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馬皇后送給劉伯溫“一梨兩棗”後劉伯溫就告老還鄉了?

Amber955


從正式或者是歷史所流傳下來的故事來看,我個人認為:明太祖朱元璋殘殺功臣的行為比起漢高祖劉邦來說,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朱元璋之妻馬皇后比起劉邦之呂后來說,那就顯得稍微遜色一些了。畢竟呂后是中華封建史上難得的一位“政治女強人”,論起政治作為,呂后幾乎可以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相提並論;論起手段殘忍來,呂后也基本不輸於武則天。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既不是垂簾擅權的呂太后,也不是大周皇帝武則天,而是大明朝第一位皇后、朱元璋髮妻——馬皇后。

其實題目當中好心的馬皇后趁機送予劉伯溫“一梨兩棗”的意圖是很顯而易見的,要送就大大方方地送嘛,為何只是挑取“一梨兩棗”呢?這絕非是空穴來風,而且馬皇后本身所居之地位,所擔之身份就很不一般。馬皇后雖然是朱元璋髮妻,但是此人與朱元璋的性格卻有著天壤之別,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朱元璋在對待開國功臣的態度上是魔鬼,而馬皇后則是天使”,眾所周知,馬皇后的真實死因是悶悶不樂而後患病鬱郁寡終,當時“胡惟庸案”的爆發,朱元璋龍顏大怒,但是馬皇后卻力盡勸阻,在對待稍有謀反之人的態度上,朱元璋至始而終都是自作主張,從不受外人影響。於是“胡惟庸案”後兩年,馬皇后便在沉鬱中撒手人寰。由此可見,馬皇后相對於朱元璋來說是善良的。

如今劉伯溫面對馬皇后這“一梨兩棗”,自然便頓悟這其中之意,“棗即早,二棗即早早;梨即離,一離即快離”,如此一來,馬皇后暗含之意便為“提醒劉伯溫早早離開”,劉伯溫曾經和朱元璋、馬皇后在一起共事了那麼長時間,他深知馬皇后是善良之人,如此忠言勸告,定然是處於好心才出此計策。於是劉伯溫便速速向朱元璋請示告老還鄉。

歷史上真實的劉伯溫其實是從來都不得朱元璋歡心的,一方面因為劉伯溫此人素來心高氣傲;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淮西派經常對劉伯溫處處彈劾,時時誹謗。正是因為朱元璋開國以來在對待功臣的態度上有了極大的轉變,稍有不慎、一言一行便有可能大難臨頭。而劉伯溫雖然為大明曾經建功立業,但是卻也逃避不了朱元璋猜忌益重的眼光。久而久之,劉伯溫在面對著朱元璋的屢屢試探之後,便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於是劉伯溫便找準時機向朱元璋上書懇請告老還鄉、遠離朝政,其實朱元璋也明知劉伯溫這一行為的背後代表著什麼。不過看在劉伯溫曾經對待大明勞苦功高的份上,並且當下還未曾有殺其的念頭,於是便姑且同意了劉伯溫的請求。

即便劉伯溫告老還鄉,不涉政事,但是朱元璋仍然在派人監視著劉伯溫的一舉一動。公元1375年劉伯溫病重,朱元璋隨即派遣宰相胡惟庸前去代為探訪,胡惟庸自來和劉伯溫是政治上的死對頭,朱元璋讓其去探望劉伯溫的行為真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果不其然,同年5月,劉伯溫便病死故里。


歷史課課代表


一梨兩棗,從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早早離開”,馬皇后這是在勸劉伯溫早點走,以免殺身之禍臨頭。



劉伯溫是一代奇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能不知道馬皇后的警告嗎?所以他二話不說,趕緊向朱元璋上表辭職,告老還鄉。

劉伯溫以為自己退歸鄉野,就可以保一世的平安,誰曾想洪武八年,劉伯溫身體小恙,朱元璋派出丞相胡惟庸前去探望,胡惟庸回京之後不久,劉伯溫就一命嗚呼了。

可嘆一代神算,能算乾坤百世,卻算不出自己得了個這樣的結局。



說到底,劉伯溫還是沒有徹底理解透馬皇后“一梨兩棗”的最終意思,他只是看到了表面文章,就是讓他早早離開,卻沒有想到馬皇后有更深的意思,是叫他遠離塵世,歸隱山林,再也不要問世間事情了。那麼這前前後後到底還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劉伯溫的歸隱是在洪武四年,從洪武四年到洪武八年,劉伯溫人雖退隱,心卻依然在朝堂,時不時還會參加一些重要時間節點的朝會。

