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文 / 洋松果職場說(個人第76篇文章)

閱 / 總計2900字(閱讀5分鐘)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最近復工的公司越來越多,因為疫情影響拖延的很多工作,都很快的提上了日程。

剛進入職場第3年年頭,朋友分享了一個她現在遇到的問題:我們的業務開展了一年多,最近復工之後,有很多坑需要填,不過領導最近不論是分內還是不相干的工作任務,都往自己團隊里拉,你說他是不是瘋了?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一、我們需要重新理解團隊分工,以及在業務中的角色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每個團隊都有本來明確的分工,領導把並沒有在分內或者沒有團隊認領的工作,拿到自己團隊來做,究竟出於什麼原因,這樣做對與不對?

在朋友團隊的人看來,本來工作壓力就很大,現在又憑空多了很多“幹了沒人說好也不是分內之事”的工作,不理解和抱怨是很正常的。

和領導交涉,領導苦口婆心的說大家要以大局為重,這都是為了公司的業務,誰做不是做嘛,況且也是我們拓展自己能力邊界的好機會。

領導都發話了,沒辦法不做,只好私下裡開始一起吐槽起來。

這種情況,雖然不是每個公司都有,但也算職場中常見的一種情況。每個公司或者部門,都有骨幹團隊、腰部團隊和基層團隊。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骨幹團隊是貢獻營收最核心的力量,在公司中擁有最大的話語權,一般人數也不會太多。

腰部團隊是幫助骨幹團隊把價值放大和落地的協作部門,起著中間重要的樞紐角色,一個腰部團隊的效率和作戰力,會影響最終的營收達成。

基層團隊人數最多,是幫助項目和其他團隊成功的保障,但也往往因為遠離核心權利和利益,話語權弱而且可替代性更強。

雖然有著主次之分,但每個團隊都是有存在的充分必要條件。而且在不同的時期,團隊之間是會互相切換和調整的,基層團隊的中堅力量逐步往腰部和骨幹團隊提升,每個團隊也都有著各自的成長週期。

對於朋友遇到的問題,如果第一時間只是抗拒和吐槽,是不太有效的做法,只會把自己推向更加被動的局面。

學會分析自己在團隊的位置,自己的團隊在公司的位置,以及未來一兩年業務的發展趨勢,是更好理解崗位角色,理解目前的工作安排,做好儘快調整的優先條件。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二、領導什麼活都接,未必是一件壞事

在朋友的理解中,領導為了自己升職加薪也好,腦子抽風了也好,接了這麼多不屬於分內的髒活累活,是無法理解的。

但其實,沒有一個領導是傻子。這種看起來的髒活累活,只是不屬於分內,實際上對業務和能力打造有很高的輔助價值。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裡,我們把時間線放得更長一些。

公司的一個部門負責人,給人的印象是除了本職的工作,也會幫協作部門以及公司,做一些分外的工作,而且不只是簡單的參與,會安排團隊裡的人把一部分精力重點投入其中。

最初,下屬們都不理解,甚至有些排斥要加班來做這些事情。但隨著參與的很多項目都獲得了良好的進展,這些事情也得到了公司的認可。

這其實不是一個勵志故事,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如此不計回報付出的格局。

或者說,他對自己的要求並不只是部門那些事情,還有更加長遠的整個業務的發展。他的回報,也會在更遠一些的將來,數倍返回。

他們團隊的成員雖然經過了幾年的“錘鍊”後,都陸續離開了,但之後都因為更加全面且綜合的能力和競爭力,在大公司很快佔有了一席之地。

每個公司需要有這樣一個團隊來做這些事,尤其在公司有需要的時候,不要默不作聲做一個旁觀者。如果你所在的團隊和部門不是最骨幹的力量,或許可以試試像他們一樣做事。

1、基於事情背後本質的需求,來考慮事情

我們每個人付出都是為了回報,但這種回報未必是短期的利益。如果我們所認為的某件事背後的本質,和我們的長期利益相關聯,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吧。

