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殺了很多大臣,為何唯獨不敢殺程咬金?

Anky丿灬魑情


程咬金還活著的時候,武則天雖然已經掌握了不小權力,但距離稱帝還遠的很,兩人之間交集非常有限。

在《隋唐演義》系列評書中,程咬金是個長壽的老妖怪,一直活到李顯、李旦做皇帝的時代。歷史上的程咬金雖然也是很難得的長壽之人,活了76歲,但程咬金去世的時候,距離武則天稱帝還有25年,沒有一些人想象中活的那麼久。

歷史上的程咬金,和評書中的現象差別很大。程咬金出身於一個地方大族家庭,祖上三代人都是州郡一級官員,雖然距離那些高門士族還差的有點遠,但與評書中窮的要去販私鹽賣耙子的形象差距就更大了。隋末天下大亂後,程咬金曾經組織了一隻數百人的鄉兵自保家鄉,是典型的地方勢力強大的土豪。瓦崗軍勢力強大後,程咬金加入了瓦崗軍。瓦崗軍失敗後,程咬金與秦叔寶等人降於王世充,後來與王世充發生矛盾投靠了李唐政權,成為秦王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將。程咬金與秦叔寶在李世民下屬的地位,大致相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程咬金還排在秦叔寶前面。

玄武門事變中,程咬金也積極參與。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程咬金長期在京師長安負責宿衛,很少對外出徵,可見李世民對其的絕對信任。

(程咬金)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去世,唐高宗李治繼位。程咬金繼續在京師負責宿衛。

李治繼位後,與長孫無忌等李世民安排的輔政大臣矛盾加深,立武則天為皇后的過程中,唐高宗李治與長孫無忌等人發生了激烈的政治鬥爭。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成功立武則天為皇后,只是唐高宗李治對長孫無忌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兩人矛盾依舊巨大。

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人,屬於比較典型的山東豪傑(這裡的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區)出身,同長孫無忌這樣的關隴貴族不是一路人。不過程咬金也同樣與唐高宗李治沒啥親密關係,不是唐高宗李治信任的人。

在李治和長孫無忌矛盾激烈的背景下,長期京師宿衛的程咬金被殃及池魚,李治要把京師宿衛換車自己更信任的人。

顯慶元年(656年)八月,程咬金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前往西域討伐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從玄武門之變後開始,程咬金已經30年沒有領兵作戰過了,這次任命顯然有把程咬金從京師宿衛的位置調開的政治背景。程咬金對比也比較清楚,打仗時患得患失疑懼非常,這次出征未能取得成功。

大軍回師以後,程咬金被免官。不久後,程咬金重新被啟用為岐州刺史,程咬金以年事已高為由請求致仕退休。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在長安的家中去世,時年76歲。

程咬金去世前六年,顯慶四年(659年),長孫無忌被逼自盡,李治和武則天取得了徹底的勝利。與舅舅長孫無忌的鬥爭中,顯然李治才是主導,武則天只是李治的打手。

程咬金去世前五年,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李治患風眩病,武則天開始幫助李治處理政務,權勢進一步擴大。

程咬金去世前一年,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李治一度被宰相上官儀等人說服,準備廢掉武則天的皇后之位,在武則天遊說下李治改變主意,上官儀等人被抄家滅族。武則天的實際權力進一步擴大,開始被和李治一起共稱為二聖。

程咬金去世的時候,武則天已經因為幫助身體不好的李治處理政務掌握了巨大權力,上官儀等人被殺後,李治再想廢掉武則天都難度比較大了。但當時武則天還只是有比較大權力的皇后,在歷史上類似人物挺多,誰也想不到武則天后來會自己做皇帝,在當時誰要說武則天以後能做皇帝只會被認為是妃子。