例如洪武八年元旦早朝,他就在大殿上做了一首詩,表面上看,這首詩是給朱元璋歌功頌德,朱元璋一開始也確實沒有聽出來。

但是當後來聽到“從臣才俊俱揚馬,白骨無能媿老身”這兩句時,朱元璋有些回過味來了。感覺不對呀,這是在說我慢待功臣呀,但是朱元璋當時並沒有發作,當作什麼都沒有發生。

但是在這之後不久,劉伯溫就死了,你能說這裡面一點因果關係都沒有嗎?馬皇后的意思是什麼?是叫劉伯溫徹底和皇家斬斷一切聯繫,不要再參與朱元璋的任何活動。

但是劉伯溫不聽,隔三差五還去見朱元璋,這就給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筆。

馬皇后是好人呀,從嫁給朱元璋的第一天起,就對這位夫君感到了失望。她是皇帝的妻子,她能從皇帝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皇帝未來要做什麼。

但是她雖然貴為皇后,卻無力去阻止這一切,只能盡其所能向一些大臣提出警告。劉伯溫是大明功臣,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正因為劉伯溫的功勞太大,功高而蓋主,馬皇后已經看出了朱元璋有殺他之心。所以她才會在某一天突然造訪劉伯溫,匆匆留下一梨兩棗後離去。


劉伯溫豈能不知,但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他始終無法徹底離開朝堂,也許在那一刻,他對朱元璋還抱有一絲幻想,認為自己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生死與共,朱元璋應該還不至於會對自己下毒手。

他沒有想到朱元璋會有這麼狠,殺起人來會如此不留情面,可以說,劉伯溫算錯了朱元璋的心思。

自古君王的心思你不要猜,因為你是無論如何也猜不到的。可惜了馬皇后的一番好意,要知道,馬皇后這樣做也是冒了極大風險的。以她這種方法,一旦被朱元璋知道,只怕也會跟那些功臣一樣的下場。


小小嬴政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馬皇后之於朱元璋,可謂是一個十足賢內助。當年朱元璋還是一個兵卒子的時候,馬皇后就甘願嫁給了他。朱元璋也不是忘本的人,做了皇帝之後對她也是呵護有加。

馬皇后不僅是朱元璋的賢內助,而且在對外上面,馬皇后經常給朱元璋提出來各種建議。當年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馬皇后明裡暗裡的就給朱元璋點過。

雖然朱元璋知道馬皇后的意思,但是他也要不懂裝懂,畢竟要給兒子朱標掃平後路,其實這一點馬皇后也很理解。而且能不殺的人,他也會盡量的順從馬皇后。

朱元璋宴請群臣——劉伯溫三道菜看殺機

這一天朱元璋突然要宴請群臣,接到消息的大臣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現在不是過年過節,也沒有什麼特殊日子,為何要搞得這麼大張旗鼓?

但是既然皇帝叫吃飯,所有人肯定不能不去。於是在當天上午的時候,大臣們便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始落座。幾個比較熟悉的大臣還互相恭維:“近來身體可好?”

沒有過一會兒,朱元璋終於過來了。所有大臣紛紛起身恭賀。朱元璋本來就是個草莽皇帝,對於這些繁文縟節不是特別看重。再加上大家本來就是生死的兄弟,於是招呼所有人隨便一點趕緊落座。

朱元璋目光環顧一週,看到大家來的差不多都齊了,就開始招呼人上菜。本來所有人以為能吃一頓好的,雖然平時在家裡面也是大魚大肉。但是再好的飯,估計都沒有皇宮裡面的好。


然而飯菜上來之後,竟然只是一份炒青菜、炒韭菜、炒蘿蔔、小蔥拌豆腐四樣。大臣們臉上露出難為之色,皇帝這是什麼意思?連幾個帶肉的飯都拿不出來了嗎?

