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行者武松,是否因為當初的殺嫂,從而對人生有所懷疑?

手心我心bxl版


《水滸傳》中,我思最喜歡的只有兩個人物,一則魯提轄,一則武都頭;他們都活出了自己。

魯提轄大喝一聲,“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武都頭大筆一揮,“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如此一般,同樣的真豪氣!同樣的真英雄!同樣的真漢子!

至於“武松是否因當初的殺嫂,從而對人生有所懷疑?”我思持否定態度。武松,天神一般的人物,何須懷疑人生,他急俠好義、剛猛不屈,以至六合寺出家,善終於八十歲。書中武松被封“清忠祖師”,也能表面施耐庵老先生對武松人生態度自始至終的肯定。

武松是人間正義的化身,他恩怨分明、知恩圖報、疾惡如仇、敢作敢當;他景陽岡打虎、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件件俱是剛膽、勇猛、仗義、機智;這樣的人,如何會去懷疑人生呢?



我思WORDS


我也來說說武松。

《水滸傳》中幾百號人物,我最喜歡的是武松,什麼一百零八條好漢?要說好漢大丈夫!武松才是第一條!

他沒有宋江的虛偽作做、沒有林沖的委屈求全、沒有李逵的野蠻粗魯、沒有花和尚魯智深衝動膚淺。

武松心思縝密,行事有度。當梁山眾兄弟被宋江鼓動投降時,武松是少數幾個頭腦最清醒的人。因為他知道最靠不住的就是朝廷!但是為了大局,為了全兄弟們的大義,他選擇了隨眾,拼搏衝殺直到“單臂擒方臘”。

二:恩怨分明,做事果斷,在嚴詞拒絕妖豔的潘金蓮誘惑後,從東京回來得知哥哥己死,在悲痛欲絕之際並沒失去理智,而是暗中蒐集證據,當所有證據都指向武大是西門慶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婦所害時,並沒有衝動地去尋仇,而是報官。而當縣官受西門慶賄賂,將武松轟出大堂後,武松沒有立即去找仇人報仇,而是私設“公堂”,留足證據,然後殺仇人自首。可見武松做事,有法有度,有情有義。

第三:武藝高強,除強扶弱,快義恩仇。得知蔣門神霸佔快活林,幫金眼雕施恩復仇,醉打蔣門神的過程中,無論是一路吃酒裝醉,還是挑逗蔣門神的小老婆,都可以看出武松行事有板有眼,有勇有謀。醉打蔣門神,惡戰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武二郎不但武藝令人折服,做事也幹淨利落。猶其鴛鴦樓上鮮紅的八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更彰顯武松頂天立地大丈夫形象。



滄州老夫子


行者武松本人其實是個武藝高強而又非常有頭腦的人,從一點就可以看出,當時他的哥哥被害,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靠著武力報仇,而是報官,這一點可以看出武松當時非常冷靜,他知道該如何處理此事,因為武松清楚宋朝的法律,他知道潘金蓮肯定會死,而且不用自己動手,因為宋朝法律明確規定合謀殺死丈夫,姦夫淫婦定會被處死的,而自己的親人被殺也不能報私仇,否則同樣會犯殺人罪。武松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報復。但是很無奈第一種辦法行不通,而且還沒有給武松好臉色看,此時的武松並不是忘了法律,而是他深知官場的黑暗,而西門慶是什麼人,他自然會花錢買通官員逃過一死,想到這武松就不得不展開報復了武松之所以殺潘金蓮主要目的是因為潘金蓮殺害了他的哥哥,並且還給他的哥哥戴了綠帽。但是從他的個人情感來說,是男人就會有愛慕之心況且潘金蓮長著一副好的容貌。是男的都會心動,但是礙於倫理武松不能那樣做。那是她的親嫂子,武松是一個特別看重情義之人,所以就算他對潘金蓮動了心。但是他也不能和潘金蓮在一起,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是潘金蓮竟然和西門慶做了苟且之事,這使武松心中的那份不捨和愛戀徹底消失了。

怒殺潘金蓮以後他的人生軌跡由此改變,心裡落差也非常的大!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




居安堂


有讀者認為,施耐庵很偏心,《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都有自己的綽號,唯獨武松沒有,因“行者”不能算綽號。其實,這是一種誤讀,“行者”就是武松的綽號。而且,這個綽號隱含了武松的來歷,是施耐庵寫武松殺嫂的藍本靈感。

題主所問,似乎也有質疑“行者”的意思,武松做行者彷彿是一種徹悟,因為殺嫂懷疑人生而遁入了空門。其實,武松並沒有懷疑人生,“行者”這個綽號中,本身就隱伏了殺人的“基因”。換句話說,武松殺嫂,正是因為武二爺是“行者”。

