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感染病毒源罪是谁?

人类感染病毒源罪是谁?

题记——石正丽和她的团队追踪SARS这些年,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同野生动物和谐共存。我们正遭受病毒的侵害,我们正奋起抗击,我们必将战胜这次病毒的侵害。中华儿女,从来不会向艰难低头,从来不会被困苦吓倒。


人类同病毒的抗争一直没有停息。

发生在中国的SARS,已经过去了16年,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仍然刻骨铭心!

有谁知晓,有一群人,一直默默地在追踪SARS源头,寻找源罪——这就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和她的研究团队。

2018年,石正丽在一次演讲报告中警告大众:“尽管这么多年来SARS没有卷土重来,但在自然界,这种和SARS相近的病毒其实还是存在的。”

SARS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英文简称。在我国也称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

人们不会忘记,2002年、2003年,我国广东首次爆发SARS,在短短的5个月之内,SARS传播到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中国有27个省市被SARS波及。

曾经SARS恣意蔓延,警醒人们不该淡忘病毒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SARS的病源从哪里来?类似的病源,类似的疾病还会出现吗?人类如何来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在科学界以及公众心里,这些问题需要剖解。

真相在哪里?

让我们一同回顾SARS爆发的历史。

第一例SARS爆发于我国广东佛山,从2002年11月26日,到2003年的1月份,先后有11个病例,在广东省的不同地方出现。

更为糟糕的事态,医生用针对细菌进行治疗的抗生素,都没有效果。专家们一时举手无措,把这种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称为非典型肺炎。

然而,最可怕的事发生了。最早与SARS病人接触的一些人,有亲属、医生和护士,他们很快被感染。

2003年2月底,广州一名医生前往香港参加亲属婚礼,他入住香港九龙的京华酒店。与此同时,一位美国人,一对加拿大夫妇和3名新加坡游客,他们也入住在这个酒店的同一层楼。

这位医生前往香港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SARS感染。到了香港以后很快检查出他感染了SARS,并进入香港医院接受治疗。SARS病毒也随着他的到来传到了香港。

而住在同一层楼的这些客人,离开香港以后,分别在越南、加拿大和新加坡住进了医院,SARS也在这些国家流传开来。

2003年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了紧急旅行警报,要求大家不要到中国旅行,所有的贸易活动,能停就停。并把这种不明原因的新发传染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也就是SARS。

SARS是一个传播力非常强,速度也非常快的这样的疾病。2003年春节前后,SARS不仅在广东省开始传播,而且慢慢地蔓延到全国的其他省份。

由于人类对SARS缺乏认识,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所以,最初的SARS病人,隔离措施做得不严密,包括医生和护士的自身防护也没有到位,导致最早出现SARS聚集性爆发的是在医院里。

医生和护士成为SARS的高危人群,有些医生和护士还牺牲在防非的前线上。

人类不认识这种疾病,不知道它的病原,老百姓开始恐慌。因而,确定SARS的致病病原,就成为科学家的当务之急。

2003年3月份,我国香港大学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在SARS病人的样本中分离出了一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起来像欧洲中世纪皇帝的皇冠。

经过形态学鉴定和遗传物质的确定,科学家们认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是SARS的致病病原,被简称为SARS冠状病毒。

很多人,容易把细菌和病毒混为一谈。实际上,通常把病原体都称为病菌,这是错误的。

从大小上,病毒是纳米级的颗粒,小到十几纳米,大到几百纳米,它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状;而细菌它是微米级的颗粒,在普通显微镜下就能观察到。

从生命的形态上,病毒有核酸,或者说是遗传物质和蛋白质,裹在一起的一个生物大分子,但它没有细胞结构,它必须依赖于细胞才能生存,或者在细胞,或在动物体内才能完成它的生命里程;而细菌它是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在人们体外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它就可以生长。

常见的艾滋、流感和乙肝,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结核、伤寒和鼠疫,这些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这两类病原体在治疗上也是不同的,治疗病毒是要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细菌是用抗生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炎药。治疗细菌的抗生素是不能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反之亦然。

人的一生会感染上百种病毒,人的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大部分病毒的感染,也有些病毒可以和人们终身相伴。

SARS这样的病原,在人类社会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当人类遭遇一些从来没遇到过的病原感染时,人体强大的免疫力会造成自身的损伤,形成严重的疾病,SARS病毒的感染就是这样的一种结局。

SARS病毒从哪里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够真正从源头上来控制SARS的再度爆发。

根据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最早的11个病例,大多数都有和野生动物接触的历史——有的是野生动物的运输者,有的是野生动物的交易人员,有的是餐馆的厨师、服务员。

这一线索告诉科学家们,SARS有可能和野生动物的传播有关系。顺着这条线索,科学家就瞄准了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很快在该市场的果子狸体内,分离和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完全一样的病毒。

而且,在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上,和动物打交道的这些人体中,检出了比较高的抗体。

什么是抗体?

