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場怎麼做好防範 肉牛養殖場疾病防控預防措施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費對象日趨多元化,國內對牛肉特別是高檔牛肉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大,牛肉市場前景廣闊。另因肉牛養殖週期較長、人工成本增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社會物價水平總體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下, 肉牛、牛肉價格必然繁會大幅度的上升,並將維持在較高價位運行,故肉牛養殖存在很大的利潤空間。同時地方政府加大了對養殖業的扶持力度,使業內、業外人士紛紛投資肉牛產業, 集約化的肉牛產業正逐漸興起, 各地區紛紛興起建設肉牛養殖場、肉牛養殖小區的高潮。

故環境因素、飼養管理水平等因素間接影響疾病的轉歸。隨著集約化肉牛養殖的興起, 因在場址選擇、佈局建設、飼養管理上的不合理,常導致肉牛疾病不斷髮生,嚴重影響肉牛養殖者的經濟效益、肉牛業的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為此,筆者就如何降低集約化肉牛養殖場疾病的發生提出自己的一點拙見,僅供同行參考。

1 肉牛養殖場選址應統籌安排、周密計劃,利於飼料運輸和疾病預防

養殖場應考慮建在地勢高、避風、向陽、易於排水的地勢平坦的地方,土質的透水性強,不容易積水,有利於牛舍的清潔與衛生。同時也要求地下水位低,不容易被場內的排放物所汙染,這點很重要,否則環保部門這一關就過不掉,而且還會招致因汙染引起的糾紛或賠償問題;為保證生產生活及人畜的用水,養殖場要有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充足水源;肉牛養殖需要大量的飼草飼料,要離飼草飼料資源近,而且交通便利,以保證草料的充足供應。同時也便與牛隻或牛肉的運輸銷售,養殖場遠離主要交通要道、村鎮工廠、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500m以上,能有效避免養殖場與周圍牛病間的相互傳播,場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規定。

牛場怎麼做好防範 肉牛養殖場疾病防控預防措施


2 養殖場場區佈局合理, 設計科學、配備必要的防疫設施

養殖場場區按照其使用目的及功能通常包括生活區、飼草飼料貯藏、供應區、生產區、病畜管理區及糞汙處理區等。生活區應建在肉牛養殖場上風頭和地勢較高地段,並與生產區保持100 m以上的距離,以保證生活區良好的衛生環境;飼草飼料貯藏、供應區應在較生產區地勢高的上風口,且與生產區的距離近處,以便於於飼草、飼料的供應和節省運輸成本,該區必須配備足夠的防火、防鼠設施。生產區應建在養殖場場區的較下風位置,生產區要能有效控制外來人員和車輛的直接進入。

生產區牛舍的佈局合理,可以按分群、分階段飼養管理以後備母牛舍、基礎母牛舍、產犢母牛舍、斷乳犢牛舍、育肥牛舍的順序或相反順序排列,各牛舍間要保持適當距離,佈局整齊以便於防疫和防火。病畜管理區設在生產區下風地勢低處,與生產區保持300 m 以上的衛生距離。

牛場怎麼做好防範 肉牛養殖場疾病防控預防措施


糞汙處理區設在生產區下風地勢最低位置,以便於集中整個養殖場的生活、生產排放物。以防疫的需要, 各場區應相對隔離, 但也要適當集中, 這樣也利於人員的管理和合理安排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在設計上除生活區外各場區的進、出通道應相互獨立, 每個牛舍的的進料、除糞通道更應相互分開。與外界應有專用道路相連通,場內道路分淨道和汙道,兩者嚴格分開,不得交叉、混用。

牛舍設計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注意採光、通風、保暖, 牛床地面應結實、防滑、易於沖刷,並有適當的坡度向排汙溝傾斜,牛槽要便於牛隻採食、料草飼餵,通道的寬度適中,利與運輸工具通行,牛舍視飼養牛的情況,面積適中,適當兼顧部分運動場的功能。各場區地面和牆壁要選擇適宜清洗消毒的建築材料。除生活區外各場區應大設立門衛傳達室、消毒室( 或消毒通道) 、更衣室和車輛消毒池及相應的消毒工具,嚴禁非生產人員出入場內,出入人員和車輛必須經消毒室或消毒池進行嚴格消毒。各場區合理配置防火消防設施、更應專門設有單獨或獨立的生產工具放置區, 避免各場區的生產工具相互混用,並定期對工具進行消毒處理。整個養殖場內合理佈局排汙設施,以保持場內的清潔乾燥。合理配置獸醫防疫設施,便於及時對牛隻進行預防、治療,節省勞力和減少牛隻的應激。養殖場四周建有圍牆、防疫溝,並有綠化隔離帶。