更何況在場的人很多都是武將,平時習慣了吃肉。突然都是青菜,而且分量這麼少。不過人家朱元璋都沒說什麼,在座的文臣武將也不能吭聲,該怎麼吃就怎麼吃。

朱元璋出來解釋了:吃蘿蔔容易放屁,放的屁多了對身體好。這一盤韭菜你們看它青又青,長治久安保民生。再說這個小蔥拌豆腐,這是在誇大家廉潔。

雖然給出的解釋很生硬,但是又能怎麼辦?原來還算是比較輕鬆的氛圍,一下子有點壓抑了起來。只有幾個老臣,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朱元璋一看氛圍不對,又拍了拍手。

這時候又有幾個人上了菜,分別是:紅燒兔子,紅燒狗肉,外加一碗燕窩。看來之前的菜都是開胃菜,這些菜才是主菜。壓抑的氛圍也活躍了起來,大家是該吃吃該喝喝,走的時候都搖搖晃晃。

兩顆棗一個梨——救了劉伯溫一命

但是在整場飯局當中,劉伯溫似乎是悶悶不樂,一直都沒有吃上多少飯。不管是前面的開胃菜,還是後面的大菜。等到散場的時候,劉伯溫迎面碰上徐達。

徐達問他為何臉色不好看?劉伯溫說:“老兄弟,這場飯局有點不簡單,你自己一定要注意啊。”徐達:“有什麼不對的嗎?”劉伯溫:“我給你留下一句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隨後兩人便分開,劉伯溫快步的往宮外走去。但是還沒有走到宮門口,就突然被馬皇后叫住。只見馬皇后手裡面提著一個籃子,上面蓋了一塊布。

劉伯溫問她:“這是什麼東西?”馬皇后告訴他:“你先別管,回到家再看。想必以你的聰明才智,肯定能猜到我的意思。”劉伯溫用手掂了掂籃子,雖然有重量感,但是主要是籃子的重量。

隨後他謝過馬皇后,兩人便分開走了。回到家之後,劉伯溫就打開了籃子,發現裡面只有兩顆棗和一個梨,怪不得主要是籃子的重量。

劉伯溫看著籃子裡面的梨和水果,又聯想到今天吃飯的事情。嘆息道:“千百年來,莫過如此,多謝馬皇后的好意。”就在第2天上早朝的時候,劉伯溫奏請告老還鄉。



雖然朱元璋多次阻攔,但是劉伯溫表示去意已決,最後終於批准可以回到老家青田。原來那頓飯吃完之後,劉伯溫就已經看出了其中的意思。但是他並沒有搞清楚,裡面的良弓和走狗誰是,因此才猶豫不決。

但是馬皇后的兩個棗一個梨,則是讓他堅定了決心。原來是讓他棗棗梨去,看來走狗和良弓說的都是自己。劉邦草莽稱帝,屠戮了一批功臣,看來朱元璋也有此意啊。


史之策


馬皇后最經典的一句話便是:

“天下安否,國母焉可不問!”

她送給劉伯溫的“一梨兩棗”含有很大的玄機。



馬皇后是誰?她是朱元璋的原配結髮的妻子。馬秀英、馬大腳、明朝開國皇后,都是她一人。她生於1332年八月初八,她的生日和朱元璋的名字“朱重八”非常巧合,他們之間的愛戀更是曠世千古。

馬秀英12歲時被她爹的生死之交郭子興收養,21歲時在他義父的包辦下嫁給了紅巾軍領袖小朱,這是自古以來包辦的最完美最和諧的婚姻。馬秀英陪著小朱度過15年的戎馬生涯,感情深厚,曾5次救小朱死裡逃生,在生活中一次次讓小朱感激涕零。

她做了許多事,令朱元璋感激敬重

郭子興為人心胸狹窄,愛聽信讒言,對朱元璋經常疑忌,有一天郭子興的兩個少爺因為妒忌朱元璋的才能,在自己父親面前告狀,說朱元璋要謀反。郭子興一聽立刻把朱元璋禁閉了,他的那兩個黑心小少爺想弄死朱元璋,就對下人安排,不許給朱元璋飯吃,餓死他。馬秀英知道了,心疼焦急,她瞅準機會,趁人不注意偷了一個剛出爐的熱餅,立刻藏在懷裡。連忙給小朱送去。一路上那滾燙的餅子燙的馬秀英眼淚要掉下來了,她都沒有拿出來。她怕拿出來被人發現,告訴那兩個小黑心,小朱更遭殃;她寧願燙死也不捨得扔掉,怕她的小朱餓死。就這樣咬牙堅持,等見到小朱,把餅子拿出來時,胸部皮肉被燒焦。《明史》:

“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

身上的疼痛怎比她內心的煎熬與牽掛!小朱的靈魂在顫抖,痛哭流涕發誓: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一世榮華!