武松的藍本故事

施耐庵的《水滸傳》在一定程度上,稱得上是二次創作的作品,梁山好漢“三十六天罡”全部有原型人物。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梁山總共一百單八將,其中有三十八人來源於藍本故事和藍本人物。施耐庵所依據的藍本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大宋宣和遺事》,另一個是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畫贊》。

三十六天罡的名單主要依據龔開的畫贊,在創作《水滸傳》時,去掉了“鐵天王晁蓋”,把孫立下放到地煞,從《大宋宣和遺事》中增補了公孫勝、林沖。地煞中,也拉進一人,就是在《宣和遺事》中出現在三十六人名單中的摸著天杜遷。

同時,三十六天罡中的人物故事,很多線索也被施耐庵揉進了《水滸傳》。尤其是《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的贊詩,幾乎都可以視同梁山三十六天罡的“前世”。

關於武松,在《大宋宣和遺事》中,武二郎的綽號是“行者”。這個版本中的武松,排在花和尚魯智深的後面,居二十八位,但沒有任何故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武松的綽號還是行者,也是排在花和尚之後,排名卻提升到第十四位。

《水滸傳》中,行者武松上應天傷星,位居魯智深之後排名第十四,恰與《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一致。看來,施耐庵的三十六天罡,確實是以龔開的畫贊為主要藍本,《大宋宣和遺事》則是主要參考版本而已。那麼,在龔開的畫贊中,武松有沒有故事呢?

龔開是宋末元初的畫家,當時,梁山好漢的故事已經在坊間流傳,這個時期一些人物便有了故事的雛形。所以,龔開在畫像時,大概是依據當時的梁山好漢故事傳說,或者是雜劇、話本,給三十六人配了一首四言四句贊詩。這些贊詩,可以說是梁山三十六人(包括孫立、晁蓋)故事的高度濃縮,也是施耐庵創作《水滸傳》三十六天罡的靈感線索。其中,武松的四句贊詩是:

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

這首贊詩的第一句,便點明瞭武松“行者”這個綽號的來歷。“優婆塞”指的是在家信佛、行佛事的男子,也就是“行者”的意思。看來,武松的原型故事並非是在十字坡被孫二孃打扮成行者的,此人一出江湖,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行者了。因而,以“行者”作為武松的綽號有什麼不可以呢?又怎麼能說是因為殺嫂之後懷疑人生而遁入空門的呢?

武松的“前世今生”

“優婆塞”原本是一個梵文譯詞,因為難以準確以漢語名詞來取代,便直用了音譯,以表述在家修行的男子。北宋時期,為了控制佛門規模,防止青壯年勞動力以出家為由躲避農耕、徭役、兵役,便規定男子在一定年齡前不得出家為僧,必須先帶髮修行,又稱“童行”。受過三皈五戒後,到一定年齡才可經過審查,頒發(或者買)度牒,獲得出家人資格。

北宋歷代君王對帶髮修行的年齡限制不太一樣,最低是年滿十歲,最高則是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時規定,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才能做“童行”。被孫二孃殺掉的神秘頭陀是有度牒的,說明他已經具備了出家人的資格,但卻是一個遊方苦行僧。武松時年二十五歲,也超過了“童行”的年齡,完全具備了做苦頭陀的資格。

龔開的贊詩便是《水滸傳》武松的“前世”,未出江湖前,武松就受了五戒,做了行者。後面兩句,則是武松故事的高度概括,此人雖然做了“優婆塞”,但卻是“酒色財氣”樣樣不少,因為這四大愛好,便殺人犯事了。所以,《宋江三十六人畫贊》與《大宋宣和遺事》對看,梁山上出現武松的名字,是因為殺了人才跑到梁山投奔了晁蓋的。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綜合了兩個藍本故事,寫了武松的“今生”,賦予了更為傳奇的故事。然而,在武松殺嫂一節中,施耐庵又以隱伏的寫法,與《宋江三十六人畫贊》的濃縮故事暗合。這樣的處理方式,既塑造了一個新的武松,屬於施耐庵筆下的“天傷星”。又承接了坊間傳奇,話本故事,使這個形象在更廣泛的範圍內被認可,被傳頌。

因而,施耐庵的《水滸傳》將武松在家修行的“前世”隱去,經過惹事、打虎、殺人一系列故事後,才假扮行者。即便如此,以“行者”為綽號也無不可,魯智深也是半路出家,他的綽號也是莫名其妙就得了個“花和尚”。

魯智深的綽號是因為背上有刺花的緣故,但從細節看,他脊背上的刺花應當是在渭州城做提轄的時候就有了。這個時候,施耐庵並沒有叫他“花提轄”。原因大概與武松一樣,這個人物也是有藍本原型的,就是一個反叛的僧人。既然魯智深可以因此得綽號,武松為什麼不能呢?

