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都在說新基建,“新基建”到底能做什麼?

1.行業未來洞察力:如何實現數字化、智能化?

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互聯網產業,從農業到工業,很多傳統產業領域,已經正在推進智能化,“新基建”所發揮出來的價值正在顯現。

從18年興起的互聯網養豬說起,利用AI進行豬臉識別,每一隻豬都有自己的身份,豬的一生都是可以追尋的,體重、病史、年齡都是可以查詢得知的。

無人工廠或者智能工廠應用到農業這個領域,應用到養牛養豬這樣的場景下,既可以降低牛、豬和人的接觸,從而預防疾病;同時可以提高養殖效率,降低成本。

養豬、養牛、養魚、養雞等各行各業,都在藉助智能設備和AI算法,重塑整個生產流程。

疫情期間,都在說新基建,“新基建”到底能做什麼?

來源《人工智能:未來商業與場景落地實操》


2.線下線上的融合能力:如何對沖風險、穿越週期?

任何產業都有周期。而線上線下的融合,能夠在實體經濟遭遇黑天鵝時,給予企業和產業對沖風險的可能。

最近,福建福清市市長直播賣貨一度成為熱搜,直播間甚至有網友留言戲稱,“不見市長不下單”。

疫情期間,都在說新基建,“新基建”到底能做什麼?


截止直播結束,瀏覽量超過百萬次,推介的福清特色農產品和美食,一度賣斷貨。

此次直播的成功並非突發奇想。

早在2018年,福清市就開始與京東合作,創建了以京東雲計算大數據為支撐,形成“產業+互聯網+大數據”的“元洪模式”,設計之初就結合了“線上瀏覽、線下展廳體驗”的理念。

故而,疫情期間的“市長直播賣貨”,對沖疫情期間無法線下銷售、體驗的風險,也是線上線下融合邏輯自然的延伸。

這並不是單一的品牌案例,而是產業園區在進行經濟數字升級之後,實現供應端、流通端、消費端的要素匯聚和流通。

像福清這樣的食品產業園,可以在疫情中帶動整個產業鏈條的復甦。不僅福清,2020年3月將有超過100位縣市長會進入直播間,為當地農產品代言。

但顯然,福清能夠在前期就形成上下游信息匯聚,線上線下共振,是其能先人一步把握住直播電商契機的原因。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要麼是十年前,要麼就是現在。這句話,對於“數字化”的落地同樣適用。

3.與外界共建共生的能力:如何與上下游共生共榮?

我們看到非典過後的電商快速發展,同時也成就了物流的萬億市場。京東物流、順豐、四通一達等等,都在快速生長。

簡單說,產業上下游是一條船上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也在擁抱改變中同進退,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

就在國內物流行業迅猛增長中,還疊加上了另一條增長曲線:物流自動化。

物流自動化,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等新基建,去進一步提升效率,這需要“長期主義”的戰略佈局。

疫情期間,都在說新基建,“新基建”到底能做什麼?


比如,京東物流研發的“無人倉”,天地狼AGV、飛馬二代AGV和機械臂揀選系統配合,以實現電商倉庫內小件商品自動出入庫。

智慧物流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一旦有更高效的自動化流程,對於傳統物流,包括生長於物流之上的電商,將是降維打擊。

從智慧物流的快捷,到最後一公里配送的便捷,真正實現了全面的智慧物流升級、數據流通暢、與上下游的無縫銜接、完整的全局考量。

物流行業自動化的影響是全產業鏈的,能夠實現從製造到零售,上下游全面整合升級,共生共榮。

4.數字化創新的能力:發現下一個增長點

增長,就在於發現新的客戶,創造新的價值。

服務業如金融行業,各大銀行、券商機構,都在加強手機端的各項服務。譬如,金融領域的“EKYC”,對傳統KYC(瞭解你的客戶)進行線上化的創新,解決了金融授信手續繁瑣的痛點。

傳統KYC(瞭解你的客戶)過程繁瑣、高成本且耗時,必須要面對面的操作。而“EKYC”技術藉助計算機視覺技術,通過人證比對、活體檢測、防Hack、交叉驗真以及OCR(光學字符識別)五個服務模塊,幫助金融機構在線完成用戶身份的實名認證與驗真,用戶信息實時採錄。

當實現遠程開戶、遠程審批、遠程協同文檔能夠確保安全高效,在疫情期間牽動國民經濟神經的金融機構,“停工不停業”。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通過線上大數據形成用戶畫像,結合人工智能,更好地對大眾進行投資相關資訊推送,完成資產配置的建議和管理。

“金融知識圖譜”藉助人工智能,為風險評估、預測、反欺詐、精準營銷、智能搜索等提供技術支撐。

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使用短文合成機器人,以及金融知識圖譜為大眾進行金融知識普及、市場教育,讓普通人也能獲得最新的資訊和個性化的投資建議。



疫情期間,都在說新基建,“新基建”到底能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