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

風鈴中的濤聲


實際上,關於秦始皇陵是否有守陵人的說法歷來眾說紛紜,在現今流傳較廣的大概是網絡上盛傳的蒙長山。

關於蒙長山,據說他是蒙氏家族的後人,武藝高強,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一直作為禁軍的首領之一,緊隨始皇身後保護。待始皇帝駕崩以後,蒙長山便率800人的軍隊攜帶一份始皇帝密詔和黃龍方印神秘消失。直到後來項羽在盜取秦始皇陵地面墳墓時,他才再度出現,作為守陵人抵禦項羽。

然而面對力能舉鼎的項羽,蒙長山又怎是對手,但就在眼見不敵之際,他卻憑藉手中黃龍印獲得神秘力量,最終項羽才因不敵而只得撤離。

實際上,歷史上項羽的確盜取過秦始皇地表帝陵的寶物,但他最終因地宮深處機關重重,而放棄地宮內的寶物,絕非因什麼所謂的蒙長山而撤離。

其實,關於蒙長山的說法,有兩個難以成立的地方:

一是如果他作為蒙氏後人,他又怎會在蒙恬不在之際,坐視趙高、李斯等人叛變,謀害蒙氏家族而不管呢?

二是所謂的“黃龍印”獲得神秘力量純屬無稽之談。秦朝崇尚黑色,就跟漢朝崇尚大紅一樣,這兩朝皇帝衣服上的龍圖都是分別是黑龍和赤龍;而黃龍出現和盛行是在元明清時期,那時的龍袍和玉璽才著金黃色,顯然這種說法是杜撰而來,且杜撰者沒有歷史常識。

那麼秦始皇陵究竟是否有守陵人呢?答案是有的。

秦始皇陵由於自秦始皇十三歲登基時便開始修建,且修建了數十年,動用了數十萬人來完成這個浩大工程,其間自然放置了不少寶物。所以秦始皇在世時,也會順道讓修陵人去進行守陵和監管。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當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他的地表陵墓也被項羽的三十萬大軍洗劫一空,所以那些守陵之人不是被殺光,也差不多逃光了。

就在楚漢相爭時期,秦始皇的墳墓就那麼閒置了一段時間無人問津。到後來,劉邦坐擁了天下之後,他雖然出口成髒、卑鄙無恥,但在大事上卻沒那麼混蛋,他深知討好六國舊臣十分有必要,所以便當即給秦始皇陵派了二十家守陵人,又給其他各國舊臣派了十家守陵人。在西漢一朝,秦始皇地下陵墓就相安無事地度過。

然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他的改革搞得民不聊生,造成大批農民起義,而赤眉軍便是其中代表。當時赤眉軍為了擴充軍費,順帶填飽荷包,便趁著大亂摸進了秦始皇帝陵。可是秦始皇帝陵有兩百多平方公里,跟一個縣城一般,外有深厚的城牆,地宮上層且有海量水銀和缺氧環境,所以他們只能如項羽一般退卻。

到了後來,每逢亂世,秦始皇陵作為最為龐大的帝陵之一,都必會遭受軍隊和盜賊的光顧,所以縱然始皇帝陵有那20家守墓人,他們的後人也老早被這些人逼得走投無路,或死或逃。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幸虧秦始皇陵地宮的機關曠古震今,讓現今先進的科技手段還都難以按常規方式發掘,所以應該還沒有遭受盜匪的洗禮。


WarOH協虎


許多的帝王陵寢在其去世後都會安排有守陵人,而現在,最好的守陵人就是當代的我們。

據傳,秦始皇陵有一批神秘的守陵人,他們有一項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規定:守陵人每隔二十年就要換一代,這個神秘的家族據說姓蒙,和秦始皇的大將蒙恬是同一姓氏。