朱元璋在前方領兵打仗,馬秀英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一次,朱元璋的死敵陳友諒兵臨城下,人心慌亂,大局將不穩。馬皇后鎮定非常:“盡發宮中金帛犒士”。戰士們士氣高昂,鬥志飽滿,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所蘊藏的戰鬥力,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明書·懿文皇太子紀》記載:朱元璋與陳友諒對戰時,受重傷被狂追,馬大腳背起朱元璋腳下生風拼命地跑啊跑,朱元璋保住了小命。老朱的兒子朱標為此繪有圖像,一直放在懷中。每當老朱追著打他時,朱標就故意把圖像遺落在地,老朱每撿起圖像,就會扔掉手中的鞋子、棍棒,痛哭一場。

基於朱元璋對她深厚感情,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讓老朱對其百依百順。

發自內心的善良,如一場春雨於無聲處滋潤萬物,各種手法救大臣,她活成了傳奇!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秀英為皇后。


朱元璋當了皇帝,無人敢監督和約束他,他變得驕橫霸道,一顆心也變的冰冷堅硬。多虧馬皇后婉轉地勸說,救了不少大臣的性命:

老朱的文官,郭景祥擔任和州知州時,因得罪小人被告密,說郭景祥的兒子手持長槍要殺父親郭景祥,朱元璋大怒,當場表示要處死這個逆子。馬皇后說:“郭景祥只有一個兒子,傳言也許不可靠,殺了他的兒子恐怕就斷了郭景祥的後代了。”朱元璋聽了馬皇后的話派人調查,果然是謠言。如果不是馬後的勸說,郭家就家破人亡了。


學士宋濂,因為長孫宋慎牽連到胡惟庸案而獲死罪。馬皇后竭力勸說,老朱不聽。馬皇后在侍奉朱元璋吃飯時,全部是青菜,不見肉星。朱元璋問原因。馬皇后回答說:“我在為宋先生作福事。”朱元璋放下筷子,起身離開。第二天免了宋濂的死罪。

同樣她也去救劉伯溫,只是方式不同

劉伯溫,叫劉基(1311—1375),字伯溫,浙江青田人,朱元璋對他敬稱“老先生”,他精於謀略,擅長兵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民間廣泛流傳著:“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傳說。


他聰慧過人,童年“神童”,讀書過目不忘,背誦如流,12歲中秀才;青年“學霸”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是熱愛非常,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23歲一舉考中進士。26歲在元朝當官位居正八品,剛正不阿,打壓豪強惡霸,懲治下層貪官汙吏,深受百姓愛戴。因得罪仇人太多辭官隱居。

1360年朱元璋把他的這位“老先生”請到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謀臣。曾多次招入內室密謀大計,劉伯溫的致勝奇招層出不窮。他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在種種活動中他就是朱元璋的大智囊,貢獻巨大堪稱一等。


然朱元璋打下了江山後,封劉伯溫為伯爵。位居第三等。一等是國公;二等是侯爵,這些位子都是朱元璋的子孫、親人和他“淮西老鄉團”的。一等開國元勳竟受這待遇,劉伯溫心裡哇涼。

老朱對丞相之位有擔憂,他認為丞相制度不利於自己以後的統治。從此功高震主者的日子不好過。劉伯溫,老朱對他猜忌日深,有一次,老朱又密室召見劉伯溫。想借伯溫的口,廢除宰相制度,順便試探下劉伯溫。官場套路深!



朱元璋問:現有一丞相之位,老先生看誰當最 合適?

劉伯溫答: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三人可選。

朱元璋問: 胡惟庸如何?