牛場怎麼做好防範 肉牛養殖場疾病防控預防措施

定期對場內設施進行維護、保養,確保設施運轉轉正常。總之, 在養殖場的選址、佈局、建設上要充分考慮經濟、節能、環保。要有利於養殖場的衛生防疫、有利於糞尿汙水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和環境保護;有利於節水、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滿足肉牛育肥和生產的技術要求,經濟實用、便於清洗消毒和安全衛生。

3 科學養牛、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牛群對疾病的抵抗力

養殖場內肉牛的許多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因飼養管理不當引起,飼養管理不良成為許多疾病的直接或間接因素。飼養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某些肉牛疾病的發生發展方向,所以,科學的飼養管理是減少肉牛養殖場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肉牛的飼養管理過程中,按牛的品種、年齡、體況以及體重大小進行分群飼養,按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要合理配製各生長階段牛隻的飼料,並適時根據牛群的生長、增重情況對飼料配方作調整,確保飼料的營養平衡,以保證牛群正常發育和生產的營養需要,防止營養代謝障礙和中毒疾病的發生。對飼草、飼料進行科學的管理和飼餵,飼草飼料房要保持乾燥通風,防止飼草飼料發生黴變、變質。精飼料的存放時間不宜過長,以防止飼料中營養成分的損失。飼草飼料在飼餵過程中注意有無黴變現象,對黴變飼草飼料應及時剔除或進行脫毒處理後方可進行飼餵。注意牛舍的環境,為肉牛營造衛生、乾燥的服適生長環境。每天及時清除糞尿, 保持牛床清潔乾爽。牛舍要具有一定的採光能力和保持良好通風,做好牛舍的冬天防寒和夏天防暑, 經常對牛床、生產用具等進行清潔消毒,使牛群始終生活在乾淨衛生的環境中。在保障充足的營養和飲水的同時讓牛群有適當的運動,以促進牛隻胃腸蠕動、增進食慾、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促進牛群的健康生長。以上這些能有效降低和防止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四肢疾病、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牛場怎麼做好防範 肉牛養殖場疾病防控預防措施


4 規範、嚴格消毒, 有效降低場內、外疾病的相互傳播

場門、生產區和牛舍入口等處都應專門設立消毒池,明確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執行人,定期更換或添加消毒藥水,確保消毒藥水的有效濃度。每一員工有各自的工作衣服和相應的存放位置,進入場區前必須穿戴已消毒的工作服、鞋、帽後, 各區內的飼養員除特殊情況外不得相互串舍。離場前換下工作服,碼放在各自的位置進行消毒,員工必須經過消毒通道後方可離場。禁止不經消毒的物品直接帶入或帶出場內、外。謝絕無關人員進人牛舍,必須進入者需穿戴參觀專用的服裝或通過消毒通道。一切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出時,必須做好嚴格的消毒。定期做好場內的環境、生產用具的消毒和清洗工作。場區內禁止飼養動物,若以安全需要養狗的必須進行拴養。禁止貓、狗、雞等動物竄人牛舍。禁止在生產區內宰殺病牛或其他動物。做好各場區的滅鼠工作,特別在夏、秋季;定時清除蚊、蠅孳生地,定時噴灑化學藥物消滅蚊、蠅成蟲。利用生物發酵和化學藥品處理糞汙,殺滅蚊、蠅的幼蟲子和蟲卵,能有效預防蟲媒疾病的發生。消毒是消滅病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病傳播的重要手段,是防治和消滅疫病的有效措施。養殖場內進行科學、規範的消毒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5 按時免疫接種提高機體免疫力, 定期檢測疫病及時消滅傳染源