如果說秦始皇陵真的有守陵人的話,那麼他們一定是不稱職的,因為在後來的幾千年裡,秦始皇陵受到過許多破壞,在改朝換代風雨飄搖的敏感時期,總有盜掘秦始皇陵的記載。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07年,項羽進入關中,打著“滅秦復楚”旗號的項羽率領其部下放火燒了秦室宮殿,不僅如此,他們還破壞了秦始皇陵,將皇陵的地產建築全部損毀,趁亂挖掘了皇陵地宮。而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為了籠絡民心,在公元前195年時,下令讓二十戶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為守陵人看管保護秦始皇陵,這應該是關於秦始皇陵守陵人最早的官方記載。


但《漢書》中記載了一個關於秦始皇陵的奇幻故事,據書中所說,有一個放羊的小孩在秦始皇陵園附近放羊時,有隻羊掉進了一個地洞,當他沿著地洞下去找時,機緣巧合進入了秦始皇陵地宮,並且他所攜帶的火把還引發了地宮的大火,甚至把秦始皇的棺槨都燒掉了,《水經注》對於這場大火還進行了補充,說這場火足足燒了九十天才滅。無獨有偶,有記載王莽的新朝末期,赤眉軍也盜掘了秦始皇陵,還把秦始皇的銅槨熔掉了。這兩段記載不知誰真誰假,但據太史公所說,秦始皇的棺槨是使用的銅槨,即便不是銅槨,按當時的葬制來看,秦始皇陵的棺槨也應該是黃腸題湊。


此後的亂世時期,總會有盜掘秦始皇陵的傳說,魏晉南北朝時期,後趙皇帝石虎盜掘秦陵;唐末黃巢起義也曾破壞秦始皇陵;五代時,溫韜也挖秦陵以籌軍餉;最近的民國初期,陝西的軍閥也有盜挖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在傳說中一次又一次的遭受破壞,而守陵人似乎並不存在。

在河南有許許多多的守陵村,在這些村落裡的人們祖祖輩輩守著他們守護的陵寢,這彷彿成了他們的信仰,所以說守陵人這種職業是存在的,他們守護著一座陵寢,守護著他們的使命。但關於秦始皇陵蒙姓守陵人的傳說來源於不久前的小說,可信度並不高。


關於秦始皇陵的守陵人其實都是傳說,並沒有什麼直接證據證明,而事實的真相早就隕滅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疑今察古幾復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是有守陵人的。

漢朝初年,劉邦曾下令20戶人家,守護秦始皇陵

劉邦打敗項羽,取得天下以後,定都關中,建立西漢。

據史書記載,漢高祖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因為念及前朝諸侯國沒有後代,所以派人去看守他們的陵墓,其中派了20戶人家守護秦始皇陵。

高祖說:“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矨王、齊盡王、趙悼襄王等都絕了後代,各給予十戶人家看守墳墓,秦皇帝給予二十家,魏公子無忌給予五家。”

此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對秦始皇陵墓,都下令保護。

即使有人保護,秦始皇陵仍然遭到了破壞

據《史記|高祖本紀》 、《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上》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等記載,秦子嬰元年(即公元前206年),項羽攻入關中後,曾大規模破壞秦始皇陵,地面建築毀於一旦,並挖掘了帝陵。這可能是秦始皇陵遭到破壞最嚴重的一次。

另據《漢書|劉向傳》記載,有一小孩在秦始皇陵附近放羊,結果有一隻羊掉入地洞中,小孩點著火把到地洞中去尋找,不料竟然走進了秦陵地宮,引發大火。

《水經注|渭水》也作了補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其他朝代,秦始皇陵也多次遭遇破壞。包括赤眉軍、黃巢軍等,據稱都曾盜掘過秦始皇陵。

結語

秦始皇陵經過歷代的保護與破壞,雖然不少文物已被挖掘和破壞,但是秦始皇陵規模宏大,建造過程歷時39年,動用72萬勞力。據考古發現,秦始皇陵佔地8平方公里,分為陵區和葬區,裡面的珍奇異寶不計其數,珍貴文物更是數不勝數,僅從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出土文物可見一斑!


