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前 言


海報是引流活動中關乎成敗的影響因素,小小海報,大大學問,九九歸一,九千字全解析海報引流蓄水的落地方法,細品再細品,下一個招生突圍的機構就是你!


正 文


裂變海報不僅僅是當做一張海報去設計,而應當把它放在更大的框架裡去觀察、思考,最後才是諸多的設計套路。

關於裂變海報的設計方法,市面上已經有很多了。但很多人會發現,即便收藏夾裡的資料越來越多,卻依舊設計不好一張裂變海報。又或者,雖然看過的海報數以百千計,但依舊分辨不出孰好孰壞。

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因為你可能只瞭解到其中的一部分,而並沒有理清楚裂變海報設計的來龍去脈。實際上,我們不能把裂變海報僅僅當做一張海報去設計,而應當把它放在更大的框架裡去觀察、思考,最後才是諸多的設計套路。

下面,我打算用一篇可能會有點長的文章,來系統地分享我的裂變海報設計方法。

每個運營對方法和經驗的總結可能不一樣,我的分享也必然會存在經驗的侷限性,但裂變海報設計的本質不變。所以我希望,它能夠在你沒有思路的時候,讓你知道如何切入、有哪些流程、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可以運用哪些四兩撥千斤的技巧。


一、裂變海報的基本面


裂變海報設計的基本面,不在裂變誘餌,不在裂變方案,也不在線框圖,而在於我們對行業、產品、業務、用戶/客戶和渠道的瞭解。這也是運營和增長崗位有別於設計崗位的地方之一。

怎樣深入瞭解我們所處的行業、產品、業務、用戶/客戶和渠道呢?

首先,是對“單點”的深入調研,這個時候最考驗運營的是信息搜索、獲取、篩選和整合的能力,需要我們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快速學習。

比如:想要了解某一行業,那麼我們需要查閱最新的行業報告,熟悉各項基本比率、行業發展趨勢,由此便建立了初步的認知;接著,聚焦細節,去研究這個行業的企業,分析他們的模式,最好能夠潛入這個行業的圈子,和圈子內的人交流,瞭解他們的看法,學習他們的經驗。

比如:想要了解產品,最快的方法是親自去體驗,不僅體驗自己產品,還要體驗競爭對手的產品。體驗的同時,我們要梳理出產品功能架構、信息架構,也要重點關注產品的交互流程、功能穩定性和視覺體驗。

然後,基於上述的調研,將各個單點的信息重新組合,使之結構化。結構化的好處是能夠放大我們的視角,使我們看到更多,不重複不遺漏,也不會由於陷入狹隘思維而顧此失彼。

怎麼結構化呢?

利用定位思維去架構,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用戶定位、產品定位和傳播定位,接著界定這三者的內容和邊界,看看它們是如何演變的。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1. 用戶定位

用戶定位對應到用戶圈層、用戶畫像和用戶洞察。

用戶定位的最表層是用戶圈層。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個不太嚴謹的類比,所謂圈層,就是人以群分。

如你所知,互聯網世界裡的用戶關係鏈是網狀的,圈子效應非常明顯,一個圈子裡的刷屏事件在另外一個圈子裡很有可能無人知曉,而微信的非開放式好友關係,使圈子效應更加明顯。定位用戶圈層就是選擇我們的目標人群,選擇的標準可以是泛興趣、職業、行業和地區等標籤,我們的目標越明確,標籤的顆粒度就會越細,標籤的顆粒度越細,就越容易引爆。

用戶定位的第二個層級是用戶畫像,包含了用戶的年齡區間(或者各年齡區間用戶數及佔比)、性別、終端分佈、地域、職業、興趣和活躍時間段。

你也許會發現,用戶的這些特徵,是相對“靜態”的人口統計學特徵,它們很容易被獲取,並且相對固定,很容易找到規律和共性。但問題是,我們對用戶的感知,依舊是冰冷的數字,和略帶“刻板印象”的粗略標籤,以至於我們無法根據它們真正瞭解用戶。

所以,如果我們想繼續深入瞭解自己的用戶,就需要用到用戶洞察。

什麼是用戶洞察?