人体或者动物、高等动物,被一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一种保护自己的物质,其中的一个物质叫免疫球蛋白,这在动物和人体内,可以存在数月、数年,或者十几年。

科学家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的抗体就可以知道,在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上的这些人,也是被SARS感染过的。这一证据使人们了解,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才是SARS病毒的直接来源。

2004年年初,广东省发布了一条禁令,全面捕杀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狸,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控制SARS后期的传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至此,SARS的溯源还远没有大功告成,还不可以完全把SARS翻篇了。

像SARS这样,对一个新发的动物源病毒,必须找到它的源头,这在学术上称为自然宿主。

何为自然宿主?

自然界有的类别动物会长期携带一种病毒,但它自身不会发病。自然宿主就像这一类病毒的蓄水池,彼此和平相处——病毒能很好地在自然宿主中长期进化、长期变异。

那么,在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里找到了SARS病毒,果子狸是不是它的自然宿主呢?是不是它的真正源头呢?

然而,科学家在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上发现了这一病毒,后续也在全国各地养殖场的果子狸,包括野生捕捉果子狸的体内,经过调查检测,结果并没有发现有SARS病毒这样强烈的证据。这说明,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它是SARS病毒的直接来源不假,但是它还不是SARS病毒的源头。

SARS的源头之谜还没有解开。

2004年,石正丽和她的团队,开始了寻找SARS病毒自然宿主的里程。

自然界有很多动物,寻找这样的自然宿主就像大海里捞针。

有目标才有寻找的路径。

通过与国际合作,让研究团队详细了解到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两种严重的传染病:一种是在澳大利亚爆发的由马传到人的享德拉病毒;另一种是在马来西亚爆发的由猪传给人的尼帕病毒。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果蝠是这两种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就是它的源头。

受益于这一启发,让研究团队联想到SARS的自然宿主会不会是蝙蝠?

蝙蝠是种什么动物?

在分类学上蝙蝠属于翼手目,它的种类大概有1200多种,仅次于啮齿类动物。蝙蝠是唯一能飞行的哺乳动物,进化历史长达5000万年。大多数蝙蝠喜欢群居在一起生活,少则几百只,多则上万只,分布范围除北极和南极外,都有涉及。

蝙蝠还携带了多种病毒,但它自身并不发病。

从食性上来分,蝙蝠分为食水果的蝙蝠,个体较大,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另有吃虫子的蝙蝠,个体较小,分布范围遍及全球。

受享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两种自然宿主的启发,研究团队于2004年首先采集了广东和广西的果蝠,把样品取回来在实验室进行遗传物质的检测,结果8个月下来什么也没有发现。

搞科研最令人沮丧的就是做了很长时间的艰苦工作,结果一无所获。

此时的研究团队面临走与留的抉择。石正丽和她的研究团队下定决心,必须继续做下去,必须给人民群众一个清晰的交待,不能半途而废。

大家聚在一起经过研究讨论,决定改变策略,先寻找被SARS感染过的蝙蝠群,如果发现它的抗体,再缩小范围去寻找SARS病毒的源头。

2005年,研究团队便在广西和湖北的三种菊头蝠体内,发现了SARS病毒的抗体,大家顺藤摸瓜又在这个三种蝙蝠体内,检测到了冠状病毒,这个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在分类学上,蝙蝠里面检测出来的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属于同一种类。

为此,研究团队将这一病毒,称为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研究团队的这次发现,成为他们寻找SARS源头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它指引、支持了研究团队的最初假设——蝙蝠可能和SARS的源头有关系。

然而,研究团队经过仔细比较以后发现,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还有一定的差别,相当于是亲属关系,但不是直系亲属关系。

差别在哪里?

在于病毒表面上有一个突起的颗粒蛋白,这样的颗粒蛋白就像每个人房间的钥匙,不同的钥匙不能开同一把锁,也就是说研究团队发现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它和SARS病毒有距离,它不能感染人。

寻找SARS源头的工作还要继续。

在后续的几年,因为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蝙蝠的分布地在哪里,研究团队只能在全国各地持续寻找,足迹遍布了全国28个省市。

蝙蝠一般都生活在比较安静的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般情况地势比较险峻,地形比较复杂。大多数情况都是没有路可走,研究团队只能自己开路,翻山越岭,爬过荆棘,这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时,蝙蝠聚集的洞,里边很大,而洞口却非常小。研究人员只能爬着进去。

蝙蝠是夜行动物,如果捕捉需要在洞口张网,等它晚上出洞觅食飞进网里,然后把蝙蝠轻轻地从网上拉下来,经过快速取样后就把它放掉。

石正丽说:“我们要连续地工作,经常会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早上起来我们还要到蝙蝠洞里面,去捡它的粪便,这个是我们采取的一个没有侵害的做法,只需捡蝙蝠的粪便来做病毒的检测就可以了。”

