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中國最好的當代作家的最好的作品

在中國的作家裡,餘華算是粉絲比較多的一位了。大家想到餘華的時候,一般都是想到他地《許三觀賣血記》,或者是《活著》。尤其是後者,《活著》的同名電影當年還拿了最佳男演員獎和評委會大獎,也是葛優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作為一個有社會擔當的作家,這兩本書甚至後來的《兄弟》都可以看作是餘華對社會的反思,這幾部作品也確實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吸引了一大批讀者和粉絲。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中國最好的當代作家的最好的作品


但,在我看來,倘若真的把這兩部作品當成他的代表作,並不是不可以,但比起另外一部作品來,還是要差一點。這部作品就是《在細雨中呼喊》。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中國最好的當代作家的最好的作品

餘華在80年代成名時,他的標籤是先鋒作家。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當年也是屬於引領文學潮流的最激進的一批人。先鋒作家的書大多深受馬爾克斯和博爾赫斯的影響,寫作風格上有些出離常規,倘若不是真正熱愛文學的人,只是想讀讀故事的話,這一類的作品很難成為首選。這也是為什麼餘華的作品中《許三觀》《活著》都是為人所熟知的,而《在細雨中呼喊》要遜色很多的原因。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中國最好的當代作家的最好的作品

但餘華超級喜愛這部作品。一個有立的證據,就是當年董卿主持的“朗讀者”邀請他來朗讀,他所朗讀的內容不是《許三觀》也不是《活著》,而是《在細雨中呼喊》的最後一段。書名《在細雨中呼喊》,據說是餘華看了瑞典著名導演伯格曼的同名電影《在細雨中呼喊》(又叫《吶喊與低語》)後感嘆道:這才是真電影!然後把自己的新書以這個名字命名。無論是真是假,我是很喜歡的,一方面我喜歡馬爾克斯和博爾赫斯,另一方面我也喜歡伯格曼。所以讀起這本書來,並非毫不費勁,但也確實在感情上和閱讀上有了很多親近感。大家可以欣賞一下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中國最好的當代作家的最好的作品

故事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句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式的開頭,接著就是打亂時間的敘事結構。一般情況下,人們寫事件也好,任務也好,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的,而《在細雨中呼喊》先鋒之處就在於時間的混淆和模糊。他沒有按照時間,而是按照意識。形式上顯得凌亂,但細細品來讓人印象深刻。這類作品需要讀者自己把時間理順,想要作者幫你,那你就是痴心妄想了。 這類作品除了開頭比較馬爾克斯,結尾也出人意料。書的結尾並非故事的結尾,故事的結尾其實早在書的一半的地方已經告訴你了,但你會發現還有很多內容再繼續,畢竟打破了時間的束縛之後,剩下的就是任由自己的意識流湧動。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中國最好的當代作家的最好的作品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他自己被過繼後來又回到本家,看著自己的父母還有兄弟甚至自己祖父之間的種種事情,然後你會發現通篇充斥著對未來對自己的各種奇思妙想,當然還有恐懼戰驚。整本書可以看作主人公自己意識地一次爆發,他想到什麼就開始回憶什麼,導致時間在他的記憶裡出現了各種不協調,但就是這種不協調才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在細雨中呼喊》太過經典,導致我不遺餘力地向很多人推薦,舉出各種理由來告訴他們這本書該讀的理由,尤其是對方表示了《許三觀》《活著》等等都讀過之後。我不知道讀到我這篇文章的朋友對這本書有沒有印象,或者是否度過,有怎樣的感受和評價,我相信隨著年齡、閱歷和對時間與人生的越來越深的認識,這一類作品一定會越來越吸引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