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晚年生活糜爛,揭開她不為人知的一面

武則天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她創下了多個歷史記錄。她是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女皇帝。人們不僅對她如何從一個受冷落才人逆襲成為大唐皇后,再到大周皇帝感興趣,更喜歡談論女皇養男寵的嗜好。

武則天女皇為了方便與包養的男寵玩樂,大膽創新成立一個叫控鶴監的機構。這個機構供養的都是年齡二十來歲的超級美男,懂詩詞歌賦,懂音樂的才子。以前主流社會講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只能從一而終。女皇武則天打破傳統觀念,引領京城新潮流,京城許多貴婦爭相以養男寵為榮。

這一年武則天已經是年過古稀的老太太,經常與這些年輕的帥哥飲酒作樂,越活越年輕,再加上平時保養的很好,從外表看不到五十歲。

武則天晚年生活糜爛,揭開她不為人知的一面

等夜深人靜的時候,武則天一個人來到一間密室。裡面是什麼不得而知,沒人敢靠近,一次一個宮女因為好奇偷偷溜進去,被武則天發現叫武士當場亂棍打死。外面的人眾說紛紜,有的說的裡面藏著薛懷義。

等武則天去世後,人們才發現密室裡佈置非常簡單,只有一張床,牆上掛著太宗和高宗的畫像。原來這是女皇傾訴自己的心聲的地方。女皇再冷酷無情,畢竟是一個女人,也需要有人排憂解難。

武則天晚年生活糜爛,揭開她不為人知的一面

武則天知道自己沒幾年就去見高宗了,所憂慮的是自己百年之後皇位到底傳給誰。

大臣們也想知道誰會繼承皇位,好提前站隊,期待日後飛黃騰達。

自古聖意難測。大臣們猜不透武則天到底是想立李家還是武家為皇太子。

曾經武則天流露出想把位置傳給侄子武三思的想法。因為武三思非常能揣摩女皇的心思,討女皇開心。武三思在嵩山建立三陽宮,邀請女皇每年來這裡度假,把女皇服侍地很巴適。


武則天晚年生活糜爛,揭開她不為人知的一面

​武三思經常唆使人在女皇耳邊說,陛下姓武,應該立武家人為太子。

武則天一度有些心動,但是擔心大臣們的反對。

武則天就立太子的事情徵詢大臣們的意見。大部分大臣懼怕武三思的權勢不敢說話,只有閣老狄仁傑直言說:陛下,這江山是太祖和太宗皇帝千辛萬苦打下來的,陛下理應把皇位傳給李氏子孫。而且百姓都懷念大唐,如果陛下把天下傳給外姓人,恐怕違背天意。

不久契丹作亂,居然是打著“還我廬陵、相王”的旗號,武則天派人武氏族人去前線招兵,卻只有一千個人相應,當李賢去招兵時,幾天內就有幾萬人報名參軍。武則天明白雖然這些年努力讓老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人心依舊向著李氏。

於是武則天派人秘密把廬陵王李顯從房州接回來,為了掩人耳目,在當地留下一個假廬陵王。

女皇武則天擔憂的是李顯當了皇帝,武氏家族肯定會遭殃。

東漢的竇家、鄧家、梁家都曾顯赫一時,最後落得被滅族的下場。這些外戚勢力在皇帝年幼的時候,可以輔助皇帝處理政事的名義掌握大權,但是一旦皇帝成年,太后死後,肯定會奪回權力。外戚本來就是依附於皇權之上的,要想向王莽一樣奪取天下難如登天,而皇帝藉助宦官輕鬆就可以剝奪外戚的權力。因為人心認為江山是劉家的,不是這些外戚的。

武則天不僅希望兩家在自己在世的時候能夠和睦相處,更希望在自己歸天后也能團結一致。

武則天把李顯、李旦、太平公主和武三思、武攸寧等兩家人召集起來,在明堂對天發誓,無論何時何地一定要和睦相處,絕不互相殘殺,並且把誓言刻在鐵券之上,藏在皇家圖書館裡。

然後把太子李顯的女兒永泰郡公嫁給了武承嗣的兒子武延基,把安樂郡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新都郡主嫁給武承業的兒子武延暉。

這樣李家和武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真的能和睦相處嗎。武則天經歷這麼多殘酷的政治鬥爭是有所懷疑的

這樣的案例就發生在開國初期。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面對最高權力的誘惑,親情也是靠不住的。

作為權術高手,武則天深知面對共同的危機,兩家才能聯合在一起。同時如果兩家真的聯合,自己的權力也會不穩。所以無論為了後人著想,還是當下自己權力的鞏固,都需要培植新的力量。這支新的力量在朝中必須毫無根基,只能依靠自己的權威。

武則天晚年生活糜爛,揭開她不為人知的一面

73歲高齡的武則天不顧眾人的非議,又養了兩個小自己50歲的小情人,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兄。

二張聰明伶俐,精通音律,還會煉製丹藥,哄得武則天心花怒放。

二張被賞賜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又加封從三品的左散騎常侍。連二人的母親跟著沾了光。張宗昌的生母臧氏,與尚書李迥秀有私情。武則天居然下令讓尚書要記得經常看望臧氏,張家人不得追究責任。

張氏兄弟得到武則天的寵幸,一時炙手可熱,連武家兄弟見了都要巴結,爭先為二任牽馬,希望他們二人替自己在女皇面前為自己說好話。

李顯、太平公主竟主動請求女皇給張氏兄弟加官進爵,二人都被封為國公。

張氏兄弟這些皇親國戚都對自己畢恭畢敬,開始變得囂張跋扈起來,大肆收受賄賂,耗錢百萬給自己建造大宅子。

張氏兄弟擔任了控鶴監的頭頭,開始招募一些文學之士,明面是陪武則天吟詩作賦取樂,實則培養自己的勢力。


一天永泰郡主快要生產的時候,哥哥李重潤來看望她。期間李重潤和妹夫武延基、妹妹談論起二張,擔憂張氏兄弟權力過大,沒想到被人告密,三個人都被武則天處死。

三個人的死讓李武兩家同仇敵愾,同時與二張徹底沒有了妥協的空間,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張氏兄弟勢力相對薄弱,非常惶恐,只能更加依靠武則天的庇護。如果沒了武則天,二人會被分分秒秒撕碎。

武則天利用兩撥人的矛盾,就可以很輕鬆德駕馭他們,保證自己的權力穩固。


後來張柬之等大臣趁武則天病危,發動政變殺死了張氏兄弟,擁立太子李顯登基。

當大臣建議罷黜武家的時候,中宗李顯沒有同意,反而對這些大臣很猜忌,逐漸把他們趕出中央朝廷。武氏家族在中宗一朝不僅安然無恙,居然比武則天的時候權勢還要大。

不得不佩服女皇武則天的政治智慧實在高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