用戶洞察是基於對用戶行為的觀察,研究行為背後深層動機的一門學問,它更關注用戶的價值取向、行為偏好和興趣愛好,繼而從中發現有共性的、能夠引起普遍共鳴的點。

比如:喪茶主張的喪文化是一個對年輕用戶的洞察,大衛·奧格威發現的“讀廣告標題的人是讀廣告正文的人的5倍”是一種洞察,損失厭惡同樣是一個用戶洞察。在用戶洞察中,心理學和行為學是研究的基礎。

那麼,怎麼做用戶洞察呢?

一種方法是和用戶建立信息通路,保持互動,當我們像瞭解自己的朋友一樣瞭解用戶,就會知道他的笑點在哪裡,他最關心什麼東西等等。另一種方法更科學一點,是定性調查。開展的方式可以一對一的用戶訪談(線上或線下都可以),也可以是多人的用戶訪談。至於怎麼做用戶訪談,這裡就不展開了。

2. 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決定了產品形態、服務模式,也決定了產品對用戶的價值所在——它能夠幫用戶解決什麼問題,滿足客戶什麼需求。因此,產品定位包含了產品形態、產品價值和服務模式這三個層次。

我們的產品屬於哪種類型,是標準化的軟件,還是定製化的系統,又或者是某種服務,服務也可以氛圍標準化服務和個性化服務……這是產品形態要解決的問題。

產品價值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即它能幫助用戶創造什麼樣的價值。

最後,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產品價值,都會歸結於服務,產品本身是一種服務,服務自身也是服務。

但我們還要考慮:它是ToB的還是ToC的,抑或是ToG的,這些功能或者服務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最適合,是按月、按季度還是按年收費,用戶在使用的過程當中遇到問題該如何解決,如何保證用戶的續費。

3. 傳播定位

傳播定位是為了解決裂變的推廣問題,包含渠道研究、推廣策略和觸發設計。

不同平臺的屬性不一樣,同一平臺的不同細分渠道的屬性也不一樣,因此傳播的方式、輕重點需要隨之調整,這就是渠道研究,針對每個大渠道、小渠道的屬性、規則、用戶、基礎數據等等,做一個全方位的瞭解。並且結合後續推廣數據的反饋,持續的來篩選渠道,以及優化渠道的選擇標準。

接著,根據不同渠道的屬性,制定相應的推廣策略:

  1. 想要覆蓋哪些人群?
  2. 選擇什麼類型的推廣素材?
  3. 在什麼時間推廣?
  4. 推廣效果如何評估?

對於大多數廣告投放和裂變推廣而言,通常到這一步,工作就結束了。但實際上,還有一個可以大大提升傳播效果的點——觸發設計。

裂變不同於品牌廣告投放,它不那麼在意品牌曝光,而是希望傳播能夠像分子擴散一樣,滲透的層級越多越好。

因此,就勢必需要想方設法讓我們的推廣素材更容易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並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產生點擊的衝動,進入到我們設計的流程裡。

這就涉及到觸發設計。

觸發設計分為內部觸發設計和外部觸發設計

內部觸發設計通常著手於人的情感和需求,比如好奇心、渴望、焦慮。

由於內部觸發設計和用戶情緒緊密相關,因此還需要知道人類情緒的某些共同特徵,而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學會區分高喚醒情緒和低喚醒情緒。

敬畏、消遣、興奮、幽默屬於高喚醒情緒,焦慮、氣憤也屬於高喚醒情緒,高喚醒情緒更容易讓人分享。悲傷屬於低喚醒情緒,低喚醒情緒會抑制人們分享的慾望。

外部觸發設計需要藉助外界信號的提醒。短信、微信的模版消息、公眾號的各類回覆語、微信群內的艾特提醒、APP的PUSH推送等已經為我們提供好了工具,我們只需要先梳理出用戶體驗流程,然後,在關鍵節點上不違和地給用戶一個提醒。

但也要注意,外部觸發設計是個系統性的工程,處在每個流程節點上的用戶的提醒方式、提醒次數、提醒時間、提醒文案會有不同,並且有非常多的細節。

小結:

  1. 用戶定位包含了用戶圈層、用戶畫像和用戶洞察
  2. 產品定位包含了產品形態、產品價值和服務模式
  3. 傳播定位包含了渠道研究、推廣策略和觸發設

二、裂變海報基本原則

在談論方法前,我認為有必要先明確裂變海報的設計原則。原則本身是一種價值導向,是我們面臨兩難選擇時的決策依據。

也正是因為原則本身是一種價值導向,所以它不是固定不變的,更沒有統一的規範。每個公司,乃至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完全一樣,而下面我分享的設計原則,也只是我個人經驗所得,僅供大家參考。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原則一:以業務為導向

