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浙江一帶的人有的那麼富裕,他們大都是做什麼的?

太始弓


我是北方人,在南方工作快10年,認識了一個常熟的朋友,我們比較談得來,對他家的情況大概瞭解一些。

他家是拆遷比較早,拆遷以後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聯排別墅,聽他說後來再拆遷的房子就只能選多層了。所以他家也是趕上了,他們現在住的是小別墅,旁邊有大型的菜場,有一次他發了一張買菜的照片給我看,說實話當時挺震驚的,我沒有想到一個鎮上的菜場竟然那麼大,側面也能反映出他們那邊的發達。


他是獨生子,他爸近幾年身體不太好,辦了病退,領一份基本工資,在家裡待著養身體,看病的花銷社保基本能覆蓋,自費的部分很少。他媽退休了,後來又去學了月嫂,現在鎮上做月嫂,他媽現在領一份退休工資,還額外掙一份月嫂的工資。

他以前不想壓力太大,不願在上海買房,後來突然改了主意,又決定在上海買房子,家裡一下子拿出兩百萬給他付了上海的首付,他家只是常熟某鎮上一個普通的家庭,絕對算不上富裕,但他們這種家庭條件,在我們北方來說,真的算是很富裕了。


我想想我們縣城的雙職工家庭,辛苦一輩子出來,滿打滿算能拿出50萬給孩子買房的也很少。可他們那裡,一個普通農村家庭拿個一百多萬出來給孩子買房很平常,我私下裡思考過這個問題,發現主要是大環境的差異造成這樣的區別。

我那個朋友大專畢業,他爸媽讀書估計也不算多,參加工作比較早,他們那裡就業機會比較多,村裡有廠,吃住都在家,額外開銷很少,比較容易攢錢。

我們北方村子裡有廠的很少,農村人工作的頭幾年,生活開銷很大,就算掙一樣的錢,能攢下來的也很少。


我們村裡有個女孩子,長的也不好看,也沒有學歷,就是嫁到江蘇那邊的農村,日子也過的不錯。她們家裡,四個人掙錢,都在村裡的廠子上班,吃住都在家裡,生活很穩定,開銷也小,她們家每年攢上十幾萬很容易。她那種還是沒有學歷,沒有專業技術的普通農村家庭。

所以我認為江蘇,浙江那一帶的家庭,普通的打工族也很多,並且這種家庭,靠著幾十年的穩定積累,過得都還不錯。


阿川說情


先把題目說得更嚴謹一點。應該是江蘇蘇南,浙江除浙西南一帶的人都很富裕,他們中以做生意的居多,當然也有普通上班族,整體來說農村人比城裡人富裕。

我是湖北人,97年剛中專畢業就南下浙江,在浙江和江蘇呆了二十多年,應該說對浙江和江蘇還是比較熟悉。

97年我剛到浙江的時候,是在浙江湖州南潯和東遷之間的一個工廠務工,那時的南潯和東遷遠沒有今天這麼發達,我記得中間全部是農村,工廠的工人很多就來自周邊的農村。 那時他們那邊就全部是樓房了,而且從樓房的外觀來看,很少有近期建的,差不多有五到十年甚至更早,也就是是湖州農村在80年代已經開始建樓房了。我們湖北農村到現在還沒有全部實現樓房,樓房普及應該在2000年以後,從住房來看的話,浙江和湖北有著二十年的差距。

97年的時候,我們湖北農村有很多富餘勞動力,但是不知道去哪裡掙錢,到現在為止,仍然有很多人因為家庭或其它各種原因在家務農,因為附近沒有工廠,沒地方可上班。

我97年在浙江湖州的時候,南潯和東遷308國道之間全是工廠,附近的村民全家都在工廠上班,你想想那時上班和務農收入相關有多大,有些地方建廠因為是用的村集體的地,村裡的人每年還會有分紅。

除了這些收入,還有房租收入,附近工廠多,租房子的自然就多,他們靠出租自家的房子每年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所有收入加起來,幾乎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

這是上班族,後來在江蘇蘇州和崑山的工廠上班,附近農村的上班族也是如此,當然隨著蘇州和崑山的快速發展,已經很多農村人靠拆遷成了千萬富翁。

再說說做生意的。

我們小時候應該有印象,有浙江人彈棉花,收牙膏皮,收破涼鞋,在那個以農業為主的時代,我還聽到村裡有人嘲笑他們說,這些浙江人怎麼這麼窮,家裡連吃的都沒有,都跑到外面討生活來了。

