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廚子戲子痞子》是管虎導演的一部新穎抗戰神劇,由劉燁、張涵予、黃渤三位影帝,共同獻藝大銀幕。

幽默有趣的敘事風格,構思巧妙的故事內容,加上獨特的視覺呈現,足以讓觀眾眼前一亮。即使在愚人節這樣一個非熱門的檔期上線,依然穩穩拿下了3億票房。

《廚子戲子痞子》的原名 《虎烈拉》。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講述的是日本軍隊研製的“虎烈拉”病毒發生變異,造成華北大規模瘟疫,威脅到日軍自身。北平被封城,城外瘟疫,城內饑荒,再不研製出治癒變異病毒的解藥,兩個民族都危在旦夕。作為地下黨人的劉燁,張涵予,黃渤三人,假扮為“廚子”“戲子”“痞子”,俘獲了日軍急召的專門研製新型疫苗的生化專家。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內,三個小人物和日軍以病毒解藥為核心,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斡旋。

雖然是沉重的抗日主題,但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卻是輕鬆愉悅的。導演管虎基於真實的歷史故事背景,在影片中大膽融入幽默的喜劇化元素,利用極具張力的戲劇衝突,將一部紅色題材的電影,以一種荒誕和寫實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但剝開歡笑的外衣,故事的內核又令人體會到深切的個人情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對於《廚子戲子痞子》這部電影,如果僅從故事情節進行解讀,難免會錯過這部電影諸多精彩內容。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從“戲中戲”的藝術表現形式、新穎的內容呈現方式、交錯拼接的敘事空間以及影片中融入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四個方面,對這部電影進行深入解讀。

《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01 撕碎荒誕詼諧的外殼,展現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1、幽默搞笑的外衣下,竟是一場拯救民族的熱血革命

“間離效果”是德國戲劇革新家布萊希特提出的一種舞臺藝術表演方法。“間離效果”的核心在於:演員表演疏離於角色本身,讓觀眾始終以一種陌生的態度去觀看演員的表演。在“間離效果”下,演員表示自己是在演戲,觀眾也是在冷靜地看戲,並且能始終保持在一個理性、批判的角度去欣賞這場表演。通俗來講,就是我們常說的“戲中戲”。

《廚子戲子痞子》這部電影帶有濃厚的“間離效果”,表層和裡子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在表層故事裡,廚子是對日本人點頭哈腰的漢奸,戲子是見利忘義之徒,痞子是貪財無知的大粗人,廚子的老婆是智商低能的啞巴。“戲子陰,廚子賤,痞子賴,啞巴傻”,導演給四個角色賦予了表層異常鮮明的性格走向。

但表層之下,故事內在其實是四個燕京大學的同窗,加入地下黨組織,為拯救自己的民族而設計的一出荒誕的戲:

  • 劉燁飾演的日本料理店廚子,實際上是一位精通日語、德語的語言學家。
  • 梁靜飾演的廚子的啞巴老婆,是一位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情報專家。
  • 黃渤飾演的痞子,真實身份是一位生物化學專家。
  • 張涵予飾演的戲子,是一位霸氣的機械專家。

四人將日本生化專家綁架到福田料理館,表面上裝瘋賣傻,實則是在進行一場跟敵人誓死抗爭到底的心理戰,甚至不惜自己感染病毒讓敵人放下戒備心。

表層和裡層的故事風格截然不同,表層像是一出荒誕搞笑的鬧劇,而裡層卻是一出為民族犧牲的熱血革命故事。兩個故事在人物塑造上的極大反差,完美詮釋了“間離效果”,讓觀眾在高潮迭起的故事中,不斷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2、拋棄沉重嚴肅的視覺基調,營造光怪陸離的視覺空間

整部影片的視覺效果可以用光怪陸離來形容。電影以黑白漫畫的形式拉開,描繪北平城內病毒肆虐,屍橫遍野的荒涼場景。隨後鏡頭停留在像漫畫里人物一樣的痞子身上。畫面配上“槍響了”,“打劫”、“哪跑”等具有豐富內心色彩的字幕語言,立即讓觀眾置身一個充滿戲劇性的氛圍中。

鏡頭轉向福田料理店後,畫面則一改黑白單色,變得鮮豔起來。飽和的色彩濃烈得快要溢出屏幕。隨後的故事講述,利用黑白單色和鮮豔濃烈相互交替著,既渲染了戰爭的悲慘,又讓將幽默的風格得以釋放。

