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經濟|疫情之下 萬物皆可“雲”



疫情下,眾多行業“被迫”開啟轉型之路。一個月的時間內,“雲生活”的形式正逐步被認可與接受。但在疫情之後,久宅家中的人們會“報復性”地迴歸線下生活,還是會繼續“上雲”呢?


作者 | 孟歡醬


“在家辦公太累了,晚上都在開會,傷不起!”“雲辦公的形式很新穎,在家辦公很舒服”……

昨日,36氪四川和大家一起聊了聊“雲工作”,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工作之外的生活在“雲+”背景下又有何表現。


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大家“宅”在家中開始利用APP買菜買物資,實現了基本的“雲購物”;再後來,為了有效復工復學,“雲辦公”“雲教學”也進入到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一時間,似乎

萬物皆可“雲”。就算是酒吧、KTV、電影院等一眾純線下場所也想方設法由線下轉為線上。


圖源網絡/侵刪

疫情下,眾多行業“被迫”開啟轉型之路。一個月的時間內,“雲生活”的形式正逐步被認可與接受。但在疫情之後,久宅家中的人們會“報復性”地迴歸線下生活,還是會繼續“上雲”呢?

線下轉線上的生活

Eddie是成都一家酒吧The Tasting Room的調酒師,疫情影響下,“轉型”成為選擇。

“【酒精便當】,送快樂上門!”從2月1日起,這條消息便開始掛在他的朋友圈,“宅在家的人們同樣有喝酒需求,線下沒法滿足,線上就是出口。”Eddie介紹,顧客下單後,雞尾酒將由其本人開車直送上門,避免陌生人接觸風險。

事實證明,Eddie的做法的確滿足了人們當下的生活需求,從【酒精便當】上線至今一個月,Eddie已經完成了700多筆訂單,車行2000公里。

成都The Tasting Room(圖源網絡/侵刪)

2月8日晚上10點,夜店TAXX SHANGHAI在抖音上開了一場DJ打碟直播。剛開始沒有多少人的直播間裡漸漸人越來越多,頂峰時達到7.1萬人同時在線。四個小時之後,這場直播收入了近728.5W個音浪(約合70萬人民幣),“雲蹦迪”這個詞迅速佔領了第二天的熱門搜索。


隨之而來還有“雲音樂”“雲健身”“雲電影”,甚至還有人發佈朋友圈,要來一場“雲戀愛,不見面的那種”……對此,

同盟投資合夥人李崛華表示,“就這次疫情的實際情況來看,消費端出現大量的休閒時間,短視頻、長視頻等線上視頻的流量和用戶都迎來一波暴漲。”在此過程中,雲蹦迪、雲音樂等形式的崛起也不足為奇。

當然,以“雲生活”為基調的平臺也在特殊時期迎來了發展。據瞭解,超級猩猩健身、樂刻運動等機構迅速在線上搭建起了直播間,並有專業的團隊分工合作,收到了不錯的關注度,而且他們已經考慮把這次的“小範圍嘗試”發展成長期業務。


雲業務的隱憂

過去,“雲端生活”是一種隱喻。而這種隱喻,在一場疫情中已經被實體化,成為人們“不得不”,或則說“必須必”的選擇。對於這種新嘗試,各平臺也嚐到了甜頭。以“雲”買菜平臺“幸福有菜”為例,春節期間便新增了近100個簽約小區。“加上原本已簽約和運營的,成都就接近300個小區了。如果按每個小區1000戶來算的話,那麼我們目前的服務覆蓋了成都

30萬家庭用戶。”“幸福有菜”總裁俞慧表示。

圖源銳景創意萬物皆可雲,就像是一股突如其來的潮流,不少人都想成為自己行裡最靚的“仔”。但是有潮漲就有潮落,當疫情結束後,急匆匆上雲的線下行業很有可能迎來一波“雲生活”流量的退潮。人與人之間未能滿足的“面對面”需求,會成為“雲”平臺是否穩固的最大隱憂。所以在積極上雲的同時,不少人也在考慮如何留存當前流量,

“服務”和“用戶體驗”很可能是其中關鍵。

家住四川遂寧的閆女士是多年的類風溼慢性病患者,此次疫情期間,她對“雲+”帶來的便利深有感受。


“我的慢性病,是需要每週去醫院複診開藥,但疫情期間出門不便,醫院的雲診療便解決了這個難題。”閆女士說,只要通過手機掛號,便可以直接以視頻方式向專家問診,問診結束後,醫院根據處方開藥,再由同城快遞配送到家。“其實醫院的雲診療在好幾年前就推出了,但幾乎沒用過,這段時間,才感受到雲診療的方便。”


圖源銳景創意


閆女士告訴36氪四川,以前不用雲診療是因為操作不來在線視頻,這次子女在家時間長,才教會了自己,所以今後除了必要的檢查,常規問診都將選擇“雲診療”的方式。

不得不說,疫情下的非常態,讓“雲”端的生活與工作達到了歷史峰值。而無論疫情後流量的潮起潮落,都為大眾展示了“雲”端的快捷與方便,並培養了用戶習慣。萬物皆“雲”的時代,或將由此開啟。

在體驗了這麼多“雲生活”方式後你看好哪一種呢?留言分享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