伯溫答: “譬之駕,懼其僨轅也。”(胡惟庸 就像一匹烈馬,將來他一定會擺 脫韁繩!)

朱元璋說:這位子只有你坐最合適。

劉伯溫答:“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 且辜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 主悉心求之。”

劉伯溫最後一句的意思是:我當然知道自己可以當宰相,但我嫉惡如仇,天下有才人多的是,皇上慢慢挑選吧。這句話說的讓老朱非常非常不爽,“嫉惡如仇”“惡”指朱元璋說的,“又不耐繁劇”(想廢丞相制度直接廢了吧)演那麼多繁文縟節的戲幹嘛!

君臣“深厚的友誼”結束在這次談話上。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親自下書給劉伯溫,炒了他的魷魚,勸其回家養老,但是養老也養不安生。他被胡惟庸隨便一個罪名給告了,除去了養老金。腦回路與一般人不同的他竟又回到了京城,也許是送上門讓老朱方便監視吧。



馬皇后出手相救,無奈迴天無力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劉伯溫生病了。他收到了一個水果籃,裡面有兩個棗,一個梨子,這是那個善良的馬皇后派人送來的。對於料事如神的劉伯溫來說,不難猜出其中玄機——早早逃離!然他知道在劫難逃!

隨後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視劉基,胡惟庸隨身的醫生給劉伯溫開了藥方。劉伯溫吃了藥後,病情越來越重,不久死去,馬皇后痛心不已。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選了胡惟庸做左丞相,不久一場巨大的血雨腥風……

朱元璋勤政、愛民,對百姓愛民如子,可其對待手下的官員只能用“毒辣”來形容了。

1382年(洪武十五年)51歲的馬皇后病重,卻堅持不服藥,朱元璋急令太醫醫治。馬皇后對他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死了,享年51歲。她用自己的死,免除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殺戮,保全了太醫上下家族的性命。

朱元璋失聲痛哭久久不止,從此,再也沒有冊立皇后。


小姐姐講史


馬皇后送給劉伯溫兩棗一梨,其實意思很簡單就是叫劉伯溫早早離開,可是為何要勸他早早離開呢?這背後究竟又有怎樣的故事?不妨讓我繼續為你解讀。


一、歷史背景

要把馬皇后送一梨兩棗這件事情的目的搞清楚,我們就必須深入瞭解馬皇后為人以及當時的政治形勢,要不然很難弄清楚。

1、馬皇后為人

馬皇后,有些史料說她原名叫馬秀英,還有一個暱稱,就是馬大腳,據說馬皇后腳比較大,而且力氣不小,當初朱元璋與陳友諒作戰受傷,馬大腳能夠一人揹著朱元璋迅速逃跑,救了朱元璋一命,可見大腳還是很有優勢,所謂“腳大江山穩”,果然名不虛傳。



馬秀英原本是郭子興的義女,因為自己父親去世較早,就把他託付給摯友郭子興養育,後來朱元璋投靠郭子興,郭子興看著朱元璋能力不一般,他日必將有一番作為,就把自己的義女馬秀英許配給他。

這樣做一方面是籠絡朱元璋,讓朱元璋能夠更好的為自己賣命,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藉此拉近與朱元璋關係,萬一以後朱元璋飛黃騰達,也不會忘記自己。

在古代這種操作方式十分普遍,比如清朝時期的名臣淘澍,當初還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之時,就被隔壁村一個黃姓姥爺看重,覺得他未來會有前途,從而將自己女兒黃姑娘許配給他。

馬秀英嫁給朱元璋之後,兩人可謂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一起經歷過太多事情,情深似海,後來朱元璋終於如願以償統一天下,建立明朝,也沒有虧待馬秀英,將其封為皇后。

但是,晚年的朱元璋疑心病比較嚴重,總擔心當初跟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會圖謀不軌,於是興起屠殺臣子的腥風血雨。

2、劉伯溫所處環境

由於朱元璋開始斬殺功臣,將李善長那種排名國公第一之人都斬草除根,馬皇后多次勸說,朱元璋有時聽從,有時還是不管不顧,畢竟這時候自己是皇帝,天下大事他說了算,難免驕縱。

