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喊媽媽爸爸是什麼心理?

裝修達人李哥


在目前我們國家的大環境下,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從她們咿呀學語、蹣跚學步起身邊陪伴的往往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更多的是爺爺婆婆。

她們的日常生活,平時的嬉戲打鬧,開心還是難過,有任何的思想想法也很少很少有爸爸媽媽的參與,孩子一天天的成長長大了,在她的心裡,意識裡面對只有過年回來呆幾天的所謂的生你養你的父母是陌生的,有距離的,所以她叫不出來,因為在她從小的生活裡身邊就沒有這樣的人可以叫,冷不丁的就張不開口,以至於長大了就更不叫了。


靈兒響叮噹噹噹


其實爸爸媽媽是最難喊出口的,那是一種情感的歸屬。對於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的人,是沒有這種困惑的。

我從不滿一歲就在大姑家生活,姑姑、姑父、哥哥、姐姐也非常疼我,從說話開始就是叫姑姑、姑父為爸爸、媽媽,那會爸爸媽媽來看我,姑姑姑父讓我喊爸爸媽媽,那一刻真的懵了,平常很聽話的我,那時怎麼也喊不出口,覺得叫爸爸媽媽唉,那可是天大的事,問他們叫會背叛我姑姑姑父的。

其實,小的時候也知道自己是寄居在大姑家,村裡的長舌婦們早就告訴我了。但含習慣了爸爸媽媽,突然我要叫別的人這個稱呼,還是接受不了,雖然知道眼前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但情感上就是過不去哪個關。那會爸爸總是要出差,媽媽、奶奶在家裡要帶兩個弟弟確實很吃力,所以大姑夫就把你帶到他家了。爸爸每次回來就先來看我,那是想的是:這人真煩怎麼又來了,雖然他的姑姑的弟弟。

再大一些因為要上學(那會農村沒我有幼兒園)的緣故,爸爸媽媽就把接回來慢慢就喊出來了。

可以看一下你和父母之間是不是存在什麼問題,如果有的話就多溝通,如果是從小就與父母之間稱呼很隨意,就不用太糾結,慢慢改就是。



時光之漁


這種事可能是在年輕時會產生過隔閡或陰影。長大了,不僅不會叫爸媽,交流也會變少,算不上心理疾病。其中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或多或少會有問題。父母經常認為孩子不記得事情,年輕時打罵,或者不關心他們,認為他們會長大。我認為這種情況很難改變,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改變才行。你可以試著一起去散步,平時多溝通一下,通過手機微信多溝通,在嘗試著面對面溝通。童年時產生的心理陰影,

在潛意識裡,印象深刻,在你心理想稱呼“爸爸媽媽”的前提是認同和愛他們,換句話說,你可能仍然對他們有不好的感覺。學會放下,事情存在心中放多了,會喘不過來氣的,放下並不意味著失去,而是另有收穫,相信自己,相信愛你的人


荷畔小語心理分析


不喜歡喊人,是非常傻的行為,不喜歡喊媽媽爸爸更加如此這不是什麼心理問題,就是從小不習慣而已。

喊人,其實就是會稱呼人,會打招呼。也就是民間說的“嘴巴甜”,這個習慣是情商高的一個表現。有百益無一害。父母應該儘量早的培養這個習慣。即使父母沒有教,也應該自己趕緊學起來。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說起這個“嘴巴甜”的好處。她說:一個大學生到她們部門去辦理託運貨物。一個臺式電腦、主機、音響等。按照規定,怎麼也得50元左右。但是,這個學生嘴巴真是甜啊。一見面,就管46歲的她叫“姐姐”,說自己身上錢不多了,能不能便宜點。還一陣亂誇,這個姐姐聲音好聽,說話像他讀大學的姐姐,長得也像。弄得我這個同事,真的像個姐姐一樣,幫他找箱子,打包,還說學生讀書不容易,要好好學習。嗨!她真把自己當人家姐姐了。結果還忙了大半天,運價居然只收了35元,說是給這個學生打個折,剩餘的錢,到站後,還可以叫個車,拉拉行李。

