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這種能力

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這種能力

獨處,是一種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你越來越喜歡獨處。然而,好多人會把“獨處”跟“孤獨”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孤身一人,在瓦爾登湖邊,隱居了兩年。

很久以後,有人問他:在那段時光裡,你一個人生活,一定覺得很孤單吧。尤其是在風雨天時。

梭羅是這樣回答的: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像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雖置身於滾滾人群中,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要知道,能和自己好好相處,這是一種能力。但這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

正如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說到:“獨處是一種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人生才有質量和力度。

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這種能力

獨處,是必須學習的

作家連嶽說:“獨處技能,是必須學習的關鍵技能。人在創造的時候,大段時間的獨處是必須的,沒有獨處能力的人,在現在,尤其是未來,可能就會被淘汰掉。”

道理很簡單,你在參加各種聚會的時候,你的同學獨自一人在圖書館裡看書。你在參加各種應酬的時候,你的同事獨自一人在家裡總結一天的工作。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有時候恰恰就是獨處的時光。

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安靜下來思考。正如《安靜的力量》書中寫到:“放空”是解決麻煩必要的方式。

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生活,才能將生活過得更明白。

這不僅對於年輕人,其實對於老年人,學會獨處也至關重要。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夫妻倆總會有一方先離開另一個方,如果你知該如何獨處,你將在悲痛、空虛中無法自拔。當你懂得獨處,亦能在靜中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生活的美好,就能更加的熱愛生活,將生活過得更好。

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這種能力

如何學會真正的獨處

獨處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獨處很簡單。

首先,你要與自己約會,進行自我關懷。

每天或者每週,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自己喜歡的書,哪怕是獨自一人去向往已久的地方。

其次,用充足的時間,深度挖掘自己的愛好。

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之後,你會發現你在某些地方是無可取代的,發現自己的真正價值。當一個人有了需求感的時候,你自然是滿足與富足的。

最後,記錄日記,與自我對話。

將自己情緒記錄下來,把自己當聽眾,說給自己聽,不必有什麼煩惱要找他人分擔。

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這種能力

之所以有時你覺得孤獨,因為你的精神是貧瘠的,便會覺得寂寞。然後就喜歡熱鬧,持續熱衷社交,並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你沒有時間進行獨處,不能提升自己,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反之,獨處能讓你更富有、更自由。這樣,你獨處的時候自然不會覺得孤獨。


  •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書報文摘(shubaowenzhai)
  •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