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剛剛看到年終讀書盤點,2019年讀書45本。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和很多朋友相比,這個數量不值一提。


在這些書中,讓我重讀最多,最費心思的就是《半生緣》。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從《普漢先生》讀到《十八春》,再到《半生緣》,我見識到了經典小說要經歷一次千錘百煉的旅程。


張愛玲從《普漢先生》得到創作靈感,還拿走那句經典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darling , we can't go back),創作出《十八春》。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十八春代表十八年,正是世鈞與曼楨相識相愛到告別的歲月。


對曼楨世鈞來說,十八年,就是一生一世。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後來,張愛玲重新修改,十八年變為14年,14諧音一世。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這個細節的改動,讓那句“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更加蒼涼,有一種再回頭已百年身的悵惘和宿命感。


《半生緣》展示張愛玲對細節有天才的掌控力。


曼楨世鈞第一次見面,張愛玲就寫得才華橫溢。


大年初四,午飯時光。


世鈞叔惠常去的館子放假關門,兩人無奈,去了一家小餐館。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他們見到了同事曼楨。


叔惠吐槽餐館,這地方不行,太髒了。


乍一看,這場戲像古天樂的臉平平無奇。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其實是生花妙筆。


其一,叔惠世鈞常去的館子乾淨,乾淨意味著高檔 ,消費高。


其二,曼楨顯然是餐館的熟客,她來小髒館吃飯,圖的是性價比。


小髒館的背後,有曼楨整個家庭的重擔,她的工資是用來養家的。


大家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同事,世鈞叔惠沒有養家的壓力,他們可以當月光族。


一頓飯就把三人家境的不同烘托出來了。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這就是張愛玲的厲害。


許鞍華拍攝同名電影,讀懂了作品的深意,片中的時間和地點都儘量還原原著。


大年初四,陰冷天。


燈光灰暗的小髒館。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畫面不好看,但有藝術價值,因為它始終在強調原生家庭給曼楨帶來的困境。


這個困境將會摧毀她與世鈞的愛情。


兩人初次見面就為悲劇埋下不祥之音,張愛玲的冷酷不動聲色。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曼楨世鈞本不是同一階層的人,她們在小髒館見面是一場逼不得已的意外。


當然,也有人說曼楨和世鈞沒有在一起,是因為遭到曼璐和祝鴻才陷害。


這樣說有一定的道理。


但如果沒有這場災難,曼楨世鈞依舊跨不過原生家庭帶來的困境。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關於曼璐的存在,世鈞給出的意見是,“我就根本否認你有這個姊姊”。


曼楨當然不同意。


兩人的態度是兩個原生家庭的碰撞。


曼楨家,窮苦小市民,全家需要她繃緊發條去養活,戀愛像是她對將來的提前消費,不能在當下兌換成婚姻。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所以,世鈞說要結婚,曼楨說需要再等兩年。


因為養家的責任,曼楨推不掉。


世鈞家,有錢要面子,他爹當年泡曼璐而不得,不會同意長相與曼璐高度相似的曼楨入家門。


偏偏世鈞是個性情懦弱的大好人,一邊是曼楨,一邊是生病的老父親,他沒有勇氣和家人撕破臉,也沒有經濟實力與曼楨成家(世鈞不懂得與領導打好關係)。


這是世鈞的困境。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原生家庭的困境不能解決,沒有祝鴻才那檔子事兒,世鈞與曼楨依舊無法走在一起。


這裡面還有個問題,曼璐為何黑化,拉妹妹下水?


這種橋段看起來太狗血了,以至於某文案這樣概括《半生緣》:


姐姐為培養妹妹成才不惜淪為舞女賺錢,卻親手將妹妹送到了自己丈夫床上,囚禁家中。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如果你仔細閱讀《半生緣》,就會發現張愛玲給出了讓人信服的答案:


曼璐的黑化,是原生家庭造成的災難。


眾所周知,曼璐拉曼楨下水,祝鴻才霸王硬上弓。相親相愛姐妹花反目成仇。


這不是道德的淪喪,也並非人性的泯滅,罪魁禍首是兩姐妹的母親——顧太太。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顧太太用亂拳打死老師傅的人生智慧,讓曼璐頭腦犯渾。


大家都知道,曼璐嫁給祝鴻才後,婚姻關係非常緊張。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曼璐不開心就回孃家,對著顧太太訴苦。


