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有人嘲笑丁克一族:“我老了不一定有人養,你老了一定沒人養!”的言論?

一葉茶1982


老了有人養或沒人養活在當下的父母或者是丁克一族沒有明確的概念,更無切身體會。只是我個人覺得,為人父母的喜悅和開心是任何人和事兒都取代不了的。嘲笑到不至於。如果你們相伴的歲月裡有意外發生,孩子會成為你的精神寄託。將來有一個人先離開了另一個人需要面對的心境是何等的悲哀。丁克不一定是一定不好,有孩子的也不一定是好。人各有志。我想選擇丁克的夫妻也一定會考慮全面,不用外人再做討論,人就活著一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過活就好。


小艾愚魚


我叔叔年輕時候不願意結婚。說一個人活多自在。我哥30歲了還不結婚,我媽就罵我哥。我哥說一個人過,很自在像我叔叔一樣不結婚也可以。然後我叔把我哥劈頭蓋臉一頓罵。我哥35。兒女雙全。我爸媽給我哥在深圳帶孩子,一年難得回去幾次。每次過年的時候我叔叔就問我哥你們什麼時候回來。為了年年不讓我叔一個人過年,我哥他們堅持每年都回老家過年。如果我哥去丈母孃家過年了,我爸媽也回回去陪叔叔過年。不要說為什麼不把叔叔接來一起。條件不允許


貓咪有新衣


小時候覺得婚姻戀愛和我沒關係,覺得很俗。但十二年前,從小把我帶大的姥爺在高考當天去世後,我在這條路上就越走越快了。死亡是一定的,不是一個哲理,而是每個人生命裡最守約的一個來客。想不怕死就必須有一層一層的希望。最基本的就是生活的主心骨、延續的希望,再往上走則是一種信仰,對於我而已就是做一些對其他人有用的事情。

我二十歲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要考慮自己四十歲、六十歲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以及更大的年紀如何不太怕死。第一步就是結婚生子,第二步是為人民服務。過去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這個意思。我們普通人不用治國平天下,但也要有對社會的責任感,這是保證我們到五十歲不去信佛信基督教的最重要途徑。但是,在此之前,一定要經過家庭和孩子的歷練。先立業再成家是鬼話。工作不叫立業。工作十幾歲也能做,成家生子則是你發現,有一個小孩他說什麼要什麼你得聽,你得解決,你得規劃,不再有父母幫你解決。直面生,才有以後直面死。

這就是我為什麼對獨身主義、丁克家庭深深憂慮的原因。人如果對自己的孩子都不去奉獻,如何對其他人奉獻?如何服務社會、人民和國家?人人如此,社會還存在嗎?

結婚生子不是俗氣,而是一場很重要的歷練。


MrMrMrA


其實我覺得丁克族也挺好的,我並不討厭丁克族,其實丁克族不一定是自私的,我就覺得一個人挺好的,我記得比起丁克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會顯得更可惡吧,我們不要孩子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想,我們如果沒有好的生活質量,卻只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就造成一個孩子不能健康的成長,豈不是太自私了,我不要孩子是因為,我怕我照顧不好我的孩子,我知道這個社會有多可怕,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來有多不容易,我不想在讓我的孩子也為了生活而奔波,更可氣的是有些人還重男輕女,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更有些人根本就不會照顧孩子,最後把好好的一個孩子培養成社會上的敗類,不學無術的人,你們比起丁克更可惡,可恨[酷拽][酷拽][酷拽]


尊公子蓋世無雙


一個段子。記者問一位老人幸福嗎?有孩子嗎?你怎麼住在這裡啊?老人回答,“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讓我去上海住,小兒子讓我去北京住。”記者羨慕地回答,老人家您真幸福啊。老人苦笑,大兒子住北京,小兒子住上海。

我自己堅決反對自己或親人持有“丁克主義”,但也尊重選擇丁克主義的人。我們這一代人,都是獨生子女,難道我們老了,就一定有人養?就算獨生子女想養你,你捨得佔用他們的時間?現在的子女五湖四海,戶口、房產、工作,都遠隔千里。多少老人,有兒女,也沒人養啊。所以,老齡化社會,就要大力發展養老產業,這不是空穴來風吧。

丁克主義,有兩類人。一類是真的丁克,真心不想要孩子的。一類是生不出來,為了面子,對外聲稱丁克的。不管怎麼樣,自己人生自己走,別人的人生也是別人走,咱們都沒有資格去嘲笑別人。兒孫滿堂固然好,但如果子女不孝,也是老人的痛苦。

