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加里森敢死隊》作為中國第2部引進的美劇,1980年10月開播,當時在每週六晚8時播放。但播完第16集後,便以黑底白字正告觀眾:本劇播放完畢。但是很多人都看出來,電視劇只播了一半。國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紛紛給中央電視臺寫信。這成了CCTV歷史上的大事件。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加里森敢死隊》奇盜一集很精彩:航空工程師布朗和加里森一行,巧妙利用棺材,酒桶,輪船,潛水艇一系列運輸工具,搶在德軍前,把德國最新式噴氣飛機的殘骸到英國。


當隊員疑問為什麼費這麼大勁運一堆破銅爛鐵時,加里森嚴肅回答:航空發動機讓很多人活!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上圖:燃氣渦輪發動機組成圖


為什麼世界上只有極少的國家能夠製造航空發動機?航發到底難在哪兒?


德國人日耳曼民族天賦就是機械,甚至於有人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德國人:腦子裡都是齒輪。


德國主要是做航空發動機的子系統供應商,德國的MTU航空發動機公司(MTU Aero Engines),是世界上第5大航空發動機公司。


做為低壓渦輪、高壓壓縮機、渦輪機匣、製造工藝與修理技術行業中的佼佼者。世界上30%的航空發動機中有MTU公司生產的組件。目前擁有1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達46億歐元。


MTU並不做發動機整機,而是選擇與GE、普惠、羅羅等行業巨頭合作,以提供解決方案或入股等方式參與各種國際項目。普惠在研製發動機時遭遇到壓氣機難題,去找MTU才將問題解決。

更高的高度是飛行員的戰略優勢的代名詞。由於空氣密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當時的傳統發動機實際上在3,000米以上的空氣中都已耗盡,航空發動機就象飛機的命根!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10年Gustav Otto創辦了一家飛機培訓學校,並且開始製造飛機。Otto的這個飛機作坊在1913年正式更名為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經過多次搬遷後最終定址在慕尼黑的Lerchenauer大街。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那個年代飛機幾乎只有軍用這一種用途,機翼和垂直尾翼上的鐵十字標記很明顯(上圖)1915年1月Gustav Otto將工廠改名為Otto-Werke。


經過不斷的發展,Otto的飛機制造公司已經成為了巴伐利亞皇家空軍的主要供應商。此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生產飛機的Otto公司本應藉助軍方訂單大獲成功,然而它卻因為一些棘手的質量問題陷入了困境。


注:Gostav Otto是著名的尼可勞斯·奧古斯特·奧圖(Nikolaus AugustOtto 1832.6.10-1891.1.26)四行程汽油引擎(奧圖循環引擎)發明者的兒子。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上圖: Gostav Otto


Gustav Otto終究沒能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公司被一個財團(由MAN公司和一些銀行組成)收購,1916.3.7重組成BFW(BayerischeFlugzeugwerke,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公司)。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上圖:BMW前身之一BFW的logo


BFW發現Otto的質量問題源於產品精度,於是通過改革組織結構以及加強質量監控解決了這一問題。此後BFW隨著一戰的進行而迅速發展,幾個月後就成長為擁有3000名工人,每月可以生產100架飛機的工廠,因此也成為了巴伐利亞最大的飛機制造商。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BFW的火熱發展隨著一戰的結束戛然而止,《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能擁有空軍,而此時的民用航空市場還處在嬰兒期,換句話說就是德國基本上不會有人買飛機了,這簡直就相當於給這家德國飛機制造商判了死刑。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BFW為了生存BFW開始轉行做傢俱。製造傢俱是因為當時的飛機大多都是木質的,戰爭結束時BFW的工廠中還剩餘了足夠生產200架飛機的木料,於是BFW變身木器廠,利用自己的設備將這批木料加工成傢俱和櫥櫃到市場上售賣。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同在1913年,慕尼黑的第一個機場奧貝維森菲爾德(Oberwiesenfeld)機場的旁邊,航空先驅卡爾.拉普(Karl Rapp 1882.9.24-1962.5.26)建立了飛機發動機工廠Rapp Motorenwerke GmbH. (那裡原來是製造腳踏車的工廠廠房)。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當時Rapp Motorenwerke的LOGO是黑色的外圈,中間是一個國際象棋的馬頭,這就是寶馬車標的雛形。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17年5月 RappMotorenwerke GmbH開始製造著名的BMW Illa航空發動機。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17.7.20RappMotorenwerke更名為BayerischeMotoren Werke GmbH(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縮寫BMW),迅速成長為世界第3大發動機制造商,超過3,500名員工在慕尼黑的工廠裡謀生。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就在一戰結束前兩個月的1918.8.13,BMW GmbH發行了該公司的第一支股票。公司規模從此蒸蒸日上。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19.6.9試飛員Franz Zeno Diemer(上圖中)駕乘BMW IIIa 再次改進後的版本BMW IV進行了一次破記錄的飛行實驗,飛機達到9760米高空,創造了新的世界記錄。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這次激動人心的飛行實驗所留下的氣壓記錄圖已經永載史冊:沒有增壓艙和氧氣設備,飛機爬升到了9760米(32000英尺),一個幾乎與現代客機一樣的高度。

