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當你說,2019年真是太難的時候。

有人會說,2020年會更難。

這不到一個月,果然。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剛過去的二十天,逛了長沙的目田書店,成都的新山書屋,深圳的舊天堂書店、庫布里克書店和誠品書店,香港的見山書店和誠品書店,泉州的書想所、芥子書屋和風雅頌書局等……也才想起來,有篇關於書的推送,一直沒有交貨。

先從電影書的單子開始。我採用的,是組合推薦的形式。

1、

《OPUS 作品》 今敏《我的造夢之路》 今敏

最吸引我的,是今敏為了實現夢想所付出的生命時間,居然是那樣寶貴。自嘲的話語中,他並不會承認——像許多影迷說的那樣,是個老天賞飯吃的,而是渾渾噩噩後,突然抓住了動畫這門事情。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2、

《圍繞電影的X》 西川美和《搖擺》 西川美和《雲沒有回答》 是枝裕和《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 是枝裕和《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樹木希林

小、黑、溝之後,日本電影中文書籍經過是枝裕和、寺山修司、吉卜力和今敏的一番轟炸,又出現了西川美和這種冷門藝術片向。一切得虧她是枝組導演(得力干將)。第一部分的思考最有意思。不難發現,西川內心並不是那種想象的東方女性或日本女人特質,她讚美相撲手,塑造女子舉重選手,在德國裸體混浴。儘管一次次對身為電影監督感到羞赧退縮,產量低,卻也不減她是對電影有持續熱情的女子。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人氣極高的樹木希林,本書顯然會引進大陸版。怎麼講呢?如果像放在熱銷架上,拼命製造「雞湯」或「毒雞湯」的書籍,「人生就是這樣啊」之類的道理,是可以完全不屑一顧的。但樹木希林本人在現實中,實在是很「搖滾」「自毀傾向」的活法。許多不合理,也跟著是枝裕和電影的金句,變得合理了。本書很好讀。希望有儘量多的人,能像一棵樹那樣,獨立成長,獨自長大,活出自己的模樣。

3、

《暢所欲言!押井守漫談吉卜力秘辛》 押井守《為勝利而戰》 押井守《我每天只工作3小時》 押井守《吉卜力的哲學》 鈴木敏夫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這些書,有點感覺押井守是以噴吉卜力為生。

但在《為勝利而戰》書中,它有極好的部分,譬如一反影迷評論者常態,打破電影史傳統地——把希區柯克踩到泥裡了。以革命為信念,以打仗為理想的押井守,最崇拜的電影人物,是戈達爾。他在書中歷數其他導演的功過成敗。作為動畫導演,押井守(雖然也拍過真人電影)跳到另一個山頭對別人指指點點,敢說感言,真是把好事和壞事都給沾上了。顯然,如果他有那麼強烈的表達慾望,應該去拍電影才是,而不是幹評論家的事情。這種事情已經有點符合別人對他放炮的期待,並且怎麼看都像搶錯了那把椅子。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4、《這世上的偶然》 想田和弘《收割電影》 小川紳介

兩個不同年代,日本紀錄片呈現的面目也是全然不同。我經常表現得非常喜愛日本電影,但這裡有個被忽略的領域,就是我認為日本紀錄片。它們也拍得非常好,不僅包括較多人知道的,不少中國紀錄片導演的精神導師小川紳介,還有河瀨直美與是枝裕和的紀錄片,以及難以複製的原一男等。

想田和弘的作品,我一部都沒有看過。這並不妨礙,我把他的書讀完了。

5、《漫畫電影史》 愛德華·羅斯《印度電影簡史》 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

電影史不僅是評論者必須修習的一部分,也是影迷邁向更高階看電影的手段,至少伴隨這個過程,你會把電影當做一生愛好,像荷蘭老爺爺那樣,把自己寫入電影史。

其他電影書,包括2019上半年就有推薦的:

《我的渡世日記》 高峰秀子《烏金的牙齒》 萬瑪才旦《劇本結構論》 野田高梧《伊丹十三》 伊丹十三

趕在2019結束之際,也讀了曾經大火、現在遠沒有好兄弟奉俊昊火的樸贊鬱一書。本書的內容彙集得有些奇怪——大多成文於15年前,甚至更遠。

然而,這種距離,反而勾動我對看電影,還有走向寫評論這條道路的許多美好回憶。希望你也可以擁有。

《樸贊鬱的蒙太奇》《寄生蟲:劇本與故事板》 奉俊昊(2020年即將出版)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值得一體的是,今年還有許多令人期待的韓國電影書,比如李滄東和河正宇。如果第一時間讀過了,也會跟大家彙報下。