裂變海報的設計要以業務為導向,運營和設計師需要從業務角度,考慮如何提高海報的點擊率,並且引導用戶立即行動。

原則二:用戶認知大於事實

有一個關於慈善募捐的案例,說的是美國有一個慈善機構,為了對非洲貧困地區的兒童進行救助而發動了募捐活動,當慈善機構向人們展示代表事實的數據的時候——每年有幾千萬非洲兒童吃不上飯,營養不良,人們的捐獻意願相對不高。而當慈善機構向人們展示一個餓的瘦骨嶙峋的小女孩照片的時候,人們更容易感同身受,更容易掏出腰包。

這個小女孩明明只是幾千萬分之一,為何她比幾千萬貧困兒童本身更有感染力?

因為人類的認知大於事實,對那些從來沒有去過非洲的人來說,幾千萬是個抽象的數字,再無其他。而一張真實而生動的照片,能夠很快潛入人們的心智,喚起同情心。

原則三:考慮用戶使用場景

設計裂變海報需要考慮用戶使用場景。用戶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看到海報的?他可能會採取哪些操作?

原則四:喚起感受,採取行動

在海報設計成型之前,我們就要思考:如何在海報觸達用戶的時候,讓他減少思考,喚起他的感受?

如果我們準確擊中了用戶的需求、痛點、慾望,喚起了他感受,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只要再添加點緊迫感,促使他立即行動。


三、裂變海報設計方法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雖然裂變海報的內容結構簡單、設計也不復雜,但它非常考驗運營的信息整合能力、用戶思維和產品思維,也要求運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還要了解心理學和行為學。在做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多的細節和值得推敲的點。

1. 裂變海報六要素

做信息結構化處理,最重要的原則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金字塔原理》總結的MECE原則。

什麼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相互獨立是指子模塊和子模塊之間不存在交叉關係,完全窮盡說的是該有的子模塊都要列舉出來,避免遺漏。

基於上述原則,加上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我總結的裂變海報六要素是:主標題、副標題、內容大綱、用戶引導、信任背書和轉化入口。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要素一:主標題

主標題是一張裂變海報的最大賣點,用戶感不感興趣,願不願意參與,很大程度上由主標題決定。而主標題的成功關鍵,在於引起用戶注意,喚起用戶感受。所以要從用戶入手,親其所親,愛其所愛,痛其所痛。

  • 親其所親:基於用戶需求

這類標題的達成路徑短,發現並滿足用戶需求即可。例如:“5節課掌握PM核心技能”是基於用戶對產品技能學習的需求,“5月共讀計劃”是基於用戶讀書的需求。

  • 愛其所愛:基於用戶慾望

人有非常多的慾望,佔有慾、控制慾、求知慾……而在裂變活動中,最常用的兩種是佔有慾和求知慾。

佔有慾的例子以送書活動最為常見,“0元領書”、“免費領書”、“0元免費領”等等。當然,你送其他東西也可以,只要控制好獲客成本即可。

求知慾的例子在知識付費領域最多,“網易一線主編覆盤內部經驗”、“解碼人類 探索生命真相的科學課”、“給新手爸媽的五堂必修課”……求知慾不是人最底層的動機,求知的目的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 痛其所痛:基於用戶痛點

基於用戶痛點的主標題最容易引起用戶注意,所以往往也是最有效的。首先,運營要挖掘用戶痛點;接著,聚焦於痛點的細節,放大它;最後,提供你的解決方案。

例如:寶寶睡覺的問題是困擾新手爸爸媽媽的一道難題,多少爸爸媽媽想睡而不得睡,多少爸爸媽媽要從酣睡中爬起來安撫孩子、換尿不溼、衝奶粉,甚至有的還要陪玩。

  • 用戶痛點:寶寶睡覺問題影響爸爸媽媽睡覺
  • 放大細節:你有多久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 解決方案:寶寶安睡訓練課

