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臨終口占,忽然領悟了死生的人生道理

蔡振臨終口占,忽然領悟了死生的人生道理


蔡振,字子玉,是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區和閩侯縣一帶)人。


年齡不到二十歲,跟隨鄉中的鄭東卿先生學習《易》學,忽然領悟了死生的人生道理。


他家就住在鼓山下。


到了宋高宗紹興十七年,聽說莆田的鄭樵進山去向老僧問禪,蔡振就寫了一封書信給鄭樵,論證儒家和佛家的學問。


鄭樵見他年齡小但是來言論卻很高明,就懷疑他是抄寫別人,親自來問,更加奇怪,就找他老師鄭東卿,問蔡振是否真才實學?


鄭東卿說:“我也不知道啊”


到了十九年四月的時候,蔡振來拜見鄭東卿,詢問《尚書·禹貢》中的問題,後來生病就回家了,等到他病好了,卻忽然大喊著妻子過來,也叫來了弟弟蔡掄,說自己將要死了。


隨後讓弟弟拿出代筆,寫了一首占卜的詩,還說:“等到同舍的書生來弔唁,就拿出來給他們!”


後來才知道這首詩是這樣的:“生也非贅,死兮何缺?與時俱行,別是一般風月。”



當時寫完這首詩,蔡振就去世了。


文獻《夷堅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