在十字坡裝扮行者,完全是為了逃避官府緝捕,武松根本就沒有因為殺人太多而懷疑人生,與做行者也沒有直接關聯。即便是武松後來對人生前途感到迷茫甚至絕望,也是因為殺了張都監一門老小,與殺嫂關係也不是很大。這些事請,下文再說。

武松殺嫂與《宋江三十六人畫贊》高度契合

且看《水滸傳》中,武松殺嫂時的細節描寫: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喪,供人頭武二設祭”中寫到,武松經過縝密調查,偵破了哥哥武大被毒死案,於是,便到縣衙告狀。不料,陽穀縣令收受了西門慶的賄賂,不理武松的訴狀。沒奈何,武二郎決定自行了斷。武大斷七前一天,武松叫上三兩個士兵,藏了硯瓦筆墨,三五張紙在身邊,又買了個豬首,一隻鵝,一隻雞,一擔酒,和些果品之類,安排在家裡。

武松安排妥當,便囑咐潘金蓮請鄰居過來,感謝四鄰在武大郎這件事上的幫忙。潘金蓮不敢違拗,第二天武大郎斷七,武松家裡就請到了五位高鄰,王婆自然是再請之列,其他四位則分別是:

下鄰開銀鋪的姚二郎姚文卿,開紙馬鋪的趙四郎趙仲銘,賣冷酒店的胡正卿,賣餶飿兒的張公。

金聖嘆先生在這四位高鄰的大名之後,分別批註:“財、色、酒、氣”四個字,也就是說,這四位高鄰所從事的職業和經營的買賣,便隱含了這四個字。開銀鋪的自不待言,做的就是直接與財有關的營生。開紙馬鋪的,五顏六色,代表了“色”。賣酒的胡正卿,當然代表了“酒”。賣餶飿兒怎麼又代表“氣”呢?原來,餶飿兒就是餛飩,煮餛飩的時候,便是有很多蒸汽的。

回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畫贊》,武松贊詩的最後兩句:“酒色財氣,便要殺人”,施耐庵的武松殺嫂故事,是不是就是這兩句話的翻版與擴寫呢?

故事高度契合,但含義卻截然不同。龔開的贊詩,把武松寫成了一個不守三皈五戒的行者,完全就是一個十足壞蛋。酒色財氣樣樣都喜好,這樣的惡棍、地痞、流氓,殺人不足為奇。因為殺人,便上了梁山。

施耐庵則完全反轉了龔開畫像中的武松,把他做行者的事放到後面寫,等於是否決了“優婆塞”的“前世”,更否決了武松是一個“酒色財氣”的壞人。武二郎殺嫂,是當著“酒色財氣”幹下的正義之事。官府受賄,不管小民生死,武松雖然是替兄報仇,但卻是主張正義。可以說,這個情節連同“酒色財氣”一併平反,這些都是與老百姓生計相關的大事。因而,也隱喻了這些與武大郎一樣,都是需要正義保護的底層求生的百姓。

武松殺嫂是一件行俠仗義的英雄好漢勾當,武松能因此懷疑人生嗎?然而,因為殺嫂,引出了武松後面的故事,武松變成“行者”,卻與殺嫂這件事情密切相關。

武松的確懷疑過人生

且說武松在十字坡化妝成行者,按照張青的指引,懷揣推薦信,前往二龍山入夥。途中,經過孔明孔亮的孔家莊,與宋江不期而遇。

宋江、武松之間的兄弟感情極深,兩人在孔家莊住了一段時間,便要各奔前程。宋江很是捨不得武松,便勸他一同去清風寨花榮那兒。武松卻委婉謝絕了宋江的好意,說道:

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

從武松的話語中,略略感到一絲悲涼,完全沒有了當初在柴進莊上以及打虎殺嫂時的豪勁。假若是當初的武松,宋江盛情相邀,武松也願意追隨,估計武二郎有可能一起去了清風寨。但是,武松自感此時的身份,已經不適合與宋江同行了。武松擔心自己被官府緝捕,更擔心因此連累宋江。武松的話非常實在,宋江與一個行者同行,也難免引起懷疑,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更為嚴格的盤查。武松此時也沒有懷疑人生,而是出於義氣和責任。

但是,接下來的話,就透露出武松懷疑人生了:

