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李瑾瑜:熱心快腸 當患者的知心姐姐

心理諮詢師李瑾瑜:熱心快腸 當患者的知心姐姐


丁女士是一名醫院內科護士,丈夫同為醫務工作者,兒子13歲,初一在讀學生,雙方父母均在外地,夫妻倆工作均很忙,常常需要加班,孩子經常處於無人陪伴照顧狀態,也很少有時間去探望雙方父母。春節期間,夫妻倆都得值班,經協調換班後總算安排出三天共同假期,準備帶孩子陪爺爺奶奶共度春節。疫情的爆發改變了一家人憧憬已久的計劃,所在醫院是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護理人員緊張,整天忙得昏天黑地,回家後連和孩子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一直咬牙堅持著。某天下午,獲知前幾天曾在本科室住院的後因病情變化轉科治療的一位患者,是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院方為慎重起見,宣佈實行全科隔離,因條件有限,加之個人申請,她在家居家隔離。
接到丁女士的求助電話,12355心理服務隊心理諮詢師、荊州市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李瑾瑜老師在電話裡能明顯感覺到她的焦慮和緊張心情。
丁女士哭訴道:“你不知道,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我第一感覺就是壞了,我會被感染了!幾天前這個患者手術後從重症監護室出來就是我在護理,防護用物緊張,我就戴著醫用外科口罩,穿著普通工作服,每天為他進行靜脈輸液翻身吸痰等護理,下班回家和家人也沒隔離,怎麼辦?我要是感染了孩子肯定也會被感染。”


李瑾瑜:“我很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你彆著急,總會有辦法的,你現在身體還好吧!”
丁女士:“嗯,現在還好,可誰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呢!我被感染還好說一點,孩子還那麼小,要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可怎麼辦啊?”
李瑾瑜:“我知道你很擔心,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
丁女士:“是啊!我和愛人平時都忙,孩子放假後也沒人管,我們上班前給他準備點吃的,他中午自己吃,晚上我們回來都很晚了,忙起來情緒也不好,還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想想真是對不起孩子!”
李瑾瑜:“嗯,我理解你的心情,現在在家隔離,正好有時間陪陪孩子,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還可以給父母打些電話,問候一下父母現在的情況。”
丁女士:“好的!”
一段時間後,丁女士高興地打來了電話:“李老師,那個患者不是新冠肺炎,現在,孩子也很聽我的話了,也愛看書學習了!”
類似這樣的心理求助電話,在疫情期間,李瑾瑜還接待了很多很多,她是一位非常熱心快腸的人,很多心理求助者電話她後,還都把她當知心姐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