影片的結尾,四個人費盡心機終於研製出解藥,他們手拿柳絮,將解藥隨風散播出去。隨著故事上的”轉危為安“,視覺設計也由之前的濃妝豔抹,轉為樸素淡雅的水墨畫,溫情的畫面下展現出他們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這樣豐富的視覺效果,在中國電影史上可以說是極大的創新。很少有一部電影能在結合默片式的對白、傳統四格漫畫、水墨畫的同時,還能表達出戰爭的嚴肅沉重。導演管虎大膽地邁出了這一步,向我們詮釋了,原來隆重嚴肅的戰爭影片,不僅能輕鬆幽默地拍出來,還能絲毫不削弱愛國主義情感。

《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02、拋棄傳統抗日劇框架,新穎的“講故事模式”引人入勝

1、跳脫戰爭大背景,聚焦小人物的一舉一動

抗戰主題一直是國內熱門的影視劇題材,但在觀眾心中,戰爭題材的影視片總是和沉重的歷史、熱血獻身、殘酷打鬥等場面聯繫在一起。但這部電影雖以二戰作為故事大背景,但導演管虎卻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思路,變著花樣拍出了一部抗日戰爭歷史劇。

影片的故事核心並沒有集中在描繪戰爭的殘酷,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等細節,而是著重展現四個“小人物”的故事:廚子、戲子、痞子和廚子的啞巴老婆。除了人物“小”,整個故事場景也被禁錮在一家小小的日本料理店。

拋卻了戰爭的嚴肅和沉重後的整個觀影感覺,大不一樣,就像在吃完飯後,搬一把椅子,聽隔壁張大爺用一種輕鬆的語氣,向我們娓娓道來,他曾經歷的一件不可思議卻又真實發生的事。四個充滿張力的人物角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都激起在“聽故事”的我們的強烈好奇心。

相比傳統的戰爭片,《廚子戲子痞子》這部電影的僅將抗日作為一個大背景,著眼於從幾個“小人物”切入,通過地下黨救國救民的行為,用一件看似發生在混亂年代裡很“小”的事情,去呈現一件關乎到國家民族命運的“大”事。

《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2、不脫離歷史現實的“誇張”,將虛擬和寫實完美配合

在荒誕和幽默的外衣下,電影也並未脫離歷史現實。影片中所描述的731部隊是真實存在的,在當時是一支專門研製細菌武器的秘密軍事部隊。瞭解歷史的人就知道,731部隊的真實情況,遠比影片中所描繪的要慘烈得多。

在傳統抗日影片中,通常會出現大量不合邏輯的情節,特別是關於我方和敵方交鋒的情節。分明就是敵強我弱,拍出來的強弱對比卻恰恰相反,讓觀眾難以信服。

這部電影的雙方交鋒場景,尊重了我方在真刀真槍力量對抗上的不足,導演很聰明地避免了不佔上風的正面交鋒,細節都放在暗流湧動下的“投機取巧”。

影片中,日本軍隊對客棧發起了兩次攻擊:

  • 第一次是手持武士刀的敢死隊們,對待冷兵器,我方憑藉著功夫實力還是佔上風的。
  • 第二次是真槍實彈的熱兵器攻擊。但在面對子彈和炮火時,廚子和痞子就完全無法對抗了。可以看出,在這些邏輯細節上,導演的設置是合情合理的。

這部影片的戲劇衝突,都發生在我方和敵軍在心理、情報上進行較量時。在爾虞我詐,鬥智鬥勇中,劇情的精彩程度絕不亞於直接交鋒的武打場面。影片很好地把控住了虛擬和寫實的界限,情節中雖然包含很多荒誕誇張的部分,但整體的故事走向合情合理,沒有脫離歷史現實。

《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03、交錯自如的敘事結構,打碎平鋪直敘的時間空間

《廚子戲子痞子》在敘事上完全打破了傳統的依照時間順序展現故事情節的方式,採用非線性敘述,運用大量閃回鏡頭和情節倒帶,在不同的空間切換自如。

  • 第一次時間倒流,交代了四人集聚在日料店的目的。表面上四個人綁架日本軍官,嚴刑拷打想要套出病毒的解藥,賣到黑市上大賺一筆。其實,套解藥賺錢是假,拯救民族是真。
  • 第二次時間倒流,告知了在日軍爆破的緊要關頭,四人如何成功拿到疫苗配方。為了擊退日軍,蘭英不惜打破變異病毒的原液,致使四人和日本專家都感染上病毒,原本的敵人變成了要共同迎接死亡的戰友。但這次“小小的犧牲”卻令時刻警戒的日本專家卸下了防備,主動分享了自己關於疫苗的猜想。
  • 第三次閃回,透露了四人成功逃脫的原因。原來,柳田櫻的曾是四人在燕京大學的同窗,念在思念同學情上,為四人獲取疫苗和逃脫日料店拖延了時間。

