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以上的文物要保護,五千年中華民族該怎麼保護?

官田設計者一小老頭


文物本身並不代表什麼,文物背後代表的文化,思想,見證的歷史才是它的價值。保護文物,是在保護我們的文化,本身就是保護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民族。

如果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根基,那裡消亡也就不遠了。許多古老的文明比如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另外三國,因為沒有保護好自己的文化,已經淹沒在滄桑歷史的長河中。

我們歷史課本告訴我們,我們最早的朝代是夏朝,但我們目前保留下來的文物最早到商代,至今沒有一件文物可以直接證明夏朝的存在,所以國外一直不承認,我們有夏朝。因為埃及有金字塔見證,外國人一直都認為埃及文化歷史比我們早,如果有夏朝的文化出土,說不定就可以證明我們的歷史還要早於埃及。

中華民族是一個唯一沒有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古老文明,因為我們的文明從未中斷過。我們收到過許多外族的入侵,甚至統治,但他們最終被我們文化同化,比如五胡亂華、清朝、元朝。保護中華民族就要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可以消失,但文明會延續。


狂人報告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科技,可能會亡國;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種,而亡種比亡國更可怕。對中華民族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身份證和象徵,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唯一標誌。

對於幾千年來維繫中華民族精華之源泉,深蘊著我們先民追之不捨、迄今十多億中國人仍然哺之於中的豐富營養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數典忘祖,搞歷史虛無主義是不行的;但抱殘守缺、照抄照搬、全盤吸收,大搞復古主義也違背歷史發展的規律。馮友蘭曾說:“中國人最關切的是中國文化和文明的繼續和統一。”我們的智慧或可超然於文化之外,而我們的最終命運又必然統攝於文化之中。因此,理性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不貳選擇。

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載體,要發揮傳統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應實現其“神”與其“形”的現代統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於傳統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護——經典文本、文物古蹟、傳統節慶、優良的民間習俗、民間諺語等文化遺產,使之繼續發揮作為傳統文化其“神”的載體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要總結傳統文化中的“神”,對其進行現代價值再創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價值觀念,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湧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中國文化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遺產具有現代生命力。


博古觀津


其實你這個問題前後不甚關聯,但我覺得你應該也已經領悟了什麼,才會有此問。

百年的文物需要保護,那你知道為什麼需要保護嗎?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什麼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共識要保護文化,因為它是文化、時代、歷史事件的縮影與見證,保護了文物也是保護了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特定時間段的文化。

那再來說說五千年的中華民族,在說中華民族之前我們先聊“民族”的定義——民族是指在文化、語言、歷史或宗教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由於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民族的概念,是近代根據人類進化史及種族研究所得來的。

民族裡又包含國族的概念,文化,共同的歷史記憶,民族語言,文字,強烈的身份認同為紐帶形成的共同體國族:國族是以政治、文化凝結成的新族群,在文化習俗的融合的情況下,國族不可以直接轉化成民族概念。換言之:國族是民族的前身,兩個以上的民族又可形成新的國族。國族是民族來源之一。典型的國族概念有阿拉伯民族,美利堅民族,中華民族等。

這個時候就是該聊我們中華民族的時候了,

中華民族由政府官方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獲得認定的的統稱,中華民族是代表中國現代民族的共同體名稱。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部人口的91.51%,其他還有55個民族,佔8.49%。

說了這麼多,長篇累牘的講定義是為什麼,其實就是想說明,你所說的中華民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一體,是家國一心,文有上下五千的文化,武有富國強兵,你所說的保護文物,也是保護中華民族的一部份,要保護我們的中華民族,先要捍衛我們的國家,使其富足,使其安泰,而今強大的政府,足以領導我們前行。

要保護中華民族,要延續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文化在於承載著夢想,願望,使年輕一代奮發圖強,惟有上下一體,萬眾一心,前有先輩努力開拓,後而培養後起人才繼承發揚,才能保護,發揚、壯大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中華這條巨龍,中國這東方雄獅將會傲視於世界!

