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錢了,我們卻更焦慮不幸福?用經濟學思維明白解釋

美國著名作家威廉詹姆斯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基本動機就在於為了獲得、保持和恢復快樂。


為什麼現在有錢了,我們卻更焦慮不幸福?用經濟學思維明白解釋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我們人類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和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五個需求。

我們的需求也是從最低層次的生存需求層次一步步到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從自我實現的需求到超越自我的需求。

隨著中國近20多年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變得很好了,從早期的磚瓦房變成了高層電梯,有的甚至擁有獨棟別墅;從溫飽需求到食物的多樣化選擇等等。每個人都在不斷追求自己的目標,當我們的目標慾望得到滿足,我們就會感到安逸、快樂、幸福;當我們的理想和慾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我們會消沉、不適。


為什麼現在有錢了,我們卻更焦慮不幸福?用經濟學思維明白解釋

為什麼現代生活變得更好了,我們卻感受不到幸福快樂呢?

要想獲得生活幸福,我們先要了解自己的慾望。

慾望在經濟學上就是指一切人類的渴求,慾望是人類沒有購買力能滿足的,當人類有能力去滿足時,就稱之為“需求”。

經濟學從微觀上來說,就是研究資源配置的問題。經濟學家把滿足人的慾望的手段,就叫做“資源”。

資源的特點跟慾望相反,人的慾望無窮無盡,但是資源總顯得不夠,經濟學家把資源的這個特點就叫做“稀缺”。


為什麼現在有錢了,我們卻更焦慮不幸福?用經濟學思維明白解釋


朱元璋的第九代孫寫了一首人的慾望的詩


《山坡羊十不足》

朱載堉


逐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又嫌房屋低。
蓋下高樓並大廈,床前卻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門前無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
家人招下數十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勢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來下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還嫌低!

這首詩很形象的描述了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而我們人類的資源本身就是稀缺的,有限的,人類的慾望又是無窮盡的,滿足不了各種慾望,也就產生了各種不滿的情緒。

那麼我們要獲得快樂和幸福,就應該解決好稀缺資源和無窮慾望之間的矛盾。

有選擇地對慾望進行取捨,讓資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分配,從而讓我們的痛苦更少一些,快樂幸福更多一些。

選擇決定未來

我們這一生都在面臨選擇,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實際上也就決定了我們自己的資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運用!


為什麼現在有錢了,我們卻更焦慮不幸福?用經濟學思維明白解釋

丁俊暉當初放棄學業,初中沒畢業,父親就選擇賣掉房子,舉家來到廣州學習打桌球;姚明放棄國內讀書的機會選擇去美國打MBA,馬雲選擇放棄了老師的職業創業阿里巴巴。

想想這些世界名將,中國首富,他們的人生正是因為選擇做好了,資源得到了合理優化配置,效率增加,他們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因此我們學會選擇,學會配置資源是很重要的。

如何選擇呢?


為什麼現在有錢了,我們卻更焦慮不幸福?用經濟學思維明白解釋

我們將選擇分成了三步:

  • 第一步:What?幹什麼?資源分配的問題。

例如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時間,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時間資源都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分配時間資源利用時間資源的效度是不一樣的。

前陣子我寫到的經濟學家家林毅夫,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用來讀書,一直讀到耶魯大學博士後畢業。後半生都在用來做經濟學研究、教學,為國家為全球的經濟事業而奮鬥。當然,他也會有少量的時間陪伴家人,偶爾也會帶孫子,換尿不溼,和常人無異。

再舉個通俗點的例子,我們離不開吃穿住行,我們會花費多少在吃上,穿上,每個人分配的方式都有差異。

  • 選擇的第二步:How?怎麼幹?目標路徑

目標不同,不同的做法,資源比例的不同分配,影響到成功的幸福程度。

目標選擇好,路徑選擇正確,就可以提高效率、提高回報。

丁俊暉是全心全意去打桌球,還是一邊讀書一邊打球?假如他選擇了後者,可能他就不能成為世界冠軍。

我們擇業,是選擇考公務員,還是創業還是去國企或者是民營企業?每個人的資源利用方式,路徑選擇都不同。

  • 選擇的第三步:Who?為誰幹?回報來源

我們為誰學習?為誰工作?誰承認你的價值?你的報酬由誰來支付?選擇是否有利於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

我們每個人人生不同,有的喜歡科研的人,他一生都是在讀書、研究;有的人有可能書還沒有讀完就早早出來創業。

選擇不同的道路,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和風景,體驗不同的人生。

選擇的兩條原則

  • 選擇的第一個原則:滿意原則

不求最好,只求實用。為什麼很多追求完美的人會比較糾結痛苦?這個也是和選擇有關係,例如我們買房子,地段、朝向、戶型、價格、環境、樓層等等,我們很難找到百分之百滿意的房子,我們只有依據滿意原則,通過我們最關注的的幾個重要點,忽略些小瑕疵,才能獲得相對理性的房子。

再好比企業家曹德旺,他曾經說過自己有個紅顏知己的故事。那會兒非常痛苦,要在紅顏知己和自己的結髮夫妻之間做一個選擇。他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所有的婚姻都不是很完美的,都是相似的。所以,他選擇了放棄這個紅顏知己,迴歸家庭,忠於老婆。

用滿意化原則替代最優化原則,我們在選擇上就沒有那麼糾結和痛苦。

  • 選擇的第二個原則:平衡原則

1、個人能力與選擇目標要平衡

“眼高手低”說的就是個人能力和選擇目標不匹配的問題。為什麼當代很多大學生說找不到工作?除了本身大環境的影響,有很大一部分就在於“高不成、低不就”,個人能力沒法勝任當下的工作或者是“大材小用”。

再好比好些年前的一位劉德華的女粉絲,父親傾盡家產讓女兒去見劉德華,女粉絲非劉德華不嫁。這位女粉絲就是長相普通、家庭普通、能力普通的人,嫁給劉德華純是自己的空想,單相思。

所以,無論是找對象、找工作、讀大學等,都需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

2、資源在不同用途之間的分配要平衡。

例如我們的收支平衡、資產負債平衡、事業家庭平衡等等。

人這一生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時間。人這一生怎樣利用他的時間也決定了他能夠到達的高度。

人既要有奔波和奮鬥,也要有清淨和閒暇,人既要追求事業成功,又要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這個就是平衡的重要性。

重要的不在於你得到了什麼東西,更重要的在於你用什麼代價得到了這個東西。

在現代我們人類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我們為什麼會越來越焦慮,就是因為我們對資源的分配出現了問題,我們的選擇出了問題,我們的慾望出了問題。

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慾望和資源的關係,來做出正確的選擇,相信我們都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