1922.5.20,BMW用7500萬馬克的價格合併了BFW,成為新的寶馬公司(BMW)。但是官網說法以BFW建廠時間為準,1916.3.7作為BMW的創廠日。

但是要想將飛行範圍廣泛擴大,寶馬還需要更多努力。勇敢的飛行員們一次次地展示著BMW發動機的動力和耐力,這種對高性能的追逐在1927年達到高潮,在這一年內創下的87項紀錄中29項都與BMW發動機有關。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32年6月寶馬又有一項新成就面世:Wolfgang von Gronau駕駛一架Dornier"Whale"飛艇完成了環球飛行,總航程44800公里,共計26個航段。該飛艇裝備兩臺各600馬力的BMWVIIa型12缸發動機,其飛行速度為180公里/小時,最大飛行高度達到3500米。


當時該發動機僅在慕尼黑的產量就超過了7000臺,同時也獲得許可在國外生產。這是繼IIIa型高空發動機的成功之後,寶馬公司的非凡成就再次獲得肯定。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從一開始,戴姆勒和奔馳就在飛機發動機的開發和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戴姆勒為齊柏林飛艇LZ1飛艇裝備發動機之後,該公司於1925年開始開發DB 600,這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動機,其基本設計一直持續到戴姆勒-奔馳飛機引擎的後代。


正是1940年代德國領先的發動機製造商戴姆勒-奔馳公司(Daimler-Benz AG)的這種專有技術,極大地幫助了後來的MTU獲得現在所享有的領導地位。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飛機發動機的生產受到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發動機製造商被迫多樣化其產品線。同時合作的需求越來越明顯。1926.6.28戴姆勒和奔馳合併,奠定了獨特成功的企業歷史的基礎。寶馬又與普惠公司緊密合作,並在解除《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後,大力恢復飛機發動機的製造。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34.12.22寶馬公司剝離了寶馬Flugmotorenbau GmbH的股份,以規避納粹在生產歷史上也施加的越來越大的壓力。總部位於慕尼黑的MTU就這樣在艱難中誕生. 主要生產民用及軍用航空發動機。


也有資料顯示,MTU應該從1934年1月開始成為寶馬航空發動機部門。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36年BMW Flugmotorenbau GmbH遷入在慕尼黑郊區Allach建造的新工廠。今天是MTU航空發動機的所在地。


MTU與勃蘭登堡發動機廠(Brandenburgische Motorenwerke,又稱Bramo)在 風冷飛機發動機的研發上有過合作,1939.9.30寶馬從西門子收購該公司的全部股份,把飛機引擎部門合併,成立了寶馬飛機引擎有限公司(BMW Flugmotorenbau GmbH),開始生產飛機引擎。


寶馬在全面復興前 , 在 1945-1947年期間 , 曾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3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BMW Flugmotorenbau GmbH使用BMW 801開發了第一臺德國雙列徑向發動機。隨著納粹政權不斷擴大的軍事力量以及隨後的戰爭,在此期間,BMW 801被廣泛用作許多戰鬥機的動力裝置,其中包括Focke-Wulf Fw190,該公司加快了研發速度,生產規模達到其能力極限。可悲的是,它甚至遠遠超出了戰爭的範圍,尤其是在戰爭即將結束之時,成千上萬的強迫勞動者不得不在工廠工作以進一步增加產量。經過短短兩年的發展,第一臺發動機於1940年交付,到1944年初,主要在慕尼黑-安拉奇(慕尼黑-Allach)生產,每月產量增加到約1,000臺。該公司總共生產了30,000輛BMW 801s 。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60年夏天MAN收購了寶馬Triebwerkbau GmbH 50%的股份。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65年–合併創建MAN Turbo GmbH,與MANTurbomotoren GmbH合併成立了MAN,寶馬退出了飛機發動機業務。新公司還贏得了為寶gue大西洋偵察和反潛戰飛機以及軍用C-160 Transall運輸機提供發動機許可的訂單。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69.7.11年戴姆勒-奔馳和MAN的發動機業務合併,組成MTU Motoren- und Turbinen-UnionMünchenGmbHMAN邁巴赫-奔馳。這與其說是將全新戴姆勒·奔馳的重型柴油發動機業務與MAN的渦輪發動機業務合併在一起,不如說是一個全新公司的成立。新成立的MTU集團包括MTU München(飛機發動機)和MTUFriedrichshafen(柴油發動機),當時共有近11,000名員工。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69年是發動機研發開始的一年,這是MTU迄今為止最成功的發動機計劃,RB199-34R為龍捲風多用途戰鬥機提供動力。為了開發該發動機,MTU,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和菲亞特·阿維奧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Turbo-UnionLtd.,該公司在1969年10月贏得了RB199發動機的生產合同。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在1970年代,商用發動機的開發開始在公司幾乎完全集中於軍事業務的活動中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MTU的前身MAN Turbo先前涉足商用發動機領域之後,MTU開始有條不紊地擴大這些努力。1971年與GE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使MTU在為空客A300供電的CF6-50發動機中發揮了製造作用。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MAN AG將其在該公司的50%股權出售給戴姆勒-奔馳公司,使MTU成為戴姆勒-奔馳的全資公司。同年MTU與加拿大普惠公司開始合作。


