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詩魂不但是詩人心路歷程的寫照,更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更同時亦是詩歌本身精神與思想的凝塑的堅硬“魂魄”。

如南唐李建勳在《春雪》篇章中所說:“閒聽不寐詩魂爽,浄吃無厭酒肺乾。”更有近代革命家、詩人陳毅在《由宣城泛湖東下》詩中的慨嘆:“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在我國古代詩歌中,可見“詩魂”不但是詩歌本身的精髓,更是其流芳千古的“硬核”。

由此,閒暇時,當我們經意與不經意間打開古代詩歌之門,一股股氣吞山河的“詩魂”氣息不由磅礴撲來,雖歷經歲月久恆更替,但依然時光不老,仍讓我們心情激盪而久久不能平靜。

尤其是當我們再次捧讀一些英雄詩,我們內心禁不住憑生千般勇烈萬般豪情,頓有一種浴血奮戰潑墨人生的渴望。而再次品讀來自戰疫前線那些無懼無畏的光芒,我們更能感觸英雄們純粹的品質和強大內心。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一、“詩魂”中英雄的思想光芒

英雄不但給我們“力拔山兮氣蓋世”之感,也給我們“橫刀躍馬三千里”的氣概,而其平淡卻渾厚的意志,純淨的內心和執著的靈魂,更像一道刺破蒼茫與混沌的永恆光芒,讓我們頓感一種前所未有的聖穆和強大的精神召感。

如品讀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直接撇開大清林則徐時代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歷史之痛,單從詩歌和文字本身,我們就能感觸到英雄敢於直面生死,勇敢奔赴,敢於傾盡生命與熱血酣暢淋漓大戰一場的無懼與擔當。

而在我們閱讀岳飛的“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這幾句詩歌,更是讓人熱血噴張,豪情萬丈,有種突然想狂飲大碗烈酒後,將酒碗與土地進行一次輝煌的碰撞,然後長髮飛揚,瞪著執著的眼神迎著生死未卜的疆場走去。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二、“詩魂”中的“戰鬥精神”

戰鬥、不屈、勇烈、豪情……這是英雄思想深處的“山”和“天空”,是英雄留給世塵世最珍貴的思想遺產。

如品讀李清照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詩句,儘管這個婉柔的女子歌頌的是一代梟雄項羽同志,但我們單純的從字裡行間,就能讀到生命的無比豪邁。

而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等詩句中,我們能感觸到一個個高大靈魂巍然屹立天地之間的勇烈神武,更讓我們隨意就能撿拾到英雄一路撒下的思想光芒,將自己耀成水晶般的透明。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三、“詩魂”中英雄的“忘我精神”

英雄的骨子裡都流淌著“捨身”與“忘我”的血液,這種情愫的自然流淌,不是為自己,也不僅僅是為家人,更多的是為一切的、陌生了、看不見的人們。不為別的,只因血脈相連。

如品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種果敢擔當,為他人獻身,為“非我”鏖戰的情懷躍然字面。

再讀“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內心的勇烈、豪裝、拯救的情愫情不自禁地噴薄起來,生命在這一瞬間變得無比巍峨無比至尚,人突然就緊跟著英雄起來。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四、“詩魂”中英雄的“家國精神”

英雄的家國情懷,是英雄思想世界內生的最純粹的自然心性,體現英雄既“豪情”,又“柔情”的整個精神世界,雖沒有“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般雄渾豪壯,但正因為這種婉柔豪情的存在,使人們更能感知英雄本就源自平凡、源自你我、源自世間,是我們中的一個人,從而讓人敬仰、激勵、崇尚。

品讀“以家為家,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這些詩句,更讓人能感觸到英雄的細膩柔情、躊躇滿志、捨身付出的家國精神。

因此,這些詩句讀來,一個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並不因為美醜,而是他的精神內涵,價值引導和人生氣概。聯想到當前正奮戰在抗疫各條戰線上的英雄們,讀者這些激盪人心的詩歌,也不是因為它文字有多美,多麼的精煉,而是它富含超乎尋常的思想靈性而引起心靈的共鳴,也因為無數英雄的勇敢奔赴、果敢逆行、無懼無畏的為他人、為社會、為我們塑建的安全屏障。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從“古代詩魂”品讀“戰疫英雄”的“家國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