程咬金去世25年後,690年,武則天才正式稱帝。


仁勇校尉


武則天從來不是為了殺人而殺人。

她殺人只是為了清除自己前進路上的障礙。

先是做皇后,後是做皇帝,誰攔著就殺誰,

為什麼不殺程咬金?不是不敢殺,是因為程咬金並沒有構成她前進的道路上的絆腳石。

李世民死後,李治當了皇帝,左右朝政的是關隴貴族集團。

關隴貴族就是當年八柱國那些人,在隋朝的時候,他們就能左右朝政,在唐朝還是。

程咬金不屬於這個集團裡面的人。

他是山東造反集團。

演義小說裡不是說了嗎,他在瓦崗寨上是混世魔王。

他的領導是翟讓和李密。

李密被打散了,他投靠王世充。

後來又從王世充那兒到了李唐。

他們比不過長孫無忌這些一路跟過來的人。

所以當初李治想要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他去問舅舅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就關隴貴族的領頭人,一呼百應。百官都聽他的。

搞得李治和武則天很頭疼。

但是李治問李勣,這個瓦崗寨上原來的軍師徐茂公,他就說了一句“這是陛下的家事”。

之所以這麼說,就因為他們不屬於關隴貴族集團。

他不想臣服於長孫無忌,也不想和李治作對。

徐茂公這樣想,程咬金肯定也是這樣想。

當年瓦崗軍的人這時候都夾著尾巴做人,怎麼會跟人家李治作對,怎麼會成為武則天皇后路上的絆腳石呢?

所以武則天才不會殺他。


錦翼


首先武則天和程咬金之間沒有實質的衝突,殺程咬金沒有必要。所以說不是不敢動,是真的動不了。

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後降唐。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年)去世,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諡號"襄"。陪葬昭陵。

程咬金在武則天登基前就病逝了,沒有和武則天直接衝突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病逝,而武則天登基做皇帝是在690年。兩人沒有實質的衝突,殺他為何!武則天在清除異己上絕不手軟,但也不是什麼人都殺的。武則天是一個愛才的君王,她統治下的唐朝應該是一個強盛的朝代


拓跋飛翼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絕對不敢殺程咬金,關鍵是殺不死,因為武則天當皇帝時,程咬金已經下了黃泉25年左右了,這該如何殺?

但,武則天剛開始干政時,還是和程咬金有不少交集的,那時候為什麼“不敢”下手?

程咬金其人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為知節。這是一個傳奇人物,曾經起義於瓦崗寨,後來跟了李世民,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

在平定各方時,程咬金跟著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戰績卓越,被封宿國公。歷史上最血腥的兄弟相殘“玄武門之變”,程咬金也是參與者,其後就被封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後來又被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關於程咬金的民間傳說很多,文學作品也有一些,如今的相關電視劇也不少,程咬金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性格和武功。

演義中的程咬金是個福將,性格大大咧咧,胸無城府。雖然武功一般,但勝在勇猛,而且粗中有細。程咬金為人好打抱不平,重兄弟情義,性格直爽,很受大家喜歡。

程咬金的武功,最強的據說是“奪命三斧”,這武功不是別人教的,而是咬金在夢中所學。到底是哪三板斧呢?

第一斧,劈腦袋。從上至下劈過來,有點力劈華山的意思。很明顯,這就是衝著要命來的。很多人被整得措手不及。

第二斧,鬼剔牙。第一斧劈下去,如果沒成功,收斧少許,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猛的往前戳對方面門,彷彿幫對方剔牙。這招讓很多人敗在程咬金手中。

第三斧,掏耳朵。這是在兩人錯鐙之時,斧頭一個橫劈,看似目標就是來人的耳朵。此招使出,對方只能使出“鐵板橋”的功夫,平躺馬上了。

這就是程咬金的三斧頭,如果來人防住了,那就再玩一遍,彷彿“電視重播”。如果能防住程咬金的前三板斧,後面也就沒有威脅了。現代人經常用“程咬金的三板斧”比喻手段簡單,招數有限。

程咬金是凌煙閣24功臣中,活得最久的兩個人之一,有一定影響力,這種影響主要是在武將中。

武則天和程咬金的交集

武則天生於公元624年,比程咬金小了35歲。在李世民活著時,武則天和程咬金沒有交集。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李治成了“唐高宗”。不久,武則天被李治從感業寺接了出來。

