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行走中国|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黑龙江,这个我国最北端、陆地最东端的地区,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以及矿类资源,还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古城古镇。它们或融合不同民族文化习俗,颇具异国古朴风情,或展现出近现代这里沉重酸楚的历史遗迹,今天我们还是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1.横道河子镇

横道河子镇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完达山脉张广才岭南麓,因附近一条南北道路横穿的"横道河子"河而得名。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牡丹江通往哈尔滨的咽喉要道,也是历史上的战略要道。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始建于1897年的横道河子镇是座具有浓郁俄罗斯文化脉络的百年古镇,其既有北国风光,又具欧陆风情,曾有"花园城镇"之称。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横道河子镇因清末的修建而应运而生,在高岭子段铁路开工后,大批俄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到这里,为了给他们提供办公与居住场所,中东铁路在这里建造了大批风格独特的俄式建筑。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在这个世界仅有的一个以铁路遗产为背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项的古镇,最大的看点应该就是"中东铁路博物馆"。这座如一台拉开的手风琴般的中东铁路机车建筑,在这幽静的山间里,弹奏着如诉如泣的弦律。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除了这座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东铁路博物馆,还有全国唯一完好保存下来全木制结构的东正教堂——圣母进堂教堂,略微有些泛黄、风格独特的二层白色俄式砖瓦结构的大白楼,红楼梦拍摄地之一,山势挺拔、峰岩峭立的佛手山,以及为挽救东北虎而建成的世界最大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东北虎林园等景点。当然,如果是冬天,这里的滑雪场,对于很多滑雪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横道河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安静地诉说着一段不一样的诱惑与酸楚。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2.宁安古城

宁安古城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隶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这里是清皇族先祖所居之地,也是一座积淀了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宁安"满语旧称"宁古塔",汉译为"六居址",是指本地的六个大部落。这里是远古及夏、商、周时期肃慎人故地、唐代渤海国的京都、金代始祖函普的始居地,更是大清王朝的发祥地和北国重镇。近代,还是东北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宁安因悠久的历史传承和重要的驻防交通要塞,满、蒙、汉等各族人们的不断往来与聚集于此,使得其长期处于黑龙江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其规模也不断得以扩大。如今,虽然这里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却留下了许多古迹让世人去寻觅它过往的记忆。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这里有作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展现了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和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建国后维修过的单曲拱大桥清代大石桥,其是当年由宁古塔通往吉林、盛京(沈阳)及中原的必经之路,桥上古人车马的车辙印迹记录着千年以来东北边陲与中央政权的往来足迹;为砖瓦结构、二层仿古建筑的宁安满族风俗展馆,其重现了满族风情的古朴典雅和外在颜容的雄伟壮秀。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3.瑷珲镇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瑷珲镇位于东南部、西岸。这里所在的黑河盆地腹地,地势平坦,黑土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素有粮仓之称。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瑷珲镇,历史上曾称"艾浒"、"爱辉"等,其因旧瑷珲城附近有瑷珲河,故而得名。也有另一种说法,"瑷珲"在满语里是"母貂"之意,因明末清初这一带以产貂闻名。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清康熙年间,为了抗击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清政府在此"建城永戍",于是瑷珲城得以建立。其后,又因被沙俄屡次武装入侵变成废墟而不得不重新修筑。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瑷珲镇,如今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没有留下多少遗迹了,但每一处遗迹却镌刻了近现代东北深深的历史烙印。昔日瑷珲海关的遗址仅剩下一堵墙面向着黑龙江在期待着江东何时回归;瑷珲历史陈列馆,追忆我们的国家在积贫积弱之时,遭受沙俄欺凌掠夺之痛;知青博物馆,感受一个特定时代的难忘记忆和光辉岁月,倾听那个时代感人的故事。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诱惑酸楚的黑龙江三大古镇


【1】 喜欢古镇旅游的朋友可以关注曹操古建头条号,和我们一起行走中国,学习古建筑知识,领略东方文化之美。

【2】喜欢古建筑设计的朋友,可以移步 。如果你有寺庙道观,宗祠,四合院,仿古街改造新建等古建筑设计需求,可以联系曹操古建设计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