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凡是熱愛旅遊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還在讀書得時候就在書上看到了許多關於織金洞的介紹,對於其中的種種景物描寫抱有極高的期望,於是趁著假期,自己獨自前去。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在多種交通工具的洗禮下,我終於到達了織金縣的客運總站,在導航地圖的幫助下我搭乘公交到達落腳的酒店,也是在公交上我仔細的觀察了這個城市,也許是正值春日,在暖和陽光的照耀下,道路的中間的花圃正開著紅色的花,路兩邊的樹在大肆的開著大團的白色花朵。還看到了一個臨近路的公園,裡面的湖水緩緩流過,碧綠的柳條垂在湖面上。湖面有一座小橋,遠看與水中的影結合在一塊構成了一個橢圓的玉環。到達酒店放下行李就準備休息為明日而做準備。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豎日,搭乘班車前往織金洞,車程大約需要40分鐘,暈車的朋友必要的暈車藥還是需要的,下車後前方有一條向上傾斜的大路,路的左邊的是各種各樣的餐館。上去後到達遊客大廳。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進入織金洞的票只能在微信公眾號訂,有學生證的朋友是打5折的,60歲以上的老人是免門票的。拿了票之後暫時還不能進入到景區需等人聚多一點才可以一同進入。稍許,我隨大家進入檢票通道,一路上都是在山間的路上行走,蜿蜒曲折,歷代名人瀏覽織金洞後感嘆不已,遂在這兩側寫下這磨山石刻。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不一會就看到了入洞的洞口,擺在面前的是一座山,山的上方刻著織金洞三個大字,字下面便是一呈三角形的洞口,步入裡面有階梯,繼續向下走卻感到了一點暖意,講解人員說洞內溫度常年在16°左右,冬暖夏涼。此刻洞內溫度與外界一樣,如是夏天進入洞內是得加上衣服的。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隨著深入,我眼前開始出現一幅溶洞的絕美壁畫,各式各樣的的溶石在燈光的照耀下呈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夢幻步道,在各色燈光的渲染下,走在步道上像是進行了時光穿梭,前方是未知的遠方,像是沒有盡頭一般。

繼續向前,踏上階梯,左邊便是倒掛琵琶的景觀,溶石自上而下。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歲月得侵蝕與變化,才能得到這與樂器琵琶神似的石筍。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倒掛琵琶就已經足夠驚豔,不知道洞內最為出名的霸王盔是何等的鬼斧神工,懷著強烈的好奇,我不禁加快了步伐。腳下是溼潤階梯,逐步走上去,前面有道轉口,走進。不禁有些呆住,眼前是一片巨大的石壁空間,中間矗立著一個巨大的頭盔,與古代將軍的頭盔一模一樣。黃色的光照在上面。霸王盔這裡有景區人在拍照,照一張做一個紀念是極好的。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另外洞中的石筍,石柱也是形態各異。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全程花費了大約2個小時左右,對於體力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出來洞之後,暫時對強烈的光不是很適應,在經過一段長廊之後便乘車來到了我今日的第二站織金大峽谷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織金大峽谷內有峽谷、天窗、天坑、暗河、絕壁等自然景觀,被稱作“水上水、洞上洞、橋上橋、天外天”的世界一流喀斯特景觀,景區還修建了百龍天梯,讓人們從上而下的進行瀏覽,除了百龍天梯外其他都需走路,而且是山路。所以一雙登山鞋與好體力必不可少。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遊玩大峽谷後,已是下午,早已疲憊不堪,前往烏江源百里畫廊的計劃只能明日繼續。在景區找了一家旅店休息,因為白天的疲憊,夜晚睡得格外香甜。



烏江源距離織金洞內7公里,在指引下我乘車前往,烏江源是去年國慶才開放的景區,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到達地點,購得票後。隨講解人員一同踏進遊船。遊船緩緩開動,此刻藍天當頭,綠波倒影著兩岸的青山與天上的白雲。水體清澈。隨著船的移動,兩岸青山在水中與我眼中不停的向後離去,我前方又不斷迎來新的景色,此時早已應接不暇。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隨著船的停靠,彷佛在宣佈我的旅途就此結束一般。我現在應該還算年輕,所以趁年輕,天下游。祖國大好河山,怎能不細細體會?

“五嶽歸來不看山,織金歸來不看洞”原來說的是這裡!


是夜,包車前往貴陽去趕回家的凌晨的火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