而且只有一具魚雷發射管。

這第6、7艘潛艇就是日本的“6型”。

其中,6號潛艇在1910年訓練時因機械故障沉沒於廣島,全部14名艦員窒息而死。兩天後打撈出水,發現艦長佐久間勉死前詳細記錄了事故過程、可能原因及艦員做出的各種努力。

佐久間勉當然就成了日本帝國的海軍英雄。說起來,31歲的他是1901年畢業於海軍學院,有個同班同學在1937年做到了海軍大臣,之後在1940年更進一步當上了首相:米內光政。

太平洋海戰之78:潛艇之路(上)


作為美日海軍的師傅,英國人最初覺得使用潛艇是不道德的:戰爭應該是兩軍身著制服光明正大地對壘,潛艇這偷偷摸摸的屬於下三濫。海軍上將威爾遜(Arthur Wilson)甚至認為潛艇船員當與海盜同罪,逮住應該吊死。

不過麼,形勢比人強,19世紀末的時候,法國西班牙也在研究潛艇,所以…….呵呵。

1902年,英國跟霍蘭德買了一艘潛艇,同時可能買了一份圖紙。說“可能”,是因為網上找不到“買了圖紙”的說法,但當時英美都很注重專利,英國做反向工程的可能性不大。

英國人有錢,所以時間上雖然買的比日本早,但買的東西卻比日本的先進,是美國的潛行級艇摸摸Plunger (因為好班也有渣渣,跟著渣渣學的話,就算(Plunger-class),也就是SS-2的規格,日本是SS-1的規格。

接下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到1905年的時候,英國造了13艘200噸的A級潛艇-------英國買的SS-2只有100噸;到1906年,造了11艘320噸的B級;到1907年中,已經造了32艘C級,C跟B差不多,都是300噸出頭的排水量。

當時的大英帝國確實財大氣粗而且工業實力強勁,這數量已經遠超當時的美國:美國到1907年的時候雖然也發展了兩三級,但每級都是3~5艘的水平。

A、B級潛艇都是Vickers船廠造的,C級有另兩個船廠參與,但不出意外的話,主力當然還是Vickers船廠。

然後不出意外地,1907年日本帝國繼續外購潛艇時,選擇了Vickers。老規矩,賣二裝三:Vickers生產兩艘整艦,其餘三艘在吳海軍工廠組裝,這就是波1型(Ha-1)兩艦跟波3型三艦。1910年,川崎根據C級圖紙造了一艘波6;1915年,吳海軍工廠自己從零件開始生產,造出了波7型兩艦。

這所有的“波”,其實都是英國的C級,只波7兩艦有一定改動,但排水量都在320噸上下。至於波7是反向工程還是買的圖紙,不清楚,考慮到當時日英是盟國,所以應該有授權吧,至少。

引進潛艇時半整半零以增強自己設計能力的做法,跟之後的金剛四艦完全一樣,而且金剛級的首艦金剛號就是Vickers的原裝產品。

有點長,先到這裡,明天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