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宁海号巡洋舰真实视频,此舰从日本购得又被日军击沉



宁海号轻巡洋舰是中华民国海军在抗日战争前向日本订购的军舰,姊妹舰平海号是由日本提供零组件,江南造船厂仿制。前者是抗日战争前外购的最大最先进的军舰,后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造的最大型军舰。
“宁海”“平海”前期的主要目的是震慑地方军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宁海号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吨,全舰编制为361人,在中国是首屈一指了。2000多吨的舰船上不仅安装了6门140mm主炮甚至还在舰上配备飞机,但吓人的个头掩盖不了稳定不足的缺陷,所以名为“巡洋舰”实则以内河或沿海活动。舰船本身也不利于远洋。

首舰宁海号在1931年2月20在日本兵库县相生市播磨造船所开工,宁海号轻型巡洋舰原型夕张号轻型巡洋舰,特点上也是十分相近,夕张号也是一艘3000吨级的体格配备5000吨级的武器。


民国时期的宁海号巡洋舰真实视频,此舰从日本购得又被日军击沉

140mm这种火炮,是中距离的主力火炮。它的威力很大,炮弹重达38公斤,装药就有11公斤,火炮射速10发/分钟,射程高达18000米,足以对大型军舰造成相当的破坏。。一般认为,北洋水师之所以在黄海被重创,主要就是这个口径的火炮大大弱于日本人,在中距离炮战中吃了大亏。

由于中日战争、大规模抵制日货是在1931年918以后,所以当时的播磨船厂同意了中国方面的订货。虽然播磨船厂今天叫做石川岛播磨重工业,但当年也就是个二流民间船厂,养活员工接受订货日本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军舰于1931年10月完成建造,而平海号也是在宁海号下水前决定仿制。总体来说,这两艘军舰的性能在中国属于顶尖,但在世界上来说真的是非常平庸。

1932年8月宁海号驶回上海的时候,大量上海民众赶赴码头观看这艘军舰,随后只要宁海号所到之处,总是有很多群众围观。比如1933年6月在武汉停靠期间,2天就有3000多群众登舰参观。11月在镇江停靠期间,也接待了群众上万人,有的一天就由3400多人登舰。

1935年9月平海号下水时,场面更为宏大。由于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巡洋舰,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亲自主持下水仪式,参加仪式的社会各界人士有1000多人。

1937年8月11日,江阴战役爆发,当时中国的主力舰变成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了防备日本海军溯长江而上,命令海军布控沉船淤石,阻塞江阴附近航道,先后共沉大小军舰、商轮35艘,民船盐船趸船193艘,石子7000多方;同时在江面布雷,构成一条坚固的水中封锁线,并派海军第一舰队四艘主力舰泊受封锁线内侧。

第一舰队是中国海军主要的作战力量,包括宁海号,平海号,逸仙号三艘30年代的新式轻型巡洋舰,以及老舰中战斗力最强的应瑞号轻型巡洋舰。

第一舰队负责防卫江阴阻塞线,击退任何试图接近的日军军舰。

第二舰队实力就弱了太多,主要有驱逐舰建康号、炮舰楚有号,当时在南京水域活动,准备随时增援江阴一线。

江阴战役历时一个月,最终的战斗爆发在9月22日,面对日军的狂轰乱炸,鏖战中各炮炮管、炮闩均因发射逾量而烫手,但炮手们仍奋战不止,甚至造成了枪架纵轴因发射过量而折断。

英勇的作战并不能使战斗获得胜利,没有空军的协同防御,失去制空权的海战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沉没与灭亡。


民国时期的宁海号巡洋舰真实视频,此舰从日本购得又被日军击沉

仅次于宁海号平海号,中国第三大巡洋舰逸仙号也被空袭沉没。

然而“宁海”“平海”姊妹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一艘搁浅、一艘沉没,但日本和汪伪政权却没有放弃对这三艘军舰的兴趣。日本方面于1938年将这三艘军舰先后打捞出来,因为是沉在江中,对钢铁腐蚀有限,军舰打捞以后经过修理还可以继续使用。

大体修复以后,汪伪政权提出这是中国的财产,希望日本方面转让给他们。当时日本人满口答应,但之后就将三艘军舰开日本境内,逸仙号作为海军潜水舰队的练习舰,不用于军事作战。而宁海号(日本方面叫五百岛)和平海号(日本方面叫八十岛号)干脆停泊在港口作为水兵的宿舍。

到了1944年联合舰队已经被重创,大部分军舰已经沉入太平洋海底,于是平海号和宁海号也被紧急改装投入一线,都作为掩护运输舰的护航舰使用。

此时联合舰队已经很难有效作战,过时的宁海号和平海号也无法胜任这种远洋作战。宁海号投入前线仅仅3个月,于1944年9月19日在御前崎南方八丈岛被美国潜艇鲥鱼号击沉。

吕宋岛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沉。

逸仙号由于过于老旧,又是浅水设计,难以进入远洋作战,只能停泊在日本近海。日本投降后,逸仙号还给了中国,随后编入中华民国海军,参加了第二次国共内战。大陆沦陷以后,逸仙号跟随舰队撤到台湾,一直到1958年才退出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