劉伯溫雖然只是一個伯爵,與李善長等職位不可相比,但是劉伯溫的重要性卻非同一般。自從他跟隨朱元璋以後,幫助朱元璋制定出對付陳友諒、張士誠的宏大戰略,後來還幫助朱元璋出謀劃策,立下赫赫戰功。

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協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然後北向中原,王業可成也。—《明史》

劉伯溫的聰明之處,無人不知,號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個美譽可不是浪得虛名。再加上劉伯溫充分將那種那個時期讀書人的清高表現得淋漓盡致,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智商高而情商低。


這樣的人註定得不到領導的厚愛,因為太過於正直,還總是引起周圍同事的不滿,比如胡惟庸等淮西集團,都對劉伯溫產生不滿情緒,經常在皇帝朱元璋面前說他壞話。

可是劉伯溫依然保持正直,朱元璋打算試探他一番,與他來一次深度交談,結果聊到深處,劉伯溫卻說:

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 且辜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 主悉心求之。—《明史》

大概意思就是自己嫉惡如仇還不喜歡囉嗦的事情與人,朱元璋一聽這明擺著就是開始冷嘲熱諷說自己辦事囉嗦嘛,更加對劉伯溫不滿。


二、馬皇后送一梨兩棗

鑑於以上歷史背景,劉伯溫已經得罪朱元璋還有朱元璋的那群老鄉淮西集團,目前劉伯溫處境可謂舉步維艱,朱元璋對他的殺意已決,作為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自然知曉事情嚴重性。

馬皇后不希望劉伯溫這種人才就此喪命,所以馬皇后給劉伯溫送去兩棗一梨,意思就是叫他早早離開,保住自己小命要緊,劉伯溫雖然明白馬皇后的意思,可是這個劉伯溫還是有些自負,過於清高,雖然回家卻一直保持對朝中大事的關心。



他覺得身正不怕影子歪,非得繼續較勁,這不沒多久,朱元璋叫胡惟庸去看看生病的劉伯溫,順便叫御醫給劉伯溫開點藥帶去,結果劉伯溫喝下去不久病情加重一命嗚呼了。

至於這個藥到底是不是有問題,究竟是朱元璋還是胡惟庸要殺死劉伯溫,也就成了千古之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馬皇后對劉伯溫的提醒,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結語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在大局面前,還是不要試圖以一己之力去改變世界,可能性太小,這就是劉伯溫一生的一個致命缺點。當你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就學會改變一下自己,這樣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嗔痴歷史觀


明朝立國之後,朱元璋為了政權的穩定開始屠殺有潛在威脅的人。在這一過程中,馬皇后救下了很多的人,比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大明首富沈萬三。除了這些人之外,傳說中,馬皇后還救下了神機軍師劉伯溫。



相傳,朱元璋創立錦衣衛後,對文武百官日夜監視,只要有人說自己一句壞話,立刻下令處死。久而久之,很多官員被逮捕入獄。

時間長了,朱元璋認為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對自己有所不滿,於是他準備將所有的功臣一網打盡。為此朱元璋花費重金建造了一座慶功樓。

某天上朝,朱元璋對文武百官說;“如今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皆賴眾位愛卿的功勞呀。所以朕準備為大家慶功,地點就在剛剛建好的慶功樓內。”

眾位大臣一聽,皇上要請客,所以個個是滿心歡喜。



劉伯溫聽到朱元璋請客,又看到了大明江山穩固,心裡產生了疑慮,知道了這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圈套。於是劉伯溫在當天向朱元璋辭職了。

朱元璋看到劉伯溫辭職,說了幾句客套話後賞賜了一些金銀。之後還親自把劉伯溫送出了皇宮。

劉伯溫出了皇宮直奔徐達府。在徐達的府上,劉伯溫百感交集,交談了一會兒,向他辭行的時候說:“兄弟,記住,在慶功樓宴會上要時刻跟隨皇上,不論皇上去哪兒,你都要不離左右。”



慶功樓那天,功臣畢至,所有人都開懷暢飲。正在大家喝的開心的時候,朱元璋站起來說要去方便,這時徐達也迅速起身跟了上去。

朱元璋問徐達為何跟著自己,徐達反問朱元璋:“陛下真的一個也不留嗎?如果是這樣,我立刻返回,不過請陛下照顧好我的老母和妻兒。”