從此,武則天開啟了鬥爭模式。先是和後宮那些女人鬥爭,後宮那些女人當然不是對手;接著,武則天輔助李治做政事,這次鬥爭的對象成了眾大臣。

對於女人干政,大臣們當然是不願意的。武則天一看這些老臣,個個擺著一張臭臉,靠著自己曾經的功勳,靠著凌煙閣這塊招牌,影響朝廷和社會,這讓武則天極不舒服。

經過一番運作,武則天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武則天權利更進一步,李治夫婦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

公元664年,武則天在李治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開始一起“辦公”了。這段時間稱為“雙聖臨朝”。

在武則天“奮鬥”的這段日子裡,不少官員受了影響,但程咬金沒受影響,難道是武則天不敢收拾程咬金?

當然不是,武則天的權利逐漸增大時,凌煙閣24功臣漸漸衰落,當武則天真能決定一些事的時候,24功臣只有5個了,分別是:徐茂公、長孫無忌、程咬金、尉遲敬德、唐儉。這五個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然是長孫無忌了,這人當然得趕出去,武則天成功了;唐儉在公元656年,病逝了;徐茂公對於武則天,早期並不反對;尉遲敬德影響力大,武將出生,無需收拾,在公元658年去世了。

剩下的,就只有程咬金了。收拾不收拾呢?

武則天用行動告訴大家,這個人還是不收拾的好。首先因為程咬金是個粗人,不按常理出牌,惹惱了此人,後果難以估計;其次,程咬金此時是幾個人當中年齡最大的,是老大哥級別的,“收拾不好”就會引起公憤;第三,程咬金是武將,對朝廷政事影響力有限,無需收拾;第四,程咬金年事已高,活不了多少日子了,何必收拾?最後,程咬金並沒有旗幟鮮明地反對武則天干政,那麼就無需管他。

武則天當了皇帝后,和程咬金是沒有交集的。但,武則天剛乾政時,和程咬金是有交集的。因為程咬金年齡大,對朝廷政事影響不大,又沒有明確反對自己,所以武則天沒有去“收拾”程咬金。


藍風破曉


武則天是一代女皇,她67歲在公元690年定都洛陽,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建立了武周政權。而陳咬金乃大唐開國名臣,參加過玄武門之變,是凌煙閣二十四臣之一。


為什麼武則天不敢殺程咬金?

一,怎麼殺死人?

程咬金在公元665年逝世,享年77歲。

那時候,二聖臨朝,李治在世,武則天還不是皇帝。

等武則天當皇帝,程咬金早就死了二十五年,一個死翹翹地人,她怎麼殺?

二,利益不衝突

小孩講對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講立場,必須站隊。這就存在利益衝突!

李治上位,長孫無忌等人被貶,為什麼?權勢大,影響著皇權。


廢王立武事件,就是雙方的一次較量。

比如褚遂良,那是強烈反對,甚至不惜磕頭到流血。可是武則天想當皇后嘞。

而李勣(jì)則是說“廢王立武,這是陛下您自個家的家事。”

最終,武則天當上皇后,褚遂良、長孫無忌被貶,李勣深受帝恩。聽說李勣姐姐守寡,武則天親自慰問,封賜東平郡君。

程咬金那是一直站在李治一方,早年親自護送他繼位,未曾公開反對武則天立後,和武則天利益不怎麼衝突。


大事不糊塗,作為武將,只要程咬金不犯大錯,不作死,晚年基本會保。

公元657年,程咬金征討賀魯,殺降利財,也是他晚節不保的一次征討,但依舊活著,併成功退休。

退休養老,那更沒利益衝突了……


三叔小記


首先,武則天比程咬金小了幾十歲,李治把武則天封為皇后的時候武則天已經六十幾歲了,當時程咬金已經不理朝政了。後來李治不想讓武則天當皇后了,但是武則天很有野心,她直接自己當了皇帝,自己掌權,這時程咬金都已經很老了。武則天大肆屠殺大臣的時候,程咬金早就去世很久了。