要素二:副標題

副標題和主標題對應,是主標題的說明或補充。所以在內容上,副標題會使主標題表達更準確、更具體。

另外,在設計上,副標題的存在,會使主副標題的設計更具有層次感。

要素三;內容大綱

如果海報上堆積太多內容,不僅會影響排版設計,還會使內容顯得無序、雜亂,沒有邏輯,勢必會影響用戶閱讀和理解效率,從而影響海報轉化率。

避免內容堆積過多的一個方法,就是提煉內容大綱。內容提煉本質上是信息的重新整合,當面對一大堆內容是,首先對其分類,然後按照類別提煉關鍵詞或關鍵短語,最後用關鍵詞加關鍵詞說明的形式展現大綱內容。

要素四:用戶引導

用戶引導的目的是促進用戶快速決策,最好立即行動。

常用的用戶引導策略有以下幾種: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1)對比策略

199元的英語學習產品貴嗎?如果只有199元這一個價格錨點,那麼用戶的評判標準可能會千差萬別,學生黨覺得貴,職場白領會考慮它的性價比,貴族用戶對價格不敏感。怎樣讓它看起來“便宜”,利於用戶決策購買呢?

其中一個策略是對比——在實際價格旁邊,設置一個更高的“虛擬價格”,比如399元,以此來對比出199元的划算。

同樣的道理,原價99元(虛擬價格)的課程,實際價格設置為0元,則對比效應更強。

慣用套路:

  • 原價399元,限時優惠價199元
  • 原價99元,限時0元

2)附加價值

很多人會以為,附加價值越多,用戶越容易購買,實際上附加價值是把雙刃劍。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當附加價值比較小時,用戶不會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反而會認為我們的商品或服務本身不值這個價錢,所以通過附加價值來平衡。只有當附加價值足夠大的時候,用戶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價值,這種情況下才能促進用戶做出你希望他做出的決策。

因此,附加價值的選擇和分配需要下點功夫。比如多出的1000元預算,是平攤補貼給每個用戶,還是做出少量的高價值福利?顯然是後者效果更好。

在裂變海報設計中,通常的附加價值為虛擬的資料包、筆記、第三方工具會員、優惠券等等。

慣用套路:

  • 前500人贈送2000張裂變海報
  • 報名即贈史上最全字體集合

3)稀缺感

越稀缺的東西,人們越想得到它。

因此在用戶引導文案中可加入一小段簡單的文案,營銷稀缺感,比如“免費名額僅剩95人”、“限量500份”、“限時免費,X月X日前有效”等等。

慣用套路:

  • 免費名額僅剩95人
  • 限量500份
  • 限時免費,X月X日前有效

4)從眾心理

每個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從眾,但每個人都下意識地遵從大多數人的行為,因為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經驗告訴我們,從眾是安全的,標新立異才是危險的。

慣用套路:

  • XX人已免費領取/購買
  • 我是XX,邀你一起來學習

5)限時策略

限時策略是製造緊迫感的方式之一,因應用比較廣泛,所以單獨拿出來講。

活動海報上限制一個時間點,超過這個時間則無法參與,從而給用戶製造緊迫感,促使用戶立即行動。

慣用套路:

  • X月X日前有效
  • 距離活動結束僅剩XX小時

6)定時/定量漲價策略

定時或定量漲價策略是指當觸發到某一個時間點,或者某一成交量的時候,價格就上漲多少錢。2018年4月刷屏的新世相營銷課,就運用了這一策略——每萬人購買漲5元。

然而,我建議運營同學要慎用、少用該策略。原因無他,只是因為它太傷害用戶體驗了,會誘導出人性中的負面情緒。

先不說新世相營銷課後面的口碑崩盤和這一策略有多少相關關係,我們試想一下,明明是一樣的產品和服務,而且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憑什麼先買便宜而後買貴?用戶頭腦稍微清晰一點,就很容易看破這個營銷套路,它既違背了供需關係,又暴露出了定價的強盜邏輯。

慣用套路:

  • 每XX人購買漲XX元
  • 每隔XX小時漲XX元,XX元封頂

要素五:信任背書

從用戶體驗的流程入手,用戶剛看到海報的時候,首選需要關注到海報,繼而被海報吸引,產生點擊瞭解詳情的衝動。

在這一過程中,用戶觀察著、感受著、思考著,但用戶是否會進行下一步動作,取決於觀察中收集到的信息,這些信息是否擊中用戶的需求/痛點/慾望?有沒有信任成本?前者我們前文已經介紹過了,剩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用戶產生信任感?