PS:你這個題目真是立意太大了,寫著寫著鼻子都酸了╮( ̄▽ ̄"")╭


公孫小衣


愛國其實就是我們保護自己的最強武器。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危機就是近代中國發生的戰爭,當時的我們因為不夠強大吃了很多虧,但是幸運的是頑強的祖輩領導者們最後贏得了勝利。

所以新中國以後我們一直在強大自己,一批又一批的愛國人士奉獻了自己畢生的心力才讓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歷史上也得益於我們強大的華夏文明,有著足夠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中華民族才能成為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民族。

當代的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和祖國緊緊相依,也許我們當不了科學家,但是我們可以守護和傳承我們的文明,漢語、中醫等這些其實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懷著一顆愛國之心不斷強大自己,關愛祖國,五千年中華民族自會永遠留存!



影視混剪Never



歷史逗你玩


保護文物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蹟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肯定會有所損毀,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蹟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蹟。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我們也應該愛護文物。

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文物有這樣兩個基本特徵,一是由人類創造,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二是成為歷史的遺存,不可能再重新創造的。 按照國際上的一般慣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製作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物質遺存。

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儘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是因為缺乏具體的形象,人們不可能真切地瞭解其歷史特徵。只有文物,才能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

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儘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是因為缺乏具體的形象,人們不可能真切地瞭解其歷史特徵。只有文物,才能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

通過對文物的鑑賞,不僅可以體味文物本身的藝術價值,還可以聯想到文物製作者生活的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和時代精神。魯迅有一篇《看鏡有感》,寫到自己在鑑賞古鏡時的感想,其中“遙想漢人多少閎放”,“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等認識,都體現出十分透徹的歷史眼光。他由一件文物而涉及歷史,涉及時代風格的變遷,涉及近代化,涉及國民性,進行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分析。不過,他說“海馬葡萄鏡”是“漢代的鏡子”,卻是一種誤會。現在考古學者已經明確知道,這種鏡是唐代製作。“海馬葡萄鏡”又稱“海獸葡萄鏡”,也有“禽獸葡萄鏡”、“天馬葡萄鏡”和“瑞獸葡萄鏡”等稱呼。

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成為人們自立和進取的精神支柱。文物體現了不同國家和民族長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傾向、意識風格、生活習俗等。因此,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徵。另外,文物又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也就是說,文物不僅是各個國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共同的文化財富。 現代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人為的和自然的破壞和損壞文物的因素顯著增長,文物保護成為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4年6月發起了歷時6個月的保護文物古蹟的國際運動,要求各成員國充實和改進保護文物的技術和法制措施,同時要求各成員國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使文物的價值觀念家喻戶曉。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8年11月,第20屆會議又通過了《關於保護可移動文化財產的建議》。

中國原本就有保護文物的傳統。秦始皇曾經派千人打撈沉沒在泗水的周鼎。漢武帝得到出土的銅鼎,將年號改為“元鼎”。據《宋書?五行志》記載,西晉的武庫中收藏有孔子穿過的鞋子和漢高帝斬白蛇劍。 《呂氏春秋?節喪》中寫道,對於盜墓行為,要“以嚴威重罪禁之”。《淮南子論》說,當時法律有“發墓者誅”的條文。唐代法律包括制裁盜墓行為的內容,《唐律疏議》卷一九有關於對“發冢”者處以刑罰的明確規定。 明代法律還規定,不論是國有土地還是私有土地,凡地下發掘得到的古物,限期上繳國家,否則予以懲處。

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文物都是十分珍貴的,我們應該保護文物,保護中華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











趙大鵬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是中華民族之血脈;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之魂寶。作為中華子民,我們不能忘記,更不能忘記民族恥辱。