接下來的單子,才是本次推送的核心內容。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巴黎倫敦落魄記》&《致敬加泰羅尼亞》 喬治·奧威爾

不知道該用什麼準確的詞彙,去描述這兩本書。也許,在我心目中,它們是專屬於2019年度的,我想推薦的年度書籍。它們可能也在屬於它們應有的年份,但不一定有那麼多的關注度,但我真的希望,喜歡木衛號的夥伴們,可以去讀讀。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呼吸》 特德·姜《放風》 黃仁奎

許多看了科幻片《降臨》之前,或者之後,迅速成為了特德·姜的粉絲。

我是看了紀錄片《水底行走的人》之後,成為了黃仁奎的粉絲。

相當認同一個朋友說的,特德·姜的故事,屬於你看了一個開頭之後,就想立馬讀完的。

而當我探訪見山書店,看到擺放著黃仁奎的幾本書。一下子知道,自己來對了地方。

《在輪下》 黑塞《上學記》 何兆武

這套關於教育和讀書的書,同樣沒有什麼聯繫,但特別想放在一起說。同樣的,它們也是專屬於2019這個年份的推薦書籍。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烏暗暝》 黃錦樹

《給作家標個價》 出久根達郎《一怒之下:與D.H.勞倫斯搏鬥》 傑夫·戴爾

本來是猶豫,不把黃錦樹這本《烏暗暝》放進來的。但是看完林書宇的《夕霧花園》,又想著還是可以有更多人,去了解馬來西亞,或者那些華人的故事——遠離我們大一統歷史的敘事。

《給作家標個價》是那種會觸發你去尋找自己感興趣作家的書籍。傑夫·戴爾則嫻熟地展示了當你寫不出一本書的時候,你還能怎麼辦。這本書和《潛行者》是我較為喜愛的,他的兩本著作。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鐵道之旅》 沃爾夫岡·希弗爾佈施《深夜特急》 澤木耕太郎《1894,中國紀行》 莫里循《伊莎貝拉·伯德 : 中國影像之旅1894-1896》《馬仲英逃亡記》 斯文·赫定《老巴塔哥尼亞快車》 保羅·索魯

老手應該一眼能看出來,這一系列旅行遊記類書籍,包含了中國一百多年的故事(保羅·索魯加那本《騎乘鐵公雞》)。我從中還翻出許多不為人知的事件,並激發了行走熱情。

不要奇怪為什麼是老外一直在書寫中國。就連今天,寫中國城市和地域最好的那個人,依然是在網上大火,選擇在去年回到中國的何偉先生——甚至就在此時此刻,我突然很好奇,何偉在想什麼。如果你是何偉,你會在想什麼。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失焦》 羅伯特·卡帕《寫真學生》 小林紀晴《浮與沉: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的傳奇人生》 山姆·史蒂芬森《黑暗之城 : 九龍城寨的日與夜》 Greg Girard / Ian Lambot《直到長出青苔》 杉本博司《一幅畫看日本》 高畑勳《圖說勃魯蓋爾》 剛部紘三《眼前往事 : 劉小東影像集1984—2018》 劉小東《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這組推薦,是來自影像藝術類。這裡面有傳奇化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也有菜鳥模式的小林紀晴。強調光影,暗房傳奇的尤金·史密斯的傳記,更是我在這一年,多次推薦的一本書。

《圖說勃魯蓋爾》也是影迷不可錯過的一本書。為什麼呢?你看了就知道了。

最後一部分,是我推薦的攝影集: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家族》/《鴉》深瀨昌久《民謠山河》 須田一政《“做寫真”的植田正治》 植田正治《昨日香港》 何藩 《中國的顏色》布魯諾·巴貝《Mother》 Paul Graham《你好小朋友》 秋山亮二

《伊斯坦布爾》 阿萊克斯·韋伯《靈魂的領地》(Territories of the Soul) 井津建郎《找到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 A Photographer Found)

特別提及:

《世上的光 :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如果你在電影院看了坂本龍一那部紀錄片,也知道為何推薦這本拍立得。羅列書單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可以推薦這樣一些書單。比如,關於塔可夫斯基——我就會推薦:

《雕刻時光》《世上的光 :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時光中的時光 : 塔可夫斯基日記(1970-1986)》《我的不朽已然足夠 : 塔可夫斯基圖文集》《潛行者 : 關於電影的終極之旅》《圖說勃魯蓋爾》

……

电影不重要,生活才重要

作 者

《浪跡:電影與旅行》簽名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