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歲老人堅持做自媒體創作有意義嗎?

堇山老翁


老年人做自媒體圖的應是樂趣!

本人登錄頭條,做自媒體三年來深受體會,感覺多多。

一,老年人,特別是上了七十歲的高齡老人。應有一個好心態。在自媒體平臺上,她可包容了世事萬象。做自媒體的人們各具特色,各人都有千秋。有興高采烈,收穫豐盛。有一無所獲,垂頭喪氣的。大家在自媒體的道路上要有正確的選擇。

二,筆者作為七十多歲的自媒體創作者。在頭條寫作三年來。涉及新聞報道,微頭條,文章,評論,回答提問,對聯,詩和旅遊圖照。二次登錄頭條,用兩個賬號發佈了約各類作品四千多條。

從神秘好奇上頭條。由在頭條發佈作品的驚喜,慢慢地進入平淡。但是歡樂一直陪伴著自已,蠻開心的。

三,隨著對頭條糸統,程序,領域的不斷拓展和了解。在深入參予中,由於對頭條的熱愛。以及發佈作品內容,數量的增多。也逐步看到了頭條在體制和管理程序上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憑著自身的感受向頭條多次提出意見,批評和建議。

四,上了年紀的人,接受新事物,新技術,新觀念。是跟不上形勢的。與年青人有很大差距。

腦子裡的思維比較固化。用的,講的老一套比較多。遇到頭條不合理,不公正的一些機械而僵化的評價,考核方式。就會內心上產生不服氣。也會爆發出脾氣和不滿情緒。

老年人上頭條,能做自媒體是一件幸運的事。有多少人到了這個歲數,大多數不會寫文章了。有些連行動,生活自理也很困難。

而我們能在頭條創作的老人,活躍在網絡舞臺上,是多麼的自豪,開心和滿足。

放下爭強好鬥,爭辯不休的心態。把頭條做自媒體看作休閒養生,愉悅心情的娛樂場。達到延年益壽才是老年人最寶貴的收穫!





堇山老翁


做任何事情有沒有意義在於做的人自己怎麼看。

你自己喜歡你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歡做事情,你收穫了開心,快樂,充實和滿足,那麼就是有意義的。


這個世界,錢並不是萬能的,有很多事情,不是錢能夠解決的。 精神上的享受卻是永恆的。


我今年47歲,工作有點忙,二點一線的生活很單調。生命似乎沒有意義。


於是,我想方設法的讓自己動起來,在有限的業餘時間,學習了演講,學習寫作,去跑步,去登山,甚至還開通了抖音直播,由此也產生了一些費用。


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因為接觸面的擴大,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人,在他們的身上,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感覺到了生命其實有很多種活法,外面的世界很大,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多去看看。


我參加了頭條寫作的訓練營,加入了幾個寫作社群,認識了一些寫作方面很厲害的人,他們無私的幫助,讓我進步很快,也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現在每天都在回答問題和寫微頭條,通過這些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培養自己的寫作水平,看著每天有粉絲關注我,是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能夠讓自己過得快樂,給別人帶來幫助,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希望我們一起在寫作的路上同行,去收穫自己的春暖花開。


共勉。


我是@奔跑的一夢,世界500強企業職員,堅持每天寫作,為迷途的人點亮一盞溫暖的燈。


奔跑的一夢


首先我們仔細想一想社會上普遍的六七十歲老人在幹嘛?拿我奶奶為例,她今年73歲,平時就是在鄉下種種花養養雞,最近我給她買了一個專門看視頻的小電腦,操作簡單,她每天都會閒下來就去看,上邊有各種各樣的電視劇,這讓她多了一份樂趣,好,話回到主題,我之所以說了我奶奶的例子是想說,當然有意義,他們出生在貧瘠的年代,物質匱乏,世界也小,但是在他們有生之年趕上了一個好時代,而當今社會兒女都在外打拼,老人倍感孤單,做自媒體記錄生活可以讓他們枯燥的生活多了一份樂趣,他們只是為了讓自己的餘生活的更快樂…


阿峰帶你看視界


我說,自媒體分兩種,一種是視頻,一種是文章,他想做哪種?他說寫文章。

我說文章也分兩種,一種是自己寫,一種是自己當管理者,成立團隊。他說自己寫。

我終於明白了,他想做和我一樣的模式。我說,如果是這樣就不建議了。因為中年人不適合做這種自媒體。

以下是我的兩點理由。

1. 精力拼不過年輕人

當下比較火的公眾號,幾乎清一色都是90後和00後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自媒體寫作是個高壓的活,只有年輕人才扛得住。

寫作看似是個腦力活,但如果要保持頻度,就一定是個體力活了。而且,從當下大眾對文章類型的偏愛來看,素材豐富的文章更得寵。

這就意味著,你的一篇文章要收集大量素材。可當你拿到選題時,應該怎樣去找相關素材呢?