管理故事會


很確切的說,秦始皇是有守陵人的。

一、秦始皇親命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命蒙氏一族駐守皇陵,雖然不是蒙恬,但是估計也是蒙恬一族。

先來說說蒙恬這個人,蒙恬可以算是秦始皇的發小,跟著秦始皇一路發跡,尤其是在後來的時候,成了僅次於大將王翦的將軍。

後來更是監督修長城和九州直道這樣的工程,深受秦始皇信任。後來,雖然蒙恬和扶蘇二人被趙高矯詔賜死,但是蒙恬並沒有相信趙高的鬼話,只是被逮捕到獄中,最後吞藥而死。

至於說,被秦始皇親命守陵的蒙氏一族是否和他有關係,小編認為關係是有的,畢竟,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大將。

二、項羽進攻阿房宮

項羽是貴族,他對秦始皇的憎恨非同尋常。

用抽筋扒皮、鞭屍三百也不為過。只是,大家都知道,項羽只是燒了驪山阿房宮,卻沒有挖掘秦始皇的陵寢。

要知道,在兵馬俑被發現之前,人們很難知道秦始皇的陵寢在哪裡,可是,但是項羽進攻的時候,秦二世胡亥治下,肯定會把秦始皇的陵寢保護的和剛開始的一模一樣,會非常的好找。

可是,事實卻是項羽並沒有進攻秦始皇的陵寢。

當時有這樣一條野史記載,說項羽和范增帶著兵馬進攻秦始皇陵寢,可是秦始皇的陵寢總卻竄出來一隊三千人秦兵,項羽久敵不過,最終退兵。

後世中,有關於陰兵借道的傳說,就此而來,可以有人分析,秦始皇陵寢的確是有人守的,這三千兵勇就是當時秦始皇所命定的蒙氏一族。

三、秦朝後期無大將可用

在史書中記載,蒙恬對自己的家眷教導有方,尤其是自己的子女,更是要求甚高。並且在前期戰爭事務中,也有蒙氏一族的人跟著蒙恬建功立業成就偉業的。

其中,自然不乏帶兵打仗的能人將領。

可是,後世所能看到的是,那麼強大的能夠一統六國的秦帝國,在項羽一個諸侯的手裡,一擊即潰。

要知道,秦國一統六國那時候可是威風八面,鋼鐵勁旅。

而在秦帝國穩定諸侯,對於犬戎等遊牧民族的打擊,也從來沒放棄過。

可是為什麼項羽打來就一擊即潰呢?

原因就在於無人率兵打仗。當時的蒙氏一族全都被派去駐守皇陵,那還有帶兵打仗的人呢?

所以,我的答案是,守陵人的確有,但是時至今日,就不知道是否有了。

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中,蒙氏一族的人二十年為一期守陵,這二十年中,不得結婚,沒有姓名,只是安靜的駐守著秦始皇陵。

(有沒有想起《盜墓筆記》張家人?)

每一代人都得駐守二十年的時間,然後讓下一代的人來。


三度扯歷史


記得以前我看過一部電影,叫做《神話》,是香港影星成龍大哥主演的,電影中展示了一個秦始皇的守陵人,叫蒙毅的,歷經千年不死,始終忠心耿耿的守護著始皇帝的陵寢。


守陵人這個職業,在歷史上是存在的。有的是奉命守靈,有的是自發的。比如袁崇煥的墓地,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守護。從明末到今天,快四百年了,沒有中斷過。

秦始皇的陵墓,是歷史上最宏大,最奢華,最不可思議的皇陵。由於古人認為,死後的世界和活著的世界是相通的,相似的,所以帝王們費盡心力,把自己的陵墓修得和活著的時候生活環境一樣。

