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这种能力

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这种能力

独处,是一种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独处。然而,好多人会把“独处”跟“孤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孤身一人,在瓦尔登湖边,隐居了两年。

很久以后,有人问他:在那段时光里,你一个人生活,一定觉得很孤单吧。尤其是在风雨天时。

梭罗是这样回答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中吗?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至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像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群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

要知道,能和自己好好相处,这是一种能力。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能力。

正如周国平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说到:“独处是一种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人生才有质量和力度。

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这种能力

独处,是必须学习的

作家连岳说:“独处技能,是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人在创造的时候,大段时间的独处是必须的,没有独处能力的人,在现在,尤其是未来,可能就会被淘汰掉。”

道理很简单,你在参加各种聚会的时候,你的同学独自一人在图书馆里看书。你在参加各种应酬的时候,你的同事独自一人在家里总结一天的工作。真正拉开你与他人差距的,有时候恰恰就是独处的时光。

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安静下来思考。正如《安静的力量》书中写到:“放空”是解决麻烦必要的方式。

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才能将生活过得更明白。

这不仅对于年轻人,其实对于老年人,学会独处也至关重要。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夫妻俩总会有一方先离开另一个方,如果你知该如何独处,你将在悲痛、空虚中无法自拔。当你懂得独处,亦能在静中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生活的美好,就能更加的热爱生活,将生活过得更好。

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这种能力

如何学会真正的独处

独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独处很简单。

首先,你要与自己约会,进行自我关怀。

每天或者每周,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自己喜欢的书,哪怕是独自一人去向往已久的地方。

其次,用充足的时间,深度挖掘自己的爱好。

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之后,你会发现你在某些地方是无可取代的,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当一个人有了需求感的时候,你自然是满足与富足的。

最后,记录日记,与自我对话。

将自己情绪记录下来,把自己当听众,说给自己听,不必有什么烦恼要找他人分担。

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这种能力

之所以有时你觉得孤独,因为你的精神是贫瘠的,便会觉得寂寞。然后就喜欢热闹,持续热衷社交,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你没有时间进行独处,不能提升自己,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反之,独处能让你更富有、更自由。这样,你独处的时候自然不会觉得孤独。


  •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书报文摘(shubaowenzhai)
  •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