二次時間倒流和一次閃回的巧妙安排,解構了電影的時間和空間結構,不僅沒有破壞故事的連貫性,反而在緊湊的節奏下完成了對故事細節內容的補充,交代了人物關係和前因後果,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意識到自己被導演的故事線“騙”了,產生一種謎底揭開、恍然大悟的驚喜感。

層層嵌套的鏈條關係,一環緊扣一環,吸引觀眾不斷想要看下去一探究竟。

試想,如果導演循規蹈矩,按照“經典連貫式”的時間順序平鋪直述,早早地將人物身份和“戲中戲”透露給觀眾,那麼影片前半段的誇張表演勢必會削減很多幽默感,四個角色形象缺少了對比變化,很難在短時間內豐滿起來。

《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04 在《廚子戲子痞子》裡,恰如其分地展現中國特色傳統文化元素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向來有“文以載道”的傳統。《廚子戲子痞子》這部電影,各處細節中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處處能看到中國特色。

影片中包含了大量中國傳統戲曲的元素,情節上變相地展現出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唱、念、做、打。

  • 唱,指唱功,念,指唸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了戲劇歌舞化成分中的“歌”。

在影片中,身穿藍底花紋戲服、畫著臉譜的戲子一出場,就好似一場京劇拉開了帷幕。戲曲中的唱、念被巧妙地融入在戲子的人物對話當中。比如,在審問日本生化專家時,戲子就借用京劇《擊鼓罵曹》中的臺詞“有朝一日時運到,拔劍要斬海底蛟” ,毫不掩飾對敵人的憎恨,彰顯勢要拿到解藥的決心。

  • 做,指舞蹈化的動作,打,包含武打等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了戲劇歌舞化成分中的“舞”。

戲子拿著刀槍把子,舉手投足、一招一式間都在表現“做功”。在面對廚子對日本軍官點頭哈腰時,戲子彈須、理髯、甩髯口,三個簡單的動作,將內心憤怒不滿的情緒淋漓盡致地展現。

對日本專家進行嚴刑拷打時,廚子和戲子採用扔飛鏢、扎手指等形式,用幽默十足的方式既展現了戲曲中極高難度的武打技巧,又在緊張刺激的氛圍中烘托了分為。

在背景音樂上,影片多處利用戲曲中常用的鑼鼓聲烘托氣氛。特別是在日本軍隊準備發動進攻時,逐漸加快、越來越密集的鑼鼓聲突出局勢的緊張。

除了戲曲之外,中國功夫的展現也為電影增色不少。影片著眼於赤手空拳的打鬥,減少了很多直接炮火相見的熱兵器衝突,省去了很多血腥殘暴的畫面。廚子、戲子、痞子的功夫不只是單純的拳打腳踢,剛勁有力的拳腳功夫中,融入了很多武術搏擊和體育藝術的元素,兼具藝術性和衝突性,同樣讓觀眾獲得視覺上的快感。

傳統文化作為人類文化延續的載體,在無形中能讓民族中每一個個體連接起來。這部影片中,對民族文化符號和元素的巧妙運用,瞬間拉近了熒幕角色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廚子戲子痞子》不僅僅是在講故事,更是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不斷折射出極具魅力和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加深了影片的內涵和思想的深度。

《廚子戲子痞子》:荒誕之下,難掩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寫在最後

《廚子戲子痞子》是一部既叫好又賣座的電影。從整體故事風格來看,它是一部成功的商業娛樂片,而當我們深入去挖掘它的故事內核、視覺效果、敘事方式後,又會發現這部電影不斷散發的豐富藝術魅力。

娛樂性的電影在當前的電影市場上大受歡迎,比如近幾年上映的《泰囧》《西虹市首富》等,票房表現也都名列前茅。但商業娛樂片在給觀眾帶來輕鬆和愉悅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容。《廚子戲子痞子》這部電影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模範,讓人在看過之後既能開懷大笑,又能感受到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帶給電影更深層次的文化思想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