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此送客,宋江在此題反詩,潯陽樓究竟是如何的風采?

聚膳源


潯陽樓的風采為人所仰慕,體現了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我們追尋的並非是樓,而是樓背後蘊含的文化。

位於湖南省巴丘山下的岳陽樓,無數文人墨客留下自己的題詠。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千百年來,已成為無數仁人志士追尋的最高理想。


位於湖北武昌的黃鶴樓,崔顥的題詩《黃鶴樓》無人能超越,連李白也感嘆道:崔顥題詩在上頭,眼前有景道不得。“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直逼人心底的那份物是人非,悵然若失之感。

位於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因為有了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廣為人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引發人們無限美好的視覺想象。


這幾座名樓,歷經風雨滄桑,幾經重修,有的還是近幾年才重修的現代建築。

繁華落幕,零落成泥,幾篇詩文,卻成就了這些樓。人們登樓,並非來尋景,而是來尋詩,尋找兒時就已留在記憶中的文化密碼。也讓我們看到了文化的韌性以及它的生命力!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樓以文傳”,那麼我們看看潯陽樓的文化魅力之所在。

當年,白居易因為越職言事。被貶到九江,在潯陽江口送別朋友時,巧遇歌女。欣賞了琵琶女的演奏,聽她自敘身世,不由觸發了詩人心中的惆悵。


就這樣,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在霜寒露冷的潯陽江邊,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一個琴上彈幽怨,一個筆底寫幽怨,共同演義了一曲溼漉漉的知音絕唱。留給世人多少美好的遐想!

宋江潯陽樓上題反詩,“他年若隨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英雄豪氣,氣衝斗牛,留下了一段江湖傳說!

一樓何奇?蘇學士題名,白居易留詩,宋公明抒懷,八方靈秀萃此樓!

潯陽樓,怎能不留下迷人的風采!


自名秦羅敷


潯陽樓,中國江南十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第二大城市九江市九華門外的長江之濱。此樓高21米,外三層內四層,九脊層頂,雕樑畫棟,翹簷拱瓦,回廓環柱,古樸凝重。至今有一千二百年曆史。

位於長江南岸的九江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故此樓也就引來不少名人云集題詞。其中有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題潯陽樓》,其中“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描寫了潯陽樓周邊的湖光山色,使此樓名揚天下;宋江題寫反詩《西江月》,其中有“他年若得報怨仇,血染潯陽江口”,以此表達其“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的志向和心情。從側面也說明了潯陽樓的雄偉顯要。

不管是詩人還是草寇,斯人已去,才氣、精神和文化永存,只不過作為後人學習借鑑和陶冶情操的遺產罷了!





晉侯爵


  其實不是潯陽樓的風采如何如何,而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好,江南十大明樓之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濱江東路,緊靠長江之濱,在這樣一個絕佳的黃金地段建個酒樓,再配上豪華的裝修,客人南來北往,生意自然火爆!

  宋江來到樓前看時,只見門邊硃紅華表,柱上兩面白粉牌,各有五個大字,寫道: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上樓憑闌舉目看時,端的好座酒樓。但見:“雕簷映日,畫棟飛雲。碧欄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消磨醉眼,倚青天萬迭雲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煙水。白蘋渡口,時聞漁父鳴榔;紅蓼灘頭,每見釣翁擊楫。樓畔綠槐啼野鳥,門前翠柳系花驄。” 宋江看罷,喝彩不已!

  文人騷客喜歡在潯陽樓題詩,不完全是因為此地的文化氣息濃厚,更主要的是古人偏愛在各種名樓的牆壁上題詩,特別是在這種客流量大的酒樓的白牆上。為什麼古人有這麼奇怪的嗜好在好端端的牆壁上塗鴉,對公共設施不愛護呢?且聽我往下細說…  

  古人喜歡在壁上寫詩,人們將這種寫在牆壁上的詩叫做“題壁詩”。這裡的“壁”不僅僅是指牆壁,還包括石壁、巖壁等各種壁,想想古人也挺牛逼,在懸崖峭壁上還能閃轉騰挪從容題詩!題壁詩因為是題在牆上供大家鑑賞,所以對作者的書法功底也有著較高的要求,詩書俱佳方是上品!由此還衍生出了逼格很高的“題壁書法”,其中著名的人物當數五代時期的楊凝式,這位老兄不以詩歌見長,在牆壁上主要是以展示書法為主,對題壁書法情有獨鍾。

