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里面的人生百态

​最近孙俪和罗晋主演的电视剧《安家》正在热播,这两天闲来无事,居然把播完的前二十八集都补完了。看完目前已播的剧集,想就这部剧聊聊个人看法。

《安家》里面的人生百态

(源自网络)

这是一部关于房屋销售中介的职场剧,以小故事为主线,以房屋销售公司安家天下在上海静安区的门店下辖的各式各样的客户为背景开展。

剧情就不介绍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前二十八集里涉及到的部分人和事,粗略统计了一下,我比较感兴趣的几对关系如下:

【博士夫妻买房记】

《安家》里面的人生百态

宫蓓蓓/海清饰(源自网络)

故事一开始,孙俪饰演的新店长房似锦初到静安区分店就遭遇店里“老油条”的刁难,让她卖一个六年都无人问津的两居室,这房也奇葩,其中有一小间在过道的另一头。店里员工推荐的潜在客户还是“只看房、不买房”的高知夫妇。

新官上任三把火,遇到难搞的事情自己只能硬着头皮上。潜在客户是怀着二胎的医学博士宫蓓蓓夫妇。眼下一家四口挤在一个一居室的小房子中,老大差不多到学龄了,老二就快生了。不过他们找安家看了半年多的房了,就是不买。惹得接待他们的业务员抱怨他们是“钱少、事多”的主,基本不抱成交希望了。

房似锦一边去宫大夫家了解情况,得知他们是一5口之家,老人小孩三世同堂,而且是以卖再买的方式购房。房似锦就有了主意:先帮他们把房卖了,然后按照宫家情况改造那套过道隔开了的二居室剩房,一边精心安排宫蓓蓓去看房。

关键时刻来了,在前期的精心安排下,房似锦带宫去看装修好了的房子。一房一厅的部分看完后,宫错愕的问还有一间房间在哪里呢?房似锦把准备好的惊喜拿出来了。她打开门带着宫通过过道,过道两边挂满了小孩绘制的各种插画。房说这是上次帮宫的父母处理垃圾的时候从纸堆里挑出来的宫的儿子的画。说是这条过道可以做成孩子的画廊。打开房间,没有窗户,宫抱怨说光线不好。房遥控放下升降梯,让她上阁楼透过天窗看星星,然后感叹道:这是累的时候安静所在!宫抱怨可能买不起。房则帮其算了笔账,而且说“你们博士夫妇都买不起房,也太不公平了”。要相信将来的收入比自己现在的多得多,于是乎宫就买下这套奇葩房了!

这个故事前三分之二都合乎情理也经得起逻辑推敲,可结尾这出怎么感觉那么像“毒鸡汤”的味儿啊?

作为一个三十多岁拖家带口的女博士,财米油盐压得自己都透不过气来,哪里还会有诗和远方啊?编剧在这个说服顾客买房的理由选择上也太文青了点。作为一工薪阶层,不管对方是博士也好,农民也罢,买房的第一要务是居住。而房屋居住功能直接跟有效居住面积挂钩,你一两居室的房子分别在过道两头,这公摊空间不大到爆炸?其次,小孩被扔掉的废画稿被你捡回来做成过道边的壁画,这也太刻意了,难免让客户觉得你这是为了卖房蓄谋已久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单独房间用途的说辞太理想主义了。感觉买家如果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或许会相信,可年近不惑的博士女主人会相信这套说辞?

个人觉得,就这套房的优缺点都应该谈及。只是谈缺点的时候自己作为卖方如何补尝客户。 比如户型分散造成的公摊面积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独间房多建的阁楼来弥补。关于独间没有窗户采光不好的问题,可以从宫大夫职业上做说明(医生上班不规律,尤其晚班时白天需要安静空间休息,这个独间正好可以让其白天很好的休息)等等。总归一句话,一切从“实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去说服客户,感觉会可信得多,效果会更好!