信任感是用戶決策的核心,如果沒有信任,或者信任成本過高,那麼出於損失厭惡心理,多數用戶會選擇什麼都不做,先看看再說,或者就直接放棄,避免損失。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增加信任背書的常用策略有以下三種:

1)知名品牌

利用品牌做背書,增加用戶的信任感。

2)真人照片/實物照片

真實的照片和實物,容易讓用戶感受到真實。所以在裂變海報設計中,可以通過真實的人物肖像和實物照片來增加用戶的信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照片的空間佔比問題,如果人物的IP效應強,或者是個明星,那麼人物在海報中的佔比可大點,因為這樣可以吸引更多人注意;

如果人物本身不那麼有名氣,建議縮小人物在海報中的佔比,因為非著名人物對不瞭解他的用戶而言沒有任何意義,無法第一時間捕捉到用戶的注意力。

3)名人推薦/聯合推薦

類似於書籍的專家和媒體推薦語,裂變海報中也可以加入若干知名人物的聯合推薦。

要素六:轉化入口

對於海報來說,轉化入口無外乎兩種:二維碼和圖片鏈接。

多數情況下,我們會採用二維碼。而只有少數在可帶外鏈的圖文中,才用得上圖片鏈接,用戶點擊一下海報任意區域,即可跳轉到下一步驟。

圖片鏈接應用最多的是微信公眾號圖文,在該場景下,圖片鏈接比識別二維碼節省一個步驟,有利於點擊轉化。

2. 裂變海報的生命週期

由於裂變活動本身大多數是短期的,所以裂變海報的生命週期近似等同於活動週期。

如果活動時間長,情況就會發生變化。比如:在某個渠道投放的某一張裂變海報,等這個渠道的新訪客量趨於零的時候,這個渠道的這次投放就到收官了。此時,如果繼續要在該渠道投放同一內容,就需要更換素材。

通常來說,投放後3天內的訪客量會佔到總訪客量的80%以上,投放後7天的訪客量佔總訪客量則高達98%。這也和微信公眾號圖文閱讀量數據變化曲線基本吻合。

3. 裂變海報設計流程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1. 撰寫文案:撰寫海報的文案內容。
  2. 繪製線框圖:繪製簡單的線框圖(類似於產品原型圖),並註明需要設計的海報的尺寸、數量和其他要求,例圖配色和調性等。這裡一定要向設計師說明,線框圖裡的結構排版僅供參考,只有文案內容是固定的,剩餘的任何東西設計師都可以自由設計。因為有時候,設計師會給你驚喜。
  3. 收集素材:收集設計師需要的素材,例如人物照片、聯合推薦人物的頭像、用戶頭像、參考海報。
  4. 交付設計:將上述材料打包交給設計師設計。
  5. 修改:改改改,改到挑不出毛病為止。

PS:為了避免改稿所浪費的時間,我經常用一些工具自己動手,例如頻率較高的創客貼http://1t.click/ZT9,找一些模版和素材還是挺方便的;


4. 設計常識

毫無疑問,設計是個專業門檻比較高的事情。但即便如此,運營也一定要懂一些設計知識,更需要培養自己的審美,多看、多想,多總結。

這裡列舉出現頻率最高,也是最重要的六個層面,分別是配色、排版、字體、尺寸、信息展示優先級和審美。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配色、排版和字體是海報設計的三個基本元素,尺寸決定了信息容量,信息展示優先級則決定了哪些信息需要強調突出,哪些信息需要弱化處理。

而貫穿始末的是審美能力,你既要懂得欣賞陽春白雪的美,也要能發現下里巴人的美,然後根據用戶和自身品牌調性,選擇合適的風格。

1)配色

顏色是有性格的,就像冷色調讓你安靜,暖色調讓你覺得溫暖,紅色能激發人的購物慾(這也是為什麼幾乎所有電商平臺的品牌色都選擇紅色),深藍色最能傳遞高貴感(瑞幸的品牌色)。

同樣的,在裂變海報設計中,也需要考慮顏色搭配問題。需要刺激用戶付費購買的,例如分銷裂變,優先考慮和自身品牌色相同或者相近的紅色。

Tips:保持和自身品牌色相同或者相近色系,是為了保持用戶對品牌認知的一致性,從而增強用戶黏性。

如果你的用戶女性偏多,那麼就選擇大多數女性喜歡的顏色。當然女性群體本身非常龐大,消費能力、所處階級、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等等都不同,因此,更細節性的東西,需要運營根據用戶的屬性來決定,挑選自己用戶喜愛的就沒錯。