這就是,嘴巴甜的好處。會喊人,愛打招呼,這都是高情商的表現。從不會吃虧。

連外人都有這麼好的效果,對於父母我們就更加不要吝嗇了,放開喉嚨喊就是了。當然,你喊爸爸媽媽或者父親母親或者爹呀娘呀,根據各自的習慣就行,父母親不會和你計較的。我兒子有時甚至管我叫“老媽姐”我也不理會,只管答應就好啦。

稱呼什麼不重要,關鍵是你發自肺腑的一聲呼喚,就可以打開彼此的心門,讓你我常駐心間。

學會喊人最好就是從小教起,並且父母以身作則。

1、從0歲開始,教孩子喊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這些稱呼經常見人就喊,多了就習慣了。

2、堅持喊人從主動開始。孩子小時候一般都會主動打招呼喊人,長大了就會漸漸不主動了。必須把喊人的好習慣堅持下去,及時表揚孩子有禮貌、有教養、家教好等等。

3、第一次喊不出口,錯過了。下一次,一定不要錯過。父母不要刻意糾正孩子,但是適當提醒還是必要的。畢竟這不是喊著玩玩的。有可能關係到孩子的將來在社會上的表現。

喊一聲爸爸媽媽,沒有那麼難。只要喊一次,之後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習慣之後,你會覺得,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用那麼糾結。嘴巴甜點的人,總是很有親和力,又招人喜歡。沒有壞處,就練習起來唄。


半稱心九林


如果不是出於討厭父母而不喜歡喊自己的爸媽,是不足為奇的,也不是什麼壞事。不管在家,還是打電話,我很少喊他們爸爸媽媽,即使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談到他們,一般都會稱“我們家老爺子”、“我們家老太太”。覺得這樣更顯得親近、不生份,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最親近的人,畢竟血脈相連,我們都說“孩子是父母身上的肉”,同樣的,“父母也形同我們身上的肉”,我們知道身上的肉很重要,但是,又有誰會將身上的肉時刻掛在嘴邊呢?再舉個例子,我們都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名字一生時間喊的最多是別人,自己很少喊自己的名字……

個人覺得,只要不過分,父母能接受就可以。和父母的關係保持融洽,孝順父母,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滿意![比心]



用戶63287000856


呀呀學語的時候,父母教孩子說話,第一個

字就是教他喊“爸”或“媽”。為什麼你父母不

教你?這是他們的失誤。

現在你長大了,喊起來覺得別妞。那有什麼

辦法呢?那隻好不喊囉,平常怎麼與父母勾

通,怎麼打招呼、打交道,現在還這樣。

你不喊爸媽,就應在行動上多孝順他們,好

好孝敬,多為父母著想,你內心對他們好,

做父母的也不會在乎你喊沒喊了。


廣法居士


這跟家庭環境和從小父母的教育有關。正常的家庭關係從小稱呼是最基本不過的了,不喜歡叫一定是有什麼問題,而且如果是已經走上社會的成年人,那在社會上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基本的禮儀是必須要懂的,否則也很難有好的發展,那麼能在外面做到彬彬有禮,為什麼在家裡做不到呢?父母的養育之恩大於任何我們認為的所謂的父母的不是之處!


北京丫頭的生活日記


不知道筆者說的爸媽是自己的爸媽還是對象的爸媽。

1.如果是自己的爸媽,一般是和他們有隔閡,不是特別親近。比如從小沒照顧過自己,或者給自己留有某些不好的記憶等。這個也沒啥,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2.如果是對象的爸媽,本來就隔著血緣關係,不喜歡叫爸媽除了本身有隔閡外,也與自己的價值觀有關係,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所以不喜歡沒什麼太大問題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有自己的思想。只要家庭和和睦睦即可。

希望能對筆者有所幫助。


小花的花花世界


不知道說的是自己爸爸媽媽還是老公爸爸媽,怎麼說暱,剛開始對老公的爸媽也是非常高興叫爸爸媽媽的,但是後來為什麼不想叫了,結過婚的女人應該都知道吧!


魏美麗


不喜歡叫爸媽的人是及少數的人,有可能是從小就不愛說話,也有可能因為性格過於勉恬,有的是因為小的時候父母管教的過於嚴苛打罵造成了心裡陰影影響了孩子過於拘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