哪怕暫時在別人看起來傻一點,慢一點,也沒關係。未來可以給予的,會超出期待。

2、不要限制自己,也不要給自己貼標籤,凡事多想一步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在畢業時我們是一張白紙,隨著工作經驗越來越豐富,我們的白紙會不斷添加上新的色彩和形態,但不要認為自己就會固定在某個畫面上。

不給自己貼標籤,不然你會限制住自己的可能性,多打開一些思路,再說不之前,先去做一做。

在發展和變化越來越快的現在,可能結果會不一樣。

3、服從領導的安排,先把事情做好

很多職場新人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見解,這是一件在現在社會關係和環境下孕育出來的很好的品質。但不意味著可以不謙虛的指點和不認真做事。

服從領導的安排,是分內之事,也需要在能夠理解領導意圖之後,主動去做事,而不是敷衍了事。疑惑和不滿的情緒可以先放一放,先把事情做好。

很多事情 ,做著做著,手下的功夫到了,也就明白了。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三、不依附於業務本身,更快的提升自己

今年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未來工作,不論是職業、行業還是專業經驗的價值會逐漸被削弱,尤其對於依賴經驗吃飯的老員工更是一拳重擊。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這不意味著經驗不重要,經驗一直是很重要的槓桿,只是經驗不是直接拿來用的工具,而是需要自己做再加工,通過不斷打磨和雕刻,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力。

這樣需要我們不依附於業務本身,更快的提升自己。

阿里的一個P10,在去阿里之前一年,被當時的公司安排去負責一個新的團隊和項目。全然陌生的業務讓他很焦慮,每天壓力大到大把的掉頭髮。

他當時的領導說:有一個階段,需要我們放掉以前立命的根本,重新衝出一條路來。

這條路上,會從忍受到接受到享受,從接納到轉變感恩,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他聽進去了,重新調整心態和行動方向,於是他走了出來。一年後因為某些原因他離開了這家公司,成功面試上了杭州阿里的P10崗位。

1、開放的心態,T型發展模型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前面朋友的例子,他之所以可以從壓力中走出來,並不只是代表他的能力超出要求很多。而是可以接納所處的環境,及時調整心態,完成了自我心態和視角的切換,才有後面的厚積薄發,最終的蛻變。

他的階段性成功並不只是因為一個成功的業務,在平時看了很多書,做了很多思考。像前面圖中展示的T型人才成長路徑一樣,不斷拓展自己橫向和縱向的邊界。

在未來單個技能和經驗的價值越來越低的前提下,如果社會生產力水平未能獲得質的飛躍,那勢必會對能夠撬動更多槓桿的,綜合性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

這不是一個預言,而是現在實實在在發生中的事情。

2、做好第一步,但不代表要做所有低價值的事情

最開始故事中所講的,領導什麼活都接,其實不代表不分區別的一股腦全拿下,而是更高明的一種智慧。在其他人未能有反應的時候,把全新的任務接過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短期看起來得不償失,但只要做的是有價值的事情,回報只是早晚的事。

當自己和團隊的能力,在新的項目不斷磨練下越來越強的時候,最初趟過的路,已經制定成標準化流程和最簡單的行動方案,交由其他部門處理。

3、不斷主動拓展自己的邊界,打磨自己的知識庫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哪怕在沒有這樣鍛鍊機會的環境下,職場人也需要不斷主動拓展自己的邊界,對事情保持好奇心,能夠把積累的不同領域的經驗融會貫通。

職場中沒有一件事是小事,同樣一封郵件、一個PPT,不同的標準能夠產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寫一封重要郵件的時候,認真學習一下如何排版,區分內容主次,遵循5W2H原則用最簡練的文字把話說清楚。

在做一個PPT的時候,不要敷衍了事,去學習怎麼樣搭建邏輯性更強的內容結構,怎樣言簡意賅的把主題說清楚,怎樣內容精美。

哪怕任務的要求沒那麼高,何不試著對自己提高一下要求,把小事情也做的更卓越一些。而且這些事情看起來簡單,但絕大部分人做的並不算出色。

當自己的知識庫和技能庫越來越豐富,你也準備好做更有挑戰和價值的事情,也就有了溢價談判的資本。

什麼活都接的人很傻?很多事情,做著做著,手下功夫到了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