你憑什麼嘲笑丁克一族?如果沒有能力養育子女,還不如不生,生而不養,養而不育,這不是害人嗎?丁克一族,也未必就是自私的,可能因為事業,可能因為不想生,可能因為不能生。他們的人生,自己走,苦不苦,人家自己承受。

有時候我在想,當我們這一代老了,也不想拖累子女,有錢的就去好的養老院,沒錢的就是自己好好活。生大病了,有錢的就好好治。沒錢的就順其自然。人的一生,關鍵是自己是否滿足,是否感覺良好,其他的終究是身外之物。


職場火鍋


剛看了一段魯豫就“丁克”這個話題訪問蔡瀾的視頻,就瀏覽到大家在討論這個題目了。正如蔡生所言:“你辛苦生養的子女,未必長成你想要的樣子。我身邊兄弟姐妹及朋友的孩子,就見證著一代不如一代。另一方面,地球上到處都是汙染,而且不斷加重。不久的將來,可能連乾淨的水也沒有了。你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多久、將來會怎麼樣。要擔心的事太多了,考慮那麼多幹嘛呢?”

甚以為然,首先得確保自身的生存及理想的生活狀態,才能庇佑子女長大,以及後續要求子女配合自己的生活,不斷延綿後裔。歷史上的名人,例如莫扎特,不但子女不見得有出息,三代以後甚至還絕了後。所以,如蔡生所言,想那麼多幹嘛呢?


青蔥光明草


本人認為,丁克家庭,攢夠二三百萬,有退休工資,只要有思維,委託近親安排去養老院就行。當有一天沒有思維了,那就聽天由命,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了。

這樣應該好於,為孩子忙碌一生,沒有存款,看孩子臉色生活,要好的多。



蘿蔔有皮


看了很多回答,有人說丁克很自私,那生兒養老何嘗不是自私呢,僅僅是為了自己老有所依,就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他們是你養老的工具嗎?你有能力讓他們幸福嗎?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你覺得將來老了的你是拖累他們了還是幫助他們了?如果你身體再不好呢?

丁克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適合每個人,有些人就喜歡兩個人平靜恩愛的生活,有些人就喜歡兒女促膝子孫滿堂的生活,都沒有錯。人這一輩子只要覺得幸福就好,方式不重要。

有人覺得丁克老了會孤獨會沒有歡樂,照這樣說你看看現在的社會有多少不是丁克的老人,卻過著丁克一樣的生活。孩子要在這個社會生存,就得努力工作,而且慢慢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那才是真正的孤獨,看得見而摸不到。

可是丁克的歡樂是你想象不到的,不需要別人給,每一個丁克的內心都是豐富多彩充滿歡樂的。每一個決定做丁克的人,他們都是非常理智的,不論是什麼理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的,然後就會有計劃有步驟的充分的為自己的老做著準備。金錢方面,他們不用養孩子,可以把更多的資金儲蓄起來為養老準備。事業方面,不用照顧孩子他們可以有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做出更多成績。身體方面,他們會少很多擔心牽掛和煩惱憂慮,會更加註意鍛鍊身體注重健康。精神方面,他們有更多的愛好,有更多的時間讀書旅行思考,所以他們的內心會更加豐富多彩,根本不像你們想的那樣的空虛孤獨寂寞。反而倒是,有孩子的老人會因為孩子工作忙沒時間陪,會感到失落孤獨。

只要你覺得幸福,丁克也罷,子孫滿堂也罷,都無所謂。



雲過之藍


你可以這麼反駁啊“我是沒人養,但是我有錢啊,我自己的錢肯定比您自己的親生孩子靠譜。”既然丁克了,別人養孩子的錢您這肯定省下來了,省下來正好養老。時代不一樣了,現在丁克,等你到時候的養老機制怎麼也比現在更好了。

再說了,感覺丁克是真的沒有礙著別人什麼啊。自己過自己不就成了?說什麼自私自利的人。enmmmm~人家不過是不要孩子,又不是去殺別人的孩子,怎麼都戾氣這麼重啊?說道理人生是自己的,別人愛怎麼怎麼過,不想要孩子就自私自利了?那生為子女,不進孝心的,真的合該當初別生下來才算對得起你爸媽哦。


蘇梗


願不願意丁克全憑自願,沒經歷過的沒資格討論。不過有一條隱患要特別提醒一下女同胞,男的只要身體健康六十幾歲照樣有生育能力,女的超過50絕大部分都生不了孩子了,如果有那麼一天男的後悔了女的可就啥都沒有嘍。據說央視一個著名主持人後悔了,就看他會不會離婚,或者養小的吧,還有機會吃後悔藥。他媳婦徹底回不了頭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