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這句話是接著上面的話講下來的,因為殺人太多,得不到朝廷赦免,武松自知罪孽深重,難以自我救贖。不可救贖也無所謂,反正在二龍山也可安身立命,武松就具備了綠林俠義。但是,想到日後難以與宋江相見,便不覺悲從中來,開始懷疑此生能否活得下來。前途未卜,生死由命。武松只看到了一點希望,那就是希望上天垂憐,能夠活到招安的那一天,再與宋江相見。

此時的武松,確實懷疑人生。但是,這也是經過了義奪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都監府的重大變遷之後,又遇到宋江時,才產生的思想鉅變。對比殺嫂之後的表現,武松當時可謂是慷慨充軍,十字坡遇孫二孃,孟州牢城不懼管營的黑手段,絲毫沒有產生懷疑人生,活得依然瀟灑豪邁。假扮行者時,也僅是為了逃避官府緝捕,能夠順利到達二龍山。

遇到宋江,是武松人生的一大轉折,在第二次遭遇人生“十字坡”後,武松開始“思考人生”。到了二龍山,武松便不再如行走江湖時狂飲,也不再擅殺一人。除了曾頭市之戰,與魯智深並肩攻打正東大寨,追殺副教師蘇定這一仗,武松便沒有再開殺戒。

攻打曾頭市是梁山步軍頭領擔任方面主將的少有戰役,這一仗中,青面獸楊志負責攻打正北大寨,在追擊蘇定時,魯智深、武松、楊志在正北大寨會師。這就意味著二龍山好漢將在此後的抗金戰鬥中,攜手“保境安民”。

因而,“行者”武松就是武二郎的綽號,這個綽號並非因為懷疑人生而得。一則是施耐庵依據藍本人物改寫,二則寫武松人生的重大轉折。武二郎從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豪俠,殺人不眨眼的魔頭,轉而成為梁山好漢,最終按照宋江“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的囑託,完成了英雄般傳奇的人生。


綠野萍蹤01


武松從一個人變為行者,殺嫂只是個開頭!是從他上了梁山之後一系列的事,讓他由表及裡變為一個行者!

第一,是當時官場的黑暗,社會的混亂!由於宋徽宗太傻,被高俅童貫等人矇騙,致使國之不國,上下官吏無不貪汙腐敗,魚肉百姓,武松有一身武藝,可謂報國無門!實在是鬱悶!

第二,上梁山之後,本想過個安穩日子,誰知宋江這貨,一心想著詔安,根本不顧兄弟們的死活,替朝廷打方臘,結果死了多少弟兄,本就無親人,只剩了好兄弟,兄弟又死了,更鬱悶!

第三,宋江選擇詔安的路,但是武松早已看穿了高俅的本性,詔安不過是把你變成他們更容易弄死的人!他說服不了別人,只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鬱悶至極,做個行者吧!


題浮羅


施耐庵在《水滸》中,創造武松這個人物,在性情世故上也是循序漸進的。

武松在家鄉青河縣,只是個小年輕,因對鄉里惡人的不滿,怒而打傷人外逃。他逃到小旋風柴進的莊上,初始柴進也是對他很好的,但武松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收斂性情,動不動與莊上的莊客下人,就動拳頭,弄得柴進對他也很不滿,下看他,對他也不再優待,直到宋江到來,武松一直在莊上是個醉漢的存在。後來經過宋江的感化,武松明白了很多,他懂得了忍讓,懂得了以理服人,懂得了王法規矩,這從以後在陽穀縣的所作所為中就可看出。時逢皇帝大赦天下,他離開柴進莊上,與宋江分別後,要回家鄉找哥哥。路過景陽崗,武松打虎,震動了陽穀縣,也巧遇了在陽穀縣賣吹餅的哥哥武大郎。縣太爺很欣賞武松,就讓他做了陽穀縣都頭,捕盜抓差辦案,正是他的擅長,這給武松迎來了最為美好的人生。然而由於和大哥三寸釘武大郎的相認,武松平和的人生再起隱患。極醜極矮的武大郎,卻找了個頗有些姿色的潘金蓮,二人的不對稱,讓世俗人看在眼裡,嫉恨於心裡。潘金蓮本人也不是個好鳥,水性楊花,如果不是這樣,她也不會被嫁給武大郎。不平衡的心理,欲誘武松不得,又在鄰居王乾孃的不斷挑撥下,潘金蓮本就盪漾的春心,愈來愈不安分。偶然的機會,讓潘金蓮邂逅了色狼西門慶。二人在王乾孃的媒介下,就乾柴烈火、翻雲覆雨起來,給武大郎戴了個不大不小的綠帽。後來武大郎知道後,捉姦不成反被踢成重傷,養病在家。西門慶為了與潘金蓮做長久夫妻,在王乾孃的出謀劃策下,竟毒死了武大郎。這些事的發生,都在武松去京城出差時期,等武松回來,哥哥卻是已不在人世。從小與哥哥相依為命,受哥哥撫養長大的武松,聞聽噩耗,不亞於晴天霹靂。這時憤怒無比的武松,卻與以往大打出手的性格不同,表現出了異常的冷靜細心。他蒐集了西門慶、王乾孃和潘金蓮毒死武大郎的確切證據,到縣衙狀告西門慶。無奈西門慶有錢有勢,早已買通縣令,縣令以種種理由推辭武松。這時的武松恐怕已對官府的腐敗有了真切的認識,但長兄如父,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樣的不白之冤,武松怎能不伸不報?武松就以自己的方式,有理性地刀剜潘金蓮,鬥殺西門慶。在縣城一眾父老的保舉下,而且西門慶已亡,知縣才對武松重罪輕判,判了個衝軍發配孟州了事。從這次為武大郎報仇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武松知性了不少,既殺了仇人,又保護了自己,而且面對知縣對西門慶的庇護,武松沒有據理力爭,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保仇雪恨,又讓縣令能接受並給自己以輕判減刑。武松成熟了,已不再是少不更事、動不動就與人比拳頭的楞頭青。也許從這次經歷中,武松看到了男女虛偽的人性,看到了社會赤裸的金錢至上,也讓他抱定了不近女色的好漢秉性。