就算你擁有大量的素材庫,但你想不起幾個和選題相關的素材時,你會很抓狂。就像你明知道水塘中有很多魚,但你沒魚鉤。

魚鉤是什麼?魚鉤就是線索,通過這個線索你才能搜索到想要的東西。

我打個比方,你想寫“莫雷辱華”事件的文章,那應該怎樣找相關素材呢?

如果你模糊記得,以前NBA76人隊的球星好像也發表過輕蔑中國的言論。

那你就可以搜索“NBA76人 球星 辱華”,從而得知球星JJ·雷迪克,曾在新年祝福語中,對中國球迷的蔑稱。

這不僅僅需要你廣泛閱讀各類文章以及信息,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好的記憶力。

而且,一篇文章僅含一個素材顯然是不夠的。一個好的寫手,腦中應有好多個有關此類選題的素材,這些就是魚鉤,可以幫你找到想要的信息。

可是,這種能力是年輕人的專屬。眾所周知,人在年輕時記憶力最好,而到中年後,記憶力衰退。你會發現實在記不得什麼了,這些都是精力不濟的表現。

而且,在寫作過程中也一樣。尤其是寫長文,需要持續的專注力,才能構建出有力精準的語言,這將決定文章有沒有靈性。

當你的精力HOLD不住時,大腦彷彿一潭死水,怎麼可能想出精美的語句?

所以,寫作,尤其是當下的自媒體寫作,對精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顯然中年人失去了這方面的優勢。

2. 風格的不兼容

一說到中年人,你會想到什麼?閱歷、理性、通透、成熟......

我們說“文如其人”,自媒體寫作也是如此。你的文章內容要符合你的人設。

按照這個邏輯,中年人的文章應該是理性、深刻、專業。然而,現在的自媒體讀者的邏輯呢?

簡單講,你的內容很有料,別人可能只會收藏,但不會分享。你的內容很專業,可是不好意思,大家更愛話題型的內容。

你表達的很理性剋制,但是大家不愛你這樣的,就愛那些慷慨激昂、指天罵地的文章......這些都決定了你很難在這片土壤中生存下來。

你可能會說,經常看一些中年人的公眾號,人家也很理性,有深度,做的也很大。但你再看看他們的入場時間,應該都比較早,確確實實是搶佔了時機。

而喜歡看深度內容的人,就那麼一小撮,他們的注意力已經被搶佔。你是後來者,想逆襲?談何容易。

你可能會說,那我也多寫寫話題性、情緒性的文章唄。可是,別忘記了你的人設。

你是中年人,一把年紀了,還把自己搞得那麼情緒化,在讀者心目中的認知是有衝突的。你的人設和風格也因此不兼容,想出彩?不容易啊。

當然,可以有個變通的辦法:不顯示你的真實身份,虛擬一個年輕人的ID。

但是,以我所見,這樣一來,寫作就僅僅是個賺錢的工具了,完全喪失了表達自我的功能。

不知你會如何選擇。作為我這樣的中年人,真的很不屑於此。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良叔你說中年人別來做自媒體,你不是還在自媒體圈子裡混嗎?

確實如此。一來,我入場不算太晚,積累了一些忠誠且素質高的讀者;

二來,寫作於我是一種玩票,我也不靠這個謀生。這樣壓力小些,寫作的心態也會好些,就像我昨天寫的「瓦倫達效應」,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中年人靠自媒體來創業,我認為勝算不大,還是把這塊熱土留給年輕人吧。


看看雜貨鋪


很有意義,不知道您聽說過局座張召忠嗎?今年68歲了,退休後一直從事自媒體創作,給年輕人科普國防知識,很受年輕人中老年人喜歡。

另外,經常動腦子,思考,工作,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的發生,讓自己老年的生活多姿多彩。

從事自媒體創業門檻低,只要你想要加入,都可以成為一名自媒體創作者。不管你之前是從事什麼行業,只要能堅持創作出作品,都會獲得收益跟不少粉絲的喜愛關注。

自媒體職業相當於自由職業,沒有固定的時間,也沒人給你發工資,收益多少完全就看自己能力情況。希望能幫助到你!