其次,程咬金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他並沒有反對武則天的行為,甚至於他的子孫也沒有跟武則天對著幹。程咬金的子孫在朝堂上並沒有很熱情,而是選擇去鎮守一方,使得程家得以保全下來。而有些人就沒那麼有眼見了,比如說徐懋功的後代,他們很看不慣武則天一個女人執政,一直跟武則天作對,甚至造反,武則天自然不會留他們。他們造反失敗了,武則天還誅了他們九族,還把已逝世的徐懋功的墳給挖出來,可見武則天對待不效忠她的人有多心狠手辣了。


最後,武則天是一個很殘忍的人,但她不會平白無故地殺大臣,她殺大臣肯定是因為那個人礙了她的道。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除去了當時的皇后等人,這些人都是對她有威脅的。

還有一些李家人反抗她,也被她處死了。而程咬金就沒有表現出反抗的態度,武則天自然也是看在眼裡,殺死很多反對她的大臣,留下不反對她的人。


奇聞大百科




武則天作為中國第一個名正言順的女皇帝,殺死了很多政治異端,大部分便是貞觀之後留下來的老臣,可是粗魯愛惹麻煩的程咬金卻倖免於難並且成為第一福將,這是為什麼呢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末天下大亂,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降唐。隨太宗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預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代襲。 麟德二年去世,追贈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




早年的程咬金家境不好迫於生計,打起主意買賣官鹽,不過很快就被抓了,入獄沒多久就因為新帝登基給赦免了。出獄後她母親也勸他找個正事做別在幹犯法的事了。但是迫於戰亂程咬金便打了一把三板斧開始了他的強盜職業生涯,雖然是做的強盜,但是也是做著劫富濟貧的事。程咬金仁義的處事原則為他在江湖贏得了名聲,後來去了瓦崗山做了山頭大王。剛入夥的程咬金便想著劫一筆大買賣,讓自己和母親在山寨中受人尊重。適逢靠山王楊林兒子護送朝綱進京,程咬金二話沒說便揮舞板斧劫了下來,自此勇猛的名號傳播開來。後來,他認為當強盜不是萬全之策,聽聞李世民思才若命,便打算投靠他,恰逢李世民正在招才,這就樣,程咬金連夜帶著母親投奔李世民開始了他開國之功。程咬金能夠認清時勢證明並非莽夫。



後來武則天奪了皇位,為了使各方集團勢力臣服和施行自己的見解,武則天必須設立嚴厲的刑罰來懲治殺害公開與她作對的人,武則天並非為了一己野心而打擊舊臣,而是消滅那些與自己有相悖政治觀點的勢力但是程咬金不笨啊採取低調的態度不反對誰也不支持誰給人一種只想安心過自己晚年的老頭。

程咬金看起來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別人的智慧也不低,從他一開始投靠朝廷,到後來的低調都透露出他的智慧


大夢哆啦A夢


古裝電視劇中,大多數以清朝和唐朝為背景,在很多關於唐朝歷史的電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武則天登上帝王之位,將曾將的開國大臣一一斬殺,關隴集團幾乎被武則天殺了個遍,但唯獨三板斧程咬金不僅保得性命,甚至還被重用,死後也被厚葬。那麼,電視劇中演的是真的嗎?為什麼在武則天的權力之爭中死了那麼多功臣,唯獨只有程咬金倖免於難呢?這就要從武則天與程咬金的利益衝突和程咬金的為人說起了。

首先武則天和程咬金真的有利益衝突嗎?大多數人都知道,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後宮的一位才人,那時的武則天只存在後宮爭寵的可能,與身在朝堂的程咬金根本不可能有交集。真正使武則天可能碰到程咬金的只有在武則天得到李治重用之後。而在他們真正有了交集的時候,程咬金是怎麼做的呢?公元655年,李治為了武則天“廢王立武”,這時候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決定受到了長孫無忌等人的阻撓,然而程咬金在這件事裡的存在感並不高,也就是說他其實是默認這件事情的。從不強出頭,這也是程咬金保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在這個時候,程咬金就已經避開他和武則天的一個最關鍵的利益衝突了。再後來,武則天漸漸有了極強的政治野心了,出現了兩王持政的局面。但是這個時候程咬金做了什麼呢?程咬金帶兵攻打怛篤城,中間默許王文度將已經投降的胡人全部殺死,搶奪財物,回京之後就被免了官。從此程咬金的仕途就已經非常慘淡了,幾乎沒有再被重用過,那麼程咬金也就談不上對武則天的野心有影響了。最後甚至辭官回鄉,不再參與官場是非,那麼武則天有什麼理由再去殺掉程咬金呢?