1985年戴姆勒 - 奔馳收購MAN公司50%股份,並使MTU成為航空子公司DASA一部分。2000年當DASA與其他公司合併成為歐洲航空和國防系統公司EADS時,MTU與DASA分離併成為戴姆勒克萊斯勒子公司。2003年MTU被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KKR。兩年後,KKR在德國證券交易所出售其所有股份。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1989.5.19MTU集團被併入新成立的德意志航空股份公司(Deutsche Aerospace AG),簡稱Dasa,也包括AEG以及Dornier和MBB的一部分。這一舉動將幾乎所有德國航空業聚集到了一起。戴姆勒-奔馳已發展成為一家大型企業,生產用於陸上和海上以及空中和太空運輸的發動機,車輛和航空航天設備。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當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EADS)於2000年7月成立時,MTU成為直接管理的戴姆勒克萊斯勒子公司。改組徹底改變了公司的企業形象,將慕尼黑MTU轉變為MTU航空發動機公司。它的維修店被更名為MTU Maintenance,以及相應地點的名稱(MTU MaintenanceBerlin-Brandenburg等)。同年推出了MTU航空發動機零部件。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2003年MTU將其業務集中在美國市場上,並將MTU航空發動機設計和MTU航空發動機組件合併,這些部門現在隸屬於MTU航空發動機北美公司(MTU AENA)。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2004.1.1在戴姆勒·克萊斯勒將公司的鎖,槍管和槍管出售給MTU航空發動機公司之後,MTU航空發動機公司現在是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的子公司。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已同意保持MTU的戰略調整和運營業務不變,包括該公司與普惠公司的密切合作關係以及德國領先的發動機製造商參與當前和新興的商業和軍事計劃。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阿拉伯航空公司最初在迪拜-紐約航線上使用世界上最大的客機A380。阿聯酋航空是迄今為止最大的A380客戶,並選擇了GP7000為其飛機提供動力。MTU航空發動機公司在該推進系統中擁有22.5%的份額。總部位於慕尼黑的發動機製造商製造低壓渦輪機,渦輪機中心框架以及高壓渦輪機的組件。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空中客車公司成功完成了由PW1100G-JM發動機提供動力的A320neo的飛行測試活動。從2014年9月開始,三架原型機進行了350次飛行,最終空中飛行了1,070小時。因此,歐洲(EASA)和美國(FAA)的航空當局已批准將Geared Turbofan用作其推進系統的A320neo。2015年-A320neo的飛行測試成功完成。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MTU系列的新成員:憑藉新的MTU Power品牌,該公司從AeroSolutions,電刷密封件和MTU維護服務中汲取了燃氣輪機專業知識。總體目標是將MTU的豐富經驗和專有技術與一個品牌的“不可能的一切”創意相結合。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MTU集團在2019年慶祝了許多週年紀念日:

  • 85年前(1934年)成立了MTU的前身BMW Flugmotorenbau GmbH
  • 50年前(1969年)成立了MTU Motoren-und Turbinen-UnionMünchenGmbHMAN Maybach Mercedes-Benz。
  • 40年前(1979年)該公司首次涉足商業維護業務,在Langenhagen成立了漢諾威MTU維護公司。
  • 1999年是Vericor Power Systems的基礎.
  • 2009年5月,位於波蘭東南部熱舒夫附近的MTU航空發動機Polska揭牌。
源於1934年,德國MTU航空發動機公司

2019年還有好消息!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2019.9.5刊載題為《蒂森克虜伯退出DAX》的報道稱,MTU取代鋼鐵和資本貨物集團蒂森克虜伯,躋身30家最有價值的德國上市公司組成的德國股票價格指數(DAX)。


現在MTU擁有1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達46億歐元(1歐元約合7.8元人民幣)。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全球範圍內乘飛機飛行,對引擎的需求不斷增加。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以及生意持續興旺使該公司股價在一年內上漲32%。

致謝:梁英華,孔令奇,馮堃提出的修改意見

特別感謝:德國Wolfgang Haußner先生

發現德國

資料引申: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被稱為德國的“國寶”,有什麼特點呢?

1、這是一個“帶薪留學”、“帶薪實習”、 “保證就業”的高性價比留學項目。

2、實習收入多,三年實習總收入平均達25萬人民幣,遠遠超過留學三年支付的總費用。

3、畢業後,可留在德國工作,移民,如果回國,可進入外企,合資企業以及國內知名企業工作,享受人才引進的高薪待遇。

4、2019年12月4日,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政府授予德國GFM教育集團SKY學院“職業教育和就業規劃”第一名的大獎,充分說明學院的辦學實力。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德國GFM教育集團SKY學院中國代表處

請關注:德國雙元制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