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武漢日記》,是一個作家對災難的靈魂拷問


方方的《武漢日記》,是一個作家對災難的靈魂拷問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方方

新冠肺炎疫情似乎還沒有結束,但是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刷爆網絡,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是的,儘管新冠肺炎致死率很低,但是對於在這次瘟疫中不幸感染甚至丟失性命的人來說,真的是致命的災難!

對於身處武漢之外的人來說,每天都會被新聞媒體傳遞的信息包圍,恐慌、不安、忐忑,但是又無能為力!但是我們感到憤慨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在被疫情籠罩的近段時間裡,形形色色的人不同反應,有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有睜眼說瞎話的專家,也有趁火打劫的無良商人,甚至有監守自盜的工作人員……

就在這個時候,應該是1月25日開始,作家方方就以日記的形式,發佈了約37篇文章,累計有六萬多字,通過這些日記你可以看到“封城”之下的武漢城市裡的人物故事,從另一個視角去了解武漢和武漢有關的疫情!方方帶著特有的審判精神解讀自己所棲居的城市,他的筆下濃縮的城市經驗,為這個社會提供了最典型、最有力的批判精神!

方方的《武漢日記》,是一個作家對災難的靈魂拷問

作家與城市是相輔相成的,方方之於武漢,如同張愛玲和上海、老舍和北京、賈平凹和西安。

方方對武漢這座城市有著豐富的感情!方方雖然1955年5月生於江蘇南京,但後來一直成長於湖北武漢,1974年高中畢業後在武漢當過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電視臺工作,再到後來擔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武漢對於方方而言,還是方方對於武漢而言,可以說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成就!

此前,方方也以武漢為背景,寫了很多小說,比如小說《武昌城》《桃花燦爛》《萬箭穿心》《水在時間之下》等等!同樣,今天方方的《武漢日記》,更是以本土作家身份來描寫武漢這座城!誠然方方的《武漢日記》只是作家的個人思考,對一些任務和事情的描述也並非十分嚴謹科學。方方本人也坦言一直在拿捏分寸,有些問題可能存在歧義,會讓人產生誤解!

作家,是一個城市的良心。在文學中,城市與其說是一個地點,不如說是一種隱喻。和方方一樣,很多作家也都跟某個城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張愛玲和上海,老舍和北京,賈平凹和西安,等等。不管外界對方方的《武漢日記》有什麼偏見,但大體上《武漢日記》可以讓我們多一個切口對於此次疫情的切實感受和共同思考。畢竟方方的《武漢日記》真實的描寫了災難面前的眾生相,也體現了一個作家在災難面前的責任擔當!

還記得餘華在長篇小說《活著》自序裡這樣寫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他尋找的是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和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方方不僅僅是作家,還曾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省文學創作系列高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等等職務,懲惡揚善、激濁揚清,更是方方應有的責任!

方方的《武漢日記》,是一個作家對災難的靈魂拷問

作家的使命擔當就是敢於懲惡揚善、激濁揚清,這麼多年作家方方一直如此。

其實一直以來,方方都是如此行事的,2015年4月18日,方方在其個人微博上公開揭露文壇黑幕,她發出一篇6千多字的“我的一份質疑書。”實名舉報湖北某獲魯獎詩人職稱晉升過程中涉嫌違規操作,並明確點名。後來,該質疑書迅速在微博、微信上傳播開來。方方的質疑內容清晰,邏輯明晰,很多讀者讀後表示認同,表示支持方方的不在少數!

可是有不少作家,在災難面前選擇了沉默!不過真正的作家,如方方這樣的作家從來不會停止思考,不會忘記自己的責任,更不會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春秋”。不管是SARS、汶川大地震還是現在的新冠肺炎,在大災難面前,作家就應該以獨立人格向社會提供深度思考,展示高貴的品格和醜陋的靈魂,讓芸芸眾生從文章中探尋生命的源泉和存在的價值!

�\u0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