這應該是浙江最早開始外出做生意。我在浙江湖州織裡一家民營企業做了幾年總經理助理,經常聽老闆講起他的創業之路,這也應該是所有老闆創業的一個縮影。

這個老闆在80年代初,十幾歲的時候就輟學了,因為親戚有做生意的,就跟著親戚全國各地到處到,販過水果,賣過衣服,反正什麼賺錢幹什麼,那個時候只要有膽量,肯吃苦就能賺到錢。

賺到一點錢後,這個老闆開始做起坯布生意,然後又做童裝,織裡的童裝和坯布全國有名,但其實織裡並不產坯布,都是委託蘇北、河南、山東等紡織廠加工,硬是把一個不生產產品的地方變成了產品集中地。 然後親戚朋友看到做生意賺錢了,便紛紛跟著一起幹,這樣人帶人,人介紹人,生意就抱成了團,慢慢做得大起來。

任何事情的背後其實都有它內在的原因,浙江和江蘇人的富裕其實也代表了他們的那種敢為人先的精神。


十年讀書


我是外地嫁到杭州郊區農村十年了,對這邊還是有點了解,這裡跟我老家最大的區別就是:杭州這邊農村真的不算富裕,大部分人也只是上上班。要說比其他地方富裕的原因,我覺得最主要是這邊的人家孩子比較少,從七十年代就基本一個到兩個孩子,八零後跟九零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這樣做父母的負擔就輕了,有更多能力幫助孩子,久而久之家庭條件肯定比3-5個孩子的人家日子過得輕鬆。然後現在八零後跟九零後的父母還能幫點忙,一家四個勞動力,最多兩個孫子輩,日子肯定要比其他兄弟姐妹多的人家輕鬆多了。


朵兒已長大


我幾年前去浙江平湖下面的鎮上待過一段時間,對比我所在地方。做的是服裝樣衣。晚上下班後,工人師傅把做的半成品帶回家,晚上吃飯後,在家裡再做一些,增加收入。去下面鄉鎮有商店或者其他生意的店,都會手工加工小飾品。都是利用好時間,多做,增加收入。那邊鎮上住的房子都是四五層,所以一份辛勤一份收入。江浙生產鏈接很好,各種簡化生產的新方法和小工具的研發很到位,動腦筋。通過這一個小層面可以簡單瞭解。勤奮加拼搏和思維。


莫南春7980


我認識的江浙富人都是家庭作坊起家,做汽車配件產品的。發財了以後就徵地建廠房,擴大規模。在江蘇丹陽一帶幾乎家家有廠,至少是家庭作坊,恨不得70歲老太太都在上班,很少看到打麻將的閒人,活該人家發財,勤勞啊!家家都有錢,所以家家都挑兒媳、挑女婿,強強聯合,日子越過越紅火!


沉澱姐姐


在中國大陸,江浙經濟整體確實很發達,人均收入也較高。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政府政策傾斜。在中國,一個地方要發展,政府的各項配套政策如招商引資、稅收、人才引進等都很重要。比如,蘇州的新加坡工業園區就入住了很多國內外公司,這個工業園區在人才引進方面也做得很好。為了鼓勵人才留下來,企業給員工交的住房公積金比例非常高。

二、地理位置優勢。這裡屬於長三角地區,歷史上就是魚米之鄉,水運、航運都很發達,方便開展貿易。並且,很多跨國公司的中國總部雖然設立在上海,但是會把工廠放在江浙,帶動了江浙的經濟和就業。另外,雖然冬天也會有霧霾,但是整體氣候很適宜生活。個人最喜歡的城市是蘇州。

三、江浙人自己也比較爭氣,民間創業氛圍很濃。浙江的民營企業尤其發達,浙商老闆很拼,並且很團結。我接觸過不少浙江企業,老闆和下面的高管做事都很專業。寧波有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均勝電子,在十幾年前的時候裡面的人就都是各個知名大企業挖過來的,按流程按規矩做事。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收購了多家歐美日汽車零部件企業,比如美國的百利得、日本的高田、德國的普瑞等。

那麼,江浙人靠哪些行業致富呢?

江浙企業家涉及到的行業多種多樣,企業規模也有大有小。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很多小商品(鍋碗瓢盆等)都是在浙江的民營企業造的。技術含量高點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家電及零部件企業在江浙也很多。這幾年,浙江的互聯網企業也很出彩。網上不是經常把上海和浙江對標,質疑為什麼浙江的互聯網企業風生水起,而上海完全沒有動靜嗎?

江蘇的情況也差不多。只不過蘇南更發達一些。

對江浙本地打工者而言,可選的企業就更多了。除了民營企業以外,還有不少大型國企和有跨國企業。

當然,在江浙經濟發展過程中,江浙的不少農民和其它本地居民也由於拆遷補償等原因手裡握有大筆存款和多套房產。要知道,同樣是拆遷補償,江浙的標準可比中西部地區高多了!