後來武松發配孟州,經過一系列的牢城遇施恩,醉打蔣門神,結識張督監,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等事件,讓武松真正認識到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險惡,好人真的難做。從孟州城的經歷中,武松進一步認清了世界的醜惡不清靜,對現實世界真的好無留戀,正是在這種情勢下,施耐庵方不失時機地為武松披上了一套行者服裝,讓武松真正成為了上天派來為人間除暴安良的行者武松,才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覺境。


sunjin72976689


武松殺嫂後對人生有所懷疑應該說只是個開端,以後發生的很多事情才讓武松大徹大悟,真正思考人生。

其實武松之前並沒有出家,他是個假行者。武松在陽穀縣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為哥哥報了仇,被髮配到了孟州。在去孟州的路上,在十字坡,遇到了孫二孃和張青,並和他們結拜。到孟州後,武松又被張都監陷害,從而大開殺戒,逃到了孫二孃家。為躲避官兵緝拿,孫二孃給了武松一套頭陀的服裝,這樣,武松就化妝成了行者,綽號“行者”就此得名。

那麼武松為什麼會對人生有所懷疑呢?我認為有如下四點:

一、怒殺潘金蓮。

武松從小由哥哥武大郎帶大,所以他對哥哥有很深的感情。但由於嫂子潘金蓮和西門慶偷情被武大郎發現,嫂子毒死了哥哥。武松得知真相後告到縣衙,希望官府能給自己伸張正義。但知縣已被西門慶收買,說證據不足,就沒再理會武松。這時的武松對官府開始失望了,認為官場腐敗,老百姓受欺壓,指望官府是不行的。所以他一怒之下,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然後到縣衙自首。這件事的打擊,應該是武松懷疑人生的起點。

二、被張都監陷害。

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後,武松被髮配到孟州,本以為可以忘記過去,重新開始。但武松怎麼也沒想到,他被張都監陷害關進大牢。不僅如此,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還要致武松於死地。武松這時對官府心灰意冷,認為官府實在太黑暗,逼得人們沒有活路,只能奮起反抗。所以武松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殺死了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以及張都監全家。這個事件之後,武松徹底走向了反叛的道路,也是他懷疑人生的延續。

三、宋江決定招安。

武松在孟州大開殺戒之後,穿上了孫二孃給的一個頭陀的行裝,假扮行者。他先是投奔了魯智深和楊志的二龍山,之後又隨二龍山合併到水泊梁山。梁山在宋江的領導下日益壯大,武松本以為在梁山可以每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地度過一生,但宋江的招安決定讓武松感覺有如晴天霹靂。當宋江試探性地提出招安計劃時,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水滸傳》原文這樣寫到: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可見武松是多麼的痛恨朝廷,反對為朝廷賣命。無奈宋江招安決心很大,又有吳用、公孫勝等人幫助忽悠,最終梁山接受招安。這時的武松對人生有些心灰意冷了。

四、徵完方臘死了很多兄弟。

梁山受招安後,朝廷果然派梁山人馬去征討其他的起義軍,分別是徵田虎、王慶、大遼、方臘。特別是徵完方臘後,梁山軍損失慘重,陣亡了五十九個兄弟(含女將),武松也斷了一隻胳膊。這時武松和魯智深大徹大悟了,他們倆認為朝廷就是利用梁山人馬,勝利之後肯定要卸磨殺驢,所以他們倆一起留在六和寺出家,沒有隨其他兄弟回京受封。這次是武松對人生看得最透的一次,名利都是過往雲煙,清心寡慾的生活比什麼都強。結果武松得以善終,一直活到八十歲。

