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寫作難不難?

難!

難在打開電腦,兩個小時都憋不出一個字;

更難在壓根沒有兩個小時可以坐下來憋文字。

要是靠這樣的方法去寫作,那真的就是在難為自己。

不難為一下自己又怎麼能成為寫作者呢?

寫作,確實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用對了方法,又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如果你確實喜歡寫作,但又因為工作太忙、要奶娃、輔導作業,真的沒有時間來寫怎麼辦?

打開秋葉大叔的《寫作7堂課》,第三章詳細講了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寫出好日更。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具體來說,想要實現碎片化寫作,要掌握3個關鍵習慣

一、捕捉靈感,植入意識

很多人說,寫作就靠靈感,靈感來了擋都擋不住,沒有靈感怎麼都寫不出來。

靈感從哪來?沒有靈感的時候怎麼辦?

大腦神經學告訴我們,其實,人一天會冒出500個念頭!!!

所以我們缺的不是靈感,而是把靈感結構化。

結構化之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時記錄下靈感,形成靈感素材庫,才不至於過一會怎麼想都想不起來!

有句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的人可能在記錄方法上糾結半天!

習慣用手機記錄的,推薦:

訊飛語記APP:優勢在於語音識別率高 ,想到哪、說到哪,高效捕捉靈感;

自帶備忘錄APP:好處是使用順手,能第一時間記得打開記錄;

幕布APP:好處是便於記錄後結構化整理,隨時可以轉化成腦圖,電腦端、手機端,同步更新;

石墨文檔、有道筆記、為知和印象筆記等,功能差不多,便於系統化整理,形成素材檔案庫。

還有最傳統的紙筆記錄。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生前堅持寫日記,他說,“身邊永遠都帶著筆記本,讀書和談話及遇到一切美妙的時刻,都可以把它記錄下來。”

有一次,一位客人前來拜訪,聊了幾句,他就掏出筆記本開始寫,客人就奇怪問他在寫什麼,他說,“我寫的就是你啊。”客戶接著問,“我有什麼好寫的?”托爾斯泰說,“什麼都可以記,善於捕捉,一切都是有趣的。”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所以重要的是養成快速記錄的習慣,提高對生活的感知和對寫作素材的捕捉能力,在這基礎上,搭好框架就可以高效輸出成文。

當能夠捕捉到靈感後,就容易在腦海裡植入一個“我要寫某章文章”的意識,經過多次強化以後,會發現很多素材和閃光點就會湧現出來。

二、揣摩靈感,列出提綱

秋葉大叔在書裡舉了個王勃打腹稿寫詩的典故,

“王勃寫詩往往不起草稿,也沒有苦思冥想,而是先磨好墨,備好紙筆,然後矇頭大睡,一覺醒來,拿起紙筆,一口氣寫出詩文。”

就像北宋時期的畫家文同畫竹一樣,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不斷琢磨竹子的粗細長短、葉子顏色形態等等,有一點變化就及時記錄,久而久之,竹子的印象就深深刻在心中。

別人誇他畫的傳神逼真,文同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其實上學時候,老師也強調過打腹稿,先揣摩揣摩,演草紙上寫下標題、大綱幾段式,然後舉什麼例子、用什麼結尾之類的,這其實就已經有了寫作的思路了。

有了大綱和思路,就可以再把好的想法、舉例素材和金句串聯起來。


最近我在參加樊登讀書組織的【讀出生產力】活動,因為要做線上書友故事分享,我就問了下群裡夥伴的需求,也就是想聽什麼,然後心裡想一下,結合我自身的特點和能力,能夠給大家提供什麼。於是我列出時間軸的框架,從16年到2020年的4年裡講了4個故事,舉例+經驗金句,就構成主要內容。

而我恰是用做飯和做家務的碎片時間去揣摩表達方式,列出提綱後,坐下來半小時寫了3000字的分享稿。

三、積累素材、填充框架

做好了前兩步,但沒有填充大綱的素材怎麼辦?