聽馬雲講故事


朋友我看有必要的。為什麼我這樣說呢,因為我也是差點點就70歲了。人老了要有個事做,體力活吃不消又沒有小孩看,再說了年輕人也不願意讓老人看,因年代不同教育也不同。所以就無事可做了。不如在有生之年也玩一回創新有何不可呢?

自從愛上自媒體人都不一樣了,找到了自我,精神煥發又有了人生價值。

人老了就會得老年痴呆症,做了自媒體就不一樣了。最大的好處是大腦思維能力活躍了,老人的精神面貌煥發了,笑口常開,步入正軌你覺得有沒有意義就不用我說了吧?





農村盧老太


到底自媒體是什麼?

媒體這個概念的產生於,有報紙出現的年代,那個時候叫做紙媒。那個時候,只有權威的機構才能夠在紙媒上面或者電視媒體上面進行發聲。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漸漸的就出現了一些個人的媒體,微信公眾號算是一個自媒體。微博博客之類的,也算是自媒體。那麼理解自媒體,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自”這個詞。這就是自己的意思,所有的個體,在現在來說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個媒體。都可以在,自媒體的平臺上面去展示自我,輸出價值。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任何一個人都能夠輸出自己的一個價值,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自媒體。

做自媒體賺錢,對於新手來說,大概就2種方法

1、爭取自媒體平臺的廣告費。

如果你有玩頭條的話,那麼你在頭條上發文章,他一般在編輯文章的地方,有選項,這個選項寫的,是否投放頭條廣告。其實,這是80%以上自媒體人賺取收益的一個方法。通過發佈帶有廣告的文章或者視頻,來掙取收益。文章的閱讀越高的話,那麼那收益也就越高,因為有很多人來看廣告。很多人要問那麼這個收益是誰給的呀,其實很簡單這個,收益來自於平臺獲得的一個廣告費。平臺將廣告商所投放的廣告費的一部分支付給自媒體的作者,這樣的話,自媒體的作者就賺取多少收益。

2,通過粉絲,來變現

通過粉絲來變現,這對於新手的自媒體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匪夷所思。其實如果是老的互聯網人的話,其實很好理解的。因為他們一直都在做著通過輸出價值來變現的一個事情。做新手自媒體人呢,你可以這樣去理解。當我們運營這個賬號的時候,我們有大量的粉絲,這些粉絲是認可你的價值。那麼你可以自建商城,或者是推廣你的淘寶店鋪,都是可以的。通過這種方式來銷售你的產品,實現變現。

那麼現在做專賣店還賺錢嗎?還是風口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有觀察的話,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一個自媒體的小平臺。他們都在,搶佔自媒體的這個風口。但是這些平臺他不生產內容的,他需要大量的作者,去幫他填充內容,吸引粉絲。這樣的話他才能獲得大量的一個廣告投放,這樣平臺才能賺到錢。所以,如果從現在開始,還不是很晚,關鍵是說你要有方法,要抓住機會,不要再像以前的微商淘寶一樣失去賺錢的機會。

現在做自媒體的兩個大致方向( 原創, 搬運 )

有人說,自媒體從原來的粗放型到現在的精確化發展。確實是這樣子的,現在來說,平臺越來越期望原創作者的出現,越來越期望優質作品的出現。現在平臺他不缺作者,缺的是優質內容。而且對於一些優質的內容平臺的,獎勵會非常的豐厚。我們先來看一下,原創的內容,它的單價,這裡百家號為例。按照現在百家號的閱讀量來計算,平均1萬閱讀10~50塊錢,10萬閱讀100~500塊錢,每天發5篇文章,每篇文章閱讀5萬,按照最低的10元來算:總計25萬閱讀250元到手。(此數據供參考範圍,不百分百精準)一個百家號一天產出250元,兩個那麼就是500元( 今日頭條,百家號,企鵝號,大魚號,主要做優質賬號,不做搬運 )