《宣和書譜》等典籍稱楊凝式喜題壁,久居洛陽,好遊佛寺道觀,兩百多寺院均有其壁書,風靡一時。寺院為能吸引楊凝式光顧,往往會投其所好,預先粉飾牆壁,擺放好筆墨、酒餚,專門等楊凝式來題詠。楊凝式自亦不負眾望,“見壁上光潔可愛,即箕踞顧視……,書其壁盡方罷” 

  古人之所以甘冒生命的危險到處題詩也是情非得已,不是古人喜歡飛簷走壁這些極限運動。我們知道古代科技水平低下,古人創作文學作品的主要工具是文房四寶。但是,如果只將它寫在紙上,受眾非常有限!那時候沒有複印機,不能象現在的小廣告似的複印它上千份,再僱幾個小弟站在街頭巷尾到處散發。也沒有互聯網,更不可能象現在的那些不著四六的破詩,往BBS上一貼,瞬間點擊率也能破萬。為了不讓筆底明珠被埋沒,古人只好走上“題壁詩”這條炒作的道路,將詩詞題寫在客流量大的各種壁上,觀賞的人多了,口口相傳,這詩和作者也就火了。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蘇軾的《題西林壁》,林升的《題臨安邸》,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陸游的《沈園題壁》等等…而陸游的這首釵頭鳳最是火得不要不要的,不但打響了名聲,還被粉絲們翻出了一段和表妹唐婉間的悱惻纏綿的愛情故事。

  在這麼多題壁詩的炒作者中,最腦殘的大概要數《水滸傳》中的這位宋江宋公明瞭。這位仁兄,喝醉酒後,趁著酒性在潯陽樓的粉壁上題了首抒發志向的反詩———“身在山東心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你說,你一首反動的詩歌,還生怕別人不知道,大肆宣傳個什麼勁?結果被另一位的題壁詩愛好者黃文炳抓了個現行反革命,也算是咎由自取。

  站在潯陽江的樓閣之上,回想著一段又一段古人的題壁詩的故事,心下神往的同時也會生出感傷。今時不同往日,人們除了只會在牆上寫“XX到此一遊”外,再也憋不出什麼來了,真是既汙染了風景,又丟掉了古代文人的風流文雅。


雲漢


白居易、宋江因潯陽江觸景生情,潯陽江因白居易、宋江更添風采。

白居易潯陽江頭遇歌女,同是天涯淪落人。歌女曾自京城,門庭若市,達官顯貴、文人才子。歡聚一堂。待人老珠黃時,流落江州,老大嫁做商人婦,又備受冷落。白居易何嘗不是呢?當年身居朝廷要職,風光無限好,如今貶謫江州荒蠻之地,冷冷清清,心中無限悲涼。


宋江呢?鄆城小吏,江湖人稱及時雨,呼風喚雨,追隨者居多,然不幸刺紋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潯陽江邊(江州)乃是白居易和宋江人生的轉折點。

白居易層入朝為官,憂國憂民,終遭奸臣陷害後,貶謫江州,心灰意冷,人生態度發生了變化。此之前他以“兼濟”為志,之後便轉向“獨善其身”,不問時政。

宋江刺配江州,憤憤不平,鬱鬱寡歡,一心想做官的他去忽然成了囚徒,雄心壯志,何時能實現?放眼潯陽江,白浪滔滔,如咆哮的戰馬奔流不息,如英雄志氣大有吞吐天地之意。醉酒後的宋江悲中喜來,題下了“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豪言壯語,一夜之間把自己與大宋朝對立起來,從囚犯到造反者,開啟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路。


冷水火鍋


潯陽樓是老字號酒樓,宋江在樓上喝酒塗鴉,結果整出個殺頭之罪。黃之炳在江中被抓,被李逵活生生割肉下酒。《水滸傳》給酒樓做了個廣告,江南人商業眼光好,7年前翻修擴建一下,整成江南名樓,我覺得不如改成“塗鴉樓”更能吸引眼球。

現在塗鴉文化在西方國家很盛行,走在歐美城市街頭,能看到很多花花綠綠的、千奇百怪的塗鴉作品,其實我國古代就盛行塗鴉,古人走的是文藝路線,比現代人文明,也有檔次,不是隻會寫個“XX到些一遊”,而是即興在牆壁上吟首詩,寫段詞,潑幅畫,抒發一下情感。

最早的要算是漢代奇人師宜官了,此人字寫的好,又遇到個喜歡書法的皇帝漢靈帝,全國掀起書法熱。他每天到酒館在牆刷刷刷刷寫幾行大字,粉絲想欣賞,兩大錢一張門票,等湊夠了他的酒錢,就把牆上的字抹去。師宜官不但有經濟頭腦,還懂得觀眾心理,不讓觀眾一次看夠,每次寫幾行字撩撥書法愛好者的慾望,然後抹去,讓粉絲耐著性子等下一集。

