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洪:從合夥到單幹,揮淚後不懼從頭再來

潘江洪:從合夥到單幹,揮淚後不懼從頭再來


採訪了重慶人在紹興的這個團體的一個個主角,似乎相似的經歷是那個時代必有的印記,這一批現在活躍在紹興紡織行業的年輕的創業者,都在印證著那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精骨、餓其體膚......”這一次走訪的紹興“焰霄針紡”的創始人潘江洪時,也同樣用質樸的語言詮釋著他一路走來的歷程。

01

踏踏實實的強大自己


潘江洪,重慶忠縣人士。說起老家,他描述道:“就是一個很窮的地方,沒有工業、經濟落後,現在就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基本大家都出來打工或者創業了。”那個年代,老家人都是一個個出去了,然後回來的時候就帶上有志向打拼的同鄉一起再出去,一個帶一個,親戚帶親戚的走出那個窮鄉僻壤。潘江洪回憶道,大家都是坐船為主,那個時候擠滿了出去打工的人,能在船上找到一個舒適的戰立的位置都很難。從老家坐三個小時的中巴車到縣城、再坐五天四夜的輪船到安慶,然後轉二十多小時的大巴車到紹興。

潘江洪:從合夥到單幹,揮淚後不懼從頭再來


1998年,16歲的他沒有社會經驗和技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他到處打著零工。有一次回老家的大巴上,同車的一位老人被偷走了一千五百塊的血汗錢,那個老人哭的撕心裂肺,而小偷則堂而皇之的和同夥下車走了。那個年代的治安讓人如此的不安,他們的打工的錢放在身邊的不同的口袋和行李裡,生怕被人偷走,小小的年紀就要學會這些生存的技能。潘江洪現在還對那個場面記憶猶新,那個時候開始他便立誓要出人頭地,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才可以保護自己,幫助別人。

信誓旦旦的他便開始想做生意,和親戚合夥支起了賣菜的攤子,一開始跟著長輩一起做,每天半夜去進菜,樂此不疲,也學到了不少做生意的知識。可是親戚在紡織工廠旺季的時候回去上班了,只剩他一個人打理菜攤子,也許是自己太年輕了,還不懂的要珍惜機會,半夜兩點的進菜時間,他常常會睡過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日子是沒有辦法把生意做好的。現在想起來,潘江洪還是會唏噓,“那個時候就是太年輕了,自己想想都覺得好笑呢!”也許就是時機未成熟,自己也還沒有成熟的心性,他後來便踏踏實實的去棉紡廠打工了。為了生活餬口的棉紡廠的工作,也不是非常的穩定,每年的淡季,他尋機會出去做三輪車生意,積累資金。


潘江洪:從合夥到單幹,揮淚後不懼從頭再來


02

從合夥到單幹,揮淚後的堅強


市場發展的腳步很快,中國的紡織行業迎來了春天,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紹興這個紡織城裡創業。2002年,對潘江洪來說,是一次人生的轉折。創業的機會再一次來到,堂哥和叔叔要在紹興開廠,他也想加入其中,當時需要五萬塊錢的初期投資。父母總是傳統的,希望孩子不要冒險,於是並沒有在經濟上支持他,幸好,他的姐姐對他非常支持和信任,把資金的一半問題解決了。潘江洪家裡就姐弟兩個人,姐姐一直非常疼愛她,這一次也沒有例外,姐姐把兩萬塊錢借給他,解決了燃眉之急。當時的潘江洪非常感動,心想只要成功,一定要帶著姐姐一起致富。就這樣東拼西湊,他成功的加入了創業大軍中的一員。看似冒險的行為,現在潘江洪回憶道:“其實當時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失敗了,他需要花多少年打工去還請這些賬目,他都已經算好了。”做最壞的打算,但是最好的努力去做,這便是他當時的心態。