從始至終,程咬金的仕途其實與武則天關係並不大,甚至在程咬金去世之後,武則天才登上帝位。所以都是電視劇的誤導,兩個交集並不深的歷史人物被聯繫起來,甚至生死掛鉤。

再說程咬金的為人。在很多說書人口裡,程咬金活了一百二十歲,可見程咬金在民間的口碑還是非常好的。電視劇裡塑造的程咬金,大多是扛著三板斧的大大咧咧的粗人形象。雖然程咬金確實是個武將,但是他其實非常聰明,不僅僅是懂得選擇一位明主,在官場中也是非常懂得進退的。最初程咬金作為李世民的二十四位開國大將之一得到了重用,之後在李世民駕崩之後,更是親自護送李治回宮繼位,並在宮門外駐守保護數月,在之後武則天一步步掌握實權的過程中,程咬金也不曾公開反對。

一路過關斬將擁戴明君,不僅僅是靠運氣,重要的還是看人的能力和謹小慎微的性格。程咬金在老年時曾被起任為刺史,但他並沒有接受,而是上書“乞骸骨”請求告老還鄉。在官場上呆的久了,很少有人能如程咬金一般輕易放下權利,這招以退為進怕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也讓程咬金度過了一個安樂無憂的晚年,死後被追加封號。

程咬金死後,不僅在多部文學作品中出現,在民間也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對他的評價也是清一色的忠臣。很少有歷史人物能夠在後世口中保持清一色的好評,程咬金就是那位“奇人”,足以見得他為人處世的本事。武則天的權力之爭並未波及到程咬金,就算是他摻和進去了,也不一定是和長孫無忌等人一樣的下場。


亭殿閣


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為什麼不敢殺程咬金呢?

原因實在太簡單了,武則天稱帝於690年,程咬金則死於665年,對於已經死了25年的程咬金,武則天和他有什麼仇?即便有仇,她想殺程咬金,難道還能讓程咬金活過來再死一次不成?

所以,“武則天當皇帝之後為何不敢殺程咬金”這個問題,也太讓人啼笑皆非了,當然,將時間背景換成在武則天稱帝之前,此事便值得說一說了。

那麼,武則天稱帝之前,為什麼沒有剷除程咬金呢?

武則天於貞觀十一年被唐太宗看中,然後被召入後宮,封為才人。

只可惜,武則天雖然模樣生得美麗嫵媚,可卻一直沒能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她極力地表現自己以討唐太宗的歡心,可不論她再怎麼做,再怎麼爭寵,唐太宗卻始終沒有睜眼看她,更不用說喜歡她了,她入宮時是才人,等到唐太宗駕崩之時她仍然還是一個小小的才人。

永徽元年,唐高宗去感業寺燒香的時候,看到了可憐楚楚的武則天,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

於是,唐高宗在永徽二年突破了倫理綱常的束縛,將武則天帶回了皇宮,備受高宗的寵愛。

如果不是因為當時高宗已經有了皇后的話,武則天一入宮恐怕就會被冊封為皇后了,不過高宗對武則天的寵愛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為了讓武則天坐上皇后的位置,高宗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

他要廢了王皇后,然後改立武則天為後。

唐高宗的這個想法不用說也知道肯定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當然是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了,他這個舅舅可了不得,乃是關隴集團的領袖人物。

關隴集團自隋末亂世以來,雖然已經弱了很多,後又經唐太宗的刻意打壓,又弱了幾分,可到了高宗時期卻有“復興”之勢,原因便在於長孫無忌在唐太宗去世之後又開始了他的小動作,想要控制朝政。

所以,唐高宗當了皇帝之後,實際上一邊忌憚長孫無忌的同時,一邊又想剷除長孫無忌和關隴集團對朝政的影響甚至是控制,對於這一點,武則天掌權之後同樣如此,她也在想方設法地推倒關隴集團這塊招牌。