結語:

終觀武松一生,從殺嫂起到六和寺真正出家,是他人生經歷的重要階段,也是對人生感悟不斷昇華的階段。


博超講堂


行者武松是國人都有記憶,都有一番評論,都有不少說辭的藝術人物。

武松是《水滸傳》中一個活靈活現、武藝高強、行俠仗義、思維縝密、頭腦清醒、抱打不平、拳打老虎的人物形象。凡是閱讀過名著或者看過影視劇的人十有八九都非常喜歡他。

武松快人快語,行動力極強,具有愛憎分明的典型特點。我們從他替兄行義,一番拳腳相加將其嫂殺斃,這足以說明在他腦海中倫理道德觀念、是非曲直、好惡分明的性格特點一覽無餘。

我認為武松在行事前早已做過盤算,分析過此行為造成的不可逆的,勢必會致使官方通緝逮捕的最終結果。

從武松最終“逼上梁山”以及在梁山上的種種作為可以看出,他對於自己的決定、產生的後果,走上梁山的選擇,在一百單八將中的不同作為,沒有後悔,沒有產生懷疑,對他人生的再次選擇曾有過遲疑,但從未懷疑過,並且一路走到底。

由此可見,行者武松對他行義殺斃其嫂並未懷疑過人生。





西部大帝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我看來,武松殺嫂一事,不但是其對原有“三觀”的踐行,殺完以後,反而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了懷疑。可以想見,從此他的頭頂上多了一道“殺嫂好漢”的光環,而在那個時代,殺死一對姦夫淫婦,是多麼一件光榮、偉大、正確的事情?享受這個榮耀還來不及,怎麼還會“懷疑人生”呢?

話已至此,接下來不妨多談談武松。

整部《水滸傳》,關於武松的著墨很多、頗為精彩。在小說裡,他的人生軌跡從落魄登上人生巔峰,打虎、殺嫂堪稱成名之舉、得意之筆。

而遍觀武松的成長軌跡、性格特徵,他逞強打虎、憤而殺嫂並不意外,同時,打虎、殺嫂也為他躋身水泊梁山英雄譜刷足了“副本”,更是他“職場履歷”的高光時刻。

那麼,武松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從頭捋一遍。

  • 蠻不講理

在小說裡,武松的出場並不閃亮。

那天,宋江殺了閻婆惜投奔了仗義疏財的柴大官人。酒過八分,宋江要去解個手。就在廊下,一個不小心踢翻了一個害了瘧疾、正在烤火的大漢的火鍁,炭火掀了大漢一臉。大漢惱了,跳起來抓住宋押司就大罵:“你是什麼鳥人,敢來消遣我!”這個大漢,就是武松。

瞧,就是這樣一個莽夫。

相貌堂堂、氣概凌雲的武松,是因何緣由寄居在柴進門下,書中未表。但是卻著重講了柴進有多麼不喜歡這個莽夫:

柴進因何不喜武松?原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次後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裡莊客每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這就好比說,有個並不沾親帶故的網友住你家,不交房租不說,吃你的、喝你的,卻沒有一點感恩之心,你家保姆稍有招待不周的地方,他不是打、就是罵,你對此人又作何評價呢?也就是仗著柴大官人心胸寬廣!

  • 被害妄想

宋江帶著武松在柴進的東莊上吃吃喝喝十幾天後,武松想家了,要回清河縣老家看看哥哥。注意,武松走的時候,柴進除了給銀兩、管頓飯之外,並沒有出門相送。而是剛結識武松不久的宋江、宋清哥倆兒,送了十來里路。

而最讓人覺得有趣的是,宋江、宋清送完武松,往回剛走了5里路,柴大官人親自騎著馬,背後牽著兩匹空馬來迎接宋江、宋清了。

各位看官,送武松的時候,柴大官人不方便,現在跑上幾里路就方便了?武松此去路程要好幾天,不差錢兒的柴大官人連匹馬都送不起了? 你品,你仔細品!

閒話不表。武松自離別了宋江,走了幾天路,就來到了陽穀縣地面。這個橋段,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了——他走近了一家門前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崗”的酒店。

就是在這家小店裡,武松的種種做派,確實讓人明白了柴進的莊客為何不待見他。

首先,武松不但有小人之心,還有點“被害妄想症”。

武松喝了三碗酒之後,酒家勸他別喝了。只因這酒後勁太大(在景陽岡,武松醉倒,證明酒家所言不假)。面對一片好心勸說,武松上來就懟:“休要胡說,沒地(難道)不還你錢?”

