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氳”是什麼?

丨首發於今日頭條:百匠茶學院

“茶氳”是什麼?

“茶氳”是什麼?

有筆床茶灶,瘦筇相引,逢花須住。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馬上就要放假了很多人都是無心工作的,閒著出來嘮嗑的茶友就多了起來,昨天一個山東的茶友問了一個問題:【 茶湯上面有一層油狀物是什麼東西?】瞬間就激起了大家的瘋狂討論。

我收集了一些群裡討論的結果:

1、是茶油的可能性不太大,因為茶油基本都集中在茶籽裡!葉子中含有茶油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2、茶水錶面浮著一層似油的東西應該是茶釉,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茶鹼和可可等成分,泡茶時間過長,茶葉中的咖啡因等分解而浮在上面。

3、你的茶葉是春茶嗎?如果不是春茶可能是農藥殘留。

4、可能是茶鹼或者水垢造成的,因為泡茶用的水要求較高,而一般的水都會有水垢形成的基本物質——碳酸鈣等。而這些在泡茶的過程中,都會隨著茶葉中的一些物質,共同析出,形成飄拂在茶湯表面的油狀物質。而茶葉中的茶鹼,也會在泡茶的過程中,析出部分,形成油狀物質,飄拂在茶湯的表面。

5、不管是哪種原因,建議第一泡不喝,洗茶。另外,茶湯冷後或者隔夜茶表面也會出現“油膜”所以可能是茶湯的咖啡鹼等在低溫中被析出,與其他物質結合形成的油膜,因此茶葉要趁熱喝,隔夜茶最好不喝。

“茶氳”是什麼?

6、如果是普洱茶表面一層白色煙霧狀的東東,這是正常的,而且通常還表示茶不錯。如果是鐵觀音之類的茶表面有油,可能就是不良商家為了茶葉好賣,在茶葉中噴過香精了,這種最好不要喝。實在不捨得扔,也再多洗一遍吧。

7、水用得不夠好,礦泉水泡茶就會產生像油的漂浮物,而純淨水就不會!  

8、這一看就是隔夜的茶,剛沖泡的茶水上面不會有一層油狀物,要放一段較長時間或隔夜了,表面才會有一層油狀物。茶水上漂浮的一些油狀物,是茶具長時間使用,但沒有徹底清理的原因,茶漬遇到熱水後,就會漂浮在水面上,形成油狀物。

9、茶水放久了茶葉中的茶多酚就會產生氧化作用,形成紅褐色的油狀物。好像是茶臘或者茶膠之類的東西,是為了讓茶塊定型的東西,裡面不含有有害物質的哈~

“茶氳”是什麼?

其實說實話,這些茶友都是喝了十幾年茶的人,各類的茶葉都有涉獵,說的情況不一,但也有幾分道理。

隔夜茶水錶面產生的油狀物是什麼?

有時候在茶室喝完茶,沒來得及整理,第二天就會發現茶杯裡的茶湯表面有一層漂浮的分散油塊,而且放置時間越長,油脂越多越厚,這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說這是因為茶葉中的農殘泡久了被分離出來,所以大多數茶友對於隔夜茶的心理是不能喝,對身體有害。

但真相是:茶葉中的有一種多酚類物質叫做單寧也就是鞣酸,被氧化時顏色會逐漸變深,並與鐵離子結合,形成黑色不溶於水的鞣酸鐵,漂浮在茶湯表面,也就是我們隔夜之後看到的漂浮在表面的油脂,並不是茶葉受汙染或農藥的殘留。

“茶氳”是什麼?


隔夜茶水飄著油也就算了,

那如果說剛泡的茶湯表面也會有呢?

水為茶之母,這個時候得考慮一下你用的水跟茶具了:如果說使用的水,水質太硬就非常容易在水壺中形成水垢,每次沖泡都帶下來一點,我想想也是真的糟心,茶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喝,所以選點好水很有必要,水以泉水為佳,民間有“山泉泡茶碗碗甜”的說法,但是遠離山野,山泉水從哪可尋,至多是用純淨水。

如果水的硬度較大,那水中含有的鈣鎂離子就多,非常容易和茶葉中的鞣酸結合浮於水面,看上去像油一樣。所以每次水燒開之後放一放,等水垢沉澱一會再泡水,是為了更精細喝茶。

“茶氳”是什麼?