【老严夫妇买房记】

老严夫妇是外地来沪打工开早餐店的,夫妇俩每天起早贪黑的忙活,正准备为儿子买一套婚房。

《安家》里面的人生百态

老严(源自网络)

原本是同店员工王自健的客户,房似锦暗中听到了这一信息,然后抢先一步带老两口去看了宫蓓蓓夫妇待售的那套一室一厅 的小户型二手房。作为一个朴实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的心愿非常简单,就希望自己的孙子以后能读书有出息。房本来就是出生于穷苦人家,对此感同身受。不知道是无意还是有意,房让老严夫妇听见来看房的其他几个人议论这前房主是博士夫妇(个人觉得托的可能性更高)。于是老夫妻两立马就定下来要买,理由很简单:房子风水好,今后孙子读书一定好,有出息。

然后就是买房时是借房贷还是付现金的问题上房似锦和徐姑姑有分歧,徐的建议是借一部分房贷留一部分现金划算。房则强调房贷利息不低。还有房产证是否写儿媳妇的问题也带来争议。

后来儿子和媳妇带着岳父母住进了新家,老严两口子只能在小小的包子店里落脚。故事其实很好的戳中了现在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现状,为了儿女的幸福花掉了自己一生的积蓄去买房,到头来老人自己倒落得个无家可归的下场。

剧里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点到为止,没有再深入的刻画进城务工的“二代”家庭买房前后的变化,更没有将房屋销售中介公司在对待此类客户时的一些粗暴做法做深入开展。问题的点找到了,可内容太清汤寡水,让有过实际经历的人看了难免觉得艺术高于生活高得太多了!

【老阚的性福生活】

郭涛饰演的老阚,是店里的老客户了。徐姑姑是看着这个老实本分的人从一房一厅到现在千平米大别墅一步一步暴起的。眼下来安家看房,带着一年轻女子,本以为是普通朋友关系。可经过“985”的细致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这位叫“知否”的网红女是阚的“红颜知己”。

徐姑姑得知情况,表示不能做他这一单。理由是会影响他人的家庭幸福?而房似锦则认为应该做,毕竟这是商业行为,跟道德上扯不上什么关系,于是带知否去看了不少豪宅。通过接触,房发现知否想要的比想象的要多得多。阚的老婆带着4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如果没有妻子的帮衬,阚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阚自己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离婚。然而遇到年轻貌美、知性优雅的知否,他沦陷了。老阚夫妻的遭遇让我很容易想到一对类似的名人情侣:王石和田朴珺。在某知名公商管理课堂里邂逅了红颜知己后,王石居然能不顾一切与结发妻子离婚,像他这样的业界大佬都难免沉迷,更何况是阚这样的男人。

然后,阚太知道了,大闹门店。再然后,阚自己也发现自己招惹的这个表面知性温柔的知否小姐实则是个难缠的主,再然后阚主动疏远知否......

看了半天,没搞懂这个故事的意义在哪里。一个房屋销售中介公司,扛那么多道德包袱在身上,那还能正常经营吗?我想编剧没搞清楚一点:房屋中介公司既然是个商业实体,它的首要任务是盈利。然后保持“不骗、不欺”的原则合理合法的经营即可。至于他人私生活感觉跟你中介公司没半毛钱关系,说难听点,你这是典型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此,如果不是为了凑集数,感觉这个故事没有丝毫加进剧里的必要。

最后还想重点吐槽一下男主徐文昌。店里都称他徐姑姑,说是之前有扮演过神雕侠侣的姑姑一角 而得名,我却想说,叫徐婆婆才更贴切。

《安家》里面的人生百态

徐文昌(源自网络)

作为一资深店长,面对店内业绩不断下滑的局面,他的反应很佛系。平日里店内员工纪律松弛,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他美其名曰“人性化管理”。对待像朱闪闪这样的人才,他听之任之。对待客户的态度是:老阚给情人买房,不做,理由有道德问题;对待老韩夫妇买房的时候,他同情心泛滥;对待耿叔和林茂根、向文森的产权纠纷,他不计报酬为其托关系找门路找产权证据,无尝服务。对待自己出轨被捉奸在床的前妻还关照有加。这哪里是姑姑行为,感觉婆婆都不一定架得住操这么多闲心。说真的,这么爱心泛滥的男人不去做神父真的屈才了!

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如接下来有时间看余下的剧集,再联合整部剧做一个简单总结,希望后边的剧情能渐入佳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