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幾千年來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

依照中國歷史,要看秦漢隋唐就去西安;要看宋齊梁陳就去南京;要看錢越趙宋就去杭州,要看燕元明清就去北京,那麼要看北魏遼金去哪裡呢?毫無疑問是大同。

山西大同,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幾千年來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

山西大同

大同是山西的第二大城市,它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是北魏時期。當時的大同是北魏的都城,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提起“大同”這個名字的由來,人們很容易想到《禮記》上的那段經典:“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那是古人認為的中國社會應該達到的理想社會,是中國的烏托邦。那麼“大同”這個名字是不是出自於《禮記》呢,難道建這座城市的人要在大同實現烏托邦的構想嗎?

大同這個地方歷史悠久,春秋時期這裡居住著北狄等少數民族;戰國時期,這裡曾建立代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吞併了代國,設立雲中、雁門、代等三郡。西漢時期,劉邦在大同建立平城縣,著名的“白登之圍”就發生今大同市城東十里的馬鋪山。這以後大同一直是軍事重鎮,漢匈交戰許多戰役都發生在大同。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大同卻因禍得福,迎來了它的輝煌。特別是前文所提的北魏時期,大同作為都城,曾經繁華一時。這時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時期,許多少數民族在大同這個地方交融,相互學習,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舉世聞名的雲岡石窟就是這個時期開鑿的,而石窟佛像的造型很明顯帶有鮮卑人的特點。

山西大同,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幾千年來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

北魏時期平城地圖

“大同”作為地名出現於隋朝,當時隋朝駐紮在大同川附近的軍隊遷入一個叫永濟柵(今內蒙古五原一帶)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城,將之命名為大同城,這裡的軍隊便稱為大同軍。後來大同軍內遷到今天大同的位置,於是“大同”這個名字也跟著遷移了過來。

公元1048縣,遼國在大同這裡建立了大同縣,作為遼國的陪都。至此大同這個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從大同這段簡要而輝煌的歷史可以看出,大同這個名字來源於大同軍。至於這裡的“大同”是不是禮記中的大同呢,其實未必。古人說的大同,也有武力統一的意思,而大同作為軍事重鎮,中原漢族和少數民族爭奪的地方,“大同”這個名字很可能就是統一和征服對方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時,朱元璋的大將徐達曾經鎮守大同,將大同土城改建為磚石城。這便是大同古城的由來。當時大同城修得十分雄壯,高大。明朝大詩人李贄參觀後感慨說:“呼朋萬里外,拍手層宵間!”

山西大同,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幾千年來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

大同古城牆手繪圖

後來古城歷經戰火的洗禮和城市的擴張、改建,如今古城已經不復存在。而大同這座城市也不似往日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