如果你的用戶男性偏多,那麼也投其所好。

但是,如果你的用戶男女比例差不多,其他更小顆粒度的標籤也平分秋色,該怎麼取捨呢?採用中庸之道,兩端用戶都要抓,因此折中的方案是中性風格。

2)排版

排版要美觀、大方,避免信息過於集中或者過於分散,基礎結構分為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對角線結構,但實際上他們可以任意組合,左右可以嵌套上下,上下也可以包含左右……分割線位置不同,效果就會不同。

排版既要考慮內容信息的呈現,又要結合用戶的視覺習慣。這塊可以多參考一些優秀產品的排版設計。

比如海報底部的用戶引導文案和二維碼,二維碼放在左邊好,還是右邊好?


當左邊放置二維碼的時候,用戶看見的那一很短的瞬間,頭腦裡會冒出一些問號:這是什麼二維碼?和主題有什麼關係?要不要掃?如果將二維碼放到右邊,讓用戶先看到用戶引導文案,那麼用戶的理解之旅就會順暢得多。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裂變海報都要把二維碼放在右邊,因為海報設計是一個小系統,細節需要服從於整體。如果設計師在版式上採用了另外一個呈現方式,或者出於整體的平衡性,二維碼位置可以根據設計需求來調整。

3)字體

字體和顏色一樣,一樣有性格。

女性用戶多,就採用偏女性化的字體,其特點是修長、纖細、多弧度、無襯線,給女性用戶一種親切的感受。男性用戶多,就採用偏男性化的字體,其特點是雄健、有力、多稜角、有襯線。男女用戶數量差不多,就採用中性化的字體。

說到字體,字號大小也有講究。通常在裂變海報中,要求主標題的字體要大且顯眼,讓用戶無需點開海報即可看清標題文案,提高信息傳遞效率。

字體的層次感也非常重要,能有效避免呆板。

4)尺寸

大多數裂變活動的傳播主陣地是手機,所以海報也多以手機海報為主,通用的尺寸有640*1334px、1080*1920px等。

如果你有“強迫症”,想更進一步的優化這一細節,可以想辦法獲取到你用戶的手機終端信息,如果你的用戶主要集中在公眾號,則可以在公眾號的用戶屬性裡查看,如果你的用戶主要集中在網站或者APP,就要先看技術有沒有采集用戶終端信息,然後才能決定查與不查。最後,根據用戶終端分佈情況,選用適合於大多數用戶手機的海報尺寸。

5)信息展示優先級

信息展示一定是有重點的,重要的信息突出顯示,不重要的信息弱化處理,什麼地方需要視覺提示,什麼地方需要引領閱讀節奏……這些要提前考慮到位。總體來說,裂變海報六要素都非常重要,但若還要再給它們的優先級排個序,我認為是:主標題>副標題>轉化入口>用戶引導>信任背書>內容大綱>其他信息。

6)審美能力

審美是個一半主觀,一半客觀的事情,因此,主觀的傾向導致審美標準難以統一,並且一直在變。從上古時期人類對圖騰圖案美的崇拜,到人類掌握了生產工具後對器皿、服飾、裝飾品的刻意加工,再到如今設計潮流、時尚潮流的快速變化……人類的分佈範圍有多麼廣,審美傾向就有多少種。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很難界定一張海報的美與醜呢?

不是。審美能力雖然不能幫我們窮盡世界上有多少種風格的美,卻可以讓我們幾乎不需要思考,就能感知到醜,醜在哪裡,以及為什麼醜。因此運營也需要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參觀藝術展、多體驗設計一流的產品、多看優秀的設計作品(不僅限於海報),甚至從紙質書的版式設計裡,也多少能發現美的影子。

功夫在詩外。

想要做出優秀的裂變海報,不僅取決於我們對業務、產品、用戶、渠道的深度瞭解,還要懂設計、心理學和行為學。唯有如此,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根據數據的反饋和市場的變化,不斷優化細節,適時調整策略。

以上講的有些複雜,如果大家過多設計知識方面的內容消化不了也沒關係,現在有很多比較成熟、小白都能用的作圖工具一樣也能解決海報設計問題;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最後,我挑選了三種風格迥異的裂變海報,其中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給感興趣的朋友分析和參考。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拿來就能用的引流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