朱元璋聽後大驚,知道了事情敗露,於是讓徐達跟了上來,兩人離開慶功樓後便燃起了熊熊烈火。

徐達死裡逃生,朱元璋很納悶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想來想去他想到了劉伯溫,於是命令錦衣衛去探查,果然查到劉伯溫臨走前拜訪了徐達。



好你個劉伯溫,竟然早已經看穿了我的計謀,堅決不能留著你。正在朱元璋自言自語的時候,馬皇后從宮外經過時聽到了一切。

馬皇后心想,劉伯溫為大明江山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能讓朱元璋把他殺了。於是派親信給劉伯溫送去了一個果籃,果籃中只有一個梨、兩個棗。

劉伯溫收到果籃後,看到了果籃中的棗和梨子,瞬間明白了馬皇后的意思,那就是“早早離去”。就這樣,劉伯溫馬上收拾行李,離開了京城,回到了老家。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傳說,實際歷史中並沒有火燒慶功樓事件。劉伯溫也並不是主動辭職,而是因為和李善長的黨爭失敗才告老還鄉的。後來又因為胡惟庸的誣告而返回了南京城,最後死在了南京城。


我是越關


看過《劉伯溫傳記》等資料,雖然沒見“一梨三棗”記載,我還是寧願相信這則傳聞。

明代一朝,總體上講,前不及宋後不如清。主要是皇帝太差勁,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帶了個壞頭,殺了許多不該死的人,至少說明朱元璋氣量小,後世多有非議。倒是稱讚馬皇后居多,評價甚好,血腥屠戮淫威之下,還留存慈悲心之人,而且還是除皇帝外唯一一個有話事權的人,這對於皇上身邊的一干近臣實在是大幸。

因此,我選擇相信“一梨二棗”之傳說,這是個關於人性美好一面的傳說,無論對600多年前古人還是現今,都是令人欣慰的。休道這是替古人擔憂,現今古裝熱播後追劇人知多少?還不是觀眾為劇中人牽腸掛肚?

善良,在任何時代都是寶貴的,最重要的是它能給你帶來基本的安全感;任何環境,善良比聰明重要,它至少可以減少人事之“坑”,使你心無旁騖前行。

馬皇后,睿智善良,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無疑她也很聰慧的。雖然沒什麼文化,卻並不妨礙她巧妙告警。“一梨兩棗”的象徵暗示,對劉基來說,儘管他最終沒能破局—“禮物成畿”,他還是很感念馬皇后的。

所以,做個一個善良的凡人,不難,做一個既聰明又身居要津的善良人,難得。

2019.8.12


掌上三言兩語


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智囊,在建立明朝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為了老朱家的江山穩定找各種藉口處理有功之臣之時,劉伯溫作為有功之臣自然不可能獨善其身。劉伯溫看著朱元璋的殺伐之心越來越重,很是惶恐。

有一次馬皇后給他送了一筐水果,裡面放著“一梨兩棗”,劉伯溫一看頓時大驚失色,主動向朱元璋提出告老還鄉。為什麼馬皇后要給他送這筐水果呢?


(馬皇后劇照)

母儀天下—馬皇后

《明史》記載:高皇后從太祖備歷艱難,贊成大業,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馬皇后性格溫婉而雅,面對問題也能妥善處理。特別是朱元璋從窮小子一路走到即皇帝位,沒有馬皇后或許歷史上就真的記不住朱元璋。當朱元璋做皇帝后,感覺到一起打江山的功臣的威脅時夜不能寐,想要除去異己時,馬皇后都在勸他,希望朱元璋能少點殺伐之心,為了江山社稷。所以很多朱元璋要殺的人都被馬皇后通過各種方法保住的性命就比如劉伯溫。


(朱元璋與馬皇后劇照)

馬皇后經常會給跟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的有功之臣送點小食,而且也不會引起別人的閒話。畢竟皇后犒勞功臣也是為了穩固江山。所以當馬皇后看到朱元璋對劉伯溫有殺心的時候,她藉著犒勞的名頭給劉伯溫送去了一筐“一梨兩棗”的水果,希望劉伯溫能看的懂什麼意思。或許很多人就在問,為什麼不直接派個親信告知呢?畢竟馬皇后還是朱元璋的老婆,她不可能明面上就直接跟朱元璋對著幹,也不符合她的性格,她只是想著能幫忙救下就好。


“一梨兩棗”到底是什麼意思?