很多茶友問我:不是說茶壺裡的“結牙”越厚越表示會喝茶嗎?

這只是一個文化現象,閩南人認為長年泡茶之壺,壺內“結牙”(即茶垢),老輩人說“結牙茶壺”即使不放茶葉也能泡出茶香;還有誰家“結牙”多,誰家最有禮的說法。但實際呢?茶垢對人體有害,茶垢深藏重金屬,飲茶時被帶入人體,跟人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等產生化學作用,沉澱在人的體內對人體有害,所以及時清洗茶具真的很有必要!

“茶氳”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這幅《父親》油畫嗎,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民在用茶碗喝茶的照片,這個茶碗上也有很多的“潔牙”。

很多人覺得這是茶具上的油膜釋放出來的油脂。

器為茶之父,有些新茶具表面會打上一層蠟,所以有些茶友買到新茶具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前用開水煮一煮。將水淋在打蠟的壺上,會在壺上留下水珠狀的水痕,如果是沒有打蠟的壺,淋水即潤,這些要多多注意了。

“茶氳”是什麼?

如果水和茶具都沒有問題,

那麼就要看看是不是茶葉的問題!

這裡不是說茶不好,很多茶友在沖泡一些陳年優質白茶時,會發現茶湯表面會出現一層非常薄的油霧。

其實這叫茶氳,是茶湯內一些脂溶性物質,比如脂肪酸、胡蘿蔔素等以及一些揮發性香氣成分,浸出後漂浮於湯麵上形成的如薄霧般的氣體。

“茶氳”是什麼?

但並不是什麼茶都有茶氳,也不是隨時泡茶都能產生的。一般來說沖泡普洱茶、武夷巖茶或其他一些發酵較重的茶會在湯麵上形成白色霧氣,比如說紅茶茶湯在冷卻後,有時會發現在茶湯中有一種乳凝狀混濁,習慣上稱為“冷後渾”,它是由茶黃素、茶紅素和咖啡鹼生成的,這是優質紅茶的特徵之一。

那麼,是不是茶氳越多,表示茶越好?

有茶氳的茶,一般都表現出湯質厚重,口味醇滑等特點,這是由於茶的內含物質非常豐富,所以普洱茶出現茶氳的現象更大,因為大葉種的內含物質真不是一般茶葉可以比擬的。

“茶氳”是什麼?

茶葉好壞都是適口而珍的事情,僅僅因此茶氳就去判斷這個是一款好茶或者說這肯定是一款高山茶,有失偏頗。一款茶從出生(產地)帶著產地小氣候環境的物質浸染,加上老茶人的得當工藝,加上後期的良好存儲,到你手上適合的茶具、沖泡方式,想被打上“好茶”的標籤,環環緊扣,不是一個“茶氳”就能證明的!

茶氳也不是一般條件下可以產生的,主要還是這幾點條件下能遇到:

第一、茶湯的脂溶性物質越多,茶氳效果越明顯,所以新白茶基本少見,老白茶還是比較常見的。

第二、沖泡時,茶湯溫度越高,瞬間浸出物質較多,也更容易產生茶氳。

第三、如果喝茶當天氣溫較低、氣壓偏低,也較容易產生茶氳。

第四、容器問題:如果盛湯的容器是淺色的,茶湯的顏色又很深,那會容易看出茶氳,使用白瓷器皿則更明顯。

另外還有很多茶友問我:為什麼我泡得茶氣泡這麼豐富呢?

“茶氳”是什麼?

我上次在別家買了一款菜茶茶籽拿回來沖泡,氣泡就非常豐富,口感也是相當霸氣。茶籽裡面含有豐富的茶皂素,茶皂素具有苦辛辣味,可能就是我說的口感霸氣!茶皂素具有很強的起泡力,不受水質硬度的影響,一般泡沫豐富的茶滋味相對濃郁。

“茶氳”是什麼?

再加上它析出速度很快,和茶葉中的酯類物質和表面的毫等物質結合就會出現一層油膜,又有泡、又有毫、還有一層油,使茶湯看起來比較“髒”,但其實對人無害,可以放心飲用。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