面對女兒的不幸,顧太太開啟人生導師模式。


她認為夫妻生活不和諧的根本原因是曼璐不會生男娃。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你要是有個兒子就好了!這要是從前就好辦了,太太做主給老爺弄個人,借別人的肚子養個孩子。這話我知道你又聽不進。


曼璐的評價是,“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這個想法很危險,因為她想到了曼楨。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事實上,當時的曼楨曼璐相愛相親,打死我也不會相信,曼璐真敢拉妹妹下水。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告訴我們,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讓姐妹感情發生變化的催化劑,還是顧太太。


她找到讓曼璐黑化的殺手鐧——張豫瑾。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論輩分,顧太太是張豫瑾的表舅媽,論情分,張豫瑾差點成為顧太太的親女婿。


然而,天不遂人願,曼楨14歲那年喪父,作為顧家的大閨女,曼璐要承擔養家的重任。


上面有親媽外婆,下面有兩個妹妹,三個弟弟,一大家子全靠曼璐養活。


這就需要她找到高薪工作——交際花。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這份工作讓曼璐有很強的自卑感,最終她選擇與張豫瑾分手。


雖然分手了,愛情還在。張豫瑾依舊是她生命中的暖。


可怕的是,這份暖被顧太太撲滅了。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張豫瑾年過三十依舊未婚,顧太太希望曼楨嫁給他。


這個決定,是顧太太精打細算的結果。


追求曼楨的世鈞,天天穿得像農民工似的,工作不光鮮,絲毫沒有展現富二代的一面,不是她心中的乘龍快婿。


張豫瑾雖然在鄉下,卻是醫院院長,年輕有為。


顧太太的經濟算盤打得響亮,既解決了曼楨的婚姻大事,也為全家找到了靠山。


“她嫁給豫瑾多好哇,你想!那她也用不著這麼累了,老太太一直想回家鄉去的,老太太也稱心了。我們兩家並一家,好在本來老親,也不能說我們是靠上去。”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顧太太對曼璐分享了這樁一舉兩得的計劃,希望得到她的支持。


然而,這個決定卻把曼璐推向黑化的邊緣。


“她母親以為她一定也贊成的。其實她是又驚又氣。最氣的就是她母親那種口吻,就好像是長輩與長輩之間,在那裡討論下一代的婚事。好像她完全是個局外人,這樁事情完全與她無關,她已經沒有妒忌的權利了。”


身而為人,她有妒忌的權利。


我在《坑女狂魔顧太太》一文中曾分析過曼璐的不滿,


含辛茹苦供妹妹弟弟讀書,讓曼楨成為自食其力的小白領。犧牲自己,陶冶情操,曼璐好歹有個孝順女兒好姐姐的美名。


可是,你讓曼楨動我最愛的人,還讓我去撮合,是不是太過分了。


這種不滿嚴重摧毀了曼楨曼璐的姐妹情。


曼楨背鍋而不自知,就在張豫瑾結婚的前一晚,曼楨被曼璐設計,被祝鴻才玷汙。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張愛玲在寫這段戲的時候,有一處神來之筆。


顧太太覺得曼楨的衣服太素,參加張豫瑾的婚禮不合適,讓曼楨借曼璐的衣紫色絨旗袍。


你身上這件太素了。這樣吧,你問姊姊借件衣裳穿,上次我看見她穿的那件紫的絲絨的就挺合適。


這應該是對曼璐殺傷力最大的一句話了。


紫色絲絨旗袍,那可是曼璐生命中最美的象徵啊。


它代表著未成年的曼璐與張豫瑾兩情相悅的時光。張豫瑾喜歡曼璐穿著紫旗袍的樣子,在情書中稱呼她“紫衣的姊姊”。


哎,有顧太太這樣昏聵無知的母親,曼璐很難不變態。


年初爆款《都挺好》講述原生家庭的可怕,可喜的是,蘇明玉能熬過原生家庭的精神虐待。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然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蘇明玉那樣堅強,原生家庭能成為他們一生都無法逃脫的夢魘。


這也是《半生緣》的意義,世鈞與曼楨的故事能講完,原生家庭造成的悲劇依舊在上演。


時至今日,我們依舊能從曼楨世鈞的故事中找到共鳴。


生命是一襲爬滿蚤子的旗袍,也是一碗有頭髮的水,為了活命,你我不得不喝下去。


親媽專坑閨女,姐妹反目成仇,這部民國版《都挺好》真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