劉伯溫自己知道,朱元璋對他不放心的原因在於,他腦子轉的太快,更能猜到朱元璋的心裡想法。在皇帝心中這是大忌!所以朱元璋想著法子想要弄掉他。只是以為劉伯溫做事滴水不漏,小心翼翼,一直沒有把柄。時間久了,總會有把柄被抓到。所以當朱元璋真的要處理他的時候,他打開馬皇后送來的水果筐,看到水果就突然之間懂得了馬皇后的意思,馬皇后這是在勸說他“早早離”,讓他趕緊離開朝廷這個是非之地,或許現在就有危險了,不得不說馬皇后的用心良苦。於是劉伯溫趕緊向朱元璋提出身體不好,想要告老還鄉,畢竟留在朱元璋身邊太危險了。

不得不說,劉伯溫因為馬皇后的善意提醒,逃脫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但是始終還是沒能讓朱元璋徹底放心,直到劉伯溫病逝了,估計朱元璋終於能長呼一口氣了。


歷史每日說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當大明的皇旗在紫禁城獵獵招展的時候,底下有一大班的文武功臣等著獲得自己期盼的各種賞賜。

可是,朱元璋真的是個吝嗇而又殘忍的君王。

在朱元璋心中,天下都是他老朱家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分享哪怕一點好處。

朱元璋就是個小家子氣的地主,這一點他表現的很明顯。

所以,開國之後,他先是大行封賞,於是君臣一片其樂融融,只不過,大臣們是發自內心的開懷大笑,而朱元璋則是發自內心的冷笑。

權力收回工作很快緊鑼密鼓的開始佈置。

胡惟庸、李善長,哪一個不是元老肱骨,卻都被朱元璋除掉,除掉就除掉吧,哪一個不是牽連了幾萬人一起去死。

朱元璋殺人不是一個個殺,而是一片片,一族族的屠。

也怪他手下這幫老夥計,幫他把江山收拾的那麼幹淨,以至於這些人作繭自縛後,大明江山都沒動搖。

儘管蒙古人還心存那額一絲蠢動,但是一個藍玉就徹底解決了元朝遺留問題。

藍玉攻成之後,朱元璋確信再沒有威脅了,於是把藍玉也殺了。

說回劉伯溫,對朱元璋的虛偽嘴臉,劉伯溫看的清清楚楚,於是他請求辭職告老。

劉伯溫想學張良,奈何朱元璋不是劉邦。

朱元璋不準劉伯溫辭官,朱元璋就是決定要殺掉劉伯溫,只是還沒製造出理由而已。

看到這裡,是不是不寒而慄,多麼霸道的朱元璋,多麼無情的朱元璋。

關鍵時刻,還得是馬皇后出馬相助。

某天,劉伯溫在花園散步,下人來報,說馬皇后差人送來果盒,給大人嚐鮮。

皇后的賞賜必須鄭重對待,劉伯溫行過禮,便打開了果盒,卻見裡面只有兩顆乾癟的紅棗和一枚梨。

劉伯溫何其聰明的人,馬上明白這是“早早離”的寓意。

於是,劉伯溫再次上書請辭,這次不管朱元璋同不同意,劉伯溫打包好行李就跑了。

加上馬皇后的勸阻,朱元璋暫時放過了劉伯溫。

只是,被朱元璋惦記上了,就別想好過了,最終,朱元璋還是借胡惟庸的手殺掉了劉伯溫。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因為,劉伯溫從馬皇后的禮物中推算出自己大難將至,必須早早離開。

馬皇后作為皇帝的枕邊人,熟知朱元璋的性格,所以,她能從朱元璋的一言一行之中推算出皇帝的所思所想,從而判斷皇帝下一步要做什麼,從而防患於未然。

在劉伯溫離開沒多久,胡惟庸就在朱元璋的授意下,上書說劉伯溫把墓地建在風水寶地,劉伯溫心生惶恐,趕緊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一直待到病重,最後才被送回到老家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