有时,洞里蝙蝠太多,人进去的时候会扬起很多尘沫。为此,研究团队会增加一些防护,穿得像生化武器防护服,以保护尘沫不会被吸入肺中。

研究团队也去了像张家界、西双版纳等很多美丽的地方,最远的地方到了西藏的林芝。

“更多的地方,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洞。当然,看到美丽的风景,也会给我们疲劳的生活增加一些乐趣。”石正丽感慨地表示。

有付出就有收获。跋山涉水,坚持监测到了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研究团队在云南的一个洞里,分离并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一株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通过分析它的遗传物质,不仅发现这株病毒和SARS病毒,除了它们的进化关系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且它们的功能也非常近。

这一结果,更加证实了研究团队原来的推测——SARS来源于蝙蝠。

研究团队并没有停止这项工作,他们发现了SARS最亲的直系亲属后,便持续在这个洞里进行了监测,每年取样两次。通过5年多的努力,结果在这个洞里又发现了10多株不同类型的SARS样冠状病毒。

石正丽向社会宣布,“尽管我们没有发现和SARS病毒完全一模一样的病毒,但是我们是发现了一个SARS病毒的天然基因库。”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如果我们把SARS病毒比作一个积木,组成积木的所有模块,都在这个洞里找到了。后续研究团队也经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然后证明了SARS病毒,是经过几个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重组而来的。

当年SARS爆发于广东,而发现的病毒是在云南,这是怎么回事?

90年代,我国最发达的地区是广东。当时全国十几个省份养殖果子狸,大部分的果子狸都消费到了广东。

研究团队推测,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感染到了养殖场的果子狸,这个养殖场的果子狸被贩卖到广东,最终在广东的野生动物市场上,不断地传播变异,最后产生出来一个能够感染人,并且在人间传播的SARS,这就是SARS的整个生态传播链。

这么多年,SARS没有再感染人了,但在自然界,这种和SARS相近的病毒,其实还是存在的。如果人类不提高警惕,那就难免被病毒感染。

放眼全球,新发传染病比较多,除了SARS、享德拉、尼帕以外,像埃博拉、MERS、马尔堡、禽流感等,70%以上的新发传染病,都来自于野生动物或者媒介传播。这些病毒是和它的自然宿主长期进化了很多很多年,短则几十年,长达几百年,甚至上万年,不断地生存繁衍。

这些病毒为什么会传播给人类社会,其实是我们人类社会自己造成的。

SARS的源头是蝙蝠,但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酒楼餐馆,如果没有我们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

埃博拉是怎么产生的,在非洲有些地方,野生动物是当地人主要的肉食来源,尤其在农村,猩猩、猴子和蝙蝠,都是他们主要的狩猎对象。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埃博拉病毒多次从丛林走向村庄,最后走向城市。

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为什么会感染到人类?主要由于我们人类的扩张,搞集约化养殖,把猪场养在了蝙蝠栖息地的旁边,蝙蝠吃的水果被病毒污染,吃剩的水果又掉到了猪圈里感染了猪,猪再把病毒感染到人。

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把传染病从一个市场快速传播到一个村庄,从一个村庄可以快速传播到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所以,传染病事件,其实是一个全球都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护。

行胜于言。

眼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在蔓延。

正当人们全力抗击疫情之际,一则来自国外的不明真相的信息令人羞耻。

印度研究人员于2020年1月31日在bioRxiv上发表了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实验室的论文。

对此,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于2020年2月2日下午3时左右,在自己个人微信朋友圈发文: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是大自然给人类不文明生活习惯的惩罚,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与实验室没有关系。奉劝那些相信并传播不良媒体的谣传的人,闭上你们的臭嘴。

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求实用事实说话。印度学者已经决定撤回这篇预印本文章。

2020年1月31日,《科学》也发布最新调查报道称,生物信息学家正努力用科学击败“阴谋论”。

作为石正丽的长期合作伙伴,美国非盈利组织环保生态健康联盟疾病生态学家Peter Daszak在接受《科学》采访时表示,每当新疾病、新病毒出现时,都会产生诸如实验室泄漏或者生物工程制造一类的“阴谋论”,“这令人羞耻”!

中科院武汉分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近日,石老师和病毒所的同事们从疫情一开始就不眠不休地投入到研究中,和病毒赛跑,向他们致敬,同时也向所有恶意中伤科研人员的人说一声,管住嘴”。

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需要我们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从个人做起,加强防护,离远疫情,杜绝野生动物消费,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侵害,以敬畏自然之心,同野生动物和谐共存,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于2018年的一次演讲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