為了提高牛機體的免疫功能,抵抗相應傳染病的侵害,需定期對健康牛群進行疫苗或菌苗的預防注射。為使預防接種取得預期的效果,應在掌握本地區傳染病種類和流行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牛群生產、飼養管理和流動情況。制定出比較合理、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序,特別是對某些重要的傳染病如炭疽、口蹄疫、牛流行熱、牛出敗等應適時地進行預防接種。定期對牛常見流行病和人畜共患病( 如結核病、副結核病、布氏桿菌病) 的檢測工作, 並對陽性牛隻做好隔離、無害化處理, 防止疾病擴散、漫延。同時也要加強員工人畜共患病及健康的檢測,以防止人畜共患病的發生。

牛場怎麼做好防範 肉牛養殖場疾病防控預防措施


6 積極做好場內普通疾病的防治工作

每天至少應對牛群巡視一次,重點觀察牛隻採食、飲水是否正常、牛隻的糞、尿是否正常,以便及時發現病牛,為治療爭取時間。對病牛採取及時、正常的治療,並做好相應的治療計錄。

7 認真做好場內牛群體內、外寄生蟲的驅除工作

寄生蟲是一種慢性消耗疾病, 易被肉牛養殖戶忽視。結果造成肉牛養殖場寄生蟲感染嚴重, 也導致了某些由寄生蟲傳染的疾病的發生。驅蟲對增強牛群體質,預防和減少寄生蟲病和某些傳染病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驅蟲前最好做一次糞便蟲卵檢查,以查清牛群體內寄生蟲的種類和危害程度,根據糞便中蟲卵種類或根據當地寄生蟲發生情況有的放矢地選擇驅蟲藥物。值得注意的是牛寄生蟲病是全年發生的疾病,且多為混合感染,在驅蟲時應採用聯合用藥,才能起到好的防治效果。對於驅蟲後的糞便應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經濟的方法就是生物發酵法,防止病源的擴散。另外, 根據牛糞中的蟲卵數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驅蟲,以保證驅蟲效果的確實。

牛場怎麼做好防範 肉牛養殖場疾病防控預防措施


8 做好場內疾病的控制, 防止疾病的擴散

養殖場內發生疫情時,立即採取有措施, 制止疾病的蔓延和擴散,使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隔離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最有效、最基本防疫措施之一,對病牛進行隔離和治療,逐頭對牛群進行檢查,根據結果把牛分為病牛、可疑病牛和假定健康。對病牛、可疑病牛進行隔離和治療,對假定健康牛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對病牛汙染的場地、牛舍、工具、用具及飼養員、獸醫人員的衣物都應徹底消毒。如果是烈性傳染病引起的病牛和可疑病牛均應捕殺,並做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並及時上報相關獸醫部門。

9 堅持自繁自養原則, 注重引入牛隻隔離,有效防止外來疾病的入侵

在有條件情況下,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原則,這是控制和消滅疾病的最好辦法,能有效防止外來疾病的入侵。但對於肉牛養殖因其的生長週期長,很難做到全進全出,可採用逐年部份淘汰的辦法來維持飼養規模。對於新引入的牛群要做好隔離檢疫工作,在隔離期間,對牛隻做好疾病的檢疫和驅蟲工作,經檢疫合格和驅蟲後的牛隻在隔離結束後,根據牛年齡、體況重新組群飼養。

10 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員工的防疫意識

定期、不定期的對員工進行牛群飼養管理和疾病防制方面知識的培訓,提高員工科學飼養管理水平和消毒防疫意識。完善獎懲制度,對管理負責的員工採取適當的激勵, 以調動全場員工的防疫的積極性。完善場內的防疫、消毒制度,使員工自覺遵守場內規章制度。疾病的的流行與發生取決於動物機體、致病因素( 包括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 和傳播途徑三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在對牛群進行科學的飼管理、正確免疫,以提高牛隻的抵抗力的同時,結合牛場的科學建設和嚴格消毒,才能消滅病原、切斷傳播途徑和減少不利環境因素對牛群的影響,才能有效預防和降低疾病的發生。集約化肉牛養殖場的疾病防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涵蓋了肉牛養殖的各個方面,需要人人的積極參與,只有從各個環節科學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牛場疾病的發生, 促進牛場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