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悲慘世界》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Pianoboy高至豪 - 安靜的午後 來自師唔恩孫 00:00 02:28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他的一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他刻畫了法國各個階級的生活,以人道主義為思想基礎,堅定地捍衛人民有幸福、自由的生活的權利。


《悲慘世界》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歷史人物往往有光明和暗影兩種不同的形象,統帥的光榮後常伴有他本人的黑影。

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多麼黑暗,冉阿讓人格中散發出的光芒都足以照亮整個世界。他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不公、現實的冷酷使他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地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使他終身悔恨的錯事,但這也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悲慘世界》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他是一個苦役犯,他的相貌粗獷、兇惡,飽嘗世人的冷眼與人間苦難,他曾對這個世界懷恨在心,但卞福汝主教的仁慈善良拯救了他。由惡向善,他的心靈便從地獄走向了天堂。

他所釋放的光亮,堪比太陽,溫暖大地,融化寒冰,他扶危濟困、把敵人當做友人,可他的一生依然磨難重重,他處處成全別人,唯獨虧待了自己。他把自己活成了和卞福汝主教一樣高尚的人,人性的真與美在他身上體現的恰到好處,高尚的靈魂,並不是來自別人強行賜予的光環。


《悲慘世界》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悲慘世界》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他安息了。儘管命運多舛, 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喪生;事情是自然而然地發生, 就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但《悲慘世界》這部悲劇卻太過讓人唏噓,冉阿讓所有苦難的集中講述使這本鉅作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應了那一句“何必為部分人生而落淚,君不見,整個人生都催人淚下”。

《悲慘世界》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把全世界縮減到唯一的一個人,把唯一的一個人擴大到像上帝那樣,這才是愛。


洋洋灑灑一百二十萬字,以冉阿讓的一生經歷為主線,串聯起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卞福汝主教、芳汀、柯賽特、德納第一家、沙威、馬呂斯、吉諾曼…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善良純樸的勞動人民註定要陷入受壓迫、受歧視、受凌辱境地的必然命運,憤怒地譴責和控訴了造成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現象的原因。

這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全是社會的原因造成的。

《悲慘世界》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願我也能永遠無愧於自己的良心,因為一切都在此處。


捧讀這本雨果的著作,最振奮人心的,在於它的厚重感。這種厚重之感,不僅是捧在手上,更是壓在心頭,這是對19世紀法國人類苦難積澱的細緻入微的描摹。


雨果是一個善於書寫矛盾的作家,這也讓他的作品讀起來十分糾結,《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笑面人》中的格蘭普溫,《悲慘世界》中的沙威和冉阿讓莫不如此。

在我們有限的價值觀中,世事彷彿只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非黑即白,卻不知道在正義和非正義之間還有很長的灰色地帶,而絕大部分的爭議就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