從發掘出的兵馬俑可以看出,始皇陵裡,埋藏了多少陪葬品!為了防止身後有人打陵的寢的主意,除了在墓室中遍佈機關,還有就是讓人來守衛,確保陵寢的安全。

守陵人,並不是單指一個人,他有可能是一個村莊,有可能是一支鄣隊,甚至是某一個區域的所有人。 據說,始皇陵的第一代守陵人,為首的叫蒙常山,應該是蒙驁、蒙恬家族的一員。

大家知道,蒙家在秦,那可是將軍世家,個個武藝高強,所以選他守陵,也能達到始皇的要求。據說蒙家守陵人,二十年一換,不但有男子,甚至還有女子!當然,這女子不是一般女子,應該是女俠級別的吧! 項羽攻下咸陽後,應該打過始皇陵的主意。

他有膽放火燒了阿房宮,自然不怕挖秦始皇的墳。可是項羽的挖墳部隊來到始皇陵後,遭到了守陵人的頑強抵抗,還打了一仗。結果,數千項軍被數百守陵人打敗。據說戰鬥的時候,有很多異象,還出現了陰兵助陣。

從那以後,再也沒人敢打始皇陵的主意了。 也不知道從哪個朝代開始,始皇陵的守陵人漸漸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也有人說,陝西人裡,有很多守陵人的後人。

某種意義上說,今天全部的老陝西人,他們都是始皇的守陵人。因為他們都在守衛包括始皇陵在內的中華文化,讓她傳承下去,煥發光彩。 再延伸說點吧。

位於鄂爾多斯的成陵,據考證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但直到今天,還有著一群守陵人。他們被稱做達爾扈特人。成吉思汗雖然去世已近八百年了,現在的守陵人也傳到了第18代,但陵前的聖火一直沒有熄滅過。

這些守陵人,用自己的堅持,忠貞,捍衛著祖先的榮光,捍衛著那個征服世界的大汗的尊嚴。雖然在今天,他們收入很低,但他們擁有聖潔的靈魂,有著身為大汗子孫的自豪,所以他們是富足的,至少心靈是充實的。

還有一家姓佘的,自願為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煥守陵,一直守到今天。這一代的守陵人叫佘幼芝,因為守陵,他一生吃了很多苦,但問起來的時候,他總是說不後悔。

這樣的人,在現在這個社會,更值得我們尊重。


剛日讀史


雖然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守陵人,而且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秦始皇陵都處在無人看護的狀態,但還是有蒙氏以一族守衛和白起百萬被坑殺士兵煞氣守衛的說法流傳了下來。

秦始皇的陵墓耗費巨大,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帝王陵墓,在秦朝滅亡後,項羽率領十萬大軍,開始對秦始皇陵進行挖掘,要挖出秦始皇的屍體,搬空秦始皇的陪葬品,為先祖報仇。

而在項羽大軍掘墓時,出現了一隻八百人的軍隊開始阻攔,當然這八百人的軍隊自然是寡不敵眾的,在關鍵時期,戰神白起坑殺的百萬煞氣趕到,將項羽的軍隊驅趕了出去。

當然這樣說法是比較“玄幻”的,那麼我們從歷史上的“守陵人”來說起。

歷史中王侯將相的陵墓中都會安排守陵人,因為歷代的君王、達官貴人死後都會在自己的陵墓裡放入大量的金銀財寶。

為了防止被後人進入陵墓進行偷盜,他們陵寢當中佈滿了機關。可是區區機關如何能阻攔得住那些想貪不義之財的人呢?

