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詩壇並不出名,但作品卻同時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裡


他在詩壇並不出名,但作品卻同時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裡


當你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當你筋疲力盡地癱倒在床上,你有沒有在企盼休假,期待著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有沒有展望過未來,憧憬晚年的幸福生活?有沒有好好地規劃過退休後的旅遊路線?讓自己可以實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少年夢想!

當然了,在我們年輕的時候,還是要為國家和人民多做一些貢獻。至於夢想,可以放到最後,在我們實現了人生價值之後,再去做一個追夢的中年(老年?)人。所以在夢想無法實現的今天,讓我們先通過一首七言詩,在想象中展開自己的翅膀,提前體驗休閒時光的美好。


他在詩壇並不出名,但作品卻同時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裡


京口江際弄水

徐鉉

退公求靜獨臨川,揚子江南二月天。

百尺翠屏甘露閣,數帆晴日海門船。

波澄瀨石寒如玉,草接汀蘋綠似煙。

安得乘槎更東去,十洲風外弄潺湲。

本詩的作者徐鉉生於唐宋之間的五代時期。他先是在南唐任職為官,後來又隨後主李煜歸降大宋,成為北宋的臣子。正因如此,他的詩作不僅被收錄入《全唐詩》,在《全宋詩》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堪稱是唐宋兩朝的著名詩人。

而本詩題目中的“京口”就是指現今江蘇省的鎮江市,一個山明水秀的好地方,所以徜徉其中的詩人才會留下一首如此優美的詩歌。


他在詩壇並不出名,但作品卻同時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裡


詩歌開頭就交代了詩人寫作的環境和背景,即“退公求靜獨臨川,揚子江南二月天”。本句中的“退公”並不是對某個人的尊稱,而是直譯為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既可以解釋為休假,也可以解釋為退休。至於說,那種解釋更為合理,答案就藏在後面。

二月份的時候,漫步在揚子江畔,臨水佇立,欣賞著初春的美景。詩人在首聯中先是用“退公”兩個字表露出自己閒居無事,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況,“臨川”則是點明瞭所在地。二月的江南,草長鶯飛,正是一年中最好、最美的時光,而詩人又會用何等美妙的詩句來描繪這一刻的江南美景呢?


他在詩壇並不出名,但作品卻同時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裡


既然是臨水而立,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是江面和江畔的景緻,即“百尺翠屏甘露閣,數帆晴日海門船”。岸邊的楊柳垂下了綠色的絲絛,遮擋住高聳的甘露閣,而停靠自江面上的海船,揚起的風帆遮蔽了天空的晴日。本句中的“甘露閣”指的是揚子江畔的某處樓閣亭臺,因為古人認為甘露天降是太平吉祥的徵兆,所以以甘露為名的建築比比皆是。

在頷聯裡,詩人用“翠屏”刻畫出初春的勃勃生機,而揚帆蔽日的海船則為結尾處的泛舟東去埋下了伏筆。


他在詩壇並不出名,但作品卻同時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裡


岸上楊柳依依,江上風帆獵獵,但詩人卻把目光放到了江畔的頑石和綠草上,“波澄瀨石寒如玉,草接汀蘋綠似煙”。清澈的江水下,一塊塊頑石猶如無瑕的寒玉,而春草與水草綿綿相接,彷彿讓人隱身於綠色的煙霧之中。

“漱石”,顧名思義就是江水沖洗下的石頭,但在古人的眼中這個詞還有隱居的意思。根據《世說新語》的記載,西晉官員孫楚年輕時隱居,曾用“漱石枕流”來形容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本詩中,詩人一語雙關,既描繪了水流石不轉的江邊景色,又暗示了自己此時逍遙閒居的狀態。而後半句則使碧草成茵,江水潺湲的初春美景躍然紙上。


他在詩壇並不出名,但作品卻同時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裡


眼前美景如畫,身旁暫無牽掛,在這樣的狀態下,詩人不禁生出了泛舟出海,去領略海外風光的想法,即“安得乘槎更東去,十洲風外弄潺湲”。我什麼時候才能泛舟海外,到十洲之地去弄水嬉戲呢?句中的“十洲”最早出自漢代的志怪小說《海內十洲記》,指的是海外的十座島嶼,是人跡罕至的神仙居所。

泛舟東去,到海外仙山,人間仙境去一探究竟,這無疑是每一個嚮往自由,追求美好的人最大的期待。但詩人卻用“安得”兩個字,表現出求而不得的遺憾,也為首聯中的“退公”做出瞭解釋。試想一下,如果詩人是退休閒居,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人,他又怎麼會發出無法泛舟海上,這樣的慨嘆呢?


他在詩壇並不出名,但作品卻同時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裡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這是一首描寫江邊美景的七言詩。詩人在首聯中用了僅僅十四個字就交代了時間、地點以及自身的狀態,堪稱簡明扼要。中間兩聯寫景,既描繪出揚子江邊生機盎然的初春景緻,又表現出自己閒居時的逍遙與悠然。

而在尾聯裡,詩人透過眼前的美景,對未來的生活展開了美好的遐想。在夢想中他揚帆遠去,來到海外尋找如仙境一般的美麗景色,為本詩留下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