可以從拆解文章入手,比如大叔在書裡舉頭條號文章的例子。看多了會發現有的文章結構很簡單:

用靈感做標題

導入背景來開場

接著故事1+圖片

故事2+圖片

故事3+圖片

最後提出判斷、引發互動作為結尾

再找到3段和主題相關的故事、金句、感悟等,就可以很快完成一篇文章。

且不說文章質量有多高,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做練筆 ,寫作是寫出來的,刻意練習,足夠大量,質變和變現就是順帶的事情了。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作為零基礎寫作者,經常會在下面兩個地方卡殼:

1)缺乏語感,詞彙文字表述需要積累

2)寫作框架太少,可調整使用不同體裁的框架 ,就會浪費大塊的整合時間

3)素材太少,積累的例子用不上

這就需要建立素材庫,通常來說建立電子化素材庫方便隨時調取使用。

比如弘丹老師在《從零開始學寫作》一書中,提到“建立素材庫文件夾”。

裡面分有生活故事、書單影劇、金句、網絡素材等子文件夾。

聽到的故事、看到的書籍和電影或者金句、段子都可以隨時收集,而不是等下文章了才開始搜腸刮肚地找素材。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在印象筆記中搭建素材庫,好處是可以隨時隨地收集,印象筆記的剪藏插件可以方便保存網頁瀏覽信息(具體操作見印象筆記官網)。而且可以通過綁定微信,實現微信閱讀文章一鍵保存到印象筆記。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但切勿只收藏堆積不整理消化,每週或每月整理一次印象筆記素材庫到電腦素材庫文件夾。

學會這3個關鍵,還需要做什麼?

1.列出自己的可用碎片化時間

可能有的人會說,碎片化時間太零散了,確實,正如高爾基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不知道有哪些碎片化時間可用的情況下,推薦使用【時間開銷記錄APP atimelogger】,記錄每日安排,就能找到時間的黑洞。比如那些你覺得累了要刷朋友圈、看抖音的分分秒秒。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時間就像一張網,你撒在哪裡,你的收穫就在那裡。


2.有時間就去做以上【記錄靈感、列大綱、蒐集素材、整理思路的習慣】

比如寶媽想寫一篇“一歲寶寶最喜歡吃的10種輔食”,靈感可能來自餵養自己孩子時發現了這一點,大綱可以是按照食品種類分,別入水果蔬菜類、肉糜類、豆製品類,或者做法工藝上時蒸煮還是煎等。素材可以是平時給寶寶做輔食和孩子吃飯的照片,也可以是寶媽群裡大家的互動消息。

最後再寫一些過程中的3-5條經驗或者注意事項。

順著思路基本就可以把文章寫出來了。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3.充分利用時間,快速調頻到心流狀態

也就是集中注意力開始去寫作的狀態!

這也很難,好不容易有時間了,多想刷下手機!

所以就看你“把寫作當成必做事情”的決心有多大了!

好不容易坐下來寫了,但寫的都不滿意怎麼辦?

先完成,再完美!

進入心流狀態寫出來,隔天再去修改,沒有“一步到位”的文章,但有不斷改出來的作品。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若就此放棄,不怪沒有寫作技巧,而是因為寫作心理在波動,是內心的不自信和自我評價過低,會讓我們放棄寫作。

日本秋山利輝在《匠人精神》一書中告訴我們:一流匠人,必有一流心性。

要想成為一流匠人,必須專注、執著、不放棄,放下自己的自尊心,全盤接受師父所授予的知識,不然無法獲得成長。

《寫作7堂課》沒時間、寫不出?這3種碎片化寫作方法助你快速成文

看完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寫作沒有捷徑,只有刻意練習”。

決定寫作只是邁開了第一步,真正提筆才是寫作的開始。


現在點擊鏈接,即可在線購買秋葉大叔《寫作7堂課》,深度閱讀,精進寫作!

期待讀書寫作之旅,可以與你為伴。


我是叢叢,一名正面管教和SEL社會情感老師,愛好閱讀和寫作,深度踐行創新教育。

如果內容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交流、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