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影響較大?印度突然“變臉”搶奪訂單,結果被“打臉”

要說哪一個行業對於我國最為重要,製造業絕對要“包括”在內。製造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我國經濟能在短時間內“崛起”,製造業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

你和外國人提及中國,他們第一個“反應”和想到的就是“中國製造”。中國製造的名號早已經傳遍了全球,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隨處可見“中國製造”。可見我國製造業是多麼的強大,中國“世界工廠”的稱號也不是“空穴來潮”的。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中國製造業這麼強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靠中國人自己“打拼”出來的。眾所周知,上個世紀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後,很多外資企業都開始來到中國建廠。因為當時中國正處於人口紅利階段,勞動力不僅充足而且低廉。

要知道對於工廠來說,充足、低廉的勞動力能為自己省下很多錢,所以這些外資企業紛紛“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建廠、發展。

中國製造業影響較大?印度突然“變臉”搶奪訂單,結果被“打臉”

我國在吸引眾多外資企業前來建廠後,依靠這些外資企業帶來的“技術”,大力發展著我國的製造業。那段時間,我國製造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也取得了國外一些先進的技術,為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要知道在之前,我國製造業還是比較“薄弱”的。我國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為國內帶來了大量的崗位,還能快速提升我國製造業的“質量”和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和發展,如今我國製造業相比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我國製造業,就像是“搬運工”只是單純的加工,如今我國製造業多了很多“高科技”。

中國製造業影響較大?印度突然“變臉”搶奪訂單,結果被“打臉”

之前一段時間我國就提出要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事實上我國製造業的技術“能力”,已經是位居世界前列了,不然我國也不會成為“世界工廠”。

不僅如此現在不少國家、企業,對於中國製造業還是非常依賴的,不少產品都要運往中國加工、製造。大家也都知道,現在有一些國家妄想代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在製造業的“產業鏈”上超越中國。

像越南、印度等國一直想“取代”中國,但其國內製造業的水平遠落後中國。他們相比中國,只有低廉的勞動力。很多企業在這些國家加工產品後,還要運回中國進行“高技術”加工。我國製造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不是這些國家口頭說“超越”就超越的。

和中國“搶飯碗”

近年來東南亞等國和印度,通過低廉的勞動力,不斷吸引在中國的外資企業離開中國,去這些國家建廠。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勞動成本就等於利潤,勞動成本越低自己獲得的利潤就越高。

近幾十年中我國經濟一直在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也在不斷提高。之後一些國家就利用低廉的勞動力,和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外資企業前去建廠。事實上,也的確有一些外資企業,來到了這些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建廠。

甚至一些企業在這些國家投資了上百億元建廠,大有“紮根”在這些國家的意思。不少國家和中國搶奪製造業“飯碗”,是因為看見中國因為製造業發展的這麼快,想要複製中國的成功。

但事實上想要“複製”中國的成功,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事。從中國“撤離”來到這些國家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低端的製造業 ,因為這些低端製造業沒有太高的技術要求,只需要低廉的勞動力就能為企業帶來利潤。

中國製造業影響較大?印度突然“變臉”搶奪訂單,結果被“打臉”

像越南、印度國家,雖然想要“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根本沒有能力承載“高端製造業”。就如上面所說,一些在這些國家加工過後的產品,還要繼續運回中國進行二次加工。

而且東南亞、印度等國家,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也讓這些外資企業,非常的難受。就好比印度經常出現斷水、斷電的情況,交通也不發達,這些都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甚至一些“撤離”中國的企業都表示後悔,稱越南、印度等國沒有中國好。有些企業從中國“撤離”後,過段時間又再次選擇回到中國。

印度“捅刀”中國

近期我國不少工廠都停工了一段時間,雖然如今不少工廠已經復工,但國內製造業生產水平還未恢復正常。中國現在的這個狀態,在一些國家眼中卻成為了“機會”。

根據印度《金融快報》3月1日稱,印度行業組織工商聯合會秘書長德帕克·蘇德表示:中國在對抗疫情期間,是印度的“機會”,印度商品可以填補市場空缺。

他所謂的“填補空缺”,就是指中國停工的這段時間中,沒能“接手”的國際訂單,印度想要搶過去。印度相關人員,也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事實上印度也這樣做了。

雖然印度積極想要“搶走”屬於中國的訂單,但印度卻發現沒有中國“不行”。因為中國佔據著全球“生產鏈”上重要的一環,全球很多原材料都需要中國供應,少了中國這一重要環節,印度很多訂單無法接手。

中國製造業影響較大?印度突然“變臉”搶奪訂單,結果被“打臉”

印度一直想要找機會“超越”中國,近年來印度在製造業上下足了功夫,不過中國製造業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哪裡是這麼容易就能超越的?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