唐高宗試圖“廢王立武”,長孫無忌帶著關隴集團跳出來反對,這既是高宗和武則天的一次政治危機,實則也是他們打垮長孫無忌和關隴集團的一個契機,從而鞏固自己手中的皇權,不再受長孫無忌和關隴集團的掣肘。

唐高宗明顯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廢王立武”之事上,他一步也不肯讓,誰讓誰就輸。

誰都不讓的話,只能憑本事贏。

這時候,朝堂上的不少人也看出了唐高宗、武則天和長孫無忌、關隴集團在鬥法,站哪一邊呢?說到底李治才是皇帝,更何況當時很多人也遭到了關隴集團的打壓,所以不用想也知道肯定越來越多的人站到了李治這一邊。

所以,唐高宗最終在“廢王立武”之事上打敗了長孫無忌,挫傷了關隴集團的銳氣,後來又在659年正式對長孫無忌下手,以謀反之罪流放黔州,隨後逼他自盡。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死,關隴集團瞬間失去了主心骨,也就沒辦法繼續在朝堂上和唐高宗、武則天作對了。

當時李治、武則天懲治了不少太宗舊臣,可程咬金為什麼能夠倖免一難呢?

實際上,李治和武則天想要對付的是關隴集團,因為反對他們的也是關隴集團,而程咬金並不是關隴集團的人。

更重要的是,程咬金這個人很聰明,他可不像影視劇中的程咬金那麼憨,他是一個活得很精明、很通透的人。

李治不是在鬧“廢王立武”嗎?長孫無忌仗著自己位高權重,反對得最歡快,可是程咬金卻聰明地躲到了一邊,不摻和這事,和老程差不多聰明的李勣也說了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之後站到一旁不吭聲了。

程咬金老老實實地當他的將軍,李治讓他去出去打仗,他二話不說去了,沒有摻和“廢王立武”,所以自然沒收到牽連。

程咬金在顯慶元年率軍打得突厥人找不著北,這時候的李治和武則天也已經取得了“廢王立武”的勝利,皇權得以鞏固。

所以,程咬金開始給自己謀後路了,他謀什麼後路呢?

顯慶二年的時候,他率軍抵達恆篤城的時候,胡人紛紛開門請降,程咬金卻一聲令下發起了屠城,屠完了城,一溜煙跑了。他回到長安的時候,文官們紛紛彈劾他屠城之事,於是他順勢交出了兵權。

程咬金選擇自汙,選擇交出兵權,選擇讓李治和武則天放心,這就是最好的後路。

這邊才被罷免了官職,被調去歧州當刺史,那邊程咬金便上表請辭,皇帝呀,我老了,我要辭職回家養老了。

李治這時候也很默契地配合了程咬金,好好好,愛卿辛苦了,回家好好享享清福。

別說武則天沒想過要殺程咬金,即便她有這個想法,活成精了的程咬金也不會給她這個機會。


流浪的侯爵


第一:他是李世民定的24功臣之一,這24個功臣是協助李世民打天下的大功臣。李世民去世之前,程肯定受到優待。

第二:李治當了皇帝之後,他想要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後,程咬金並沒有像長孫無忌那樣反對過於激烈。

第三:程咬金在李世民在位期間,雖說是24功臣之一,但是實際上沒有太多的戰功,即使是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程咬金也是在後方鎮守,並沒有功高震主。

第四:李世民駕崩之後,程咬金率領飛騎軍保李治即位,這也讓李治對他十分敬重,李治不會動程咬金,武則天夫唱婦隨在此期間也沒有動程的念頭。

第五:程咬金憨厚。他自知是一介武將,朝廷大事自己能不插嘴就不插嘴,讓那些文官吵去吧。另外,廢王立武這件事,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家事,程咬金在這一個問題上,也識趣的從頭到尾沒有說話。

第五六:程咬金知道身在官場,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不該管的事不能管,不管官再多大,天下還是皇帝的,他擁有大智若愚!

以上幾點是武則天沒有動程咬金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