為什麼古代在公共場所亂塗亂畫沒有人阻止,還鼓勵呢?這是因為“代溝”,時代的鴻溝。那時候沒有詩歌期刊,沒有網絡媒體,更沒有詩歌微信群,很多文人寫了詩想顯擺一下,沒有發表的地方,於是就在酒樓、旅遊景點、寺院牆上塗寫,慢慢形成文藝沙龍,吸引詩歌書畫愛好者聚集,同時為這些場所帶來人氣,於是專門開闢文化牆,供文人墨客題字。唐朝和尚惠能在寺院牆壁上寫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謁語,被五祖禪宗看出其慧根超過大徒弟神秀,暗中傳授衣缽,成了六祖禪師宗。

潯陽樓上提詩的宋江就沒這個好運氣,他剛被閻婆惜戴了綠帽子,一氣之下殺了這騷貨,丟了公務員,心裡不爽,喝得蒙瞪二五,提筆在牆上寫下"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詩寫的豪情萬丈,但卻沒換來酒錢,也沒換來名聲,換來殺身大禍。

後來,梁山好漢又在潯陽江裡活捉了告發宋江的黃文炳。李逵活活削下黃文炳的肉,烤了當了下酒菜,還把心肝剜出來做醒酒湯孝敬梁山首領。

《水滸傳》的這些情節給潯陽樓做了個免費廣告,而且一做就是700年。這要歸功於“施大爺”施耐庵,做了這麼大一個廣告,不知道他吃了潯陽樓酒店的回扣沒有。


聾王異史


潯陽樓,江南十大明樓之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濱江東路,緊靠長江之濱。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剛建成的時候屬於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屬於把明樓、名著、名酒融為一體的著名景點。

潯陽樓最早出現在唐代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韋應物的詩中,緊接其後,在白居易的《題潯陽樓》中又詳細的介紹了它周圍的風景,而真正使潯陽樓出名的還是源自我國的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宋江題反詩及李逵劫法場等故事才使得潯陽樓名聲大噪。

現在的潯陽樓,是由1987年九江政府重新建造而成的。總體佔地2000平方米。主樓佔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層內四層,九脊層頂,龍簷飛翔,瓦朱欄,四面迴廊,古樸凝重,建築面積為1000平方米。

潯陽樓曾經是由設計過黃鶴樓的工程師向欣然重新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向欣然參照了《水滸傳》的插圖與宋代的《清明上河圖》的建築風格進行了設計。樓北的兩側頂簷下個懸有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巨幅牌匾。

讀過《水滸傳》的人,應該都知道潯陽樓是因宋江醉題反詩而聞名天下的。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寫道:宋江看見那一派江景非常,觀之不足。一座酒樓牌額上有蘇東坡大書“潯陽樓”三字。宋江來到樓前看時,只見門邊硃紅華表,柱上兩面白粉牌,各有五個大字,寫道: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上樓憑闌舉目看時,端的好座酒樓。但見:“雕簷映日,畫棟飛雲。碧欄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消磨醉眼,倚青天萬迭雲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煙水。白蘋渡口,時聞漁父鳴榔;紅蓼灘頭,每見釣翁擊楫。樓畔綠槐啼野鳥,門前翠柳系花驄......” 宋江看罷,喝彩不已。——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將當年的潯陽樓描繪得何等壯觀絢麗。

《水滸傳》中所寫的宋江,在幽囚於此之後,又曾獨酌此樓,酒後疏狂,抒寫鬱悶,斷然題下“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反詩”,於是引出那段千年傳奇……

潯陽樓還同白居易有些瓜葛。白居易在潯陽樓處提寫了兩首和潯陽樓有關的詩句,一首為《題潯陽樓》,在詩中,白居易詳細的描寫了潯陽樓四周的風景。另一首因貶職於古江州,在潯陽樓偶然遇見了一位彈著琵琶的中年婦女,有感而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心情寫下了《琵琶行》的傑出長詩,從而留下了千古絕唱......

以上則是本人的看法,希望可以帶來一些思路。

謝謝!





胖子剛


潯陽樓、各路遊人來九江慕名而去的酒莊、也是遊人盡興的地方、或來聚、或分別難免以酒待客助興、酒助人膽、盡吐真言,此樓乃遊人舒情吐志之地,白居易盡舒離別送友之情、宋江盡吐委屈之命運!反於不反但看站在什麼角度去分析;本人認為宋江無反宋之意、實際是一個愚忠的作仕徒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