呵呵,這話說的。一來,你前面讓店家切肉,你讓切多少,人家切多少,何曾怕你缺錢了?說出這種話,不得不讓人揣摩這層心理:要麼是窮慣了,有點自卑,別人說啥武松都能朝那方面想;要麼是賴賬賴慣了,形成了思維定式。

整個對話中,酒家從未主動提過錢的事,而算上這次,武松一共提了6次:

“主人家,我吃一碗,還你一碗錢”

“主人家,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夠麼?”

“我又不白吃你的”

“叫我做甚麼?我又不少你酒錢”

“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謀我財”

接著,店家告訴他,這酒喝多了沒藥醫。武松又懟:“休得胡鳥說!便是你使蒙汗藥在裡面,我也有鼻子。”

這會兒,又懷疑店家使了蒙汗藥,這是不是典型的小人之心?不但小人之心,還有點被害妄想症。

酒家讓他暫住一碗,武松懷疑“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謀我財”;

登上景陽岡,大樹上寫的清清楚楚“景陽岡大蟲傷人“,武松還自以為很聰明地認為:“這是酒家詭詐,驚嚇那等客人,便去那廝家裡宿歇。”

直到在崗上看了“官宣”,武松這才認了頭。

事實上,這位好漢第一反應不是“怕甚麼鳥”,而是“欲待步再回酒店裡來”。可是轉念又一想: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

武松,就是這麼剛!就是這麼敏感!就是這麼愛慕虛榮!就是這麼小人之心!

  • 沽名釣譽

武松的沽名釣譽,除了上述怕“不是好漢”,還有很多例證。

因為景陽岡上打虎有功,武松得到了縣領導的親切接待。若真是英雄好漢,此處該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武松卻沒有。

在景陽岡上,獵戶發現他時,問他可曾見到大蟲,武松照實便說:“被我一頓拳打死了。”

獵戶不信,武松急了:不信?你看我身上有血跡嗎?繼而,還“把那打大蟲的本事,再說了一遍”,人家還是不信,武松非帶著人家去看現場。

眾人信了,把他請進村裡,武松“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腳,細說了一遍”。

見到如此神武的武松,老虎又被打死了,大家自然開心無比,又是宰羊、又是送酒,甚至還把段匹花紅掛在武松身上游街,武松一一受用。

這事也驚動了縣老爺,並且親自出面接待。到了縣衙,武松又神武了一把“扛著大蟲,都到廳前,放在甬道上”。面對知縣一臉的驚訝,武松“就廳前將打虎的本事,說了一遍”。(注意,打虎這件事,武松至此說了三遍了。)

驚呆了的縣老爺立馬賜酒,並且將獵戶們湊的1000貫錢賞賜給武松。

乖乖!1000貫不是小數目。1貫錢名義上是1000文銅錢,從五代開始,1貫錢實數是750文,所以說,1000貫,至少是75萬文銅錢。

什麼概念呢?北宋時期,1鬥米的價格在40-100文銅錢,1貫錢可以買200斤大米,1000貫可以買20萬斤大米。

摺合到今天,每斤大米3.2元(市價),20萬斤大米就是64萬元人民幣。

面對這筆鉅款,武松堅決不要,說什麼“小人托賴相公的福廕,偶然僥倖……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賞賜……何不把這一千貫給散與眾人去用?”

從這裡可以看出,武松也是粗中有細啊!

先拍拍縣老爺的馬屁——托賴相公的福廕;再謙虛推讓一下——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賞賜;再賣個人情——何不把這一千貫給散與眾人去用。

這一通騷操作之後,贏得了縣令的好感,替他參了一個都頭。這個都頭,大概等於縣公安局轄下的派出所所長。

只不過當了官家的小小的皂吏小廝,武松立馬跪舔:“若蒙恩相抬舉,小人終身受賜。”驕矜自滿之色露於言表:“我本要回清河縣去看望哥哥,誰想到來陽穀縣做了都頭。”

親,您還記得您是回家探親呢?您還知道家裡有個生活不怎樣的大哥呀?