所以但凡是成規模的,在社會有地位並厚葬入土的王侯將相都會在自己的陵寢中安排守陵人。

而且守護皇陵的不一定只是一個人,有可能是一支軍隊,或者一個氏族,甚至是一條村都說不定。

而秦始皇陵傳說中的守陵人就是“蒙氏”一族,有比如說電視劇《神話》中就有講述一位叫做蒙毅的將軍千年不死守護皇陵。

當然,到了現在的秦始皇陵已經被專門的保護,如果出現了狀況也會面對全國的質問,雖然這個時候的陵墓就不再需要傳承下來的守陵人了。

但守陵人也是歷史不可磨滅的,他們是封建時期最具有使命感而又默默無聞,甚至不被人記住的一批特殊的人。


娛樂吃瓜主


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崩殂與公元前210年。是中國封建統治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13歲即位,39歲時就“盡秦國之力量,一掃天下、和合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分裂割據五百年之亂像。完成了統一中國之大業,建立了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始稱皇帝。

如此偌大的一個帝王陵墓,入列世界八大奇蹟,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難道會沒有守陵人?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我認為秦始皇陵是有守陵人的。秦始皇縱橫一生,統一六國,自稱為始皇帝的他難道不會給自己的陵墓派兵守衛嗎?況且秦始皇陵修建的如此氣勢恢宏,裡面的珍貴文物不計其數,就算真正的皇帝陵有水銀等防範措施,難道就能避免盜墓賊的入侵嗎?

秦始皇在他的陵墓明顯是用了心的,從坐上皇位開始,秦始皇陵每年用工七十萬人,歷時39年,被稱為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規劃巨大,規劃完善的帝王陵園。耗時這麼長時間修建的墓地,裡面的金銀財寶肯定數不勝數,在當時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手來守衛。

雖然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守陵人,而且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秦始皇陵都處在無人看護的狀態,但還是有蒙氏以一族守衛的說法流傳了下來。

玄幻小說中講述秦始皇守陵人是這樣說的,秦始皇身邊有一名武藝高強的侍衛,名叫蒙常山,他武藝高強,率領一支護衛軍,寸步不離的保護著秦始皇。秦始皇駕崩後,蒙常山就帶著這支800人的護衛軍攜帶著一份秦始皇的密詔和一塊黃龍方印,神秘的消失了。

秦朝滅亡後,項羽率領十萬大軍,開始對秦始皇陵進行挖掘,要挖出秦始皇的屍體,搬空秦始皇的陪葬品,為先祖報仇。就在項羽大軍掘陵時,突然出現了一支800人的軍隊,為首的正是蒙常山。原來秦始皇下密詔讓蒙常山守陵,而黃龍印據說就是打開秦始皇陵墓道大門的鑰匙。

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曾經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過往風流”,封建程度那麼深的當時,為了使自己的統治千秋萬世,為了向後世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修建陵墓是一定的,守陵人也是有的,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多數守陵人沒有永恆下去。但不管如何,我們還是應該對守陵人的這份永恆產生敬佩之意。


微鑑歷史


古代帝王陵墓一般都會安排守陵人守護,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追求厚葬,無論從皇陵到兵馬俑的豪奢設置,都可以證明他的驕縱心態,其陵墓有守陵人這一點也可以確認,但守陵人到底是誰,史書未見記載,民間則說法不一。


有人考證說,守陵墓的人是大將蒙恬的後代;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說守陵墓的人是秦始皇大將王翦的後人。

秦始皇是個很複雜的人物,歷代皇帝都把他封為中國最偉大的人,說他讓中國完成了統一,要不然大家當皇帝也沒有那麼大的派頭。

可是中國的士大夫也有不少人反對他,說他是一個大暴君,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說他雖然統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但同時也"統一"了人們的思想,禁錮了自由,破壞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難得局面,讓中國從此錯失了進入文明國家的機會,走進了一個封建專制的死衚衕。


但秦始皇當政的時候,人家自己可不這樣想,人家覺得自己雖然殘暴了點,但畢竟滅了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所以他自己號稱"始皇",讓接班人"二世"、"三世"繼承大業,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秦始皇躊躇滿志地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可是自己精心畫下的宏偉藍圖,沒有多久就成為一個笑話。始皇帝沒有變成開始,幾乎成為終結,"始"變成了死。江山完了,二世胡亥死了,自己的後人也死光光了。幸好秦始皇的皇陵修造得比較牢實,沒有遭遇大的破壞。而且後世還有人為他守陵,秦始皇在九泉下可以嘚瑟了。


說到這裡,大家心裡一定大惑不解,秦始皇后人都沒有了,誰來為他守陵?