勇侃德國


本人是江蘇人,對浙江不太瞭解,但是江蘇是很瞭解的,而且在蘇州底下的一個縣級市一張家港。

在網上都說江蘇很富,只是相對於山溝溝裡面的人可能要好一點點,也就是地理優勢吧,是大平原。交通比較方便發達,去個縣城不會繞很多路,不像有的地方去個縣城,幾十公里路在山裡面繞來繞去變成100多公里。

江蘇人大多沒很富有,大多數給私人資本家打工,只是那邊工廠比較多,你打工的話可以在家門口打工,你就不用租房費啊,成本低一點。

江蘇人所謂的富,其實是勤勞。流血,流汗掙一點。其他地方六七十歲在家享福了,江蘇六七十歲,廠裡不要了。還在地裡面種地。

但是江蘇這邊廠很多,工作非常好找。

江蘇這邊就是風氣比較好,治安比較好,人文素質比較高,工資不拖欠。

歡迎大家到江蘇張家港來工作。


江油附片607


江浙滬一帶富餘,其實是從古代就開始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天然環境是這些地方富甲一方的原因,古代這裡的稻田很多,雨水多,人口密集大,商業活動繁榮,經濟活躍,還有當時的私塾也比較有名,要麼古代的才子都出自江南一帶。這一系列原因決定了後來的發展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目前的江蘇,浙江一帶就是長三角,長三角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資,還有當地人大部分也都是比較有頭腦做生意的,在浙江私營企業好多都是小老闆,大家都知道,義烏,溫州,寧波,這些地方都興起了一波當地特色的輕工業,影響著全國的商貿發展。其實能發展到這一步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政策傾向。國家前幾年給江浙一帶扶持很大,再者江浙靠近上海,上海是有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輻射周邊好多地方,好多地方都藉助上海的發展順勢而為取得突破。

浙江是港口的,江蘇也是有港口的,大家都知道,隨著現在工業發展,進出口貿易繁榮,離不開成熟的港口資源,江浙獨特的港口天然優勢,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再者由於改革後,國家大力發展合資企業,一大波企業來沿海投資,就是看上獨特的港口資源。

還有規劃,這裡都是中國目前經濟發達的地方,經濟發達自然就會有規劃,有發展,有未來,這是相輔相成的事情。

我目前在蘇州,蘇州是一個外資企業特別多的地方,也是當地的位置優勢,臨近上海,優勢明顯,工業發展快,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前來這裡務工,導致人才都聚集在這裡,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環,發展越來越好。沿海發展的還是外貿,港口,外資,人才,資源。不知大家怎麼看?歡迎大家關注老韓,評論留言,共同交流分享。


城市獵人老韓紀事


每個省份都有富人窮人,存在貧富差距,即使是江蘇、浙江這樣經濟發達的省份也不例外,他們並非都有自己事業、自己開公司當老闆,而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只不過江蘇、浙江一帶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薪資水平高,因此人均收入更高,富裕程度也就更高了而已。

富不富裕主要看人均收入。2018年浙江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為45840元,僅次於上海、北京兩個直轄市;而江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8096元,位居全國第五。總的來說,江蘇、浙江的人均收入相比其它省份要高出不少,但如果說農村別墅林立,家家都是幾百萬的住建房,那就有點過了,江浙一帶農村並非都是“華西村”,即使在城市裡每家每戶也不可能都有幾百萬的住建房。能達到這麼富裕的家庭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錦繡中源


江浙滬作為最早的包郵區域,可見商貿之發達。江蘇、浙江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9.26萬億元和5.62萬億元,分列全國第二第四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115168元和98643.41元,分列全國第四第五位。無論總量或人均都這麼富裕,江浙是如何做到的?

江蘇浙江都是全民經商!

江蘇私營個體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9.9%,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5.6%。2018年末全省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286.79萬戶;全年新登記私營企業48.95萬戶,註冊資本25838.02億元。年末個體戶590.10萬戶,全年新登記109.54萬戶。浙江全省各類商品市場3759個,2018年交易額為2.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十億級市場268個,百億級市場39個,千億級市場2個。

(江蘇建材市場)

兩省商貿發展各具區域特色,帶動效應顯著。區域性塊狀經濟覆蓋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江蘇揚子江城市群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1.4%;沿海經濟帶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6.6%。浙江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製品、諸暨珍珠和嵊州領帶、浦江水晶工藝品等在全國享有盛譽。浙江省擁有工業總產值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群500多個,其中52個區塊的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義烏小商品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