那麼對於新手來說,不會原創,那如何呢?對於新手來說,不會原創的可以進行搬運。搬運,顧名思義。就是複製別人的文章,然後自己粘貼過來發布就能賺錢。現在大平臺呢,是不適合搬運的。搬運只適合在自媒體小平臺,比如東方號、快傳號、網易號。在今日頭條、還有馬雲旗下的大魚號等等,這些大平臺是不允許搬運的,因為大平臺已經進入了成熟期,不缺內容,缺的是優質的內容。

做自媒體的5大好處

1、盈利。自媒體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變現,作為一個自媒體人,能夠變現才是硬道理。

2、出名。在自媒體平臺上可使自己出名,只要你的作品足夠優秀,你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銷出去,至少在自己的領域或是自己的粉絲眼裡能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3、提升自己。如果要做出精緻並且有價值的內容,那就需要不斷地通過學習來充實自己,否則很快你就會“江郎才盡”。

4、收穫人脈。現在這種社會,就是人脈的社會,大家都知道人脈能給自己帶來利益,所以現在的人都很重視人脈,也懂得交流的重要性。

5、合作機會。等你的自媒體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自然會有許多人找你合作,現在是一個講究資源整合的時代,強強聯合才是賺錢的最好方法。


川F在寧波


因為我目前自己就在做,所以有說話權。自媒體創作的意義在於把自己半生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用文字或者視頻表現出來,和大家分享,既幫助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另外也充實了生活。自媒體能掙錢嗎?這是肯定的,我做了一年多時間,也有二十多萬的進項收入,雖然錢不多,更不能和那些網紅比,但自己心滿意足。自媒體很難學嗎?其實非常簡單,社會上一些騙培訓費的人說難的,不要去聽他們那些騙子忽悠。自媒體不是當作家,也不是當演員,就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好自己的內容,能做到持之以恆去分享就OK,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裡的東西。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中老年朋友,可以和我一起學習探討。我現在是每天時間都過得很規律,除了鍛鍊身體就是玩自媒體。


隔壁老周vlog


1 大家好!想象當中,大家覺得自媒體是年輕人的熱點話題,實則不然,當老年人遇到新媒體,同樣會碰撞出火花。在我們老家,就有這樣一對恩愛老夫婦,他們與時代同步,研究創建自己的廣場舞專欄和微信平臺,每天將跳舞中喜聞樂見的事整理編髮出來,成了當地的名



2 中老年人做自媒體另一個優勢,不在乎賺錢,就當一種愛好。中老年人有經濟基礎,不指望賺錢養家餬口,寫做自媒體純屬愛好。他們年輕時可能是文學愛好..


3 老年人會唱歌老歌會跳廣場舞,但是您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呀。選擇自己合適的擅長的領域,然後進行垂直化的內容深耕,比如說分享你們的跳舞教學、人生經歷以及身邊的家長裡短。只要你做的內容能夠引發大眾的共鳴、真誠並且專注,持續的發會有流量推薦。


4 這樣的賬號既簡單又直接。然後發的內容垂直髮布跟老年人相關的就好了,衣食住行,家長裡短,健身休閒都可以。塑造一個熱愛生活的老年人

5 可以發佈您和您家人的生活細節或者是您的興趣愛好,比如說琴棋書畫,太極拳、健康養生,嗯,我在練習太極。我在健身,我在跑步,我兒子又升職啦,我孫女兒今天又給我買了只烏龜……也可以引起關注,一些特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塑造一個積極樂觀健康生活的老年形象。


6 和我們一樣有興趣愛好的中老年人,我們要明白,看我們賬號的一定是跟我們賬號內容相關的人群。那咱們的賬號定位為老年人的話,那看我們賬號內容的也一定是跟我們一樣的老年人。而且我們發佈這樣的內容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也更加會產生自轉播和粉絲點贊回覆,提升賬號活躍度以及粉絲活躍度。

最後總結: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並且樂於分享。真誠的去分享,去發佈內容。做自媒體其實並不難,咱們老人家我可以做的很棒!找準人群定位,受眾定位,賬號內容定位,然後持續去發。


內容即流量


看抗疫一線的中南山,八十四歲仍在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李蘭娟,七十三歲,也和年輕人一樣發揮著餘熱。

只要身體健康,而不聾,眼不花,思路清晰,做自媒體利己利他,有什麼不可以。

可根據自己的所能和空間,利用自己的專長和認識的人脈關係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斷衝實老年生活,肯定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祝您晚年生活幸福快樂!自媒體創辦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