秦始皇是個大暴君,自稱"寡人",靠的是威權統治,沒有幾個大臣對他是真心,只是懾於他的淫威才跟著他。真正受到他重用,對他死心塌地的只有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開疆擴土、掃蕩六國的大功臣,是最受器重的大臣之一。在公元前221年攻下齊國的時候,蒙恬就因為立功被封為內史。不僅如此,秦始皇不僅把軍事大權交給蒙恬,還把國家內政交給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讓滿朝文武都妒忌得要死。


真正讓蒙恬為秦始皇立大功的,是他討伐匈奴的壯舉,但蒙恬征戰匈奴,並不僅僅是因為匈奴襲擾我邊境,侵犯大秦領土,而是因為秦始皇的迷信。

公元前215年,燕人盧生給秦始皇獻了一本書,裡面有個預言說"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一生做了不少壞事,心裡有鬼,唯恐別人把江山奪去,看了這個則預言驚恐不已,覺得這個亡秦的“胡”就是胡人的意思,立馬派大將蒙恬兵去討伐匈奴,想解除匈奴對自己政權的危脅。

蒙恬沒有辜負秦始皇對自己的信任,帶領30萬大軍如願以償地收復河套地區,把匈奴打的服服帖帖,不敢再襲擾中原百姓。歷史上的君王都多疑,秦始皇更是個疑心很重的皇帝,對身邊的大臣幾乎沒有一個信任的,對蒙恬兄弟卻是例外。蒙恬在外面帶兵抵禦匈奴入侵十幾年,他的弟弟蒙毅在宮裡受到秦始皇厚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史記·蒙恬列傳》)


兄弟倆一個主外一個主內,幾乎壟斷了秦國大權,受盡恩寵,換了是別的大臣,的確是難以想象的。 而且秦始皇在考慮接班人的時候,也非常信任蒙恬,希望他能為秦國將來的國君保駕護航,成為"顧命大臣"。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四百多儒生在咸陽被殺,太子扶蘇表示反對,提出不同意見,秦始皇大怒,讓他到蒙恬那裡當監軍。表面上看,秦始皇此舉是不信任蒙恬,也反感扶蘇,其實是讓扶蘇去基層鍛鍊,跟蒙恬建立感情,為日後接班鋪路。


正因為蒙恬受到秦始皇重用,趙高在發動政變時才將其逼死。也正因為蒙恬跟秦始皇的特殊君臣關係,有人認為這麼多年為秦始皇守皇陵的,一定是蒙恬後人。

可是據考證,蒙恬的後人已經被趙高斬草除根,斷子絕孫。因此,蒙恬後人為秦始皇守陵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說很多學者認為,守陵人另有其人,他們不是別人,而是秦國大將王翦的後人。


王翦曾是秦國四朝元老,歷任多年相國,不管是范雎、蔡澤,或者是呂不韋,都對他尊敬有加。

可是他卻厭倦了官場傾軋和勾心鬥角,在攻下燕都之後,隨即和秦始皇進行了徹夜長談,誠懇表示自己要解甲歸田。

當時秦國的統一大業才完成一半,正是用人之際,秦始皇怎麼肯放。

但王翦去意已決,而且還向秦始皇對日後的軍事戰略和政治方針做了安排,並推薦了其他將領接過自己的重擔。

後來滅楚的時候,王翦因秦王請求復出一次,完成使命後,堅決歸隱,君臣相擁,含淚而別。


王翦急流勇退,得以善終,沒有被趙高清洗,也沒有被劉邦項羽迫害。

王翦的後人家族興旺,分佈在陝西富平縣一帶,具有守候秦陵的條件,也有守候秦陵的動機。


歷來現實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從事相關歷史領域相關工作也有10多年了,對於各朝代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