五千年以來,黃帝軒轅在此開創人類先河;秦王贏政在此統一華夏大地;漢高祖劉邦在此創建大漢王朝;隨煬帝楊堅在此打造強隨帝國;唐高祖李淵在此創立盛唐版圖。中華民族一步步走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華民族發生著一個又一個奇蹟,創建了許多世界之最。給我們留太多無限的遐想,給我們留下無盡的財富。

但是隨著世界的開放,文化的交融,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進入,在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中,有融合,有對沖。中華文化相對保守,西方文化相對開放,在取與舍中出現了對立、交融。如今世界文明已是全人類的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需要全人類共同維護與創造。

中華文明乃是世界的文明,全人類的文明。


玉金視覺


五千年中華民族,確實在我們每個國人心中非常厚重,也有沉甸甸的驕傲和自豪感。

中華民族偉大在於她飽經苦難,名人輩出,文化源遠流長,自我迭代創新一直突破而向更文明和美好奮進。

中華民族的標記首先就是漢字,書法,古文化。我們首先保護我們的古文化,這裡面就有古代建築,文物,歷史中民族脊樑的大義大善大愛先賢榜樣的優秀事件挖掘弘揚。

我們看到我們的國家主推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古文化。

我們看到央視的《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等優秀節目,都是在喚醒文化自信,喚醒民族自豪感。

我們也看到國人運動品牌李寧,在經過各種波折突破後,最後回到文化自信。中國潮牌文化,挖掘歷史,挖掘民族自豪的元素。讓品牌一舉突破,成為國人潮牌首選,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突破。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別人也才會更加尊重。

我們也看到動漫《哪吒》,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的傳說故事,拍成動漫後的火爆。IP一下子深入國人心中,還出現了哪吒髮型的風潮。

所以中華民族優秀的的東西,必須深入重視,宣傳,從小抓起。我們已經看到現在小孩子的教材很重視這方面。國家也在引導傳統保護,文化弘揚,隨著國之強大,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必然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更加閃耀東方。



跨境海哥


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華夏文明以獨特的魅力始終走在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繁榮的歷史,悲慘的民族記憶,相信熟讀歷史的每一箇中國人都知曉……幾千年下來,華夏文明從未間斷,並將一些外來文明兼容幷蓄,中國文明傳承五千年,不是依靠哪一個優勢保持自己的領先,我們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所有的特性環環相扣,互相影響,我們的文化生態圈足夠的豐富,也有充足的活力。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如何去擺脫貧困,走向富強,對於外人來說很難想象,但我們做到了,這是幾代人的努力耕耘,他們以高度的民族自信,承傳中華民族的DNA,“昂著高貴的頭顱,挺著胸膛,面向蔚藍的大海”、“萬里人生路,一顆中國心”、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中國改革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

數以億計的文物,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留下的與今天的我們對話的密鑰。保護文物,解讀文明,傳承不斷。當現代社會人類面臨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內心及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時,會引起人類生態、社會、道德、精神和價值的危機。我們在解決這些衝突和危機時,很難從西方文化中找到答案,只能從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中尋求答案。

因此,作為一名中國人,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傳統,大膽試、大膽闖、全力拼、踏實幹,迸發出改革開放精神的無窮力量,才能闖關奪隘、劈波斬浪,才能突破思想觀念上的障礙,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李雲奎南京


1、強調國家意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增強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國家意識應該包括對國家的認同感,對國家的主權和安全的責任感,對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國家利益為上的道德觀基礎上,面臨各種誘惑時,才能毅然做出正確的選擇。

2、增強文化認同感。認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將一個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我們要有意識地從傳統文化中去吸取養分,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

3、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要注重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英雄模範人物的帶動、示範作用,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在實踐中要善於發現和推廣先進典型,大力宣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使人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4、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需要充分利用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資源,認識和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與人文精神,瞭解並踐行中華民族的良好禮儀,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5、要加強修養,發揚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美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人生價值觀和道德,重視“做人”的準則。弘揚民族精神,要發揚我國優秀文化與道德倫理緊密結合的精華,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過程中,要把承擔責任、誠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奮自強作為重點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