合夥的時候,他負責外勤工作,主要是負責發貨跟單和跑業務,三個人齊心協力,廠裡的效益也好起來了。但是想做創新生產線的他,和堂哥和叔叔經營理念分歧後分家。2006年,他懷揣著三十萬的分家費用,又找親戚朋友借了十多萬,這樣他的第一次單獨創業之行便開始了。所有的錢都投資開廠了,生活的費用成為了問題,那個時候已為人父,自己吃苦不要緊,但是看著年幼的孩子他實在不忍心。潘江洪回憶道:“有一次,一家人從來不吃的豬頭肉,老母親買回來的時候,孩子一下子吃了一半。”看著狼吞虎嚥的三歲的孩子,他不禁掉下了眼淚。男兒有淚不輕彈,這一次是他打工以後第一次落淚。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下決心一定要堅強,一定要成功。


潘江洪:從合夥到單幹,揮淚後不懼從頭再來


潘江洪跨上一個包、準備好名片就開始為自己的廠子跑業務了。紹興的輕紡城、南通的家紡市場、江蘇的童裝城......只要是有潛在客戶的市場,他都去拜訪介紹自己的工廠和業務,就這樣半年以後,工廠的客戶慢慢穩定,尋得了一片自己的藍天在紹興。他在紹興柯橋的工廠,主要是做窗簾布、桌布等酒店用品布料壓花加工,同時也做窗簾成品。說起原來合夥的堂哥和叔叔,他說現在的堂哥守著原來的老東西,也比較穩定,生活也不錯。同樣喜歡創新的叔叔也經營著,生意也不錯。他說,並不後悔單獨出來幹,在布料壓花上他喜歡不斷創新,哪怕當時什麼也沒有,家人都吃不上飯了,也不能放棄這個念想。


不斷鑽研的他,喜歡研究創新的產品,由於開發新的花型,原有的老機器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於是他就去和和設備機器廠定製。根據他的構思,定製獨一無二的機器設備,有時候連設備工廠都犯難,不知道如何做出他要求的成品機器。他耐心的與他們溝通,詳細的闡述自己的理念,解釋說明自己的構思,在他的設計參與幫助下,設備機器很快就做出來了,他工廠的產品也做道了新花色的更新,贏得了市場的肯定,客戶的讚揚和好評。客戶的需求就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現在客戶還是會時不時主動上門找他們工廠。


潘江洪:從合夥到單幹,揮淚後不懼從頭再來


在跑南通的時候,發現南通的中國家紡城也是一個不錯的客戶大群體,現在在家紡行業也積累了不少客戶。在開拓南通市場的時候,由於家紡行業的需求變大,為了抓住維護好老客戶,他毅然決定投資上百萬在南通開辦工廠。“當時的市場競爭壓力很大,很多人都去南通開廠了,可以更快更好的服務當地的客戶,如果我不過去,客戶就會流失。”深知市場嚴峻的他回憶著那一次選擇。

潘江洪說,我只是我們老鄉中很平凡的一份子,我們做著相似的事情,就是勤勤懇懇把質量抓好,淡季的時候努力打樣、創新產品,旺季的時候抓生存、促銷銷量,用心服務好客戶。


“這麼多年維護客戶的方式恆久不變的是保證質量,只有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才能後使生意長久。”他說道。只要有任何質量問題,他都會叫停生存,把問題找出來,糾正好再繼續。這麼多年,他都是這樣做的。工廠穩定以後,他就讓姐姐和姐夫幫忙管理工廠,“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賺多賺少都會給姐姐分一些。


潘江洪:從合夥到單幹,揮淚後不懼從頭再來


潘江洪偶爾會看看書,說起看書的原因,他笑著說道:“每每去參加孩子家長會的時候,特別羨慕有知識有文化的老師,說起人生的道理來總是引人入勝”,所以他空餘時間會讀一些孩子班主任推薦的書籍。談起未來,他謙虛的說道,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現在市場的發展越來越現代化、網絡化,自己雖然在不斷的學習,可是畢竟能力有限,如果自己的孩子有興趣,願意做引路人,特別是電子商務板塊,還是比較看好這個領域的,也許有一天可以衝破貿易商的壁壘,把自己的產品直接走向世界。

柯橋是世界布商大會的永久舉辦地,是世界潮流前端時尚的發佈地。“創新”已經成為當前紡織行業、企業堅定不移的發展策略。產品創新是企業保證增長、謀求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在柯橋,潘江洪不是唯一的一位,必將會有前赴後繼的人加入這個創新的隊伍,為我國紡織業引領世界的隊伍中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