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達人 好人典範

獻血達人 好人典範

獻血達人 好人典範


獻血達人 好人典範


獻血達人 好人典範


“獻血是特別小的一件事,但卻能夠幫助到很多人,如果大家都不去獻血,那麼誰還能去輸血;無償獻血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但當你有需要時,別人也會真的幫助你。”這番話出自天長市建設工程檔案管理中心負責人張子民之口,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市住建局機關黨委二支部支部委員。

張子民堅持無償獻血20多年,獻血達到20餘次,無償獻血證就登記了8本。多年來,他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2008年獲天長市人民政府無償獻血先進個人表彰,榮獲國家衛計委、中國紅十字總會、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2012-201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2016年被推選為“天長好人”,並被選為“感動天長,我最喜愛的天長好人”。2015-2017年度,被授予天長市“道德模範”。2018年度天長市住建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無償獻血,贈予“生命禮物”

“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堅持把好事做下去。我從1999年入伍後第一次參加獻血至今,在近20多年間參加無償獻血20多次,獻血量近8000 cc。”張子民表示,只要身體允許,他還會將無償獻血這項公益事業繼續下去。

2003年,全國大範圍爆發非典疫情,社會上處處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市血液中心血液存量不足,頻頻告急。得知這個消息後,張子民內心無比焦急而深感不安。在這樣危急時刻,一定有好多病人需要輸血治療,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但是選擇在這樣的時候與外界接觸,獻血,對自己的生命、家人的健康也是一種威脅。

那時候,他每天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一閉上眼睛,滿腦子都是網絡、電視中播放的病患實況。再三斟酌後,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獻血,因為和躺在病床上生命危急的病人相比,自己的這點兒危險又算得了什麼呢?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0特大地震,一時間奪去許多人的生命,同時有大量的傷者需要緊急救助。一方有難,八方相助。張子民看到新聞報道後第一時間主動前往市人民醫院血液中心獻了400 cc血液,同時捐贈了500元現金。他說:“在災難面前人類竟如此渺小,我只是盡點綿薄之力,無償獻血真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面對疫情,永葆軍人本色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在這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的阻擊戰中,張子民充分發揚了退伍軍人敢於擔當、牢記使命的優良作風。根據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他自1月26日大年初二起包保住宅小區,一直奮戰和堅守在駐點小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時刻守護著廣大居民的健康安全,連續一個多月沒有休息。同時他為支持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工作,在第一時間繳納了500元特殊黨費,據天長市直機關工委同志介紹,他是全市第一位繳納特殊黨費的共產黨員。他還積極響應倡議,在1月31日為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無償獻血400毫升,並通過市紅十字基金會向武漢疫區捐款500現金。

“幫助緩解臨床用血緊張的同時,也讓群眾看到社會各界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實際行動,傳送戰勝疫情的正能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受張子民舉動的影響,2月19日,住建系統幹部職工也開展了一次“獻血戰‘疫’、武漢加油”義務獻血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持戰“疫”前線。當日,全系統近80人報名,結果有44人成功獻血,累計獻血12800毫升。

虛心探索,成為技術“尖兵”

2002年退伍返鄉後,張子民隨之成為了天長規劃建設系統的一名“新兵”,接管局裡面的測繪工作。測繪工作看似簡單,實則上是一項非常艱苦且技術要求很高的行業,常年在野外作業風吹日曬。十幾年來,他不斷學習各種先進的測繪專業知識,熟練操作多種測繪儀器和繪圖製圖軟件。掌握了大型建築、橋樑等高要求座標放樣定位技術及GPS-RTK儀器系統參數編程,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測繪工程師和單位的測量技術“尖兵”。

他先後獨立撰寫了《淺析數字化測繪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和《工程測繪工作中GPS-RTK技術的應用探討》等文章,在國家級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肯定;他參與的天長市永福嘉園小區、天長市委黨校新建、滁州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工程等項目先後榮獲“琅琊杯”、“黃山杯”和“省級建築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示範工地”等稱號。特別是由他主持並參與地形測量、放樣定位、竣工測繪的天長市紅草湖溼地公園南園工程項目,獲得了全國建設工程最高獎“魯班獎”。(楊磊、馬長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