武松既沒有把那1000貫去孝敬哥哥,也沒有立馬回家探親,而是換了個所長沒事兒人一樣地留下來了。

  • 挾偏帶私

這裡要講講武松殺嫂的事兒。

武松為何殺嫂,大家都很清楚。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並且陰謀毒殺武二郎。潘金蓮、西門慶該不該死?即便放到今天,如此泯沒人性之舉,也確實該死。

但這就能證明,武松殺嫂的正當性嗎?我看未必。

首先,武大郎與潘金蓮的結合,本身就是一個悲劇、鬧劇。

武大郎何等面目: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得了一個外號——三寸丁谷樹皮。雲谷樹皮者,甚言其皮色斑麻粗惡也。就是說,武大郎不但長得矮、面目猙獰,皮膚也不太好,像一塊又幹又糙老樹皮。

潘金蓮何等姿色: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臉蛋俏、身材好,標準的大美女。

這兩個人的結合,純粹是潘金蓮人生的不幸:在別人家當丫頭的時候,主人要纏她,她不從,就被主人恨上了,怕武大郎聘不起,還拿錢倒貼嫁妝,愣是推給了武大郎。

這明擺著就是一幅“你不從勞資是吧?勞資把你推進火坑裡!”這明擺著是一種殘酷的懲罰、是對潘金蓮赤裸裸地糟蹋!

膽大心細的武松不明白這個道理?真是有良知的好漢,該是告訴大哥,放人家姑娘一馬,大戶欺負人家,你怎麼還幫兇呢?

並沒有。武松似乎覺得“有便宜不佔王八蛋”,也明知道,憑著武大郎這等人才,絕對降不住情竇初開的潘金蓮。可是,他寧可自欺欺人,也不敢面對現實。

最後,大哥被人毒殺,這才氣急敗壞地殺嫂,您,早幹嘛去了?

  • 甘當小弟

武松殺了嫂子和西門慶,背了人命官司,被髮配到了孟州城。路上結識了靠殺人越貨、開黑店為生的張青、孫二孃夫婦;隨後又來到了安平寨。

在這裡,武松又迎來一個高光時刻:醉打蔣門神。

可是深究一下,為啥要打蔣門神,事實的真相,還真是一地雞毛。

武松在安平寨遇到了當地流氓頭子——施恩。

這真不是有意抹黑武松的人際圈子。施恩小時候學過武術,當地人給他起了一個外號:金眼彪。

安平寨有個市場叫快活林,山東、河北的客商都在這裡做買賣,有100多個客店、二三十個賭坊、當鋪。

施恩仗著一身的武術,又團結了本地一些亡命歹徒,開了一家“人肉店”,其實就是黑社會。乾點什麼勾當呢?有過路的妓女,先得參見他,然後才允許在本地賣淫,從中抽點份子錢;同時,對當地的客店、賭坊、當鋪收點保護費。

這難道不是典型的流氓團伙嗎?

這塊肥肉,被當地的張團練看中了。不知道從哪裡請來一個蔣名忠,諢名蔣門神。這傢伙本事好,三下五除二就打得施恩“兩個月起不得床”。

一看武松這個愣頭青來了,立馬拉攏過來,才有了後來的醉打蔣門神。

武松以堂堂大丈夫的八尺身軀,並不是除暴安良,反而甘心當起了打手、小弟。這算哪門子英雄好漢?

但是,按照武松的理解,他這是報恩。因為施恩父子動不動就給點優待:免一場殺威棒,送點酒肉喂他幾場。幾個小管營給他拜一下,他就有些飄飄然了,感恩戴德,任憑施恩父子把他當牛馬驅使。

如果他糊塗,更說明他沒出息;如果他心裡明白,那他不過只是囿於奴才道德的鬥宵之士而已。

所以,武松殺嫂,無所謂“懷疑人生”,這不過是一個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他而已!


媒體任


水滸雖只是一部小說,作者通過對人物細緻的描繪,才感覺如同和英雄面對…

看表面武松像是一莽漢,其實在二郎的心裡不光只有規矩《法制》,更有倫理忠義!從很多細節中就可看出來…年少時鬥毆傷人潛逃就是對法的畏懼,做捕頭後的忠職就是期盼國安民富!面對大哥的恩情,面對嫂子的色誘只能選擇離去!當得知嫂子與人私通大哥被殺,他的第一反應還是尋求法律,法治不能保護人時敢做敢當的都頭選擇了自已的方式,收集證據殺首惡不傷無辜,不逃避甘願伏首等行為,才有民眾聯名請願,保全了性命,才會有讀者心中公認的英雄!

若說武松對人生有所懷疑,那也不是殺嫂之後,應該是身陷都監府後才明白,一個平民身處黑暗的社會,想要有所作為那隻能是做夢!一個熱血青年想要改變社會改變制度,只能依靠自已手中的鋼刀…從作者的出發點看,前後的武松對比,就是逼上梁山唯一出路!

身陷都監府後的武松徹底對社會失去信心,從官府第一次招安,武二郎第一個出來反對就可看出,從和宋江兩人的關係前後對比也能看出,上了梁山的武松為何冷淡及時雨?因為兩人心中對待朝庭的觀點早以不同,得勝不歸朝出家六合塔,只能是英雄無奈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