守陵人這個職業,在歷史上是存在的。有的是奉命守靈,有的是自發的。比如袁崇煥的墓地,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守護。從明末到今天,快四百年了,沒有中斷過。

秦始皇的陵墓,是歷史上最宏大,最奢華,最不可思議的皇陵。由於古人認為,死後的世界和活著的世界是相通的,相似的,所以帝王們費盡心力,把自己的陵墓修得和活著的時候生活環境一樣。

從發掘出的兵馬俑可以看出,始皇陵裡,埋藏了多少陪葬品!為了防止身後有人打陵的寢的主意,除了在墓室中遍佈機關,還有就是讓人來守衛,確保陵寢的安全。

守陵人,並不是單指一個人,他有可能是一個村莊,有可能是一支鄣隊,甚至是某一個區域的所有人。 據說,始皇陵的第一代守陵人,為首的叫蒙常山,應該是蒙驁、蒙恬家族的一員。

某種意義上說,今天全部的老陝西人,他們都是始皇的守陵人。因為他們都在守衛包括始皇陵在內的中華文化,讓她傳承下去,煥發光彩。

這些守陵人,用自己的堅持,忠貞,捍衛著祖先的榮光,捍衛著那個征服世界的大汗的尊嚴。雖然在今天,他們收入很低,但他們擁有聖潔的靈魂,有著身為大汗子孫的自豪,所以他們是富足的,至少心靈是充實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道問題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謝謝大家閱覽,如果對小編的回答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在頭條渡過一段難忘的快樂時光!謝謝!



愚鈍小不懂


秦始皇陵當然有守陵人,除了歷代王朝派人守護皇陵外,秦始皇還有一萬多名兵馬俑在守護皇陵;現在成立的秦始皇陵風景區也相當於皇陵的守陵機構。劉邦當了皇帝后,發現秦始皇已經絕後了,為了籠絡秦人,他就派了二十戶人專門去守護秦始皇陵;《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為: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緡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之後各朝各代的統治者都沿襲漢高祖的定製,安排人給秦始皇帝守陵;楚隱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緡王、趙悼襄王、魏公子無忌則沒有這樣的待遇。

秦始皇應當想到了沒有永世不滅的王朝,儘管他生前聲稱要將大秦建設成萬世不滅的皇朝,但他還是準備了大秦亡後自己陵寢的安全問題。根據現代測量數據表明秦皇陵佔地面積56.25平方千米,陵寢在地下35米左右,陵內機關重重,殺機遍佈,歷代盜墓高手都將秦皇陵視為盜墓禁地。項羽進入咸陽後,組織大軍十餘萬公開發掘秦皇陵,除了破壞了地面建築外,連入口也沒有找到,項羽一怒之下將咸陽民眾殺掠一空。《史記》記載為: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歷史上盜竊皇陵的軍閥十分多,但是都無功而返,由此可見秦皇陵的安全係數十分高。秦始皇還製作了一萬多個兵馬俑護陵,這些兵馬俑採用真人比例製作,栩栩如生,手操戈矛弓弩,威風霸氣;如今這些護陵兵馬俑成為了價值連城的國寶,最貴的一個兵馬俑值一個億。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秦始皇陵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陵獲得這些稱號,就相當於有了專門的護陵機構在保護秦皇陵,這比劉邦派二十戶人守陵要強力得多了。2005年7月30日,陝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陝西省秦始皇陵保護條例》,為陝西帝王陵保護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礎。2009年2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負責秦始皇陵遺址的總體規劃、長遠建設、考古發掘、科研業務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網上流傳著秦始皇的一段遺命,這也是秦始皇陵被世人尊重和保護的一個原因。原文: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這段話是《大話秦始皇》裡的句子,是這本書的作者編寫的,反應出了中國人對秦始皇的崇拜之情。秦皇陵作為中國的龍脈,受到了歷代政府的保護,連民間的盜墓賊也不去盜竊皇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